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81000
1教育层次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见表1…10),社会大众在中产阶层教育层次的认同上没有差异,一致认为中产阶层应该具备“大学本科”的文化层次。整体上看,女性对中产阶层的学历认同要略高于男性,例如,女性选择“大专”和“高中及以下”的比例之和为286%,而男性则为314%;女性选择“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比例之和为573%,而男性则为513%。
表1…10中产阶层教育层次认同的性别差异单位:%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没有限定合计男48264476371751000女37249519541411000
2教育层次认同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见表1…11),在认同中产阶层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20~29岁”这一年龄段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590%。他们出生于70、80年代,正是大学扩招的受益者,这一群体中间的大学本科比例远大于社会其他年龄群体,因此他们更加认为中产阶层必须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
表1…11中产阶层教育层次认同的年龄差异单位:%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没有限定合计19岁及以下6428244951154100020~29岁2421659055116100030~39岁5729146647139100040~49岁4926150045144100050~59岁2326944346219100060岁及以上62275415212281000拒绝回答9191455912731000
3教育层次认同的城市差异
调查表明(见表1…12),在认为中产阶层主流人群至少应该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人群中,上海市民的认同程度最高,达到586%,南京和北京的认同程度也超过了半数,广州市的认同比例最低,只有404%。这说明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市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要高于广州。尤其是,近年来北京、上海的工资水平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众多青年才俊和纷纷流向北京、上海,这就使得整个城市的市民受教育程度得到快速提高。
表1…12中产阶层教育层次认同的城市差异单位:%城市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没有限定合计北京50223508501691000上海40222586171361000广州70262404402251000武汉26252482791611000南京2632051145971000
从以上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的分析来看,我们发现在经济、职业和教育三个指标中,人们对经济条件的认同最为模糊不清,许多人感觉这个标准很难界定。一是因为,经济指标是连续值,区分月收入5000元和4999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能说月收入5000元的就是中产阶层,而4999元就不是中产阶层。二是因为,因为各城市人们的收入标准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比如上海、北京城市中高薪的人员比较多,以月收入5000元为标准,肯定算是偏低的,而在南京、武汉这样的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高薪的很少,一般3000元就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简单以一个数据标准很难适用于不同的城市居民。三是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以夫妻两人的总体收入来支持的,因此不能说妻子的工资收入低,就不能享受有高薪收入的丈夫而带来的生活享受,或者说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如此,那么低收入的妻子算不算中产阶层呢?诸如此类困惑,让社会大众在回答问卷时,感到难以取舍,最终只好以一种笼统的感觉而来做选择。
与此相反,人们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认同和教育认同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几乎没有产生太多的疑义。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社会大众对中产阶层的职业身份和文化教育层次是有较为固定的印象。这说明了当前社会流动的主要机制还是“学而优则仕”,通过教育来筛选社会精英,使之从普通大众中凸显出来,向更高级别的社会阶层流动。一个成熟的社会,都有着较为规范的社会流动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规模与分布
前面,我们从经济、职业、教育三个单项指标考察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那么如果将这三个指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同时满足经济条件、职业条件和教育层次的人是本研究所认定的中产阶层。那么这个中产阶层的规模是多大呢?这里我们设定的条件是:(1)经济上月收入5000元;由于经济指标的确定有诸多困难,本研究选取的“月收入5000元”标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为了研究需要而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标准,大家不能简单认为中产阶层的经济标准就是月收入5000元。(2)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13),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有效百分比是119%。
。 想看书来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认同(4)
表1…13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单位:人,%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中产331109缺失数值25985非中产2448806合计30381000
1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
中产阶层在性别分布上,很明显男性中产阶层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在男性中,中产阶层比例是141%,而女性中的中产阶层比例只有99%(见表1…14)。这说明,男性依然是社会精英的主流,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还有着漫长的道路。
表1…14中产阶层分布的性别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男1418591000女999011000
2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
中产阶层在年龄分布上,比较集中在20~49岁之间。其中“30~39”岁的人中间,有211%的人属于中产阶层,而“40~49”岁和“20~29”岁的人中间,中产阶层的比例分别为145%和140%(见表1…15)。这说明,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年龄大都比较年轻,它们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社会精英。
表1…15中产阶层分布的年龄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19岁及以下04996100050~59岁76924100020~29岁140860100060岁及以上38962100030~39岁2117891000拒绝回答001000100040~49岁14585510003中产阶层分布的城市差异
中产阶层在不同的城市分布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中产阶层分布比例比较高的三个城市依次是北京(166%)、广州(151%)和上海(144%)。南京和武汉的中产阶层比例明显要低于北京、广州和上海,它们分别是88%、50%(见表1…16)。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北京和上海是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城市,这三个城市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它们中间的中产阶层比例高于其他城市,是理所当然。而作为上海辐射区内的南京和位居内地的武汉,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远不如北京、广州和上海,因此而产生的中产阶层比例相对就要少些。
表1…16中产阶层分布的城市差异单位:%中产非中产合计中产非中产合计北京1668341000武汉509501000上海1448561000南京889121000广州1518491000
在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上,有着几种不同的声音。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进行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层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他们划分中产阶层依赖的标准是: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他们同时认为,中国中产阶层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 参见《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转载自《中国经济网》,文章来源://cecn/ztpd/tszt/hgjj/2004/zgzcjj/zlk/200408/26/t20040826_1606521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以职业、收入、消费和主观认同四个指标共同界定中产阶层,即某一个人既是职业中产(白领职业),又是收入中产(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同时也是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家庭消费达到小康并认为自己处于中等或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被归类为中产阶层,得出的中产阶层的比例大大下降,仅为41%。如果加上老中产阶层(收入在中等以上水平、家庭消费达到小康并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处于中等或以上的个体工商户),那么中产阶层的比例达到7%。李春玲:《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节选)》,转载自《中国网》,文章来源://chinaelectionsorg/readnewsasp?newsid=%7B5372AEA5…810E…45D4…977B…D5F21C71EA6A%7D。
这说明,目前学界对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阶层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中产阶层规模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产阶层的标准难以确定。这正好反映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阶级与阶层都还在形成之中,各种社会力量还将进一步分化与重组。中国中产阶层将走向何处,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一个话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自我认同与定位偏差(1)
生活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社会分层或社会区分观念,它得自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得自于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分析。这些社会区分观念反映出每个人对于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想象和理解,基于这些理解与想象,他们给自己和他人在结构中定位。李春玲:《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转载自《学说连线》、《中国社会学网》,文章来源://xslx/htm/zlsh/shrw/2004…02…11…16019htm。阶级的自我认同,就是指对自己属于哪个阶级的定位,这是一个主观层面的问题。
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现状
李春玲曾经进行过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问卷调查,她得出的结论是,有468%的人自我认同为中产阶层。李春玲,同前引书,《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节选)》。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有855%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见表1…17)。其中,自认为属于中上层的占140%,自认为属于中中层的占431%,自认为属于中下层的占284%。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比例远远高于根据经济、职业和教育三合一指标所划分的中产阶层。这说明,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心态比较稳定,自我感觉为“中层意识”的占了社会的大多数。
表1…17中产阶层的自我阶层定位单位:人,%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下层300099上层18006中下层8620284说不清124041中中层13100431合计303801000中上层4240140
1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定方面差别不大,比例比较接近(见表1…18)。只在属于中中层的比例上略有差别,女性认为自己属于中中层的比例是465%,而男性认为自己属于中中层的比例是395%。这或许说明了女性的思想较男性保守,她们有着更加明显的“中层意识”。
表1…18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性别差异单位:%下层中下层中中层中上层上层说不清合计男9531239514406481000女10225846513506341000
2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年龄差异
从表1…19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定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个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年龄偏小的人群中,自我认定的社会阶层相对较高;而年龄偏大的人群中,自我认定的社会阶层反而较低。这说明,在经济收入上,年龄轻的人可能要多于年纪大的;在职业身份上,年龄轻的人应该外企打工的机会要多于年龄大的;在社会心态上,年龄轻的人也要比年龄大的人开放些。
表1…19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年龄差异单位:%下层中下层中中层中上层上层说不清合计19岁及以下26905772310077100020~29岁662794591440448100030~39岁682674861421424100040~49岁1213113791520434100050~59岁192347329910932100060岁及以上11930640412400471000拒绝回答9100545182001821000
3中产阶层自我认同的城市间差异
从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