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口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陶瓷鉴定口诀-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吉州胎白无妆土,地褐釉褐胎白土。

  纹饰明显时代晚,画显呆板胎实主。

  吉州胎实声也闷,假品胎声脆为主。

  注解

  吉州窑胎比磁州窑的白,所以不用化妆土,但白中显褐色,底足显白褐色,纹饰时代感明显要比磁州窑晚,画风呆板,胎比磁州窑的瓷质坚实。

  84。吉州窑创用剪纸贴花和覆烧

  吉州窑创剪纸花,可用吹釉拓片压。 鹧鸪斑花兔毫纹,创出覆烧白瓷花。

  注解

  江西吉安县的吉州窑首先创用剪纸贴花烧成纹饰,首创烧出鹧鸪斑釉花,兔毫纹饰,创用了覆烧法,使一次性入窑数量增大,产量提高。剪纸贴花覆烧、鹧鸪斑红釉面、兔毫釉面为三大创烧。

  剪纸的方法可以用吹釉和拓釉进行瓷器的施釉,这种方法比手工绘画要快,而且纹饰统一性好,图片一致性强,在当时这种方法是先进的,它和覆烧法一样都对提高生产率起到了作用。 。。

德化窑
德化窑在福建德化县,创烧在宋代,以烧青白釉瓷为主,德化窑在发展中是有着光辉业绩的,在宋代以碗、盒、瓶、爵、杯、洗为主。也烧出大量的多边形瓷器,如:瓜棱、八角、方圆、出沿、带环耳等。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在明清阶段德化窑大量塑出人物瓷,如:观音像、达摩、罗汉等。人物塑造的表情真实、动作健美、衣着有其时代特点,肢体准确,衣着线条细腻而到位,以观音和仕女为多,神态肢体优美,所以有德化窑为女性瓷第一之说。

  纹饰有花草、折枝、花卉、刻花、剔花、篦划花等。

  釉有牙白、偏白微微闪黄,色泽光润而明亮。德化窑是一种细腻的瓷器窑口、做工非常精良,特别是雕塑工艺十分精,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

  85。德化窑白瓷鉴别

  宋代福建德化瓷,氧化硅多瓷土实。

  氧化钾高百分六,质密玻化透光瓷。

  胎白釉白中国白,雕塑线美贡器值。

  达摩弥勒和观音,何朝宗善女雕瓷。

  光润明亮不闪青。色泽乳白如凝脂。 阳光照看隐粉红,十六世纪出口瓷。

  注解

  白瓷很多种,而德化窑白瓷是:白而不青,由于含氧化硅、氧化钾高,玻璃程度又好,阳光照,可透光,色显粉红,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景德镇白瓷泛青。德化白瓷多雕人物像,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往往在瓷器背后有印记。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为明代三大雕塑名家。德化瓷在宋代就有很精致的瓷器。何朝宗善雕观音等瓷。

  三大雕塑家常在瓷器背后,雕刻或嵌压上“林”字、“何”字、“张”字及其名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辽瓷
辽代陶瓷是(916~1125年)中国历史上北方一个属辽的国家生产的陶瓷,其烧制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皇城之内的林东辽上京窑,主要烧白釉和黑釉器。还有林东南山窑、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的龙泉务窑、门头沟窑,赤峰的缸瓦窑等,辽瓷器烧制地点很多。

  辽瓷的彩色瓷主要以黄绿白为主。其器形以北方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用品为主,制品有精粗两种,辽白瓷中有底款“官”字款称辽官窑制品,胎质莹白坚致,色白显微泛青,多数釉面莹润,都有开片,色有月白、粉青、紫斑等。在金代也有黄河以北的一些窑烧制的一些有钧窑紫红斑的产品,被称为钧窑窑系制品,不属真正的河南产正宗钧窑品,在定窑瓷方面辽瓷窑也大量生产,同样属定窑系产品,不属河北曲阳生产的真正定窑产品。在辽瓷中带红斑、蓝斑的瓷很多,非常像天空中的红霞和蔚蓝的天空,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辽瓷常有胎质粗糙的钧窑系产品、釉面不到底(称半截釉)白釉瓷和其他色釉瓷也是常有涂釉不均,制胎粗糙,常把应用泥条的盘条制陶技术用在制瓷胎上。在器形上雕塑出动物、植物、生活像,十分生动。如:瓷皮囊壶的造型,缝织针角被模仿得很像。这些特征恰好将当时辽瓷参加模仿其他宋代各窑的制品得到了区分,我们对辽瓷特征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区别当时辽瓷各窑的仿产品。

  
  86。辽瓷

  辽瓷胎粗人皆知,白釉开片坯旋粗。

  三彩仿唐初看唐,彩釉泡破拓笔乎。

  其实唐代三彩美,黄绿蓝色变幻出。

  辽代三彩黄绿白,涂抹确像补丁铺。

  注解

  辽瓷学习了北方定、窑、磁州窑及吉窑后有一些发展,但胎粗釉子开片,器形上明显看出胎坯的大螺旋纹,仿唐三彩像打补丁一样拓在上面,很粗糙,从三彩上讲只有黄绿白,而唐三彩是黄绿蓝。

  87。辽瓷技术起源

  辽瓷器形随契丹,常仿皮具跟祖先。

  胎面先涂化妆土,学习三窑技术关。

  定窑磁州吉州窑,涂抹不精补一般。

  三彩自有黄绿白,不画对称多画单。

  多画一朵枝独棵,扣声不脆声音憨。

  釉料常常不到底,底粗不精是首先。

  注解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如皮囊壶、马登形器具等。辽瓷用化妆土打底,学习了吉州窑及北方磁州窑、定窑,涂釉不太讲究,像打补丁一样,三彩无蓝色,有黄绿白。画花草常常是一枝、一朵、一棵,釉子不到底,底粗,扣之声音不脆,发闷。

元朝瓷器
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在景德镇用瓷土和粘土合成烧出了白色亮釉瓷,也叫二元法烧制的瓷。这种瓷器在胎面上画钴料青花后再罩釉为釉下青花瓷。

  在胎面上画铜红釉再罩釉叫釉里红瓷,也称釉下红彩瓷,这种瓷的制作成功给在瓷器上绘画创造了条件,瓷的工艺发展使瓷器成为能够永远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而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使得其他窑口也是得到了发展。如:磁州窑、龙泉、钧窑等都能够相互学习,所以元代虽然制瓷粗糙,但各窑口的互学、互造对方的瓷器是存在的,这是在鉴别瓷器中特别要注意的。

  因为由唐宋到元是瓷器行业的发展和交流过程,官民都阻挡不了瓷器在社会中的应用流通,在鉴别中要鉴别瓷类型,也要鉴别是哪个地域窑口出的。

  89。元朝瓷器

  元器修长腹胸大,纹饰画在口内外。

  足圈滑润如玉带。

  注解

  元朝瓷器立件修长、腹胸大、曲线性强,如:梅瓶胸大,玉壶春瓶腹大,纹饰在口内外都有,留出灯草边,足圈削的不太规范,但润滑如玉石感。一般来说瓶类底足比较小。而且梅瓶底边向外闪。

卵白瓷枢府瓷器考
90。卵白瓷枢府瓷器考 枢府瓷器假的少,色属卵白透光少。

  底足露胎白泛青,胎厚釉白青色少。

  底有乳突带旋纹,足圈壁厚削工好。

  釉色混浊微闪青,元代枢府官方保。

  枢府两字相对应,多密小泡大件宝。

  元明两代都制造,断代定要把色考。

  元代粗足显拙大,唯独卵白足圈小。

  注解

  枢府瓷元明两代都有,但在民国以前假的少,属单色釉,显卵白色很特别,白中闪青,釉光不太亮,偏白,像鹅蛋色,胎厚重底无釉,圈足小而厚,胎色白中微青,本来元代削足粗糙,底有旋纹乳凸,但枢府瓷确实比较精细,这恰恰是证明枢府瓷是官办民烧的官器,枢府二字的写法是对称于器物的肩上,底有乳钉和旋纹,泡多密而小,如果釉好而青是明代的,青而色浊是影青演变卵白的早期产品,枢府瓷的足修得好而且小,露胎的足色像晒成的青萝卜干色,白中微泛绿青。枢府瓷是元代军务部指定烧的一种瓷器,但后来在明代早期也烧了一段时间,其釉亮度高,足比元代的足圈大,枢府二字规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瓷基本鉴
91。元瓷基本鉴

  元胎白中又泛灰,麻仓瓷土二元煨。

  含铁又含微元素,苏料泛出褐斑灰。

  坯胎修下不修上,口圆收身不僵披。

  注解

  元朝的胎白中泛灰,是最早用麻仓土和瓷土烧成瓷器的,被称为二元烧法,含铁又含微量元素,这是和当时的工艺及料产出情况有关。当时,已开始用苏料,但有不少国产料。器件常常是修足底,不修上,口圆、器形中部收身不僵硬,在釉面的作用下显得器身秀美。

元足
92。元足(1)

  元底无釉有旋纹,个别刷釉跳刀痕。

  粘砂削足手抓印,接底弯曲褐红浑。

  注解

  元朝瓷器器底一般无釉但有用粗釉浆稍微刷一下的,有旋刀纹痕,有粘沙这是烧前垫沙造成的,削足刀痕明显不精细,刀法不好,足为斜削,有手抓坯的痕迹,接底弯曲,有褐红色的火石红、火烧红(民间叫法)。

  93。元足(2)

  上身大来足小沉,铁红褐斑中有突。

  斜削圈足不整齐,足浅宽厚不修粗。

  注解

  上身大、足小是立件的特点,厚沉。大部分底有乳凸,有铁红斑,足浅,不深。用斜刀削圈足,而且不连续用刀给人不整齐的感觉。足修的粗糙。元底特点,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润。。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元代纹饰
94。元代纹饰

  元代纹饰层满器,口嘴内外纹饰细。

  六七八层不算多,线条流畅古画气。

  写意画写韵都足,成对器件难同的。

  焦叶独梗莲瓣分,仰莲瓣散花蕊立。

  注解

  元代的纹饰层多有八、九、十层,有些器件口内也有纹饰,写意写实的画法都有,成对的器件,纹饰及形体都有差异,达不到一致,这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很一致造成的。

  95。元代纹饰工法

  蕉叶独梗莲瓣分,如有双梗填色样。

  元代纹饰特点多,浓艳泛黑各料分。

  画工工匠古朴风,画工流畅一笔真。

  涛浪势猛浪头粗,写意带实画工深。

  浪珠纹饰向蝌蚪,独梗浪猛粗纯真。

  注解

  元蕉叶独梗,莲瓣分开,料浓艳有铁斑,画工古朴,无重复笔,一笔点画多,涛浪头线画的粗,涛头的圆形水浪珠像蝌蚪,浪头显得猛,线画的是独股单线,不画双框浪,总结起来应是:独梗、浪猛、线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元龙八长
96。元龙八长

  元龙脖细伸的长,下发少粗立发长。

  元龙蛇身爪轮型,三四爪儿腿须长。

  元龙要以一腿定,纹粗发长脖也长。

  角长腿长腿毛长,云火纹饰身体长。

  看准纹粗和八长,九长相比立发长。

  注解

  身、脖、角、腿、发、毛、云、火的纹饰都比较长、比较粗,飘。这是元代龙、云、火的特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元明底足、元明瓶类区别、元明清梅瓶对比
97。元明底足辨别

  元代挖足样子多,深浅都有平足多。

  明代挖足不太平,但比元代好得多。

  底上无釉有釉滴,明代滑润认同说。

  糙底刷遍护胎釉,护胎釉红也很多。

  注解

  元代挖足,陶车削足修足都有,由于瓷器已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各种足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平足,有修足的起点和收刀尾点,有手抓迹,底上多无釉,但刷有釉浆渣汤,并且多有像作记号的白色釉点的大滴面,没有明代的底那么滑润,比明代的足平。有的有红褐色护胎釉。

  98。元明瓶类区别 

  元代梅瓶口梯痕, 明代直形稍翻唇。

  元代曲线器修长, 明代曲小轻不沉。

  元代器根多外撇,明器直根钴料纯。

  元代特殊玉壶春,少数底上薄釉寻。

  胎薄虽轻却坠手,看泡恰似鉴别魂。

  注解

  元代梅瓶口梯形而明代是唇口圆润,胎部也少有梯形,元代瓶体曲线大,即大胸大腹,底沿外敞、外撇,明代直下,即使外敞也是明早期而且敞得不那么大。明早期玉壶春有少量是元代青花纹饰釉的,要注意的是看泡和提重量。

  99。元明清梅瓶对比

  元代梅瓶嘴梯形,胸腹大来底儿小。

  曲线夸大很分明,明代梅瓶唇口找。

  器件曲线不分明,梅瓶清代梯形少。

  深浅钴料用珠明。

  注解

  元代梅瓶见胸大、正体曲线型强,底足小但器形下部外撇。元玉壶春脖大、明梅瓶口开始向唇口发展,器曲线度不强,一般是以粗细直线下来多,清代梅瓶明显是圆口型,以唇口为主,基本没有梯形口。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