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杜恕他就坚决打击了,因为杜恕和自己平时就不对付嘛,又坐在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对自己是一个威胁。
田豫呢?曹睿虽然让他*公孙渊,但是,并没有给他直属军队,也没有让他调动本部人马,因为当时田豫还在做着汝南太守,所以,在没有升官的基础上假节前往青州“督青州诸军”。
让程喜自己苦心经营的部队平白无故的为中央效命,并且自己没有什么名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当然不太高兴了,于是,就“内怀不服,军事之际,多相违错”。
这样的阳奉阴违自然会影响效率了,而一个是本土大哥,一个是外来户,干完这趟活就要走人的家伙,您说这些小弟们会听谁的呢?
所以,曹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司马懿,不得不再次依靠于他,让他成为此次平叛的主角。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的话,我是不会有什么怀疑的,因为出于大局考虑曹睿换人实属正常。
但是,下面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有点画蛇添足的,或者说是露出了马脚——喜知帝宝爱明珠,乃密进谗言,由是功不见列。
曹睿喜欢珠宝不假,实际上很多人都喜欢这些东西,这个不是问题,矛盾在于,曹睿作为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鲜有因小失大的时候,也不会这么简单的听信谗言,而对三代老臣一棍子打死。
程喜说的是什么?
“豫虽有战功而禁令宽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纳官。”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田豫没有给老大(曹睿)点炮的缘故,其实潜台词就是田豫不会搞同事关系,甚至有中饱私囊的嫌疑。
曹睿有这么傻吗?或者说有这么武断吗?所以,真正让他顾虑的是田豫搞不好人际关系就会贻误战机,最后不得不把真正的指挥权和胜利之后几乎全部的功劳划归到了司马懿的名下——指挥不动青州本地军队的田豫即便是要取得什么辉煌的成就那也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最好的分析,如果再阴险一点的话,我还可以说程喜如此做法背后是有人指使,而这个人就是司马懿,他是在逼着曹睿把这次行动指挥权交给自己指挥,这样的话,趁热打铁,就可以在蜀汉那里建立功勋之后来个锦上添花。
从曹睿选择田豫的过程来看,司马懿的确不是首选,甚至就不想考虑他,这样一来,曹睿在司马懿出征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有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成分。
这也说明,至少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的羽翼已经逐渐丰满,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人可以镇得住他。
这个选择,是无奈的。
如果说辽东事件是推动着司马懿上位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曹睿想暗中阻挠一下结果失败,不过还有回旋余地的话,那么下一次的失误则是让曹睿和曹氏集团彻底的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和希望,当然了,这次失误是他不想选择,拼命规避也规避不掉的:
曹睿大限已至。。 最好的txt下载网
41—19:双刃,明帝抉择(2)
36岁,也许很多人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的魏明帝曹睿,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他的老爸曹丕可以做到皇帝的位置上可以说是如履薄冰,而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没有享上几天清福,不过6年的光景就撒手人寰了。
留下了一个刚刚起步的帝国。
那一年,曹睿已经23岁了,也属于大学刚毕业的年纪。
虽然他聪明伶俐,深得爷爷曹操的喜爱,又是曹丕的长子,看上去太子之位是没跑的了。
但是,实际上他的晋级之路也是险象环生的,只不过是狗屎运更足一些而已。
让他平添了许多的麻烦的是他的母亲。
曹睿的老妈是甄皇后,曹丕深爱过这个女人,但是,是曾经而已,先是力排众议的让这个二手货做了一国之母,但是因为厌烦她的唠叨,并且又喜欢上了一个年轻貌美女人,就是后来的郭皇后,所以,有了下家的曹丕完全不考虑曹睿的感受,直接杀掉了事。
这一年曹睿才6岁。
妈妈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且是自己的亲爹造成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其实造成心理阴影还是次要的伤害,大不了成了一个变态呗,还不会闹出人命来,由于皇后易主,曹丕很自然的会顾虑到把曹睿扶上太子之位会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所以,,220年他被封为武德侯,次年齐公(这一年老妈被杀),再次年平原王,始终没有被扶上太子位。
曹睿、赞哀王曹协、北海悼王曹蕤、东武阳怀王曹鉴、东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礼、邯郸怀王曹邕、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
曹丕的选择很多。
但是,曹睿运气好,运气好的第一个原因是曹丕后来最爱的女人郭皇后没有儿子,而且人家对待曹睿很好,一直精心呵护成长(毕竟才6岁嘛),弥补了母爱。
如果郭皇后有了一个儿子的话,那么曹睿继承大统的愿望基本上就破灭了。
第二个好运气就是曹丕死的很早,他根本就来不及选择或者培养一个比较成熟靠谱的本成品出来,所以,只能选择最大的曹睿来做这个位置了,再不情愿也比让一个不懂事的家伙把江山弄得乌烟瘴气强吧?
曹睿的不幸和万幸,再加上曹丕的无奈,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了原点:曹睿登基。
可能是为了掩饰父子之间的尴尬关系,并且不想把曹睿弄得像个中了大奖的暴发户一样吧,史书上为曹睿的称帝弄出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220年的一天,曹睿跟随曹丕到郊外打猎,一只母鹿领着一只幼鹿从他们面前奔跑过去。曹丕弯弓搭箭,把母鹿射死了,然后转过身来,让曹睿射杀小鹿。曹睿望着那只惊恐的小鹿,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眼泪落了下来,他说:“陛下既然已经射死母鹿,我怎能再忍心射杀其子?”曹丕听后,不由得一阵心酸,当即把弓箭扔在地上,回宫了。
——以上这段事情经过有点太恶心,实在是懒得写,所以,索性直接照抄了,见谅。
这种事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有太多的人这么干了,似乎小皇子小皇孙们都知道在长辈面前来这一套。
世上本没有虚伪的人,大家都在玩一个乌七八糟的游戏,玩的人多了,虚伪也就成了人类的一个重要标记,刻在了我们的DNA中。
挺悲哀的,大人干着孩子似的事情,而孩子们则要模仿大人们的腔调和举止。
大人不像大人,孩子不像孩子,颠倒的社会啊。
但是,即便这件事是真的又能怎么样呢?一个从来不相信眼泪和仁慈的君主(曹丕)会拿这个来作为考核谁是接班人的重要标尺吗?也正是因为这点,我才严重怀疑事件的真伪度(这太像某些无聊的儒家经典御用文人玩的文字游戏,编排的帝王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范文了),并且我们用事实说话:曹丕被曹睿感动之后,立刻将之从齐公的位置上调到那个平原王的位置上。
让他做帝国的继承人,那还是在曹丕快要咽气的时候,如果曹丕不是被迫的,而是有心扶持曹睿的话为什么要拖到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锻炼锻炼?曹操当年够犹豫的吧,对曹丕也没有变态到这种地步吧?
不管怎么说,曹睿还是有惊无险的做到了皇帝的这个宝座上。
说实话,他的政绩还是不错,从他上位伊始,吴蜀边境就没有消停过,再加上这一次公孙渊在他的背后捅刀子,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曹丕在位年间虽然也有战事爆发,但是那是他主动惹事啊。
诸葛亮的5次北伐,孙权的几次侵略,算起来也是有十几次了。
曹睿没倒,虽然有司马懿等人的功劳,但是他也不是白给的啊,比如果断派遣张郃进攻,在街亭击败马谡(司马懿还没有出来呢),比如和司马懿心领神会演的双簧,比如和司马懿各自带队粉碎了诸葛亮策划的和东吴同时进攻两面夹击的军事计划。
人家真不是白给的。
但是,也有点污点,也就是贪财好色,99%男人的通病。
在那些恪守儒家信仰的老学究眼中,曹睿这么做是会严重阻碍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的恶劣行为,必须严加制止和约束。
但是,总说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我却不信,因为他在位期间,魏国境内鲜有民间暴动发生,和谈激起民怨呢?
也就是说,曹睿所谓的*是属于官场潜规则忍受限度之内的,99%的帝王都这么干过,要说他有不足,那也是和任劳任怨的大禹,和变态工作狂秦始皇以及扩张欲望极其强烈的汉武帝比起来有差距而已,不至于亡国。
也就是说,曹睿是一个中上水平的皇帝,不管是政绩还是口碑(不然也不会得了个明帝的嗜好)来看。
而后人可以对一个中上水平的皇帝在私生活上如此的较真是不多见的(老百姓其实对这一点很知足,你随便贪污,但是你吃饱后还知道别让我们饿死就行,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还是会这样,而曹睿显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之所以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司马懿。
看看几乎每一次苦口婆心的劝谏曹睿不要太奢侈的行动中都有司马懿的身影(或者带头,或者参与,或者单独会见以长者的身份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们就可以猜出一个大概了:贬低曹睿就是变相的吹捧司马懿啊。
给这帮人发工资的是司马懿的后人,而不是曹睿的后人,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这些东西不是活着的时候的曹睿所能感受到的,他所要做的就是,保证国家领土的安全,保证老百姓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闹民变,保证这个国家的国姓乃是“曹”,而不是“司马”或者别的什么的。
第一点,在大家精诚团结之下做到了,第二点,也是基本做到了,至于第三点。
曹睿正在艰苦努力中,但是,正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也就是司马懿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的时候,曹睿接受了上帝的传唤,要去另一个世界报道了。
这一年,也就是239年,曹睿才36岁,当了皇帝才13年而已。更加严重的是,他的选择继承人难度比曹丕大很多。
毕竟,曹丕除了曹睿之外还有很多的选择。
曹睿呢?
他有5个儿子。
亲生的3个,领养的2个。
为什么要领养呢?
亲生的3个曹冏、曹穆、曹殷分别于226年、229年、232年去世,尤其是曹殷,典型的“英年早逝”,这孩子231年出生,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
无奈之下,曹睿只好从皇族里面挑出一些成品来作为继承人(难道生育有问题了?),选择的有两位,一个是231年出生的曹询,在曹殷去世3年后任命为秦王,大有刻苦栽培的意思,不过毕竟太小,所以直接任命为继承人的话有点不合礼法。
不过这孩子也是命不好,244年久死掉了。
第二个养子就是后来的皇帝曹芳,他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溥仪也是被抱过来的),与曹询同年出生,同年被封为王(齐王),看来是要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啊。
曹芳的运气就好多了,他熬到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曹询挂掉,又熬到了老爸曹睿英年早逝——如果曹睿活个七八十岁的话,到时候曹芳已经四十出头了,虽然这样说有点不孝,但是,对于曹芳来说的确是有点遭罪啊。
但是人家曹芳的运气就是好,当时,239年,曹睿突然病重,结果在情急之下扶正了曹芳,当然,也是因为选项只有一个的缘故。
继承人太多了不是好事,为了抢一个位置难免打的天昏地暗,但是继承人的选择面太窄,窄到了只有一个候选人的程度也不是好事,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嘛。
曹芳就是这样,曹睿死的时候他才8岁。
这意味着司马懿的机会来了。
41—20:双刃,明帝抉择(3)
为什么说司马懿的机会来了呢?
因为曹芳的年纪实在是太小,远远没有到亲政的时候,所以,必须有数名辅政大臣出来帮着打理家务事,我们可以称之为管家——当初曹睿20岁上位都要有4个大管家,何况是区区8岁的曹芳了。
比如,刘禅的大管家就是诸葛亮。
不过由于诸葛亮和刘禅,还有托孤的刘备,都属于*,*皇帝+*太子+*宰相,所以,不会出现太不幸的事件发生(这个还是通过事实检验出来的,毕竟,刘备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已经)。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临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