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娱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典型性娱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还有这个地区数百万人民的痛苦、流离、牺牲。用人性的东西刻画三峡搬迁之外的“负”,这应该才是艺术家乃至一个知识分子的“正”。 
  看了《三峡好人》,目睹了贾樟柯为表达“电影是让我们不忘记”流泪,我承认:作为我看到的唯一一部关注三峡工程对普通民众巨大影响的有勇气、有责任感的(刘邦邦语)电影,《三峡好人》是一部“人性的,更人性的”好电影,尽管总有人拿威尼斯电影节本就青睐中国电影说事,但在是否是“人”上一点,我们跟威尼斯评委们区别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陈可辛告诉你什么是兄弟阋墙
被欲望、权力的巨大磁力影响,东方式兄弟情、羞耻心其实单薄如纸,难挡一刺。 
  陈可辛告诉你什么是兄弟阋墙 
  基督教传说里,犹大卖师求荣,两千年来青史昭昭,铁案如山;《投名状》中,庞青云设计害死赵二虎,依旧逃不过朝廷的五指山。洋枪响过之后,江苏巡抚的青云之路嘎然而止。姜午阳虽不是荆柯旁边的秦舞阳,但他匕首刺穿的仅是一张“投名状”,是“乱兄弟者,我必杀之”的理想化承诺。滂沱大雨浇灭的是面对功名利禄的兄弟情结拜义,它告诉观众,俗世浮华包裹下,人人都可能是庞青云。 
  在《投名状》观影过程中,我好像看到了《集结号》的影子,同时也不乏《色,戒》的视角。开始时庞青云告诉赵二虎老婆,自己的兄弟几乎全军覆没,这让我想到《集结号》的谷子地,古今战争的关键词都是“残酷”。陈可辛对庞青云的塑造很人性化,他很复杂,视角跟李安在《色,戒》里对易先生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投名状》通过不同战争,《色,戒》通过不同床戏表现。所有人都恨他,但不知恨的起点和终点。 
  相对于当年张彻的《刺马》,《投名状》显然更哲学,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人物传达创作者的人性观察结论。庞青云的东方式野心伴随“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压抑过程渐次高涨。他是一个天生的“野心家”,但他并不是不讲兄弟感情的人。不过,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终究经不住发酵的野心,畸形的感情,官场的阴谋合力使坏,最后以兄弟阋墙收束。《投名状》里的武功大概是最不起眼的包装,陈可辛更想做的是把人的复杂性、矛盾性在患难及荣耀时分别加以解剖,告诉世人:所谓历史,以及历史上的恩怨、情谊、杀戮、阴谋都是人干出来的,人创造了历史,其实也同时毁灭了尊严与理想。每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善与恶的因子,但历史却只记得住事件,并凭此定性。 
  我的史学偶像陈寅恪说:真正伟大的史学家须对历史抱有“理解之同情”。陈可辛的巧妙在于他刻画庞青云时亦带有“理解之同情”,独自流泪祭奠赴死的赵二虎,对行刺的姜午阳手下留情,观众能见到庞人性的虚伪,但其实也能看到他内心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陈可辛生动展现的与其说是一个有能力的武夫从“倒霉蛋”到“野心家”的折戟沉沙过程,还不如说是,他想把外人诟病的国人“擅长窝里斗”的东方式弊病来一次探本溯源。《投名状》的结义故事是一个纤毫毕现的标本,它反映出在某种延宕数千年的体制掣肘下,在人无法独自决定自身命运的“无力感”笼罩下,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大抵只能以悲剧收场。被欲望、权力的巨大磁力影响,东方式兄弟情、羞耻心其实单薄如纸,难挡一刺。谁都不愿“窝里斗”,但体制一步步把人逼向卑鄙的悬崖。 
  我欣赏《投名状》的色调,因为它真实告诉了大家战争的本来色彩。难演的庞青云也几乎被李连杰演活了,相对于刘德华、金城武饰演人物性格的单线条,李连杰此次的复杂历练将让他更杰出。目睹陈可辛用“豪赌”气概在《投名状》里铺满鲜血、泪水、馒头、俘虏、妇孺、恩怨、邂逅后,我在震撼中无法整理思绪。我发现:有种感怀太纷乱,无可倾诉,难以名状。
  

全球化语境下的金箍棒
如果用“无极”体诠释,《功夫之王》可以别称为“一根金箍棒引发的血案”,但里面的哲学意味浓得像墨,比《无极》有余韵多了。 
  全球化语境下的金箍棒 
  打扮得像醉鬼的“成龙”神仙考试没通过,后来教外国小伙功夫以满足虚荣心。他在沙漠里准备“急急如律令”求雨,结果被“李连杰”尿了一泡,狼狈不堪。白发魔女“李冰冰”出现在流沙河,拦阻手拿金箍棒的波士顿菜鸟,疾如导弹的头发那才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冰冰”愁的是“如何长生不老”,因此,绿色的瓶瓶罐罐是她的终极目标。但那些神奇液体却被躺在担架上的“成龙”像酒一样喝掉了,恢复元气的“成龙”后来还当胸给了“李冰冰”结结实实一拳,打得好些男观众喟叹不已。《功夫之王》最丑化的是刘亦菲,“金燕子”前半部面部皮肤就像抹了煤灰,后来总算把脸弄干净了,含情脉脉地称赞美国青年“两年前你还不济,现在却能跟我并肩战斗”——也没什么下文,据说是把中外大好青年初吻戏剪掉了,我特别想问:是谁让剪掉的?!作为刘妹妹的粉丝,我有权利花70块钱看到她的初吻,但《功夫之王》的老美导演只给我看她不发情而发飚的一幕,这很让人着急。 
  如果用“无极”体诠释,《功夫之王》可以别称为“一根金箍棒引发的血案”,但里面的哲学意味浓得像墨,比《无极》有余韵多了。比如“李连杰”在山洞里突然神叨叨讲出一句:要学会呼吸,后来“成龙”也嘀咕了一两句类似名言。从这个细节看出,老外编导在长期观赏香港功夫电影的同时,业余时间也看看东方哲学著作。但那片头被人打,片尾打趴小混混的波士顿男孩,分明又是典型的美国式成长发育过程,跟《变形金刚》里那个帮外星人打架的小伙子没什么区别。这种“东西杂交”贯穿《功夫之王》始终。 
  全球化语境下的金箍棒大概才是真正的如意金箍棒,它可以没有阻力地随意借用传世名著的两三符号捣鼓出一部功夫、美女、特效、风景、小幽默的卖座商业电影。《大话西游》好歹90%以上的人物源自《西游记》,《功夫之王》就只有齐天大圣、玉皇大帝靠点谱,成龙不是八戒亦菲也非观音。责怪老外“不忠于原著”可能很扯淡,我们自己拍老外的原著,老外看了也会掩鼻而笑,更何况“大圣”故事本来就是神话,编了也就编了。在全球化语境下要求“原汁原味”一定不可能做到多方讨好,《功夫之王》对中外票房的均衡追求,导致了如下结构模式:国际级功夫巨星+国内受欢迎女演员+西方式猎奇故事+东方有代表性符号,间或还夹杂有东方哲学、学功夫搞笑片段等等边角余料。 
  当年的《卧虎藏龙》在欧美大火,国内票房平平。《功夫之王》在艺术上的追求肯定没《卧虎藏龙》高远,但它在票房上的追求可能算计得更精细。100分钟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波士顿小伙用不闲不淡的汉语提到偶像李小龙,“李连杰”和“成龙”却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实际上,李小龙名字里的“李”和“龙”都跟二人有纠结,作为二人共同徒弟的金发碧眼男青年,是不是也可以别称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新“李”“小”“龙”呢?且东西杂交,时空倒转,背景魔幻?
  

拯救口碑,还是拯救“封建”?
《黄金甲》仍然只是一部比较好的商业电影而已,对张艺谋的大师地位毫无加分作用。 
  拯救口碑,还是拯救“封建”? 
  带着出品人张先生“拯救大片口碑”的豪言,我进电影院看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画面铺满菊花的大片,觉得这次130分钟还值,至少,比《英雄》和《十面埋伏》要值。由于故事脱胎于《雷雨》,相对于大片普遍的“富贵病”——故事讲不好,线索理不清,人物很苍白,《黄金甲》的故事结构基本完整,所有观众基本能看懂。这方面的口碑得到复苏。 
  话说回来,凭《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己之力要想“拯救”国产大片口碑,依然力有不逮。倒不是“硬伤”让《黄金甲》无法发挥颠覆性作用,《黄金甲》的故事基础扎实,细节考究,因此“硬伤”是近几年张艺谋电影中最少的一部。问题最主要还是出现在“软伤”方面。所谓“软伤”,就是《黄金甲》的故事应该表述的是更人性化主旨,以及凭导演张艺谋今时今日的地位跟影响力,他的作品应该担负的责任。凡此种种,在《黄金甲》里基本缺失。我的评价是:《黄金甲》仍然只是一部比较好的商业电影而已,对张艺谋的大师地位毫无加分作用。 
  《黄金甲》显然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目的无非是“票房黄金”,张艺谋大概也并没有太多个人野心,至多只是期盼舆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能“转正”。但正因为他叫张艺谋,观众对他的要求才会更多,更具体。这是客观事实,并不会因为张艺谋拍的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就有所改变。作为中国电影人的代际代表人物,张艺谋应该背负与他符号相符的责任,但在《黄金甲》里,我看到了一个在艺术上逐渐怯懦;在创新上逐步僵化;在风格上慢慢失去自我的张艺谋。他已经隐身成为《黄金甲》这部巨大机器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很难觅到“张”这面大旗。 
  仔细分析《黄金甲》,美轮美奂的唐末五代十国宫廷人物造型是奚仲文做的;武术设计以及指导是程小东做的;音乐是梅里美做的。这么好的搭配,换成另外人来导,大概也不会糟到哪去。更关键的是,《黄金甲》背靠《雷雨》这棵大树,基本沿袭名著,已经把很多特别考验导演功力的地方给“摆平”了,整个叙事不需要,也的确没什么出新的地方,那导演能做什么呢?我猜想,张艺谋最在乎的无非就是给《黄金甲》定色,比如里面大片的菊花,王子元杰的盔甲,大王的龙袍,王后的玉簪等等,金色跟黄色显然是《黄金甲》的主色调,从头至尾,侵略眼球。但其实一个画家也可以很称职地完成此事。另外就是选景,张导选的肃州刺史府邸位于重庆武隆,群山环抱,幽影幢幢,这也是为追求影像效果而选。但这差事并不新鲜,算不上考验。《黄金甲》里面大场面交锋,运用的电脑特技基本无痕,有气势,但“人味”少了点,我认为还没有《墨攻》的“攻守场面”震撼。总结起来,老谋子在《黄金甲》中很少创新,拍得很省事,他更愿意克隆成功经验,比如名著、名演员、名歌手、大纯色等等,加在一起自然能挣钱又不会被人大吐口水。 
  当然,张艺谋对巩俐演技的拿捏还是独步中外的,较之一个月前的《迈阿密风云》,巩俐在《黄金甲》里完全脱胎换骨,发挥得异常充分。她的激情、眼泪、寂寞、阴谋时刻都在镁光灯中心,她抓住了一切细节来刻画王后的复杂和无助。但繁漪本来在《雷雨》中就是最容易出彩的人物,巩俐的表现还称不上意外之喜。 
  除张艺谋艺术追求的平庸外,我最不愿意看到的还是《黄金甲》对“封建”二字的贩卖。相对于欧洲中世纪宫廷,《黄金甲》的隆乳装开放得让男观众都想“梦回唐朝”,但我阴险地认为“唐代本来很开放”其实是一个借口,如此装扮更多出于商业考量。“封建”的血腥与惨无人道在《黄金甲》里“盛放”得比重阳菊花还灿烂,而且,基调是张扬、渲染。对照不久前与张艺谋对过话的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里的战争残酷场景,前提是人文意识,表述得客观真实,绝不是“刻意为之,越惨烈越有效果”。东西方大师的境界,不应该比我们看到的还离得远。 
  该拯救口碑,还是该拯救“封建”?要不就尽量不碰“封建”,要不就站在更人文的立场对待“封建”,在商业压力之下尽量保持客观,不要动辄将血腥当成最大卖点,我觉得这才该是中国式大片的“自我救赎”之路。从这点看,冯小刚和《夜宴》没完成“自救”,张艺谋和《黄金甲》也没有。
  

拯救光荣——以老兵之名
我怀疑电影老兵冯小刚本人就是《集结号》里为47个兄弟正名的九连连长谷子地。他也一直想“正名”,只不过,他想拯救的对象是中国式大片,是那些在暴力、奢靡、专制、空洞锦衣下包裹的浮华胴体。 
  拯救光荣——以老兵之名 
  《集结号》根本不是《铁达尼号》,也不是《拯救大兵瑞恩》。但它确实隐约闪烁《太极旗飘扬》《兄弟连》甚或《亮剑》的影子。跟它们一样,《集结号》很男人,有爆发力,谷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