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娱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典型性娱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好。 
  再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讲,七个字的片名显然比《英雄》或《十面埋伏》更难推广,简单举例,《英雄》或《十面埋伏》字数少,很容易做进平面媒体大标题里,这样很醒目,传播效果也很好。但《满城尽带黄金甲》字数多,难做进大标题,要做,只有简称,简称什么呢?《满城》?显然不妥,《黄金甲》?稍微说得过去但会让不知道的人如坠云里雾里,甚至可能出现诸如“黄金宝”“黄金荣”这样的辩识笑话。我发现一个规律,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影片片名基本没有超过五个字的,如《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大腕》《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甚至《七剑》《神话》《头文字D》。这些电影自身的号召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它们字少经常进标题,而进一次标题就相当于打了一次免费广告,传播效果当然事半功倍。字数愈多,诠释所费笔墨自然增多,宣传主体被淹没,传播效果打了折扣。 
  基于上面的一些初浅看法,我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个名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气势没有优势。看起来英雄无比,实际上有些许赤膊上阵逞匹夫之勇的意味儿。我建议还是改个名字,简短有力易于传播就行了。为什么不就叫《唐·雷雨》呢?多史诗,多有意境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锦添没大逆不道
历史以及经受历史考验的名著是积淀,是财富,但我们没必要把它当成让人大气不敢出的包袱。想想我们活在21世纪吧。 
  叶锦添没大逆不道 
  京城最近多雨、少雷,但影视圈雷声阵阵。 
  “雷老虎”不再讲“以德服人”,唾沫飞溅,目标直指《赤壁》和《红楼梦》。《赤壁》台词被“雷”,《红楼梦》则是造型被“雷”。 
  内地观众好像是特别怀旧的一群,常常拿着旧版的台词或造型索骥新版,放大镜所及,倘有不一致处,即指责新版乱改或胡诌。生活化场景是他们不大愿意见到的,英雄最好是不吃饭不上床整天打打杀杀。一旦有不符合原作的生活场面和台词,他们就总是能找到讪笑的理由。比如《赤壁》里诸葛亮给马接生,马在三国战争里重要性不亚于人,“为马接生”这类事在当时不是小事,编剧添加、渲染此类场面并非臆想,不料却遭哄笑。历史名人之后也常跳出,说东道西,打着维权旗号对编导进行精神虐待。反观香港的黄飞鸿电影系列拍了一百多部,很多版本的故事甚至人物全不一致,但也没听说后人要告状,没听说观众拿这部跟上部对比:怎么这么搞呢?边感慨边笑个不停,以显示自己智商不低,兼且笑神经发达。 
  吴宇森没寻思加入三国研究组织,叶锦添也没加入红学会,因此他们的许多个性化创意没有“防火墙”,被视作离经判道。在内地超过一小撮观众心目中,跟原著特别是有年头的名著有差别的创作是容易遭到鄙视的——除非创作者是这方面学术权威,能以该领域专家身份讲出来龙去脉子丑寅卯。如果单单是个影视从业人员,也没有耆老名宿保驾,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影像进行了再加工、创造,那对不起,等待你的多半是滔天洪水。 
  “雷”《赤壁》台词的“脑僵”,“雷”《红楼梦》新造型的人也是“脑僵”,而且大部分是为雷而雷,干打雷不下雨。“脑僵者”用僵化的头脑限制创作者的想象力,动辄指责“你们怎么能这样呢”或惊呼“天哪”,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度离真正的“思想解放”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艺术范畴的思想解放,其实就是“无禁区”,变“一元”为“多元”,容忍、支持对艺术作品的个性化打造,不论这种打造离传统想象有多远,都要给予发挥空间。“填鸭式”教育抑或单纯追求答案正确、只信权威的思维模式,把很多观众的头脑禁锢了。要知道,在当代影视作品中,“原著者”只是庞大制作团队上百个工种中的一环,不管他是陈寿、罗贯中还是曹雪芹,他都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更不是一切创作的唯一出发点! 
  我从来就不认为影视创作一定要完全忠实于原著,否则还要编剧干什么用?我也不认为叶锦添不完全按照《红楼梦》文字描述或历史考据做造型就是大逆不道。成长、受教育背景不同,理念各异,是造成新红楼造型迥异于数个旧版的缘由。对于创作,为什么不允许个性化的理解呢?要知道,对影视作品而言,没有正确答案、错误答案之分,不能心存“非我族类,势必嘲弄”的心态。 
  历史以及经受历史考验的名著是积淀,是财富,但我们没必要把它当成让人大气不敢出的包袱。最新一期《三联》的读者来信栏一位观众的《赤壁》观影心态我很欣赏:“不要再谈历史了好吗?这是一个太陈旧的话题了!”——是的,敬爱的观众大人,想想我们活在21世纪吧。
  

被预约的暗地妖娆
《如果·爱》最适合被下列城市观赏:上海、香港、成都;写评论的心水人选应该是下列诸君:李碧华、毛尖、洁尘、翟永明、李承鹏。 
  被预约的暗地妖娆 
  在我心目中;《如果·爱》最适合被下列城市观赏:上海、香港、成都;写评论的心水人选应该是下列诸君:李碧华、毛尖、洁尘、翟永明、李承鹏。在这中间我约了洁尘、李承鹏写,而把成都说成巴黎的翟姐姐上次(也得几年前)马原卖书时在白夜见过一回,从此无联系,听说她经常云游四方,也不便叨扰。 
  李承鹏是杂事太多,超女写得《足球》都有点不高兴了,他又开始写小说,因此这影评的功课一拖再拖,他最早有热情是因为听说周迅要去成都作宣传,为此,他曾经凌晨三点打电话问我能不能专访周迅(他此前只在谈李宇春时如此激动),后来听说周迅不去了,他热情立马冷却——我事后得知,他看《如果·爱》大概是在18号,这显然是花儿已谢的时间,来不及了。洁尘女史,我是在12月31日收到短信,她传递资讯如下:谢谢你!请看电影,《如果·爱》不错,我在《电影世界》上的专栏里写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检讨了一下,大概,我在约写评论前也没说清楚,是需要他们在《如果·爱》宣传期内(12月中旬以前)写好影评的,他们显然没有深刻领会我的苦心孤诣,因此,或当成DVD来写,或预约了2046年,明摆着地可以大张旗鼓鼓吹的好电影非得暗地妖娆了不可。 
  正是上述原因,我非常真诚地向以下旧雨新知致谢:杨劲松先生,马戎戎小姐,林子懿先生,他们在关键时候的关键出手,化解了我部分危机,他们的影评里有太多真知灼见,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最重要的是,他们动作很迅速,应约撰稿却毫无命题作文之嫌。特别要提及杨劲松,他还在他的博客里帮我解画,说了很多有利于中国电影的真话。 
  我自己呢?也写了一篇算凑个数。自从去年底两篇批评周星驰大爷《功夫》的文章出台后,我再不敢乱说什么,怕老鼠屎破坏一片大好局面甚至影响拿奥斯卡。但我王婆卖瓜后仍听到不少嘘声,认为《如果·爱》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这才明白:敢情这影评分寸还真难拿捏,说不好难,说好也TM难。 
  我承认我挺傻X的,不该署了真名,就往台上跳。我又不是张伟平,怎么敢说“不哭找我”?下次一定取个笔名再粉墨登场。当然,再推广什么时,最好自己完全不写,作壁上观,利用亲朋好友人脉关系吆喝就行了。 
  我想起来了,还有一拨人物——我的前同事,以前帮她们写过稿子的,今后可以约她们啊。她们叫小你,叫西门媚,叫深爱金莲。前两位名字小女人实际是大女人,满世界开专栏,写影评肯定合适。深爱金莲,就是都市浪漫艳情纪实小说《成都粉子》的作者,他其实是一个或者叫文迪或者叫王化桥的糙男,他写东西在前《成都粉子》时代挺小资的,下次,找些“粉子”多的戏给他看,影评,一定穷追不舍绝不放过!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我不承认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尽管看起来像。范冰冰的“先放料再澄清”套路式出手与赵薇的基本不愿回应形成鲜明对比,谁“得了好”谁“负了面”,一目了然。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张爱玲的伟大处之一在于她的许多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她曾在《我看苏青》中很坦白地说:“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我跟苏青也不例外。”这句话,挪来放在范冰冰、赵薇所谓“谁赚钱多”的纷争中尤其点睛,有点“白云苍狗,大同小异”的宿命味道。 
  小范大概同时请了中英文家教,因为她不久前跟布什总统的爸爸一起用英文亲密交流了《墨攻》,这次又在博客里写下了如此流畅、有层次的中文文章,算得上“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所认识的一位叫卓伟的记者曾经调查出范冰冰读中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现在看来,小范在如此忙碌的演艺生活中还能做到“文化渐涨”,殊属不易。 
  当然,我并不只是想对小范的文笔赞美一番,容貌可以更漂亮,文笔当然就甭提了。我很关心——范赵两位同行,她们更早时还是一个壕沟的战友,怎么就结下了梁子?有一种可能要先排除:这事纯粹是炒作。可能有某一方的确想炒,但凭我江湖经验能够判断的是,两人的纷争心态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今天的范冰冰显然不是当年的丫鬟金锁,赵薇也不再是那个红透东南亚的“小燕子”,此消彼涨带来的肯定会有心态的微妙变化。而且,中国人是很讲层级的,演过丫鬟,然后又红过主子,这总是有点尴尬,属“不太合行规”的事情。不是说赵薇没胸怀,分析频频出招的小范,她此时此境最想做的一定是“砸碎偶像”,把这种层级颠覆甚至埋葬掉,才可能在“档次”上超越赵薇。何况赵薇长期顶着“四小花旦”的惹眼头衔,从这里突破,把那层薄纱刺穿,范冰冰才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达到演员生涯的另一种境界。 
  我不承认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尽管看起来像。范冰冰的“先放料再澄清”套路式出手与赵薇的基本不愿回应形成鲜明对比,谁“得了好”谁“负了面”,一目了然。小范其实也没有什么错,因为从知名度和广告价值上她隐然有后来居上之意,她处于绝对上升期,只不过在作品上还欠缺特别有代表性的,太有面子的奖项也没沾过边。她和她的团队这次似乎急了点,从柏林的学招章子怡到这次对赵薇的“隔山打牛”,次次不离“四小名旦”,枪挑色彩太浓郁,功利心昭然若揭。这样做显然早了点,如果小范新作轰动了,她再来个“单挑式放话”,过程和结果笃定自然得多。 
  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不管是不是一起在谢晋学校学过,不管是不是一起拍过《还珠格格》,她们都是同行。张爱玲当年写那话的时候自称“心态平和”,这可以理解,因为文坛不比演艺圈,多少讲点“温良恭谦让”,21世纪演艺圈的女同行,比张苏二位,当然要不得了太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欢迎,欢迎琼瑶奶奶重归江湖
金庸让我们找到杨过,古龙让我们找到李寻欢,倪匡让我们找到卫斯理,琼瑶则让我们找到鄙视物质的“情”。 
  欢迎,欢迎琼瑶奶奶重归江湖 
  四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中国人能够在琼瑶奶奶鬼斧神工的笔下安之若素。 
  对20世纪70年代生人来说,你、我、他、她可能都曾在几岁时突然在录像带中看到林青霞刘文正亲嘴,而父母此时总要把你眼睛蒙上;十几岁时热衷流连于租书店的琼瑶言情系列书架前不舍离去,老师最后却在课堂上将书缴走;二十几岁时常常被马景涛刘雪华金铭的眼泪弄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次晚仍急急忙忙让“肉麻”继续。 
  我们长大了,但琼瑶似乎从未变老。她总是能把握住不同时代读者的泪腺秘穴,然后用保养得白白净净的一双不老手,写出犹如催情丹的文字,她的书本本都会点穴,她的戏部部都能催泪。从数百年前到数十年前到数年前的虚构故事中走来,她的“点穴术”让无数男男女女告别破碎虚空独自等待,找到两性关于欲之外的情趣。 
  金庸让我们找到杨过,古龙让我们找到李寻欢,倪匡让我们找到卫斯理,琼瑶则让我们找到鄙视物质的“情”。爱情是那样美好的事物,以至于受她熏陶的男孩常把白衣飘飘的纯真当成青春记号,女孩把多情儒雅的气质当作心事秘密。少年情怀总是诗,这些诗在暗夜启蒙了多少悬崖边迷惘徘徊的灵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