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也就是最后一段才是画龙点睛之处,孙权凭什么相信你的豪言壮语呢?陆逊指出,之前一直是按兵不动,是因为忌惮刘备的水陆并进,自己无从下手(既然刘备不是一无是处,那你还鄙视人家干什么呢),现在不一样了,他放弃了水军,“舍船就步”,全都拉上岸来,处处结营固守,全部的军备部署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拿下他没有问题了。
于是,孙权大笔一挥:同意,你随便干去吧,不用什么事情都向我汇报,你自作主张吧。
——话虽如此,小弟听话一些,早请示晚汇报,孙权做老大的还是会高兴的。
其实陆逊这么干还是为了拿着孙权来表明自己的威严,因为这个计划遭到了几乎一致的反对抗议。
在这帮*看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而陆逊的反驳: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则是有点无力。
更重要的是,陆逊在前不久一次试探性攻击蜀汉军营行动中失败,险些全军覆没,结果招来非议,众人都觉得是“空杀兵耳”。
陆逊虽然强调是“吾已晓破之之术”,但是很难让这些从来就没有听过话的*服气,这样的状态如何能在最为关键的反击阶段发挥出东吴士兵100%的战斗力来?
所以,陆逊要借助孙权的威严来为自己正名。
那么为什么他不行使手中的权力以正军纪呢?孙权不是给他这个权力了吗?他之前也不是这么说了吗?
只是说说而已,孙权也很奇怪,后来就询问陆逊为什么不严厉一些。陆逊的回答是:“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腹心”、“爪牙”、“功臣”、“共定大事者”,陆逊温文尔雅,以德服人的背后是一种无法驾驭只得顺水推舟的无奈,他虽然是世家大族,可是,一者自己年轻,二者没有军旅经验,不能像吕蒙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只好这样做了。
不管怎么说,陆逊要发动反攻了,闪电破袭,力求一战而全胜,而这也正是我要说的重点所在,陆逊胜在哪里,真的是刘备平庸无能吗?
所谓的“火烧连营”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陆逊的战术高明之处又在哪里,起到了什么决定性作用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7—10:防反,四三二一(5)
翻翻历史,貌似三国想不火都很难啊,因为它的几大战役都和火有关。
一开始,在笔者《三个火枪手反击》片断中就说了皇甫嵩抓住黄巾军不习阵法(“结草而营”)的弱点来个“火烧连营”,大破十余万的农民义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官渡之战,三大战役的首战,就是以曹操的火烧乌巢作为点睛之笔;
赤壁之战,三大战役的次战,周瑜火烧连环战船成了关键一环。
这么多火,你说三国能不火吗?呵呵。
陆逊也放火了,在向几位大师致敬——“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那么是不是可以嘲笑刘备的战术水准和黄巾贼一个水平,是不是断定刘备的败笔之处在于连营五十余座,是不是断定这场影响了三国未来五十年走向的重大战役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火柴一点,呼啦一下子,所有的营盘都给点着了呢?
曹丕的某些发言似乎是可以作为相关佐证的,但是,他有什么资格嘲笑刘备连营七百余里就是极端低级的做法呢?此君才是纸上谈兵,后来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足以证明他还不如刘备。
刘备之败不在连营,原因有以下几个:
1:刘备的作战进程以及战术战略的设定,得到了敌人的肯定:“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也就是说刘备的防御体系构筑已经是十分的完备了,陆逊之前试探性攻击的完败就是最好的证明,也不是很低级的依草连营,而是全都设置在要害之处,按照常规阵法攻击的话,东吴军队必然处处碰壁,所以,他们才认为应该在刘备立足未稳的时候发动进攻,而不是在刘备的工事建筑完毕之后在强行攻击;
2:火攻可以取得如此的战果是需要天时和地利的,如果刘备真的把连营设置在容易引起火灾的地理环境,那么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就不知道从此入手吗?毕竟大部分是参与过赤壁之战的,而且刘备本人于是玩过火烧博望的人,断然不会有如此低级的失误,并且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毫无察觉,一句话,他纵容自己犯错,敌人却不会这么便宜他;
3:刘备连营也是有原因的,前面说了,当蜀军4万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那么为了不被陆逊各个击破,依照这个地势条件,刘备除了以连营应对的话还有别的妙计吗?
所以,刘备本身的陆军营盘布置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至,我们也可以小小夸奖他一下:
这小子不愧是久经沙场啊,工事修建的挺地道,反正让陆逊无从下嘴过,再说了,如果连营真的是破绽百出的话,陆逊为什么直到今天才下手?
所以,一定是另有蹊跷。
37—11:防反,四三二一(6)
陆逊等到今天才下手,因为他等的不仅仅是刘备的懈怠,不是一个大风天有助于火势蔓延,而是刘备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在给孙权的上书中已经点了出来,就是刘备放弃了水军,全体上岸。
所以,陆逊的作战方针是——火攻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不是唯一的,朱然领5000水军,绕到刘备前部没有水军保护的沿江侧翼,登陆作战,断其退路,如此的两下夹击,刘备军登时阵脚大乱,然后,总攻发起,40000大军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全面出击。
腹背受敌的蜀军焉能不败?火攻只是摧毁了一部分营寨而已,且没有蔓延至全部的四十余营,而是大部分是死于夹攻之下。
这并非是我的臆想,《朱然传》就是这样说的,“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这位伟大的左后卫上演了一次绝妙助攻,一锤定音。
朱然的5000水军出动,击穿了刘备撤防的水军防线,登陆作战(这一招在今天屡见不鲜,但是,在那个时候真的是少见啊)配合正面主攻部队猛击虚弱的侧翼,迫使前面围攻夷道不下的张南所部撤军回援,而后,困守城中的孙桓主动出击,三下夹击,张南、冯习、外援沙摩柯三位锋线主力全被斩杀,替补前锋杜路和刘宁纷纷投降,这样一来,“猇亭之战”宣告结束,东吴军队全歼了刘备监督的锋线主力,将近40000的主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没有死的也都投降了,军资器械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
通过这个进程来看,火攻只是一个发起的信号,真正导致蜀军大乱的是出现在背后的朱然所部,虽然只是5000人,但是给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无法再镇定自若的凭险固守,这个时侯,陆逊的40000大军以及夷道中的孙桓所部大约10000人左右再来一个正面猛攻,已经让蜀军丧失了局部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单论硬碰硬的对话的话,张南等人和韩当还有徐盛等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啊,尤其是潘璋,继前一次斩杀关羽之后这一次又是干掉了冯习,杀戮敌人数量也是最多,因此战后拜为襄阳太守。
——以前看《演义》是鄙视他,尤其是看了被杀的情节更是欢欣鼓舞,现在再看,此君也是战神级别的人物,至少当个蜀汉的克星还是没有问题的。
“猇亭之战”的结束并不是扳回一球,让总比分变成了1:1那么简单,陆逊在所部损伤不多的情况下有效的大量杀伤蜀军,此役,刘备的60000大军中,40000前军全军覆没,所剩不过是三分之一而已。
更重要的是,刘备的阵容经此重创已经是残缺不全,主力前锋冯习战死,外援沙摩柯也拿出了国际主义精神殒命沙场,替补张南也是难逃厄运,至于杜路刘宁别说拿不上台面了,想拿上台面了又能怎么样?
已经投降了。
这支曾经浩浩荡荡的部队打到现在,所存不过是吴班的那支残余力量而已,刘备的中路已经门户大开,所部不过15000左右了,面对咄咄逼人的陆逊40000大军,他还有别的选择了吗?
跑吧!
所以,本该是势均力敌或者一球小负,不输场面的一场比赛变成了大溃败和屠杀。
作为指挥官的刘备自然要负责,但是,败,不在于连营也不在于轻视陆逊,而是输在了放弃水军防线,给了陆逊一个登陆作战的奇袭机会。
没有办法,对手这招玩的实在是太高明,纵使法正在场,即便是不输,可是,要再这样一个对手面前占便宜是不太可能的。
丢球,溃败,将持续下去,下面就是涿乡之战、马鞍山之战 了,转折点在之前的扳平一球,这两个,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37—12:溃败,白帝遗恨(1)
憋了半年多的徐盛和潘璋等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扬眉吐气的机会,尤其是敌军主帅刘备近在咫尺,完全丧失了锋线的遮蔽,能不痛下杀手吗?
于是,在涿乡一带,刘备决定收整残军(大约25000人左右),尝试着抵抗一下,这么跑不是个办法啊。
但是,刘备高估了蜀军的士气和战斗力——一年了,本来就被磨损的差不多了,又碰上一次几乎被全歼的战役,同时,又低估了陆逊的追击强度和决心,这个年轻人根本就不想给刘备一个喘息之机,40000大军随即赶到,于是,稍微抵抗了一下的刘备又遭遇了大败,伤亡过半,带着残部15000多人继续上演着亡命逃窜计划。
1:2,刘备落后了。
刘备仓促逃窜之中把失败归结为丧失了地理环境的利用,这才有了涿乡战役的惨败,所以,他把残存的15000军队拉上了马鞍山,准备凭险据守,以为这样一来陆逊就该见好就收了吧?
但是,陆逊依旧是不依不饶的猛攻,40000大军不要命的围上山来,这种气魄彻底摧垮了蜀军抵抗的仅存的士气。
包括刘备本人的。
所以,看着潮水般涌了上来的东吴军队,刘备决定:继续跑路。
于是,在替补中场,孤胆英雄傅彤挺身而出,带着这10000主力部队殊死抵抗,以掩护刘备突出重围,最后,伟大的傅彤将军战死沙场——义阳傅肜,先主退军,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不论立场如何,不论能力如何,这份视死如归的气魄就足令我我等后人敬佩不已。
而傅彤还把这一份伟大的基因小心的保护起来,遗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傅佥——拜子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因为是烈士家属嘛),景耀六年,又临危授命,论者嘉其父子奕世忠义,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陨命于军。
傅彤父子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钢铁将士的不屈精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功绩,但是,我在这里是说的是,他们依然是我敬佩的英雄,地位仅次于我的偶像姜维。
有傅彤带着10000蜀军做垫背,有牙门将向宠带着独立团死士2000人拼死护驾,这才保着刘备突出重围,经鱼腹县安然撤退到了白帝城——那个时侯鱼腹县还叫做鱼腹县,后来就改成了永安。
随着最后一站马鞍山战役落幕,本场比赛已经接近尾声,进入了垃圾时间了。
1:3,理论上还是有翻盘或者扳平希望的,可是,那只是存在于足球比赛中,不,即便是在足球比赛中这种局面也是无法挽回的,因为刘备已经丧失了全部的翻盘资本,这一仗打的是如何的惨烈呢?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而且从刘备逃奔秭归,不得不令手下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的境地来看,也是十分的窘迫和尴尬的,按照官方说法,陆逊一战屠杀了蜀汉80000大军,即便是有点夸张了,那么刘备的60000大军+10000沙摩柯外援部队也是全军覆没了,因为所有的记录指向,只有牙门将向宠本部的一个独立团保证了建制,没有太惨烈的损失,所以,当赵云率领本部10000人马驰援永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