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材料搜集与问题研究(3)
在谚语之镜里我们将遭遇所有这一切——被规范的、被接受的、被摈弃的、被认可的、过去的以及现存的性别角色。这面镜子说明,时代和形象是变化的。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注意,由于那些活生生的思想遗产的存在,直到今天女人享有的自由仍然比男人少。
谚语及其影响
谨遵祖训。(选自《企鹅谚语词典》,出处不详)
我们中间有谁能驾轻就熟地使用谚语?在西方世界里,今天的谚语比风靡一时的广告用语黯淡得多。但是,谚语时不时地会出现在会谈、广播电视或政治讲话中。西方读者或许认为,谚语已经从西方社会消失。但是《企鹅谚语词典》强调,谚语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一直持续:“尽管谚语遭到摒弃,但谚语没有被歪曲。”(出处不详) 尽管谚语的重要性在21世纪书面文化的语境中呈衰退之势,但实际上谚语比人们想象的更广为人知。笔者在中国引用汉语谚语时,中国人证实他们知道大部分被援引的谚语。在非洲人们非常熟悉谚语,他们长着一双聆听谚语的“耳朵”。欧洲的谚语似乎仍然很活跃。针对本研究课题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调查听众反应的广播节目,看看他们是否还记得任何关于女人的谚语。广播节目持续了一个钟头,播音室里的五部电话铃声不断,节目做完后笔者收到了一大堆附有关于女人谚语的信件。谚语这种文学体裁确实没有消亡。恰恰相反,想一想19世纪的一些重要谚语集在过去几十年里再版的次数,我们似乎可以说,人们对书面谚语的兴趣或许还在增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文化遗产(1)
长须的嘴不撒谎。 (本巴语)
谚语的形成远远早于书面历史。数世纪以来,谚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主要靠口述传统得以传承。笔者搜集的谚语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来自各大洲多个文化群体。最早的书面谚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2550年。直到1963年,人们才在距巴格达西南150公里的地方发现苏美尔人刻写在泥板上的早期谚语,可这些谚语的口头历史一定更加久远。我们只能确定这些谚语成文的大致时间,但却无从了解在那之前早就使用过这些口头谚语的先人的历史。谚语一般都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对谚语的生成、历史、传播不得而知或知之甚少。一些书面文集中使用和收录谚语,这一事实表明,谚语被保存了下来并得以传播,先以口头形式,然后再以书面形式,先在某一地区,后在某一国家内传播,到今天在国际上流传越来越广泛。
谚语的定义五花八门。较之俗语,谚语更广泛地适用于各种语境。谚语可以用来结束讨论,消除误会,掩饰无知或粉饰坏事。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包罗万象的定义,使用者和听众仍能很快地识辨出谚语。可以说谚语是简短精炼的俗语,灵活地传达出公认的真理或受推崇的信仰。总的来说,各种定义都强调了谚语的以下四个特点:(1)简洁固定的艺术形式;(2)谚语的社会评议功能和保守功能;(3)谚语的权威性效力;(4)谚语起源的匿名性。
谚语和俗语的起源很难查清楚。有时谚语似乎来源于圣书、重要的经书或文学名著。然而事实可能正好相反:那些圣书或经书的作者们随心所欲地盗用了口述传统。这就意味着,我们无从得知是谁发明了谚语,同时也无法弄清楚或大致确定谚语的真实历史。这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对谚语进行历史分类。有些谚语一定非常古老,而且直到现在仍在使用。另外一些谚语虽不再出现在其母语中(因为其母语已经消亡),但在别的语言里仍然具有生命力,例如,在拉丁语消亡了很多个世纪以后,一些拉丁语谚语还出现在欧洲各地的其他语言中。尽管某些相关材料一再强调,许多谚语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流行,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无法得知同一条谚语从前和现在的使用频率。
不同文化中的谚语热情地涌现,被诩为一种严肃的文学体裁。非洲约鲁巴人说“谚语是言语之马”,意思是说,一旦对话失去方向,谚语可以用来挽回局面。请看范例:
一百则谚语,一百条真理。(西班牙语)
谚语是日常经验之女。(荷兰语、克里奥尔语)
谚语是语言的奶油。(阿法尔语)
谚语全都踩着高跷走。(瑞典语)
这些关于谚语的谚语有助于提高谚语这一文学体裁的声望,扩大其影响。
谚语和俗语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呢?不管是来自像《塔木德经》(犹太法典)、《圣经》、《可兰经》、古印度经典《吠陀经》那样的传统智慧,还是出自于政治宗教领导、哲学家或诗人之口,谚语都被当做引语来使用。口述文化中的谚语专家主要是,或不外乎是,酋长或长者。他们引述祖先的传统,自视为传统的优秀代表。
谚语关系到传统智慧。谚语强大的影响经如下有力的参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传统告诉我们……”或者“我们的祖先曾说……”如果权威已经发过话,我们这些人又怎能违背祖训,与多如牛毛的传统、宗教或成熟的判断唱反调呢?通过渲染传统智慧无可非议的效力,谚语使用者自己也赢得尊敬和权威性。如一则简洁的、自我欣赏的津巴布韦绍那语谚语所言,“男人的话永不磨灭”。这样一来,主导价值得到确认,并且有利于使用者,最终使他如愿以偿,正如另一则绍那语谚语所言,“使用谚语的人要什么有什么”。因此,谚语具有使某些角色模式合法化和防止人们质疑这些角色模式的权威功能。
那些深谙谚语且能适时运用谚语的人,最容易让生活在拥有丰富口述传统社会里的人刮目相看。引用是一门艺术。人们可以使用引语来表达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不愿直说的想法。谚语可以制造出一种疏离感,将事情概括化。发言者可以置身事外,用一种间接的、艺术的方式来谈论敏感的话题,发表不得不发表的意见,但却不带任何危险性,因为发言者自己可以不对“传统的”话负责。援引谚语可为批评、讥讽甚至攻击他人提供保护伞。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文化遗产(2)
很多材料强调说,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一部分的谚语,其本质意义就是确认社会规范和价值。人们通常对主导性价值是统治者价值观的事实不假思索。谚语使用者坚持认为,大众接受主导性规范和价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5'人们常常将过去浪漫化,但凡讨论谚语传统的时候,人们就会采用一种多少有点温情脉脉、妩媚可爱的风格。显而易见,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十分的小心谨慎。'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媒 介
谚语好比蝴蝶,有些被逮住,有些飞跑了。(德语)
谚语不仅仅出现在口头交际中,印刷品里同样可以发现谚语,如书籍字典、报刊杂志或作家作品中。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一个欧洲例子,齐努阿·阿切贝的早期小说是著名的非洲例子,而生活在16世纪的罗贯中是一位长于使用这种大众文学体裁的中国小说家。在世界各地,谚语俗语集及字典也日益增多,有的已经收录出版,有的仍在收录出版,有的是本国的谚语俗语,有的是其他国家的谚语俗语。
除了书籍扉页,在其他物品上也可发现谚语,如精致的挂盘、画报、壶杯瓶罐以及旅游商店出售的纪念品上。达卡(Dhaka)的一位女理发师在顾客用的镜子上端张贴了这样一则孟加拉语谚语:“幸福的家庭生活是由于女人贤惠。”另外她还自行补充道,“但只有当女人身边有个贤惠男人时。”'7'形形色色的俗语出现在非洲的公共场所,如咖啡馆里或公交工具上。贴在公共汽车上的标语并非总是属于口述传统的谚语和俗语,不过一旦用到谚语和俗语,常常涉及性别关系,如“男人受罪,女人不知”,“没有生意,没有妻子”,“一个漂亮女人不可能只跟一个男人”以及“怕女人而玩蛇”(Yankah 1989a:330)。
尽管谚语大多靠口头、书面或印刷品等方式传播,但谚语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来传播,如雕在瓶盖上,刻在葫芦器皿上,织或印在纺织品上或画在画上。较之世界其他地方,非洲谚语传播的渠道尤其多,如通过击鼓或其他符号和象征。
非洲谚语的传播有时可借助一种女裙。某个男人的多个妻子通过纺织品发动家庭战争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女裙的社会功能。举例来说,如果裙结放在后边,而不像平时那样放在前边,那是在暗用“傻瓜跟在我后边”的俗语,用来骂丈夫违背大老婆意愿准备娶或已娶回家的小老婆(Yankah 1989a:333)。
丈夫同样可以通过女人们穿在身上的布接受她们的信息。例如,她可以提醒丈夫注意“好丈夫是昂贵的”的俗语,而“好丈夫”也是一种让女人心仪的昂贵布料的名称(Yankah 1989a:333;Bellow 1986:29…67)。'8'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传达谚语的视觉渠道,如加纳阿肯人丧布上的图案设计,色彩新鲜的花布代表该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物品或其他种种(Yankah 1989b:99)。'9'
据笔者所知,盆盖传信是一种为菲奥特女人专用的、原创性的非文字谚语交流方式(Vissers 1989)。菲奥特人住在位于安哥拉境内的卡宾达。妇女们用盆盖表达她们不得用言语方式传达给丈夫的事情真相。盆盖用圆形木头做成,直径约为18厘米,盆盖上刻着表达谚语或俗语的浮雕意象。按照传统,妻子和丈夫不能同桌用餐。部落男子都聚集在部落会议厅的屋檐下吃饭,妻子们用土盆盛好饭菜,叫一个孩子把饭送到丈夫的用餐地点。这种情况在当地很普遍。
然而,如果女人不满意丈夫的言行举止或夫妻俩吵架拌嘴时,妻子就会从收藏品中挑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谚语盆盖,或者请一位艺术家按照她的要求制作一个新盆盖。这个刻雕盆盖取代常用来盖饭菜的芭蕉叶,被送到丈夫吃饭的地方,引起现场一片骚乱。怎么冒出一个特殊的盆盖?谁的盆盖?什么意思?当事人只好道明实情,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事情起因很多,也许是因为当事人懒惰,脾气不好,贪得无厌,也许是因为他妻子对性生活不满,还可能因为她反对他另娶新欢。如果丈夫领悟不了盆盖的意思,还会有专家对盆盖仔细研究,做出判断,丈夫参考专家的意见,请在场的人出谋划策。例如,盆盖上可能刻着三块石头,上面有一个煮饭的盆,所对应的谚语就是:“三块石头支一个煮饭的盆,婚姻给予女人三项权力(即衣、食、性)。”妻子的意思是说她对三项婚姻权力中的一项或多项不满。
这种极为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独特优势。例如,她可以避免与初见盆盖暴跳如雷的丈夫碰面,因为信息被带到时她本人并不在场。丈夫碍于部落其他成员的情面,很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这种盆盖交流方式表明,如果女人不得不处理关系到丈夫的敏感问题,出于策略考虑,她不愿意与丈夫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倾向于使用间接的方式。很多谚语证明,女人没有发言的机会。艺术性的菲奥特盆盖交流与其他非口语形式一样,借助除人的声音以外的其他谚语交流渠道,使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更添一层间接性。
特 征(1)
谚语是言语的饰品。(波斯语)
谚语的表达程式和艺术技巧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且由于谚语简洁凝练,其文体的相似性很容易识辨。世界各地谚语的某些表达程式似乎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Rorich and Mieder 1977:60)。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模式范例,本书使用的例子当然不外乎关于女人的谚语:
※A 是(像)B
一幢满是女儿的房子像一间装满酸啤酒的地下室。(荷兰语、德语)
漂亮女人是眼睛的盛宴,灵魂的寂寞。(菲律宾语)
妻子是(像)丈夫的防护墙。(希伯来语)
※A 不是(像)B
女人不是玉米棒,剥掉皮才能看到价值。(鲍勒语)
坏妻子不是好母亲。(西班牙语)
老婆不是祷告披肩,不喜欢了就可以换。(希伯来语)
※没有不B的A
没有不照镜子的妙龄女,没有不提意见的老太婆。(西班牙语)
没有不戴面纱的新娘,没有不嫉妒的女人。(拉迪诺语)
没有不迷人的女人,没有不喝酒的诗人。(巴西葡萄牙语)
※A 胜过B
蠢妻胜过破屋。(巴萨语)
与恶龙同住胜过与坏女人同住。(英国英语)
挨饿胜过吃猫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