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誉的重视,小到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国家的外交战争。
  在中日交往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名誉的重视。战后初期,中日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没有交往,根本不存在什么维护名誉的问题。中日建交以后,两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对战争遗留问题,两国都表示出很高的诚意愿意解决,日本首相在访问中国的时候也表示对以往战争中犯下罪行的深刻反省,对中国、朝鲜等曾遭到日本侵略的亚洲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内疚和道歉。日本首相和内阁成员虽然多次对中国表示了道歉和友好,但是在自己的国民面前,要保持自己的荣誉,要证明自己仍旧和自己的国民一样,对那些为日本国家阵亡的军人仍旧充满怀念崇敬之情。为了在国民面前维持自己的名誉,就要在特殊的时间参拜靖国神社。
   。。

二、投降的瞬间:美国人懵了(3)
在美国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体制使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右翼势力的壮大,使日本社会上对战争持不正确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当初美国是否想到了这一点。战后初期,美国强力打击日本的军国主义,为了避免军国主义复辟还废除了日本的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后日本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逃过了灭顶之灾的靖国神社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复辟帝国主义的舞台。日本的极端右翼势力不仅通过靖国神社来散布战争有功、战争有理的军国主义思想,还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无视亚洲人民感情的行为。在右翼势力的影响下,政府的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很难不受其影响,对外政策也会随之改变。
  右翼势力是极端、狭隘民族主义的代表,一部分的日本国民和政界人士受右翼势力影响很容易被同化,这些人把参拜靖国神社看成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认为别的国家干涉也是不道德的。
  战后的日本没有被战争打倒,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经济力量上的强大让日本不甘于政治侏儒的地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一直为获得与经济力量相匹配的政治大国地位而努力,从日本强烈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可以看出日本急于在国际地位上有所突破。参拜靖国神社也不失为表达国际政治话语权的方式。
  战后,美国包庇战犯,对战争责任追究的不彻底让日本从来没有深刻反思、检讨过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日本政界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也越来越淡薄,加上右翼势力的猖獗以及新生一代对战争认识的错位,让日本不断做出伤害被侵略国家人民感情的事情。参拜靖国神社已经成为这一系列无视被伤害国家感情的事件中,让各国人民最为愤慨的事件。对于这些行为,显然美国并不在意。毫无疑问,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种种政策都暗藏了美国对日本的一番苦心。这番苦心经营的结果,不知道美国是否满意?
  也许美国人正是看到了日本人对名誉的特殊感情,深知他们在维护名誉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是非观念,所以当然才会“对症下药”,正如对待日本天皇的问题,对待日本宪法问题。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日本的第一部宪法《明治宪法》,又叫《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中规定了天皇的无上权力,确定了天皇专制政体。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陆、海军最高统帅,总揽统治权,军部独立于内阁之外,也不对议会负责,它直属天皇。国民是天皇的“臣民”。享有自由和参政权的只有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享有的权利很少。议会更是成为一种摆设,失去了实际作用。这部宪法是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根本,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政治根源。正是有了这部宪法的庇护,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体制才能得以形成。
  战后,为了防止军国主义复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各项改革。在美国的指导下,日本仿照英国君主立宪的模式,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新的《日本国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宪法中规定日本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实行三权分立与责任内阁制;规定放弃战争原则,仅保留自卫权;扩大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部宪法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天皇制,但是日本人还是认为这是一部“民主”宪法。宪法中不保留军队,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的规定,使日本军国主义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政治土壤。
  由于日本的经济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所以战后历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首位。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不甘处于“自卫”地位,军费开支也逐年增长。借海湾战争和“9·11”事件,日本自卫队的职能和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
  2003年6月,日本议会还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自卫队的军力配置和行动权限得到大幅度的增强。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历史,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层出不穷,要求修改和平宪法,复辟军国主义的呼声不断。日本右翼势力不断鼓吹战争有理、战争有功,军国主义思想已经出现了抬头的迹象。
  幸而,日本还有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很多日本国民都认为和平宪法的存在是抑制军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在这样强大的力量下,日本很难产生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所以日本政府增加军事方面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得到日本国民的反对。有事法案出台后,日本国民开始意识到,正是因为对军国主义复辟放松了警惕,才使其有复活的迹象。因此,在有事法案出台时,日本街头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对游行活动。
  当初,美国人为自己的利益,巧妙地利用了日本人的心理因素,但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也使日本思想界陷入了另一个极端,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以至后来的发展埋下了种子,提供了苟存空间。现今,日本频频出现的一些“失言失态”事件,无不是之前美国的“不当之举”所显现的结果。
  日本投降,美国战后接管,美国人懵了一次;日本战后咸鱼翻身,美国人又懵了一次。希望今后美国人不要再为自己以前的自作聪明再懵一次,但是又有谁预料的到,这个如此异类的民族还会有什么惊人举动呢?
  

三、骨髓中的“岛国意识”(1)
由于日本人的自卑和孤立,使他们非常在意其他人对日本的看法,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日本的评论。每当面对西方人时,日本人肯定不会忘记询问对方对日本的感觉如何,而被询问者也会礼貌地说一些称赞的话,日本人听后自然兴奋不已。
  日本战败之后,美国的占领军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当时的日本人并没有做出任何反抗举动,之后,美国把日本改变成了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面对日本的变化,很多人表示应该让美国对伊拉克也采取同样的方法,但是,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过去的办法是不可能的。伊拉克人和日本人不同,他们面对权威是不会轻易臣服的,更不会崇拜对方。
  日本是个岛国,而且还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人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四面环海、远离大陆的小岛上,所以这里的人民也和大陆的人民完全不同,他们潜意识中,就是与生俱来的“岛国意识”。“岛国意识”其实就是对自身危机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可以想象一下,当很多人深处一个孤岛之中,四周都是波涛汹涌的海浪,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也许他们会有强烈的危机感,因为汹涌的海啸会淹没海岛,台风会毁灭海岛……伴随岛上人的只有孤独,因为海洋已经把他们隔离在陆地之外。
  在这样的情况下,岛上之人只能齐心协力、共同进退,不然就只有一起死在岛上。如此分析之后,便能理解日本人骨髓中潜藏的“岛国意识”,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虽然如今世界已经联合在一起,但是日本人的“岛国意识”却依然如故。
  日本人的“岛国意识”有其特殊性。比如英国同样是岛国,可是由于两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与大陆的关系完全不同,所以英国人拥有的岛国意识就和日本人的不一样。
  日本人特有的“岛国意识”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孤立感,日本的这种孤立感就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另外,这和日本人对世界先进文明的崇拜和追求也有关系。古代的日本把中国当作偶像,在各个方面都努力效仿中国。近代的时候,日本人转而开始仰慕欧美,努力把日本变得西方化。这些都是日本人追求世界潮流的表现,也是日本人孤立感的表现。
  在古代,看一个国家是否汉化是证明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准。如今的文明标准是看一个国家是否西方化,而日本一直以来都在用外来的文明充实自身,这就把日本人害怕被孤立在世界文明之外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也把日本人的自卑感表现出来。日本人恐惧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自卑感其实,就是孤立感,而拥有这种感情的人不是自卑的就是骄傲的。
  同样也是岛国的英国,也有孤立感存在,他们惧怕的是被欧洲大陆孤立。可是,英国的孤立是骄傲的体现,英国的高傲和矜持使他们不屑于和大陆人为伍。英国可以如此骄傲,是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可是日本却没有这种经历,如果日本也和英国一样的话,那么日本人会比英国人更加骄傲。
  日本人这样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和日本人特有的自卑感是有很大关系的。而英国人却完全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英国人骄傲地认为其他人没有资格对英国进行任何评论。日本人为了清楚西方国家的思想,经常会观察西方学校的教科书中描述日本的文章,甚至有些机构还会因此特意派人去西方国家,调查西方人对日本的看法。如果他们发现在书中依然介绍日本的武士和艺伎,他们会觉得这样会对西方人产生误导。
  骄傲和自卑是相对的,而自卑的日本人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骄傲。日本人在西方人面前的自卑感,到了亚洲人面前就变成了骄傲、不可一世。日本在对西方国家俯首称臣的同时,又在亚洲人面前以霸主的地位出现。
  日本人对其他人的看法如此在意,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其他国家的同时,又害怕落于人后,所以听取别人的评价就成为了他们衡量自身是否进步的标准。另外,他们非常喜欢听到对日本的赞扬,这会让日本人拥有满足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换得了别人的称赞而骄傲。
  美国的评论家曾经说日本人在接受变革的时候,要比其他的民族更为容易,因为日本人接受变革,就是为了不让别人觉得他们冥顽不灵。
  日本人的“岛国意识”中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褊狭和自大,虽然战后的日本人对美国崇拜无比,但是他们内心却并非如此。日本人对美国真实的感情是“厌恶”,同时还有“恐外”和“排外”的心理。日本是一个单一的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单一性,造成了日本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凝聚力,而这种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凝聚力又形成了排外意识。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所以他们对外来者的到来十分在意。如果外国的人想要被日本人接受,就必须在日本出生,不然在日本永远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
  由于日本人的“排外”和自大心理,使他们比较喜欢雇佣和提拔“纯日本人”,他们认为既然日本人可以胜任的工作就没有必要让外国人去做。现在日本人的这种心理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大部分日本公司依然只雇用“纯日本人”,而拥有汉人和朝鲜人血统的外国人,无论这人的地位如何,在日本生活了多久,都不会接受。甚至一些在国外接受教育以及跟随父母移居外国的归国子女,也被日本人当作“外国人”对待。日本人觉得,这些归国子女在国外受到的影响很深,他们极具个性、有风度,而这些都是外国人公认的优点,但是日本的团队精神、等级观念却无法相融。很多在外国受过教育的人回到日本之后,都无法融入日本社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骨髓中的“岛国意识”(2)
在海外接收过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在中国的待遇是很高的,而且前途似锦,可是在日本却恰好相反。1985年,日本有一位海外留学的优秀毕业生,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他在毕业之后回到了日本,谁知道连找了10几家私人企业都被拒之门外,这些企业的理由就是他曾经在外国的大学接受过外国教育。最后他终于被日本通产省聘用,当时这件事情竟然成为了日本的头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