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铲除宦官,并非何进的个人意志,甚至可以说他的下属的意志比这位何长官强烈的多,何进的死只会刺激袁绍他们痛下杀手,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理由和借口而已。
结果就是宫门紧闭也不好使了,袁术带人砍开宫门,与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等人杀了进去,看见没有长毛的人一律当作宦官杀掉,根本就不给解释的机会(看来留个胡子还是有好处的啊),还到处放火,把南宫九龙门和东宫西宫烧个红红火火。看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了,于是张让等人就胁持太后和皇子杀出一条血路往外跑。
哪能这么容易就让宦官们跑掉,尚书卢植半道劫下了何太后,张让等人没有功夫管这些,依旧带着小皇帝和陈留王玩命直奔小平津,不过还是没有跑掉,最后被卢植和王允率领人马堵住,张让估计落入他们手中只会死的更惨,索性来个痛快的,自己了断投河而死。
不可一世的宦官集团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次,宦官们低估了何进的影响力,这个家伙虽然有点懦弱,但是也正因为有着妇人之仁,所以在自己的嫡系部队里面还是有着不错的影响和号召力,袁绍把何进死亡的讯息透露给他的部下之后,这帮人一个个痛哭流涕,声称“愿致死”。
于是才有了在吴匡等人的率领之下冲进皇宫滥杀的一幕,因为和宦官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而被大家误以为是导致何进死亡的车骑将军何苗既是死于乱军之中,被抛尸后花园。
一场事出偶然但是实属必然的宫中血案,结果就是2000多人死于战火,何进一党被宦官集团火并,而宦官也被连根拔起,再也没有能力活跃于政治舞台,三国?那是男人和女人的事情了,和人妖没有关系了。
之后的事情呢?有些皆大欢喜的味道,张让等人死后,王公大臣们簇拥着天子回到了宫中。
按理来说,祸乱东汉200年的两大毒瘤宦官和外戚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似乎是可以步入正轨了,人民也在期待一个太平之世的到来,但是很遗憾,这些自诩仁义道德化身的清流们实在是撑不起什么门面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果实,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结果,野心家董卓趁虚而入,中国的历史再度被意外改写,重新走入乱世轨道。
权力的真空和当权者思维模式的混沌两大曲线重合以后,出现了下面的历史事件——董卓废帝,迫杀何太后,杀舞阳君,何氏遂亡,而汉室亦自此败乱。
东汉的衰败源于中期开始的外戚和宦官两大毒瘤轮流把持朝纲,黄巾起义成为压垮汉王朝的一根巨大的稻草,不仅瓦解了其对地方的实际统治权力,还促成了群雄割据的萌芽状态形成。
但是这些都不是结束,只是到此为止的话,至少还有补救的机会,不过何进的败亡和清流的短见犹豫最终把百年未见的混世魔王董卓拉上前台,一屁股坐烂了摇摇欲坠的大汉天运,推开了三国乱世这道大铁门。 。 想看书来
04—08:大忽悠的成名作(1)
诚然,董卓是一个很有野心,欲望横流的魔王,能够在后来的京师里混迹到这种程度不是偶然,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袁绍和何进的有点想当然的计谋,也给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搅屎棍的机会,这也是导致了最后他蜕变成为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混世魔王的不可忽略的要素。不过,不管怎么样,董卓自己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的,他并非一个小说里面描写的脑满肠肥的白痴,这一点在前面的少年阿飞系列中已经有过展示的平台,下面,就来看看董卓在这次京师内乱事件中的表现吧。
首先,这是一个他一直在蓄意等待的机会,袁绍和何进是因为从太后那里确定用白道上的规矩搞定宦官的机会已经彻底的丧失了,所以才“不得已”的私下调遣了董卓这样的地方大员。
得到了诏令以后,董卓是怎样表现的呢?“得诏,即时就道”,也就是说他马上就出发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远在边塞的他一直在密切的注意着中央的局势变动,军队调动什么的早就已经到位了,而且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反应。
董卓聪明的地方就是在于他知道,这么“愚蠢”的诏令,一定是袁绍和何进背着朝廷下的,他们是大爷,官居一品的大爷,怎么说都行,这种事如果成了的话,那么他们就是英雄,我董卓呢?就是一个小弟,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喝几口汤而已,失败了呢?那么我董卓就要倒大霉了,你凭什么私自带领重兵逼近京师?秋后算账指定是不假的了,所以,即使是私下里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的许可(或者说是默许),但是董卓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捅出来,大白于天下:上书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进而把自己放在一个“高贵”的立场——“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岁”。
这样说话,第一是表明自己和何进、袁绍等人的立场一样,对于祸国殃民的宦官集团是恨之入骨;
第二是表明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此次进京不是有什么祸心,而是秉承上级的精神指示,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胸襟啊。
无论是事发的种种反应还是这一纸上书,捅破了窗户纸,我们都可以看出,董卓哪里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形象啊?狡诈的奸雄本色已经是跃然纸上了。
不过事情也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你可以说董卓离京太远,一旦又发什么急变赶也赶不上,也可以说是何进命短,还没有挺到“股肱之臣”的到来就挂掉了,总之,他董卓是没有来得及看到何进这位“入京”介绍人的最后一眼,而且有点望洋兴叹的意思:都已经看到了冲天的火光和震天的喊杀声了。毕竟是马上就要进来了。
是不是此时的京师大局已定了呢?
中国的命运,董卓的个人命运,又到了一个转折点。
04—09:大忽悠的成名作(2)
按理来说,何进一死,董卓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或者说已经被举着火把冲进皇宫的袁术等人顶替了,但是,董卓怎么甘心千里迢迢的给别人捧场?他是那种给别人当垫脚石的人吗?
所以,当董卓“远见火起”的时候,立刻传令下去,“引兵急进”,结果,“未明到城西”,这就算是很神速了,而到达目的地以后,老董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当听说少帝在北芒时候,便马不停蹄的率领大队人马前去接驾。
就在董卓赶到现场,面见了当今的小皇帝,看到因为恐怖而痛哭流涕的懦弱君主和沉着冷静应对自如的陈留王以后,一个大胆的策划在他心中形成了,这就是废掉少帝,拥立陈留王继位。
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古往今来虽然有许多人想干这种事,但是因为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事情,因为要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所以,即使是大贤如伊尹、霍光也要三思而后行,以免惹来非议——插一句,这两位大贤人,前者在曝光的《竹书纪年》中显示并没有善终,而处事小心谨慎的霍光,不仅当时承受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舆论压力,更在子孙乱政被灭族之后受到了讥讽,似乎这是一个报应。
不过,相比之下,董卓要干就没有那么多的羁绊了,因为他不怕挨骂,因为他这么做不是为了什么青史留名,那是自己死了以后的事情,重要的是今生做的怎么样,值不值得,成功率有多高才是他要考虑的,或者说是看看有多大的利润,究竟值不值得自己去干。
换句话说,董卓是一个胆大心细的赌徒,单就这件事来看,首先这么干绝对是有机可乘,毕竟政局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浑水摸鱼嘛,而且利润太大,惹人眼红,这算是所有的奸雄面对这样的重大转折的一种普遍心态吧。
废立的理由呢?董卓给天下,或者说是给自己列出了2点,一是陈留王比当今小皇帝的素质好很多,二是陈留王乃董太后所养,自己和董太后算是同族了,肥水不留外人田啊。
看似理由,其实全是借口,也许陈留王表现的比少帝好,但是一时的聪敏可以说明什么呢?后来的表现充分说明他也就是一个平庸的家伙,而且,案发现场只有你董卓一人在场,当然是你怎么说都行了,第二个?更是笑话,同族怎么了,又不是你的亲娘,完全是拿来安慰自己的。
冠冕堂皇的后面掩盖的是董卓的真正用心:为自己号令天下打造一个广阔的平台。
皇帝需要在朝中树立一个自己的倚重对象来保持自己足够的统治力,同理,权臣也需要紧紧傍住皇帝来保证自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者是相互依靠的,董卓要想以一个边塞大员在中央迅速崛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而少帝的存在明显是一个障碍,那么扶持陈留王是一个最为简洁的方式了,当然了,风险也是极高,失败的话就会人头落地,祸及九族。
那么我们的董卓先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伟大计划,需要防范哪些风险呢?首先是来自当今皇帝生母何太后一党的阻挠,其次就是已经在中央到处撒尿,确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大员们。
前者好对付,何太后所可以仰仗的力量只有2只,一是宦官,一是外戚,这场火并,消亡的就是以张让为首的阉宦和何进何苗的外戚势力,孤儿寡母而已,不足惧。
难在朝廷大员这一点上,董卓此次进京不过是3000士兵,要想在京城有个立锥之地都很困难,更何况企图要呼风唤雨呢?所以如欲成事,就要来点脑筋急转弯了,常规行事必然不好使了,还好,也许董卓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是通常混蛋的智商很高,玩些鬼点子不在话下。
当然了,也要看那些家伙给不给面子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04—10:大忽悠的成名作(3)
董卓的“大忽悠”冲击波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一个就是针对那些所谓的关中“豪强”以及清流士大夫们,这些家伙,手里要军队有军队,脑袋瓜上要名誉有名誉,再加上长期在这里当个地头蛇,势力盘根错节已经发展了百八十年了,董卓自己呢?名誉基本上没有(其实现在还没有散播开来的恶名呢至多是感觉这是一个有点不安分守己的地方军阀而已),军队虽然还有一些,可惜都没有带来,还在镇守边疆——废话,兴师动众的都拉来的话野心也就暴露了。
所以,这些忙着内耗和分财产的朝廷大员们,对于董卓的野心肯定是不屑一顾,坚决打压的,也正因此,董卓要想对付这种软硬不吃的家伙,只有一招是好使的——那就是吓唬。
按理来说,董卓带来的嫡系部队不过是3000来人,如果是3、5万人还行,3000人,真要打起来,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冲锋就被人家给消灭的干干净净了。
但是,人家董卓的智商不低啊,他在别人的地盘上肆无忌惮玩弄的并不是那屈指可数的军队,而是自己的小聪明——那就是白天大张旗鼓的让自己的部队大大方方的开进城去,巴不得让地球人都看见,别看只有3000人,却是气宇轩昂,士气高涨,就和回自己家一样。晚上呢?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个又都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跑了出来,然后呢?当太阳照常升起以后,再次大张旗鼓,众目睽睽之下的走着方阵进城了。
如此类推,未来的几天反复几次以后,3000人就玩出了30000人的军事震慑效果,一时间,满城百姓,包括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吏们,都在传颂董卓军力的强大,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知识分子和地头蛇军阀们,都是敬畏有加。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董卓的策略实在是漏洞百出,3000人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绝对不少,你再夹着尾巴也不可能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大半夜的怎么可能不被人察觉?难道都是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一到晚上,就夜行衣一套,嘴上叼个树叶,身上吊着威亚去城外?城门护卫队都是摆设?
再次,来回这么出溜,群众演员就那么几个,难免被细心的观众认出来(就像那些热衷于给影视剧挑穿帮镜头的网友一样),难道你董家军的部队都是双胞胎,甚至是三胞胎四胞胎?那岂不是就穿邦了?
最后,真要是有这么多军队的话,为什么不一下子都开进来?而是非要在一天一天的来,还不多不少的就来这么些人?
所以,怎么看,董卓的策划都像一个蹩脚的三流偶像剧,满是白痴的穿帮镜头,等着贻笑大方呢。
不过就像赵本山大忽悠在春晚忽悠范伟成功一样,在旁人眼中漏洞百出,但是当事人一旦掉入他的心里暗示当中这一套还是蛮管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