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也意味着前任太守周尚下课了,周瑜也必须跟着走,目的地就是寿春,袁术的老巢。

  不过,袁术也不是瞎子,知道周瑜也是一个牛人,想培养一下,就提出把他单拎出来放在自己身边,当个参谋什么的。

  周瑜不干,因为这意味着自由度小了很多,但是又不可以跟老大硬抗,不然小命就没有了,于是就很低调很谦虚的说:老大,不行啊,偶还很年轻,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要不这样吧,您让我当一个居巢长吧,慢慢锻炼一下,也可以不让别人说什么闲话。

  袁术挺高兴,看来这个孩子很听话,不像孙策,野心太大,不好控制,于是就同意了。

  其实周瑜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的,之所以选择出任居巢长,就是为了方便以后跑路——那里离江东很近,大不了薪水不要了呗。

  结果,建安三年,周瑜出任的居巢县长,同年,就借道吴郡重新投靠到了孙策的帐下,牛逼哄哄的袁术就这么被抛弃了。

  周瑜背叛袁术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论起关系来,和孙策近得多了,以后打江山,孙氏企业有一半要记在他周瑜的名下的,说其为股东也不为过。还有一个人也在这个时候选择了背叛,和周瑜一起跑路到孙策那里就很说明问题了。

  这个人就是鲁肃。

  一个聪明睿智,有着真知灼见的大政治家,又一个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埋汰成傻乎乎的,被周瑜和诸葛亮转圈忽悠的老好人。

  好人不假,但是真正的鲁肃并非笨蛋,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和孙策的关系也不似周瑜那样紧密,所以,如何把鲁肃给争取过来,让他真心为自己卖命,才是考察孙策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13:孙策的升级考试(4)
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家境很好,但是和那些四世三公的牛逼人类相比,鲁肃家中往上数压根就没有在官场中混的,估计是不想趟这个浑水吧,安心的当着地方的豪强——说得不好听一些,是恶霸一族,而且,也没有出来过披着文化外衣的大学者。

  到了鲁肃这一代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改变,可能是父亲死得早,所以这方面的祖训影响不深的缘故吧,鲁肃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不仅是不好好整治家业(估计是个性上不适合当个刻薄的地主),反而是四处施舍,甚至是出卖土地周济穷人,这简直是有点败家了。

  当然了,鲁肃没有那么蠢货,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结交贤才,刘备也是这么干的,一个拿祖上的产业,一个拿叔父的奖学金,不过性质不同,一个是收买小弟,一个是找个有潜力的老大。

  一通忙活之后,老大没有找到,但是找到一个老大的中介人被他偶然的挖掘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周瑜。

  噌吃噌喝的人自然是占了大多数,吃大户嘛,中国人有这个习俗,何况鲁肃是自愿的,又碰上了天灾战乱,没有办法。

  但是,周瑜绝对不是噌吃噌喝的,想想啊,已经是居巢长了,公务员怎么会没有吃的?

  但是,周瑜很猛,不是自己来的,而是率领几百兄弟前来寻求资助。

  鲁肃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史书上的描述是很大方的指了指家中的粮仓:拿去!

  很潇洒,当时鲁肃家中有粮仓两个,每仓有粮食3000斛,周瑜这几百兄弟可真不是吃素的,一点也不客气。

  周瑜当然对这3000斛大米不感兴趣了,而是对鲁肃这个人有了想法,别忘记,他也是喜欢结交贤人的。

  在他看来,鲁肃的表现很出色,有大将之风,不似一般的豪强,所以就主动和他交往,两人由此结下了伟大的友谊。

  对于这件事,偶是深表怀疑的,天灾年代,虽然周瑜自己不愁吃喝,但是作为老大,势必要养活手下的一批小弟,把他们喂饱了才会为自己卖命啊,不要以为周瑜是牛人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了,即使他自己不吃,但是给他扛活的小弟们可都是俗人。

  所以,很有理由相信周瑜率领人马前来就是抢粮食的,说白了,就是打着政府的旗号来鲁肃家收取保护费,谁让鲁肃穷的只剩下钱了呢?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周瑜想试探鲁肃一把,不过可能性很低,群众演员的出场费不是小数目啊。

  鲁肃的反应得到了周瑜的认可,其实有这种反应也是正常的,你想想,正在晒太阳呢,突然来了几百名不速之客跟你要粮食,还都是官差,你会怎么干?只要不是傻子,都会和鲁肃一个反应的——至于心里什么感受,流了多少血,那就只有鲁肃自己知道了。

  但是,鲁肃运气好,周瑜不是那种一般的贪官污吏,而是一个有抱负的贪官污吏,所以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个美丽的误会,歪打正着了。

  之后的鲁肃转了运,也许是被周瑜打劫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不能再这么傻活了,一定要在官场上有个靠山,或者直接自己混进官场!

  如果一个人不想被人发现的话那么就一定不会被人抓到,换言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隐士,鲁肃就是这样,当他想进入官场的话,就要有名气,让别人知道自己,之前的好人好事歪打正着了——也许一开始鲁肃就有这个想法,总之,他被袁术“发掘”出来了,因为东城是袁术辖地的缘故,就让鲁肃出任东城长,也算是鲁肃这些年行善积德换来的吧,毕竟花了那么多银子,算得上是东城的无冕之王了。

  但是,没有多久,鲁肃发现袁术没有太大的出息——估计也是觉得官职太小,在袁术的手下没有太多的升值空间,于是就想换个地方。

  投奔谁呢?

  周瑜,这个欠自己3000斛的家伙。

15—14:孙策的升级考试(5)
鲁肃想跑没有问题,但是家业太大,就这么扔掉的话有些可惜,所以,大包小包的搬迁。

  这个动静就有点大了,袁术一听,不妙,立刻派遣追兵阻挠——能收拢人心是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话就灭口,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

  好在鲁肃留了一手,也是被周瑜“训练”出来的,家眷在前面走,后面是精锐的甲士掩护,以防不测。

  结果还真是用上了,面对追兵,鲁肃的手下一字排开,不说势均力敌也是差不多了。

  但是,拼个鱼死网破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于是鲁肃展开了攻心战略:弟兄们!偶知道!你们也不容易,是给袁术打工的,但是有必要卖命吗?山不转水转,兄弟这里恳请放一马,你们也不会丢掉工作,对吧?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得,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人善被人欺嘛,为了证明硬拼的话不定是谁死,鲁肃还让自己的亲兵们展示了一下精妙的射术。

  看看鲁肃的部下也不是吃素的,犯不着为了袁术这种刻薄的老大送了自己的小命——算上雇佣兵,鲁肃一行人不过百余人而已,这帮人还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打得过,可见追兵也是不多啊,你想,有个5、600人的话,吐口吐沫就可以淹死了,可见袁术太鄙视鲁肃了,于是这帮打手就识相的撤退了,回去随便编造了一个报告,诸如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寡不敌众,重创鲁肃所部,鲁肃本人侥幸逃脱之类的情节了事。

  看着追兵远去,鲁肃这才松下口气,加快进程赶往居巢县令周瑜那里。

  鲁肃一来,周瑜立马东渡,投奔孙策,鲁先生自然是位列其中的,所以,我们很有理由相信这件事是事先预谋好的,周瑜没少在孙策面前夸奖鲁肃,同理,也没少在鲁肃面前盛赞孙策的英明。

  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何况孙策本来就不是大忽悠,再加上短时间内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些都是事实,所以过去看看吧。

  有了周瑜添油加醋的吹嘘,孙策自然是很看好鲁肃了,理由很简单:能被周瑜这种狂人佩服的人肯定不差!

  事实上,鲁肃也是很给周瑜争脸,初次见面,就提出了惊世骇俗的三分天下理念——明目张胆的分裂国家啊,可惜那个时候大汉朝没有颁布什么《反国家分裂法》,更加没有实力阻止这帮人动歪歪肠子,所以,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一群野心家们青史留名了。

  前有鲁肃,后又诸葛亮,走的都是这个套路,而从具体内容来看,明显是诸葛亮在抄袭鲁肃——可惜的是,这一点又被罗贯中,这位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凉粉”给掩盖了。

  其实鲁肃只是一个开始,三国一直讲下去的话,偶们就会发现,还有无数本该青史留名,为大众所了解,钦佩的牛比人士都给诸葛亮当了垫背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笔能杀人啊!

15—15:孙策的升级考试(6)
鲁肃的“隆中对”(呸!被罗贯中误导了,没有办法啊)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认清现实,注重在江东发展自己的小地盘,北方的事情暂且不要插手,任由曹操(奇怪了,当时官渡之战还没有开打,怎么地球人就都以为曹操稳赢袁绍了呢?要知道,曹操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啊,存疑,估计是后人编排的,作为中间势力,鲁肃旁观者清到这种程度还是有点水分的),而另一大势力呢,就是刘表了,这厮虽然是和孙将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但是一时半会还是奈何不了他,所以,这两位谁都不要惹,坐山观虎斗吧!

  鲁肃的三分天下这个时期还只是一个雏形,很不成熟,太保守,不过很适合发展阶段的孙策,所以,也算是适得其所吧。

  按理来说,周瑜的举荐加上自己的出色发挥足以使孙策重用鲁肃了,鲁肃也该满意留在这里了,不过,事实却是没有几天,鲁肃就离开了。

  从表面来看,鲁肃的离开是因为东城的祖母病逝,回去处理丧事,但是没有这么简单,孙策没有加以挽留,而鲁肃在处理完丧事之后也没有立即回来,甚至要转投他人名下,足以说明一点:鲁肃和孙策之间没有明确的合同关系,二人之间有着很大的政见分歧。

  分歧主要在于鲁肃主张以防守和发展内务为主,不要轻易和刘表还有曹操(袁绍)发生直接冲突,孙策呢?恰恰相反,迅速的平定江东让这个年轻人热血沸腾,似乎天下诸侯都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公然背叛袁术(这个主要是因为袁术先装蒜的),暗示政府应该优待自己,都是锋芒毕露的一种表现,发展到后来,和刘表开战,妄图算计曹操,都是包藏不住自己野心的表现,这个时候他自然想多多招揽人才,周瑜是自己的死党,思路对头自然会重用,鲁肃呢?不好意思,顺着我的意思的话还有你一口饭吃,居然敢跟我唱反调,让我消停一下?呵呵,一边呆着去吧。

  鲁肃也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的人,看出来孙策并非真心重视自己,呆着也是没有啥意思,何必自讨没趣呢?还是自己走人吧。

  正好,在这个关键时刻,祖母病逝了(为什么把祖母,这个带大自己的人放在东城?估计是岁数太大,不方便奔波吧),所以,鲁肃打了个招呼就赶回去奔丧去了,孙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是正当理由啊,再加上不喜欢鲁肃那一套,所以批准鲁肃免费自由走人,就像皇马免费把坎比亚索送给了国际米兰一样,很痛快,这种痛快完全是因为暂时用不着鲁肃。

  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孙策不待见鲁肃,以上言论纯属偶的猜测,而佐证就是下面几个例子:

  鲁肃在忙完丧事之后,并没有急于回到孙策那里,试想,如果孙策真的重视鲁肃的话,怎么会不立刻把人弄回来呢?

  不要以为是什么丧期未满,不适合出山,事实上,就在这段时间,鲁肃的一位好友,叫做刘子扬的(不要以为鲁肃只有周瑜一个朋友),写封信给鲁肃,劝他投奔巢湖的郑宝,说此人手下有精兵万人,又占据着富饶之地,正缺人才,你去的话一定会有发展空间的。

  如果鲁肃真的是因为家中有丧事而不想出山的话,一定也会拒绝好友刘子扬的提议,老实在家里面呆着。

  但是,鲁肃居然同意了!

  这难道不说明他和孙策有分歧吗?估计这个刘子扬就是郑宝派来拉拢鲁肃的说客,如果不是孙策和鲁肃之间没有什么明确的劳资关系,郑宝应该不会动鲁肃的想法,毕竟以他的水平*了孙策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鲁肃就动身去曲阿接自己的家人——注意,当初鲁肃把家人放在曲阿,只身前往孙策那里,就是留一手,怕到时候谈不拢反被人所制,所以,谁说鲁肃是老实人,我就和谁急!

  不过,鲁肃有一位损友,就是周瑜,鲁肃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家人呢,周瑜就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