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系统- 第4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V1。X 第111章 家园网络
    北京,大学城附近的一个蓝鸟咖啡厅。

    进门处旁边的桌旁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他身上穿着一身廉价的黑色西装,脸上的胡渣子也已经冒头,头发有些凌乱,看上去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顾不上整理。他此刻显然有点心不在焉,不时注意着门口处,一有动静,他就立刻朝那边看去,然后一直盯着那人看着,直到对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这个时候,门口处又有了动静,他连忙朝那边望去,却看到一个学生装扮的景年走了进来,摇了摇头,他又重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咖啡上,不知不觉,又喝完一杯咖啡了。正当他想再叫一杯的时候,他的手机突然响了,可能是由于太过突然,这位男子拿着勺子的手竟然惊得猛一抖,差点将其给甩飞了出去。

    中年男子连忙拿起自己的手机一看,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忙按了接听键。

    “喂,是六度老大吗?”中年男子问道,他的语气有少许的激动。

    “是的,粱敬是吧?你在哪个区域,我到了。”

    “你到了?”梁敬脸上一愣,连忙朝门口处看去,却依然没有看到人,这个时候,他的目光又重新集中在刚刚那个学生模样的青年身上,不由得又是一愣。因为他看到那个青年此刻也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还在四处观看,似乎在找什么人。梁敬暗道,不会就是他吧?

    “是的。我现在就在蓝鸟咖啡厅入口处,身穿黑色外套。”

    “呃……我看到你了。”粱敬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连忙站起来,朝门口出挥着手,喊道,“六度老……,我在这边。”

    韩风立刻转头看向他,然后对这他笑了笑,挂了手机朝他这边走来。

    来到他面前之后,韩风伸出右手:“你好。我是韩风,也就是六度空间里面的六度。真不好意思,路上有点事情耽搁了。让你久等了。”

    “你好,你好。没关系,我也刚刚到。”粱敬连忙和他握手,“六度老大,你真的把我吓了一跳。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韩风笑道:“呵呵,梁大哥,可别叫我什么老大了。你也看到了,我可是比你小啊,这样吧,你叫我六度,韩风,或者小风都可以。”

    “那……我还是叫你六度吧。”要叫比自己年龄小上很多的韩风为老大,梁敬也是老不自在,毕竟现在是现实,并不是虚拟世界。

    韩风点点头。坐下之后,也叫了一杯咖啡。

    韩风也没有再多说其他什么废话,直接奔入了主题。

    “梁大哥,你发来资料我仔细看过了,里面的很多技术很想法都非常好,在很多方面都和我的思考不谋而合。另外,我觉得你的这个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每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这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的确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

    本来,刚刚见到韩风的梁敬很难将眼前的这个青年和网络上那个技术高超,知识渊博的六度老大两者的形象重合起来,但是听到韩风现在这方话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了,不错,这个就是六度老大,虽然他比自己年轻,但无论在学识、技术还是眼界上,都比自己要好上太多。粱敬之前早就对六度敬服不已,现在一看他竟然如此年轻,不由得更是感叹自己混得太失败了,之前日子难道都活到邻居家的小狗身上去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一想起自己这几年来混成这样,他就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粱敬几年前就开始做这方面的产品了,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凑了一笔钱注册了一个IT公司,然后踏上了运营虚拟世界茫茫长征路。当时他们公司提出这个概念完全是全新的,还获得了一笔数量客观的风险投资,当真是要技术有技术,要钱有钱。

    当时炒得很火热,各大媒体都有报道,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可是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他们公司昙花一现,成为历史。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风险授资的加入,他们开始对公司的开发指手画脚,频频干涉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上层决策时常变动,再加上他们之前的原班人马在股份分配的时候,发生了利益冲突,往日的朋友在这个时候,为了公司股份开始撕破脸皮。

    而最重要的是,当时他们错估了中国网民在这方面的具体水平。当时,中国还处于网络游戏火热发展阶段,大家对于虚拟世界的认知,也就停留在网络游戏上面,粱敬他们公司的产品推出之后,他们打出的口号也是网络游戏,可是,当那些玩家进入之后,发现这个产品和他们预想的相差很大,操作简直太复杂了,于是他们很快就选择了离开,投入其他网络游戏的怀抱。

    他们的公司只正常运转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宣布倒闭,技术团队解散,大家分道扬镳,再没合作的可能。

    整个公司,就只剩下粱敬一人还不愿放弃,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尝试着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以前的伪虚拟世界不同,他最终做出了真正的虚拟世界的产品,也就是韩风之前所说的“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

    他开发的这个产品既是服务器端,也是客户端。安装了客户端的用户,等于就在自己的电脑上开辟了一个私人空间,这些私人空间以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为中枢联系在一起,这和QQ等聊天软件的原理是一样的。

    每个人的私人空间就好像是一个自己的家圆,自己可以悉心经营这个家圆,并且还可以随时去拜访别人,去四处串门,就和现实世界一样。

    一个个客户端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家圆网络。

    ******

    这就是梁敬最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可是他这一年多来,一直找不到投资人,没有哪个风险投资商愿意将钱投到这个项目中来,他们根本就不看好他的这个产品,当然,更多时候是不相信梁敬有这个实力将这个产品完全做起来,毕竟他之前的记录还摆在那儿。

    粱敬是个典型的技术人员,根本不擅长产品的运营以及和人打交道,所以这两年来,他过得非常艰苦,为了购买研发产品用的设备,他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其中了,结婚才一年多的老婆也因此而和他离婚。

    现在,中国网民的水青上去了,粱敬相信他们已经到了有能力进行开发创造的阶段,可是他却找不到风险投资,公司也组建不起来。

    他的产品到现阶段也还停留在测试开发阶段,有好多关键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梁敬已经到了要放弃的边缘了。

    正在这个时候,六度这个名字开始在圈内频频出现,他的技术,他的学识无一不让粱敬感到惊讶,他甚至还解决了好几个粱敬一直没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梁敬当时很高兴,他从韩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他比自己还要强悍!粱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他想把韩风拉到自己的团队中来,一起来开发这个产品。可是,还没等他发出自己的邀请,韩风的“六度空间”横空出世了。

    梁敬是“六度空间”的第一批居民,刚开始的时候,他对“六度空间,并不怎么看好,反而对韩风提出的“全动态虚拟世界”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之前,梁敬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深入,因为在他看来,“虚拟世界中全部数据都可以实时从服务器更新而不用依赖于客户端的升级,整个世界都是完全连续的,用户可以连续的改变位置而不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的切换场景载入数据过程”这个构想非常不现实,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可是,他发现自己错了

    韩风不但迅速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模型,而且在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升级更新着,大家提出来的那些改进的建议或者构想,甚至在第二天就能看到效果,韩风将他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梁敬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他要去拉韩风加入自己的团队,而是他要去加入韩风的团队。
V1。X 第112章 六度分离
    今天第三章!

    月票啊,我要月票!

    最后三天,大家给我顶住!拜谢!

    韩风正想找个能够帮上忙的技术人员,没想到粱敬却正好找上门来,并且还带来了一个绝好的创意和不少有用的技术,这让韩风有点喜出望外。

    韩风不得不承认,他这个“每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的创意很赞,韩风很是喜欢。

    真正说起来,这个想法并不难想到,很有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真正想要将其用产品的形式实现出来,粱敬是韩风见到的第一人。

    未来的互联网将以“人”为中心,所有活动都将围绕着用户展开,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以“信息”为中心,这些信息严格被各大门户网站所掌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能够左右大家的视线和思想。但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中心渐渐发生了转移,开始慢慢转移到“人”的身上,用户的权重越来越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博客,个人空间等元素的兴起,这些东西,开始渐渐成为门户网站的替代品,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很多时候,个人博客上的新闻往往比门户网站上的更为及时和真实。

    于是乎,各种交友类的网站开始流行火爆起来,社会化网络更是被大家所追捧,网民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一个网站,只要得罪了广大用户,那这个网站的寿命也就可以预见了。这点从人肉搜索的强大就可以可见一斑。

    所以说。“人”是关键,只有占有了这个资源,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韩风开发“六度空间”,实际上就是看准了这点,说白了,他就是要去“圈人”,只要圈到了用户,以后什么都好说。

    当然,这“人”也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圈到的,你自己得有料。你地产品要能让用户满意,不是你选择用户。而是用户选择你。

    韩风的“六度空间”是三维的,是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相比起那些平面的交友网站,他有极大的优势,起点很高,当然成本也高,没有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前瞻性,肯定是不行的。

    “六度空间”这个名字实际上就体现了韩风总体策略的方向。

    这个名词来源于鼎鼎大名地“六度分离”理论。这个理论源于社会学家stanleyMlgram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实验:在实验中。他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设法寄信给一个住在波士顿附近地“目标人物”,并且规定每个参与者只能转发给一个他们认识的人。看看到底要经过多少地手才能到达目标。最终根据实验结果,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而这两个人之间的亲友数量大约是5也就是说。一个人和另外一个陌生人之间的所间隔的距离不会超过六个,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发生联系。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理论,例如你想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发生联系,或许你的某个同学地朋友地哥哥在水木读书,而那个朋友的导师地某个学生在微软工作,就算他没见过比尔盖茨,那他的某个主管必定见过,这样你就和比尔盖茨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通道。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假设一个人只认识25个人,那经过7次传递(间隔6人)介绍之后,这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个人,也即6103515625人,超过60亿。而25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而已,所以最终的数值肯定要比这个大,最终的结果绝对要超过地球的人口。

    这就是社会化网络中的基础理论。

    韩风虽然将“六度空间”给建立起来了,但是他一直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六度空间”还没有更好的体现出个人的重要性。为此,他设定每个新进来的居民都可以在世界中的任何地方选择一块土地,让他们将这块土地经营成自己的家园,然后以这个为中心,和别的家园发生关系,从而实现“六度分离”理论。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韩风觉得粱敬的“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能更好地体现这个思想,因为利用到了居民自己的电脑,所以还能够大大地给服务器减轻压力。

    当韩风看到粱敬发来的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