《中国小说史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小说史略-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咏怀》,亦若不能加矣。四人迟明乃归旧所;

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灯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广记》三百六十九)

牛僧孺在朝,与李德裕各立门户,为党争,(1)以其好作小说,李之门客韦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纪》(2)以诬之。记言自以举进士落第将归宛叶,经伊阙鸣皋山下,因暮失道,遂止薄太后庙中,与汉唐妃嫔燕饮。太后问今天子为谁?则对曰,“‘今皇帝先帝长子。’太真笑曰,‘沈婆儿作天子也。大奇!’”复赋诗,终以昭君侍寝,至明别去,“竟不知其何如”(详见《广记》四百八十九)。德裕因作论,谓僧孺姓应图谶,《玄怪录》又多造隐语,意在惑民,《周秦行纪》则以身与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及至戏德宗为沈婆儿,以代宗皇后为沈婆,令人骨战,可谓无礼于其君甚矣!”作逆若非当代,必在子孙,故“须以‘太牢’少长咸置于法,则刑罚中而社稷安”也(详见《李卫公外集》四)。(3)自来假小说以排陷人,此为最怪,顾当时说亦不行。惟僧孺既有才名,又历高位,其所著作,世遂盛传。而摹拟者亦不鲜,李复言有《续玄怪录》十卷,“分仙术感应二门”,薛渔思(4)有《河东记》三卷,“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皆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十三);又有撰《宣室志》(5)十卷,以记仙鬼灵异事迹者,曰张读字圣朋,则张岫I嬷馑镆玻短剖椤贰墩偶龃罚罄匆嘁晌吧俣凹恃仄淞鞑ā保ㄇ濉端目馓嵋纷硬啃∷导依嗳┰啤

他如武功人苏鹗有《杜阳杂编》(6),记唐世故事,而多夸远方珍异,参寥子高彦休有《唐阙史》(7),虽间有实录,而亦言见梦升仙,故皆传奇,但稍迁变。至于康骈《剧谈录》(8)之渐多世务,孙棨《北里志》(9)之专叙狭邪,范摅《云溪友议》(10)之特重歌咏,虽若弥近人情,远于灵怪,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迨裴铏著书,径称《传奇》,(11)则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铏为淮南节度副大使高骈从事,骈后失志,尤好神仙,卒以叛死,则此或当时谀导之作,非由本怀。聂隐娘胜妙手空空儿事即出此书(文见《广记》一百九十四),明人取以入伪作之段成式《剑侠传》,流传遂广,迄今犹为所谓文人者所乐道也。

段成式字柯古,齐州临淄人,宰相文昌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大中中归京,仕至太常少卿,咸通四年(八六三)六月卒,《新唐书》附见段志玄传末(余见《酉阳杂俎》及《南楚新闻》)。成式家多奇篇秘籍,博学强记,尤深于佛书,而少好畋猎,亦早有文名,词句多奥博,世所珍异,其小说有《庐陵官下记》(12)二卷,今佚;《酉阳杂俎》二十卷凡三十篇,今具在,并有《续集》十卷:卷一篇,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至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之独创之作矣。每篇各有题目,亦殊隐僻,如纪道术者曰《壶史》,钞释典者曰《贝编》,述丧葬者曰《尸窀》,志怪异者曰《诺皋记》,而抉择记叙,亦多古艳颖异,足副其目也。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

(卷二《玉格》)

始生天者五相,一光覆身而无衣,二见物生希有心,三弱颜,四疑,五怖。(卷三《贝编》)

国初僧玄奘往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寺中多画玄奘麻屩及匙箸,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同上)

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常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刘天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骑天翁车,乘白龙,振策登天,天翁乘余龙追之,不及。坚既到玄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产于下土。刘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卷十四《诺皋记》)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椀,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曝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著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同上)

又有聚文身之事者曰《黥》,述养鹰之法者曰《肉攫部》,《续集》则有《贬误》以收考证,有《寺塔记》以志伽蓝,所涉既广,遂多珍异,为世爱玩,与传奇并驱争先矣。

成式能诗,幽涩繁缛如他著述,时有祁人温庭筠(13)字飞卿,河内李商隐(14)字义山,亦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15)。

温庭筠亦有小说三卷曰《干子》,遗文见于《广记》,仅录事略,简率无可观,与其诗赋之艳丽者不类。李于小说无闻,今有《义山杂纂》一卷,《新唐志》不著录,宋陈振孙(16)(《直斋书录解题》十一)以为商隐作,书皆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杀风景

松下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

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

步行将军背山起楼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

恶模样

作客与人相争骂……做客踏翻台桌……

对丈人丈母唱艳曲嚼残鱼肉归盘上对众倒卧横箸在羹碗上

十诫

不得饮酒至醉不得暗黑处惊人不得阴损于人

不得独入寡妇人房不得开人家书不得戏取物不

令人知不得暗黑独自行不得与无赖子弟往还

不得借人物用了经旬不还(原缺一则)

中和年间有李就今字衮求,为临晋令,亦号义山,能诗,初举时恒游侣家,见孙棨《北里志》,则《杂纂》之作,或出此人,未必定属商隐,然他无显证,未能定也。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续,称王君玉(17),有再续,称苏东坡(18),明有三续,为黄允交(19)。

==========================================================================

(1)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武宗时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贬死崖州。撰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党争,指唐穆宗、宣宗年间,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进行数十年之久的朋党斗争。

(2)韦瓘字茂弘,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中书舍人。所撰《周秦行纪》,鲁迅《唐宋传奇集》曾辑录。

(3)李德裕据《周秦行纪》撰《周秦行纪论》,其中称:“余尝闻太牢氏(凉国李公尝呼牛僧孺为太牢。……)好奇怪其身,险易其行。

以其姓应国家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及见著《玄怪录》,多造隐语,人不可解。……余得太牢《周秦行纪》,反覆覩其太牢以身与帝王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按《周秦行纪论》见《李卫公外集》卷四。

(4)薛渔思生平不详。所撰《河东记》,三卷,已佚。《说郛》辑录一卷。

(5)《宣室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卷,取汉文帝于宣室召贾谊问鬼神事为书名。撰者张读,字圣朋(一作圣用),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大中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终尚书左丞。

(6)苏鹗字德祥,唐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杜阳杂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7)高彦休号参寥子,生平不详。所撰《唐阙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8)康骈字驾言,唐池州(今安徽贵池)人,乾符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所撰《剧谈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9)孙棨字文威,自号无为,唐僖宗时人,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所撰《北里志》,一卷。

(10)范摅自号五云溪人,约唐咸通时人。所撰《云溪友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11)裴铏唐末人,曾任高骈从事,后官御史大夫、成都节度副使。所撰《传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已佚。《世界文库》有辑本。下文高骈(?—887),字千里,唐末幽州(今北京)人,曾官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等。

(12)《庐陵官下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二卷,已散佚。

清陶珽重辑《说郛》收有佚文。

(13)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唐太原(今属山西)人,曾官方城尉、国子助教。所撰《乾子》,《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已散佚。《太平广记》收有佚文。

(14)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官秘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

(15)“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褥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又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云,三人排行皆第十六,故有此称。

(16)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安吉(今属浙江)人,曾官待郎。所撰《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将历代书籍分为五十三类,详述卷数、撰者并品评得失。原书已佚,现存本从《永乐大典》辑校而成。

(17)王君玉宋代王君玉有两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

《国老谈苑》二卷,旧本题夷门隐叟王君玉撰。又,《宋史·王珪传》载,珪从兄琪字君玉,成都华阳人,仁宗时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杂纂续》,一卷,作者当为两人中之一人。

(18)苏东坡参看本书第七篇。《杂纂二续》,一卷,题苏轼撰。

(19)黄允交明歙县(今属安徽)人。所撰《杂纂三续》,一卷。

===================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宋既平一宇内,收诸国图籍,而降王臣佐多海内名士,或宣怨言,遂尽招之馆阁,厚其廪饩,使修书,成《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各一千卷;又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成书五百卷,目录十卷,是为《太平广记》,以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奉诏撰集,次年八月书成表进,八月奉敕送史馆,六年正月奉旨雕印板(据《宋会要》及《进书表》),后以言者谓非后学所急,乃收版贮太清楼,故宋人反多未见。《广记》采摭宏富,用书至三百四十四种,自汉晋至五代之小说家言,本书今已散亡者,往往赖以考见,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晋唐小说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说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今举较多之部于下,其末有杂传记九卷,则唐人传奇文也。

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异僧十二卷报应三十三卷征应(休咎也)十一卷定数十五卷梦七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妖怪九卷精怪六卷再生十二卷龙八卷虎八卷狐九卷《太平广记》以李昉(1)监修,同修者十二人,中有徐铉(2),有吴淑,皆尝为小说,今俱传。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南唐翰林学士,从李煜入宋,官至直学士院给事中散骑常侍,淳化二年坐累谪静难行军司马,中寒卒于贬所,年七十六(九一六——九九一),事详《宋史》《文苑传》。铉在唐时已作志怪,历二十年成《稽神录》六卷,仅一百五十事,比修《广记》,常希收采而不敢自专,使宋白(3)问李昉,昉曰,“讵有徐率更言无稽者!”遂得见收。然其文平实简率,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质,复无唐人传奇之缠绵,当宋之初,志怪又欲以“可信”见长,而此道于是不复振也。

广陵有王姥,病数日,忽谓其子曰,“我死,必生西溪浩氏为牛,子当赎之,而我腹下有‘王’字是也。”顷之遂卒,其西溪者,海陵之西地名也;其民浩氏,生牛,腹有白毛成“王”字。其子寻而得之,以束帛赎之以归。

(卷二)

瓜村有渔人,妻得劳瘦疾,转相传染,死者数人。或云:取病者生钉棺中,弃之,其病可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