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吸引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仁慈的吸引力-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精力会开始自由流动,喂养了万千的新的展望。
  这是空中楼阁吗?或许。可是,如果缩小范围来看,宽恕绝对是可能的。为免读者误会,我得赶紧澄清:宽恕是无比珍贵而重要的,因此我们绝不能以小道视之或是像看漫画一般,一笑置之。第一,宽恕并不等同于既往不咎。如果我是过去某个不公义事件的受害者,我可能会害怕历史重演,或是担心它的重大意义被冲淡。我会担心犯下这个不义罪行的人逍遥法外,甚至背地里嘲笑我。因此,我必须保持沉默。
  不是这样的。宽恕的意思单纯是我不愿意再为一桩陈年旧事而把愤怒越养越大,从而毁了我的生活。没错,我愿意宽恕,可是我会清楚记得这件事对我的伤害,以后更会小心留意,别让它再发生。宽恕的人依然可以活在一个并不容忍不义的世界里。他只是不让自己的警戒系统永远开启,枪炮随时对准敌人。
  宽恕也不是自以为是的正义,以为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所以一方面为自己的高贵情操和慷慨大度自诩,一方面却还记挂着那个不善待自己的可怜傻瓜,念念不忘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饱受煎熬。不是的。宽恕是与过去言和的内心活动,把陈年的旧账整个关掉。
  这个决定一点也不容易。恰恰相反,它很难。第一,它是个非关理性的决定,因为账是怎么算也算不平的。你怎么可能忘记让你伤痛多年的旧恨,例如某人诽谤中伤你而毁了你一生,或是背叛了你而让你的家庭四分五裂?这样的伤害要如何弥补?例如,你心爱的人被一个酒醉开车的人撞死,这样的损失是任何言语、多少金钱都赔偿不了的。宽恕是所有理性逻辑、数学公式的反面。宽恕同时也是危险的——甚至有宽恕的感觉都很危险。这不是因为宽恕会让我们陷于再度受伤的危险,而是因为我们会自觉软弱,弱点被暴露于外。我们觉得软弱,是因为面子问题,它有如攀附着一根老木的藤蔓,现在紧缠着我们受到的错待不放。我们觉得宽恕那人有失骨气,因此辗转难安。反之,如果我们不宽恕,愤恨和羞辱或许会带来虚假的力量,支撑住我们的骨气。问题是,我们真的想要这样的支柱吗? 。。

3。宽恕 活在当下(2)
我们甚至不必将宽恕视为无怨无恨—— 一种感情的真空状态。也不必将它视为紧张情绪的宣泄,犹如肌肉紧绷多时后的松弛。宽恕是一种正向的人格特质。它包含了快乐,也包含了对他人的信心,表现出心灵的泱泱大度。它非关逻辑、出人不意,有时更是非常人所能及,它让我们从仇恨的古老锁链下解放出来。无论是谁行了宽恕,都会觉得心神振奋,性灵升华。
  在我心理治疗的工作生涯中,每当我有意建议客户:“你可曾想过宽恕那人?”我就十分踌躇,自问是不是要求太多了?可是,要脱离无可言喻的折磨,有时候宽恕是唯一的疗方。我看过很多宽恕的人。有些饱受重大凌虐之苦,可怖的欺压和不平的待遇毁了他们一生;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从小就被虐待或性侵害。然而,他们还是能够宽恕。我看过他们决定宽恕的那一瞬间——在那样超凡入圣的时刻,噩梦结束了,宽恕者感受到重生的喜悦。
  我也看过很多即使小小过错都不肯宽恕的人。他们的生活永远是阴霾满天,尽是沉默的抗议。他们曾经受到的伤害历历如绘出现眼前,像是不断回放的影片。肌肉、语气、面部表情,在显示出他们依然被禁锢在10年或20年前的旧恨当中,他们愤恨难消,每天起床就是为了报复那个冒犯行为,仿佛依然受到被伤害的荼毒。在他们潜意识里时间并不存在,过去有如活生生的现在。
  绝不宽恕的心态会带来无穷的伤害。我们不妨把不肯宽恕的人比喻成一座交通完全堵塞的城市。道路不通,车辆寸步难行,只好一面排着废气一面干等,秽气污染了整个天空。垃圾无法收拾,只好放在路边满溢出来的垃圾桶内生腐发臭。人们垂头丧气、动弹不得,工作做不了,也无法和他人联络。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不宽恕的状态:死水般呆滞的仇恨制造出更多的仇恨,阻塞了活力,捆绑了思想,毒害了生活。
  只要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你我对宽恕就会有更多的认识:人体每个元素都会相互影响。感情影响身体;某个器官的运作影响其他所有器官;过去影响现在,现在又影响未来;你跟某人的关系影响到你和他人的关系;以此类推。这些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宽恕上尤其显见。举个例子,假设12年前我的叔叔哈利得罪了我,而我一直都无法忘怀,这段记忆就会影响到我跟我表哥乔的关系,因为他是哈利叔叔的儿子。如果我把爱车借给朋友雪莉,她还来的车子却有了一道严重刮痕,这件事很可能会改变我对借贷、车子甚或人的态度。如果我和一个女孩谈过一场美好而刻骨铭心的恋爱,可是最后受伤至深,要是我永远不宽恕这样的伤害,我可能对女性从此没有安全感,说不定还加上不信任和憎恨。
  更有甚者,研究显示,我们每个意念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每个细胞。每个意念都会牵动血压,因而影响到身体所有部位的血流。人体的生理机能在能够感受到我们意念的好坏。那么,我们要制造仇恨、报复的念头,还是爱情和快乐的思维呢?一个有名的实验中,研究学者请受试者回忆两个背叛的经验,一是被父母,一是被伴侣。受试者被联机在多部压力探测机器上,血压、心跳、额头肌肉的紧张程度和皮肤反应一一被做成记录。结果非常明显。受试者自动落入泾渭分明的两个组别:愿意宽恕者和不愿宽恕者。不愿宽恕的人压力读数较高,而愿意宽恕的人健康问题较少,也较少去看医生。另一个研究显示,宽恕的人身体状况较佳,较少有焦虑、忧郁之苦。宽恕,能使生理心理健康双双提升。。 最好的txt下载网

3。宽恕 活在当下(3)
在帮助客户宽恕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因素颇为管用:首先,你必须承认自己感受到的错待,即使还未体会到那股有时候是排山倒海的痛苦。你不能假装若无其事。在你忘掉不公不义之前,你必须承认它存在,而且充分体受。光是为了宽恕而宽恕,这种急就章的宽恕是没有用的。唯有充分感受到那股伤害的力量,你才能够宽恕。这是吊诡——话说回来,整个宽恕的观念就是一种吊诡。
  无可否认,有时候怒火就是不肯止息。如果我们是某桩不公义事件的受害者,例如有人不守诺言、偷了我们的钱财,我们会怒火中烧。愤怒会在内心啃噬我们,或是以破坏的方式表现于外。然而,承认自己愤怒说不定就够了。是的,当我们承认自己气愤填膺,便已觉得好过一些。不过,气愤可不是芝麻小事。它是一种异常浓烈的生理现象。我们血脉贲张,任由仇恨蚕食,食不下咽,心情沉重,看到某人就头痛或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这些往往都是气愤表现于外的生理效应。而如果我们容许它有存在的余地,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说不定更可主动决定如何对应。与其任由它向外爆炸或是炸伤内心,不如以建设性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在不伤及任何人的情况下承认我们的权利,或是将悲愤化为力量,用以推动自己的计划。可是,我们不能光是把它扫进地毯下盖住,视若无睹。我们一天不面对气愤,它就会继续存在一天,仁慈在我们心中就不可能有容身之地。
  另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用在我们认识施害者的情况下:以同情心去体会得罪我们的人的心情。如果我们为那人设身处地想想,明白他的用意和他所受的痛苦,宽恕会比较容易。我们会知道他为什么做出那种行为来。宽恕的脑波行为和同情心发生在大脑的同一个位置,这并不是巧合。
  因此,如果我们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别那么在意是非判断,而是多一点体谅之心;如果我们够谦卑,愿意放弃正义使者的身份;如果我们够有弹性,肯将过去的伤痛和愤怨抛诸脑后,宽恕就有可能。学会了宽恕,我们的人格可以焕然一新。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宽恕的能力和道歉的能力有如铜板的两面,需要同样的谦卑和弹性。有个东方故事说,从前有个食古不化、专断独行的国王,硬要大家称他为“睿智而高贵的神”。他喜欢这个名号,对它非常向往。有一天,他发现有个老人不肯这样称呼他。国王将那人找来,问他原因。“我不是因为叛逆也不是不敬,纯粹是因为我不觉得你是那样的人,”老人说,“要是我这么称呼你,那我就是不真诚。”老人为自己的真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国王把他关进一个恐怖的监狱里,一年后,又把他召到眼前。“你改变心意了吗?”“很抱歉,可是我还是不觉得你是那样的人。”他又被放到黑牢里关了一年,三餐只有面包和水。老人更消瘦了,可是心意依旧不改。国王很生气,但也感到好奇。他决定释放他,暗自跟踪他。老人回到渔夫的陋屋,受到妻子热烈的欢迎。
  夫妻俩谈话的当儿,国王躲在暗处偷听。女人很气国王,气他把丈夫关了两年,又如此虐待他。可是老人的想法不同。“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他说,“再怎么说,他是个好国王。他照顾贫苦人、修筑道路、建设医院、制定公正的律法。”国王听了非常感动。老人对他不但毫无怨尤,反而看到他的优点。国王内心翻腾不已,悔恨交加。他流着眼泪,从藏身处走出,站在老人夫妇面前说道:“我太对不起你们。我做了这么坏的事,你还是不怨恨我。”老人非常惊讶,说道:“我刚才说的都是真心话,睿智而高贵的神。你是个好国王。”

3。宽恕 活在当下(4)
国王吓了一跳,“你刚才称我睿智而高贵的神。为什么?”
  “因为你具备了请求宽恕的能力。”
  宽恕的能力为什么根植于仁慈当中,我们还需要解释吗?答案或许显而易见,不过还是明说的好。当我们背负着憎恨的重担,我们不可能仁慈。当我们过于自尊,放不下身段请求宽恕,我们不可能仁慈。当我们的感情因为受罪恶或报复的沾染而变了色,我们也不可能仁慈。
  唯有不再受过去左右,我们才能够仁慈。
  不过,有时候宽恕有如缘木求鱼。虽然我们努力过,内心的宽恕却无踪无影。犯行太重,伤害太深,宽恕似乎绝无可能。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出口。这样的情境正好可以让我们了解宽恕真正的意义。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若以目前的情境观之永远无解,我们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
  举个例子。你正走在市区路上,走到某个街角的时候,有个人没有看路一直奔跑,他撞倒了你,还是头也不回地继续跑,连声对不起都没有。碰到这种情形,任谁都会生气。可是,想象你从某个高塔顶端看到了这一幕。你看到两个人相撞。不只如此,你还看到市区有很多其他的人,看到建筑物、汽车、公园,远处有个足球场或机场,看到好多工厂和周遭的村镇。你从远处观看,不但一切尽入眼帘,而且带着某种程度的抽离。如此这般,你就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那场小小的意外在你眼里变得不一样了。它的严重性大大降低了,因为你从一个放大的空间、遥远的地方来看它。
  对于我们的问题、伤痛、执著、焦虑,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应对。我们可以从远处观察它,就像把自己搬到内心的某个地方去。我们会找到核心,一个无伤无痛的地方,一个健全、开放、坚强的所在。我相信,即使受伤最重的人也拥有一个健全的核心。他们只是遗忘了它。
  我们要如何找到这个完整无瑕、没有被生活丑恶面所沾染、妥协所腐化、忧愁所重压、恐惧所变弱的核心呢?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有人以静坐冥思和内心这个充满喜乐的方寸之间重新得到联结;有人透过体能活动;有人因为照顾受苦受难的人而看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也有人透过美善、祷告、反躬自省。我们各有各的方式,和这个健康的核心、真正的自我重新取得联系。如果我们不得其门而入,不妨现在就开始寻找。这会是我们一生当中辉煌的探险之一——说不定是最辉煌的一场探险。
  一旦我们回归到这个核心,即使只是一刹那,那些争斗、憎恨在我们眼里会变得荒谬可笑,纯粹是浪费时间。我看过很多客户在观点改变后,心态也截然不同。如果我直截了当地问他们,是否愿意宽恕那些不断蚕食他们的创伤,十之*他们会说不可能。可是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那一点,那个有更多喘息空间、爱与美无所不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