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是给读者们一个交代了。

  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当初曹彰曾经问过有关魏王的印绶的事情,这种行为不说是否真的有异志,有野心,也是犯了忌讳,作为老大,曹丕有所猜疑也不为过,我们只能说曹彰有点过于轻率,只不过结合一下之前曹彰宣布退出竞选的立场以及对曹植的同情来看,即便是询问,也是帮着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而且,很有可能就没有问过,只不过是一种谣言而已,传到了曹丕的耳朵中(说不定这种谣言就是曹丕放出来的)。

  然后,曹丕对曹彰就有一些怠慢了,而曹彰有些受不了这种怠慢,武士嘛,很讲自尊的,士可杀不可辱,要不晏婴怎么会如此轻松的“二桃杀三士”?

  于是,深感受到侮辱的曹彰就一口气没有上来,暴毙了,而且死撑着也要在自己的府邸中暴毙,以免给别人留下什么话柄,追谥为威王,算得上是褒义词了。

  但是,曹彰违制的事情是发生在曹丕当皇帝之前的时候,当了皇帝之后的三年,单从待遇上看,曹丕对曹彰还是不错的,那么就算是有点怠慢,至于过了那么久才忿怒暴毙而亡吗?

  这个理由实在是有点牵强啊,你可以说我是小人,但是我还是宁肯相信这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也不愿相信大大咧咧的曹彰会小心眼的愤怒暴毙。

  那么真相在哪里呢?

34—18:序幕,曹丕上位(6)
《世说新语》,又是《世说新语》,其中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相比于《魏氏春秋》的说法,这一个完全是耸人听闻了: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剧情是这样的:曹丕利用和曹彰下棋的时候,诱骗后者吃下了毒枣,而为了迷惑曹彰,曹丕在毒枣上做了标记,自己绕开了“毒品”,结果有点麻痹大意的曹彰就此中了慢性毒(他哪里会想到自己的亲哥哥会这么煞费苦心的把自己给弄死啊),而且,在当时,曹彰就已经有了一些不行的迹象,恰好不在宫中的卞太后得知之后连忙前来营救,一看曹彰快不行了,就和曹丕索取水源,曹丕呢?命令左右尽毁盛水的器皿,无奈,太后只好跑到井边去取水,但是晚了一步,曹彰已然无可救药。

  古人的文字比较简练,不像我等如此磨叽,短短数十字,心碎的母亲,冷酷的大哥,中招的弟弟,破碎一地的器皿,构成了令人心寒的一副画卷。

  这是八卦群众们“最喜欢”看到的一幕,因为他够血腥,够刺激,够无情,还死了人,而害死人的是他的亲哥哥,一母所生的亲哥哥,最后,这种演绎方式十分符合思维模式中的宫廷伦理阴谋脉络。

  也正因此,《世说新语》的这种说法最令人不信服。

  一者,这是一部笔记小说,并非严谨的史学著作;

  二者,当事人只有曹丕、曹彰和卞太后,一个不会说,因为死了,一个不想说,因为会影响自己的名誉,一个不能说,已经死了一个儿子了,到此为止吧。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那些小弟说的呢?从过程来看,有下毒的,有画记号的,有摔瓶子的,帮着曹丕完成这个计划的应该不止一个人,但是,我们能够想到,曹丕就不会想到吗?给封口费还是杀人灭口,他有很多选择的,最后,这些人有资格完成这些任务,说明他们是曹丕的心腹,应该不会出卖自己的老大;

  三者,曹彰中的是什么毒?卞太后要给他喝水?是为了缓解他的痛苦还是有了解救办法?如果是前者的话,为什么曹丕会狠心不给母亲面子?

  总之,冷静的看看的话,这种看似很诱人的说法也是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根源就在于:这个故事被演绎的实在是太逼真了,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人物的每一个神态都是栩栩如生,简直就像是记录片一样。

  ——可见,太逼真也不是好事啊。

  但是,曹彰的死亡确实有点蹊跷,曹植曾经赋诗一首《赠白马王彪》,送给了弟弟白马王曹彪,当时曹彰、曹植、曹彪三人一同进京,可是,后二人饱受歧视,尤其是前者,更是直接暴毙于府邸之内,这让曹植十分的伤感,也十分的后怕,于是即兴发挥了一下。

  由于太长,所以我就不写了,主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悲痛心情而已,而且,出于对还没有死的自己和曹彪的保护(旁边有探子嘛),所以,对于曹彰的死亡原因也没有深入探讨,只是,看那个悲愤的心情,好似满肚子话说不出来,十分委屈和不平的样子。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世说新语》的观点是道听途说,但是,曹彰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确定的了,只不过具体的死亡方式被历史掩盖,成了一团迷雾。

  以上5回讲得多为曹丕上位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故事,注意,是那种最亲的亲兄弟,这三个人是一个爸爸一个妈妈生的——曹丕的行为看上去似乎有点无耻啊,这个人不咋地,曹操是走眼了。

  但是,这么一个结局只能说是炮火有点集中而已,并不是说曹丕就是一个纯粹的阴谋家,诚然,他的人品很成问题,但是,其实对政治家要求人品,要求高尚的人品,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即便是好人,扔在这个圈子里也会变得和曹丕一样的。

  所以,为了矫正视听,下面说说曹丕的正面形象,也就是一个政治家最应该被关注的基本面。

  ——政绩。

  这方面,曹丕做的还是不错的。 。。

34—19:布局,水到渠成(1)
曹丕的才华综合比较起来比他的父亲曹操差得很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处理政务,疑惑吟诗作对,都不行。

  开个玩笑讲,曹彰,继承了曹操的武略,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政略,曹植继承了曹操的文采(并且发扬光大),一专并未多能。

  但是,曹丕有一个好处,就是他有自知之明,中国的领导,不怕他没有本事,就怕他过于热情,愣装专家,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结果,好好的底子被拆毁,重头再来那是最好的结果,来一个大动荡,人心思变,那就完蛋了——砖家,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

  所以,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见得就是好事,萧规曹随的模式也不代表着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这两个都只是理论而已,哪个好用完全看实际情况是如何的,曹操各项规章制度都运行的不错,处于上升期中,那么还有伤筋动骨的改革的必要吗?

  曹丕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低调,务实,如果说曹操推出的某款软件的正式版,那么曹丕推出的就是这一款软件的贺岁版以及加强版,核心技术部分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甭管曹丕和他老爸的关系怎么样,甭管他对自己的亲弟弟们做出了多么不人道的事情来,至少在魏国的运作上,曹操没有看走眼,他的儿子,在向他致敬。

  所以,研究研究曹丕上位,篡位之前的一些政策,既可以全面了解一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曹丕不单单是冷酷和小肚鸡肠)他,也可以顺便温习一下曹操领域内的功课——这也是之前总结曹操有一些东西没有讲的原因。

  有关文化以及教育领域的努力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毕竟,人家不光是社会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当然要在这些领域里面表示表示——总比把钱公款消费好得多吧?

  这里,重点说的是三点,第一,屯田制,第二,九品中正,第三,就是三边关系(外交政策)。

  首先来看屯田制。

  这是陈寿造成的一个遗憾,也许在他眼中,英雄们的政坛角逐或者战场上的厮杀才是最为辉煌的一瞬间,其他的,能说的就说点,不想说的就一笔带过,一切求简嘛。

  于是,率先遭殃的就是屯田制了,本来这是国家军力强盛的基础,却因为陈寿的“疏忽“和不重视而失去了焦点地位。

  其实三个国家都搞了屯田,《三国会要》中对此有过集中的论述,比如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因为粮草的问题半途而废,于是就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搞得不错,没有扰民行为,后来姜维也干过,总之,蜀国有督农的官职,“主屯田以供给军粮;

  吴国呢?

  农官监督屯田的历史比较悠久,至少比蜀国长,比如孙权执政初期,陆逊作为其幕府一员,就曾经出为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劝督农业”。

  根据吕蒙传中的记载,他出任庐江太守的时候,就被赏赐浔阳屯田六百户。

  屯田的历史比较长,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所以是渊源于西汉,但是,是在曹魏时期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以前的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

  主要方式呢?为军屯,且规模不大。不过到了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是,屯田作为一项经济政策有必要扩大化了。

  下面,

  就让我们来看看搞得最好的曹魏屯田制。。 最好的txt下载网

34—20:布局,水到渠成(2)
相比于蜀国和吴国,自然是曹操弄得最早,最有规划了,早在建兴元年,也就是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

  韩浩,大家都认识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人物,就是栆袛。

  枣祗(音zhī);生卒年月不详,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曾任东阿令、羽林监、屯田都尉、陈留太守等职。

  当时,曹操在陈留也组织了一支5000人的武装力量,准备*董卓。枣祗就是在这个时候奔到曹操麾下,与曹操“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当时枣祗在社会上已经有很大名气,在他归附曹操后,袁绍“亦贪祗,欲得之”,并多次派人礼辟枣祗,前去勾引,但是都被他断然拒绝,枣祗的忠诚,令曹操非常感动,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占领了兖州,自领兖州牧,任命枣祗为东阿令,镇守东阿。枣祗在东阿期间,致力于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并且勤修武备,组织操练东阿军民,并将东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缮一新。到兴平二年(195年),吕布、陈宫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机,突然发难,袭击兖州,各郡县纷纷叛离。仅东阿、鄄城、范县三城仍然忠于曹操。吕布、陈宫占领兖州以后,派兵猛攻东阿城,因东阿城城墙非常坚固,枣祗又率军民顽强抵抗,因此东阿城始终都没有被攻下。东阿成为日后曹操反攻吕布,重夺兖州的可靠后方和军需基地。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上表汉献帝,任命枣祗为羽林监(官名),宿卫宫中。

  上面这一事件我们是知道的,但是真正被人铭记的反而是程昱等人,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栆袛反而被遗忘了。

  再回到屯田制的问题上,战斗过程当中,栆袛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才在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之后,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于是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所以,屯田制真正的首倡者是栆袛这位幕后英雄,千万不要说他是英年早逝才被历史遗忘,被史书遗忘,难道郭嘉不是吗?难道李典不是吗?同样是英年早逝,后两者被单独立传,而栆袛呢?被陈寿“抛弃”了,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是岁,用栆袛、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至于屯田的效果嘛,在《任俊传》中也让栆袛露了那么一小脸:颍川栆袛建置屯田,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

  然后就是任峻的事情了:郡国列置田官,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

  一切都是因为栆袛主抓农业经济的基层骨干而已,任峻可以出彩不光是他乃典农中郎将,而且还和曹操有一层关系——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

  当然了,栆袛的英年早逝也是被埋没的原因之一,曹操没有忘记他,追封他,还给他的子孙一个不错的待遇,但是,他却被陈寿给遗忘,这就不应该了,也不是死得早那么简单了。

  缅怀栆袛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屯田的威力了,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的军队扩编的越厉害,对粮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