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要对他下手了,但是董卓呢?不信。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所谓的谶纬预言很准确,但是我宁肯相信这是王允和吕布肆无忌惮的搞运动造成的,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尽人皆知,也不觉得这真是什么因果报应,无数的事实证明,往往是混蛋活得更加长久一些,上帝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比影片里面的香港皇家警察出色多少,董卓之所以败亡除了自己的麻痹大意之外就是因为吕布和王允挑选了一个不错的时机——趁着天子大病初愈,百官前来朝拜的时候,这是董卓无法推托的了,毕竟再嚣张跋扈的话也要给个面子,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在躲在深宅大院的鹛邬了。
出来就出来呗,董卓虽然牛叉,也还是加点小心,即使是这样的朝拜,也是重兵护卫,由吕布亲自保驾,自己的铠甲也是穿了好几层,和棕熊一样。
但是人的反应有时候虽然很迟钝,动物却不是,走到半路上,董卓坐下的马有些不爽,觉得有潜在的危机,所以不想走了。
董卓呢?心里也有点犹豫了,往日里的流言蜚语一时间涌上心头,不想去了,一旁的吕布当然不干了,你要是不去的话我们那头的埋伏不就是白费了吗?所以连哄带骗的给忽悠了过去。
到了以后发生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埋伏在门外的甲士们纷纷出现,将董卓围在中间,董卓连忙招呼自己的亲信吕布,我们的吕布同志呢?从怀里拿出早就拟好的诏书冠冕堂皇的宣布:奉召讨贼!
一个董卓,混世魔王董卓倒下了,至死也许还没有想明白昨天晚上还如日中天的他怎么就那么快的垮台了,吕布的背叛?的确如此,至少他比夏桀和商纣好一点,不用埋怨老天,知道死在谁的手里,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表象,吕布的存在只是使得他的死亡提前了而已,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吧:
长安士庶咸相庆贺;
曝卓尸于市,董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舟(我靠!太夸张了吧?官当的大就是有油水吗?);
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
自己弹冠相庆也就算了,还如此处理大恶人的尸体,并且津津乐道的写在史书上就知道董卓败亡的真正原因了:失去了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很奇怪,老百姓手中没有武器,尤其是中国的老百姓,除非饿到人相食都解决不了生存问题才知道造反,按理来说反抗力是比较弱的,但是正是这种积压导致了它一旦爆发出来,威力将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历代君王奉行的都是愚民政策,满足老百姓的最低档次生活线,但是要终其一生为了生计奔波,没有精力和智力想别的事情——生活水平嘛,水涨船高,一旦太好了就会拿出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想别的事情,就会不满足,那样的话就不好统治了啊,还是都像圈养的牲口比较好一些。
所以,狗屁贤明君主啊,统统是做着道德文章,忽悠天下百姓,保证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
但是董卓呢?恰恰违反了这条统治中国大地的铁律,不错,他的确是很聪明,鬼点子上来防不胜防啊,只是太聪明的人往往会折在这聪明二字上,商纣王们都是很聪明的,自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就可以扭转乾坤,其结果就是是得其反,自取灭亡。
董卓就是这样,凭借着阴谋和诡计取得一次次的成功之后,得意忘形的他进而挑战这条铁律的底限来了,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就是极端的代表,你迁都就迁都嘛,斩草除根的事情干多了能不折寿吗?而这种态势并没有中断下来,那个苦心经营的鹛邬中藏着多少物质财富呢?金三万斤,银九万斤,珠玉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
敛财如此拼命,不知要有多少人生活在死亡线上了。
董卓的死也给那些阿谀奉承自己和董氏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首先就是夷灭三族,连那九十岁苦苦求饶的老母也没有放过,至于为了保命或者升迁而亲附董卓的大臣们就更加倒霉了,主簿田景等三人还是比较硬气的,居然敢去探望董卓的尸体,立马被吕布处死,之后的都不敢动了,但是也逃不过,凡是有过亲密接触的都被下狱而死。
董卓惹得*人怨,所以一系列看上去有些过火的处决都被世人以及后人所接受了,这也助长了王允和吕布的嚣张气焰,以再造大汉的功臣自居起来,进而在后来的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处理中昏招迭出,断送了大好的局势和天下万民的期待,士大夫阶层?割据一方的大员?他们没有任何的损失,没有,这些披着仁义外衣的董卓们说不定在后面偷偷的乐呢,天下大乱在他们看来是莫大的喜事啊,乱吧!乱吧!越乱对我们越有好处!
正因为有很多的董卓存在,所以,一个董卓的消亡,并不能导致这个乱世的谢幕,而王允们的失误则是推动了这个乱世进一步混乱下去,这一系列的失误首先就是从对蔡邕的粗暴管理开始的。
06—05:血腥帷幕的开启(1)
何进吃饱了撑的以后的举动顶多是引进来一个大恶人董卓,而且这还是事后诸葛的角度,如果进来的是一个善人呢?顶不济是形成了一种权力真空,让野心家有机可乘,还不至于坏到极点。
董卓的暴戾也就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大开杀戒,制造白色恐怖而已。
但是董卓死后呢?本就已经初成规模的大乱局势就更加令人琢磨不透了。
这都拜王允和吕布的政治低能所赐,本来,这是一个极好的整顿人心的机会,窝囊了半生的王允终于有机会站到前台指挥着芸芸众生,而吕布呢?通过手刃自己的第二位上司,天下人眼中的大恶人董卓,完全有机会洗刷自己喜欢屠杀干爹的恶名。
但是,很遗憾,大好的机会被这两个人白白浪费掉了,不仅没有匡扶汉室,反而一个丢掉了性命,一个学习大汉榜样之一刘备,就此走上了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直至命丧白门楼。
两个败家子在一开始就暴露出了失败的苗头,其中对于董卓直系亲属的处理虽然过于残忍,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实乃一种必须的铁腕手段,因为董卓的某些行径确实到了恶心天下各个阶层的地步了。
不过即使如此,对于蔡邕的处理还是显得王允的政治上有点不成熟,甚至有点小肚鸡肠,诚然,在天下人对于董卓的死欢欣鼓舞的时候,蔡邕很不合时宜的跑到那里痛哭流涕着实有点不聪明,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啊,但是即使王允要杀他也要看看舆论反映啊,当时几乎全体的士大夫阶层普遍对于蔡邕抱有同情,劝阻王允不要痛下杀手。
但是王允断然拒绝,甚至还搬出司马迁的《史记》作为反面教材,痛斥诸位同仁的妇人之仁,认为要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必须将铁腕政策进行到底,所以最后还是力排众议,杀之而震慑那些不听话的家伙。
由此可以看出,王允的心胸实在是不怎么样,至少这种欠成熟的做法也表现了自己没有自信,一定要*舆论维持自己的威望,毕竟当人们从董卓之死的喜悦之中回过味来以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争权夺利的,这些有政治野心的家伙们可不是那些终日忙碌于填饱肚子的老百姓,到时候资历最为浅薄,没有什么可靠的军事资本的王允就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以避免自己被边缘化了,杀掉董卓?他们是不会感恩戴德一辈子的,谁挡在前面他们就会杀谁。
所以,在举国欢庆的时候,王允应该是有一种危机感,他必须趁热打铁在自己还是一个热门话题的时候进一步把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增加自己日后逐鹿天下的资本,不管是为了天下的公心还是保住自己的地位的私心,都不允许他有一点点怠慢,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和任何手段。
于是,蔡邕撞到枪口上实属自己找死,大师做事情有些特立独行,当别人都做顺水人情的时候(董卓当老大的时候他们在一旁捧臭脚,董卓倒霉的时候他们又开酒会庆祝大恶人的死去),蔡大师还在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表达自己对董卓的追忆,这虽说是可贵,但是在中国不论是哪个时代都是死路一条,所以,即使王允杀他确实不该,但是那是从情理角度来讲,考虑一下当时的大背景,对他处于极刑还是有一分不得已在内的。
不过不管王允为什么杀蔡邕,他下面这个意图灭门凉州武人集团的举动就纯属是引火上身了,毕竟,手握重兵的军人可不比手无缚鸡之力的蔡邕,对他们采取极端措施可是要思量思量。
当然了,事态发展到后来无法挽回的地步,那个名垂青史的智囊贾诩先生要负主要责任,他的尽显自己智慧的举动让董卓死后的三国乱世彻底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而且那位裹在乱世的献帝也因为这个挨千刀的鬼点子而被一群土匪绑票了好久好久。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6—06:血腥帷幕的开启(2)
在诛杀铲除万恶的四人帮之前,王允先要解决的是手握重兵的那位董卓女婿——牛辅。
董卓在很多事情上都看走过眼,比如王允啊,周毖啊之类的,对于这个倒霉女婿也是,牛辅这个家伙不仅一点大将风度都没有、胆子小得很,而且还特别的迷信,到了什么程度呢?凡是有客来见,一定要让随时待命的算卦算一下,如果吉利呢,就接见,不详的话就坚决不见,最为离谱的一次是中郎将董越前来蹭吃蹭喝,大师算的结果是“火胜金,外谋内之卦也”,认为董越会对自己不利,牛辅二话不说立刻把他干掉。
这种色厉内荏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他的心理素质极其低下,整日里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怖氛围当中,大概只有那个在厕所里面了却残生的韩馥可以相提并论了吧。真不知道董卓看重的是这小子哪一点,不会也是算卦算出来牛辅旺岳父大人吧?
所以这个家伙是没有太多的威胁的,虽然政府军的第一次攻击以李肃在弘农的惨败而告终,但是一天到晚惊弓之鸟的牛辅根本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老丈人死了,自己就想着自保了。
纯粹的防守就是坐以待毙,牛辅灭亡的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大战在即,逃兵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天晚上就是,跑了也就是几十号人吧,其实就是起哄的人更多一些,叽叽喳喳的像个长舌妇一样议论,声音太大,“营中惊”,而牛辅呢,安眠药已经吃完了,翻来覆去的还是睡不着的时候,听到了外面嘈杂的声音,不禁心里暗暗叫苦:完了完了!我的部下不要我了,全都跑了,我成了四面楚歌的项羽了!(我靠,你比项羽差远了啊)
其实牛辅同学也就是很长时间没有睡好觉,有点精神衰弱了,但是他就是觉得自己大势已去,所以,马上拿出金银财宝,奔出营区,手下人呢?除了几个亲信跟着跑了以外,剩下的一看老大走了,立刻树倒猢狲散,这才真正的崩盘(这么快就收拾了大量的财宝,可见牛辅是平日里就准备好了,等待的就是跑路这一天啊)。
很可惜,最后跑也没有跑了,平日里最为相信的死党中,有一个叫做胡赤儿的家伙,见到财宝以后眼珠子立马红了,再想一想,这个牛辅是朝廷钦犯,跟着没有前途,于是就背后捅了一刀,把牛辅放翻在河里,不仅匿下财宝,还拿着首级回长安邀功领赏钱去了。
解决牛辅不是难题,也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董卓放在前线上预防外敌的四大金刚才是王允和吕布操心的对象,其手下的凉州军团作战力极强,头领们也不似牛辅这般无能,一旦他们作乱的话那么这个看似大好的局面马上就会急转直下的,就看你们怎么操控了。
很遗憾,王允在对待李傕郭汜为首的F4上漏洞迭出,本来董卓的败亡让这些远在边地不明朝中形势的大老粗们不知所以,究竟怎么办,和牛辅一样犹豫不决,甚至已经做出了主动求和的姿态,请求王允的一纸诏书,大赦凉州军团,毕竟他们不是牛辅这样的亲戚,可以坦白从宽啊。
本来,四大金刚的这种表态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至少稳定他们之后再做打算,实行缴械也不是不可以,偏偏王允在志满意得的时候做出了一个自作聪明的下策选择。
06—07:血腥帷幕的开启(3)
王允的选择是什么呢?
面对李傕的摇尾乞怜,他假惺惺的说:哎呀,诸位不要害怕啊,你们又没有犯下什么错误,何罪之有呢?董卓和你们无关,不用什么大赦了,快点回来吧,安心啦。
表面看是大人不计小人过,但是李傕等人不是傻子,自己和董卓是什么关系,亲信到什么程度,凉州集团和并州集团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