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整河山-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生、旅游等领域合作,扩大两国妇女、青年组织交往,使中毛友谊世代相传。五、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中方愿就气候变化、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安理会改革等问题同毛方保持磋商和协调,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胡主席的访问极大地推动了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据悉,目前山西省已经成立更高级别的投融资平台,支持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太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表示了极大兴趣……
  中非合作是一盘大棋,天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过河卒子的角色。最开始的时候它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作为从山西走出来的一家民营企业,它在毛里求斯这个岛国发现了商机,继而在此实打实地投资开发。当中非合作,建设合作区的大气候来临时,天利凭借其实力和良好的口碑一举拿下了合作园区的开发权。在一年多的探索过程中,它认识到简单进行产业转移不现实,但是要怎么做还不清楚。于是在工作室的帮助下,确定了经济特区的远景方向,并获得了毛里求斯方面的高度认同,又反过来从国家的层面争取中国政府更大的支持,由此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引进来”战略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走出去”战略无疑将扮演更关键的角色。在这样一盘大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天利这样的过河卒子,去建设更多像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这样的阵地,实现“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梦想。
  战略思路:“四老满意”
  “四老满意”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规律,无论哪一方都是这场博弈的参与者,只有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找到彼此的需求,才能实现最后的共赢。实现共赢的根本出路在于把蛋糕做大,共同协作,提升价值。
  毛里求斯天利合作区的建设过程一波三折,其间更有几十年未遇的经济危机,对作为开发商的天利集团和准备入驻园区的商家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正是因为在“四老满意”的原则下提出的发展思路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同,所以尽管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也一直有力量在推动着它往前走;正因为这个思路的实现将给中国的海外投资树立了一个标杆,所以最后引起了政府最高层的重视。
  

落寞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曾是中国旅游史上的一段传奇。曾几何时,只要一提“西双版纳”这四个字,人们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别样的情愫。那时的西双版纳是人们的梦想所在。热带雨林、傣族风情,引无数游人竞折腰;孔雀舞,风靡大江南北,独领*。
  然而,风水轮流转,当更多的旅游目的地被人们发现,当旅游大潮从观光逐渐走向休闲时,西双版纳依然有魅力,却再也难以重温昔日聚光灯下的荣光。眼看着同出云南的滇西北板块,尤其是丽江的旅游产业风生水起,西双版纳无法不感到失落。
  如今,又一轮大潮来了。中国从沿海开放走向了沿边开放,西双版纳作为沿边重要的节点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休闲时代、交通枢纽、区域合作,还有正在茁壮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力量,种种因素助推西双版纳阔步迈向她的“第二春”……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拥有中国内地唯一的热带雨林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更毗邻东南亚成熟的国际级旅游区,它宛如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祖国万里疆域的裙边上。如此天生丽质,发展的困惑从何谈起呢?且让我们先把镜头推回,回顾一下西双版纳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80年代初,西双版纳可以说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以它为背景的歌曲、电影因为独特的民族风情风靡中国。那个时候能够到西双版纳来一趟是非常了不起的经历。所谓“不到版纳,不算到云南”,版纳由此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当耀眼的光环逐渐褪去,当版纳像青蛙在逐渐热起来的水里还浑然不觉的时候,落后就要来了。
  不错,西双版纳依然拥有只属于她的热带雨林,绿意盎然;也依然拥有只属于她的傣族风情,婀娜多姿。她似乎也在往前发展,但与其他地方风起云涌的休闲浪潮相比却显得缓慢和迟滞。近年来,与昆明、大理、丽江等城市相比,版纳旅游总人次少,总收入低,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更是难以让人满意,其“云南代言人”地位已然被后起之秀——丽江、大理等城市取代,作为城市名片的普洱茶也被咫尺之遥的思茅抢占。在国际上,昔日座居“五景之首”的景洪早已被清迈、琅勃拉邦等城市远远抛在了后头。
  西双版纳,这是怎么了?
  也许真是过去的荣光遮蔽了向前看的眼睛,虽然西双版纳观光旅游发展较早,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却没有多少改进。旅游区、度假区、风景区碎裂割据、政出多头,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严重,还有低端景区开发、严重老化的旅游产品以及横行霸道的“门票经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版纳的魅力,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匮乏又降低了对高端游客的吸引力。虽然西双版纳有十分优越的开放条件,却是徒有其表,城市外向度低,国际化进程缓慢。不知不觉中,西双版纳已经濒临“降级”的边缘。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必然趋势的今天,沿边开放时代也悄然降临,版纳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 想看书来

后卫变前锋
20年前即便是从昆明去版纳也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如今高速路网、航空体系的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这意味着任何个体、组织都不能以一种封闭的思维模式来谋求发展,而必须以全球化眼光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历程,这30年基本上以沿海开放为主,其他地方的开放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邻国与中国深入合作的意愿正在加强,最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中国的沿边开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云南其实是边境开放条件最好的地方之一,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中南半岛,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上世纪中叶之前,版纳的各民族居民一直与老、缅、泰等国家的居民杂居,民间交往非常密切。全长近5000公里,在中国境内河流长度过半的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是联系中国和大湄公河区域的天然纽带。
  成功举办昆明世博会后,云南本来准备接着申办东盟
  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成立。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引起全球的关注,到2010年,这将是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它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博览会,加强大西南与东盟的合作。但是这个机会被广西抢到,云南因此错过了一次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绝佳机会。虽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全称为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是由亚洲开发银行牵头,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早在2002年中央就提出“把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2008年3月,*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走廊建设等16项倡议,昆曼大通道的开通则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突破性进展。也在积极推进,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原因是这一区域的大多数国家都比较贫穷,经济互补性不强。它们能够拿到全球去参与市场竞争的只有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但是在中国大规模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充当世界工厂的时候,这些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过来,中国也无法向这些国家输出足够多的游客以及资本。
  改变这种状况,后卫变前锋,需要等待时机。今天这个时机已经到来,那就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日益高涨的休闲旅游浪潮。
  当今世界,休闲已成为时代潮流,先后出现了如地中海沿岸、夏威夷、黄金海岸和加勒比海等众多知名度假目的地。东南亚也已成为全球休闲度假的热点目的地,不但出现了曼谷、新加坡等世界级休闲城市,东盟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内部的巴厘岛、芭堤雅、普吉岛等一大批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也已炙手可热。
  现在经由曼谷集散的全球旅游休闲人群已经大量进入泰国的“北方玫瑰”——清迈、老挝的古都琅勃拉邦和金三角等地。据统计每年进入泰国的欧美游客已突破1500万人次,其中近400万的游客去了金三角地区——泰北清迈、金三角和琅勃拉邦,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热点旅游区已经形成。
  回头看中国,同样迎来了一个休闲新时代。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2460美元,休闲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国内产生了以成都、杭州、大连为代表的最佳旅游城市,也产生了以三亚为代表的国际休闲度假区,传统旅游城市正向休闲城市升级,大理、丽江的火爆便是休闲城市崛起的最好注脚。预计到2020年,中国接待国际游客将达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
  云南本来就是旅游大省,它的发展节奏和发展阶段可以说对整个中国都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的西双版纳热是观光时代的第一个高峰,而1999年昆明世博会后,以丽江为代表的滇西北板块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休闲度假时代的开始。现在,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竞争对手不断进步,若只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肯定会成为“龟兔赛跑”中的兔先生。为此,云南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新跨越。
  沿边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休闲时代的到来,为西双版纳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把握得好,内联外动,版纳可以成为对接两大市场的超级平台,把握不好,西双版纳的时代可能会真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

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商人对于城市的投资价值最敏感,西双版纳的商人对西双版纳的困惑和忧虑也是感同身受。
  2008年4月,王志纲到西双版纳考察,考察结束后和一位副市长吃午饭。恰好这天一位当地的企业家也想约见这位副市长,副市长推说不行,说要陪一位重要客人。老板便问是什么人,副市长说是位城市发展战略专家,叫王志纲。老板一听激动万分,他说读王志纲的书读了将近十年,一直没有机会结识,今天的宴请一定要参加。
  于是那天中午,这位老板——海诚集团董事长周昆和王志纲成了谈话的主角。他从十年前读到《谋事在人》开始就成为王志纲的精神门徒,十余年来一直关注工作室。如今他的企业越做越大,希望再上一个台阶,但是感觉高度老是拔不上去,想找工作室又苦于没有机会,没有想到会因为这样一个机缘见面,希望能够借这个缘分与工作室合作。
  其实西双版纳也是王志纲一直非常关注的地方,他总觉得版纳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作为一家在版纳已经做到前几名的企业,想上一个台阶其实不只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城市本身发展的问题。到新的城市另起炉灶并非最好的选择,对于版纳这样一个有潜力的风水宝地,企业应该想方设法把城市价值挖出来、做出来,这样水涨船高,海诚集团作为版纳的大企业其价值自然就起来了。
  吃完这顿饭,王志纲就飞赴下一个城市了。
  十天后,周昆带着版纳州州长来到深圳,希望工作室能够为西双版纳州做旅游发展战略。这位女州长是傣王后裔、中央候补委员,对于西双版纳当前的发展状况也深感忧虑,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突破的方向。
  由此开始的合作引出了一次精彩的金三角之旅。但是那个时候,人们都还没有想到,这只是一场大戏的序幕……
  

走进金三角(1)
以封闭的视角来看,云南、西双版纳是大西南边陲,是“断头公路”的尽头。以开放的视角来看,这里却是中外合作的前线,是大通道,前景无限。所以在项目开始之初,王志纲就提出,要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