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之前没有提到,也算是一个牛人,他也是来的比较晚,原属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不过感觉没有什么前途,就主动跑到“襄阳太守”关羽这里打工,算是关羽征募的人才吧,不属于刘备的任命;
如果要补充的话,还有一个廖化,只不过除了忠心程度以外,相比于前面那些人,实在是逊色不少。
由此,我们关二爷的草台班子就此搭建完毕了:糜芳、傅士仁、潘睿、马良、杨仪、廖立、廖化,等等。
表面看是人数不少,而且各行人才都有,实际上问题很严重,严重之一就在于这是一手不太出色的组合拳,没有捏合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严重之二在于即便是这样一个团队,刘备也没有给他保存太长的时间,廖立这个长沙太守没有当太长的时间就被东吴拿下了,于是回到益州中央政府任职,杨仪,再一次回到成都代表关羽述职的时候工作之余和刘备闲聊,聊到了国策还有天下大事的时候,刘备觉得是一个人才,于是,主动挖墙脚把他留下了,杨仪当然想当京官了,只是苦了关羽,人才又少了一个。至于马良的重要作用,在关羽的指挥下也是要打个折扣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就算你马良是个小参谋长,可是,决策权不在你手中啊,关羽,也是一个*者,更要命的是,他看不起知识分子,觉得都不如自己,他马良又不是诸葛亮,资历还浅,发挥不出来什么作用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这样一个班子,守成还可以,但是,关羽还要出去进攻,去攻城略地,还要面对两个敌人,其中一个还藏在暗处,不一定什么时候窜出来给你一刀,所以,荆州就很危险了。
这是刘备的失误,也是由于当时的荆州局势还不是很恶劣,而且益州新地盘要好好安顿,不参点荆州人进入中央政府的话,益州帮也不太好控制,再说了,谁不喜欢在天子脚下啊,这也是一份荣耀,所以,本着控制益州帮,安抚荆州帮的原则,刘备抽调了不少荆州人士进入益州,其中有为了打仗用的,有为了后期管理的,自然关羽那边人才就紧缺了,而在刘备好不容易安顿好益州之后,又被裹挟进了汉中争夺战,打完了又要安排那边的人事安排,所以,还是腾不出足够的手来整饬荆州军分区,这就给人一种荆州有点被抛弃的感觉,而关羽,表面是在大权独揽,其实一直是充当着阻击部队的角色。
而好不容易搞定汉中了,你总要乐呵乐呵吧?刘备汉中王的椅子还没有做热乎呢,那边荆州就出事了。
整个过程是一气呵成,刘备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摆弄荆州,他也有他的苦衷,就那么一个盲点时间,被吕蒙抓住机会了。
说的有点远了,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益州本土的资源调配情况吧。
26—07:将三大帮派重组(7)
作为中央政府的左膀右臂,这样几个人选是不能忽略的:张松、法正、庞统、诸葛亮,这四个人论能力、贡献、资历,都是当之无愧的,也很忠诚,更重要的是两个是益州帮,两个是荆州帮,议会席位1:1,也符合帮派和平共处的平衡原则,所以,一字排开,他们是元帅级别的。
可是,由于张松和庞统的壮烈牺牲,让诸葛亮和法正身上的担子和权力陡然的加重了。
这一点也许是法正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而且,两大帮派之间还是1:1的关系,可是,毕竟还是影响了行政效率,所以,刘备在保持他们的地位的同时,还要吸纳一些新归顺的益州帮以及够级别的荆州帮加入这个议会中来,顺便,也起到了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平定四川之后,出任军师将军,这个地位不是特别高,但是权力的覆盖面比较广,尤其是在刘备常年领兵在外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坐镇成都,“足食足兵”,和之前管理江南四郡的账本一样,这一次真正的尝到了萧何的滋味,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后勤部长了。
这是诸葛亮,再来看看法正,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已经是大小一把抓了。
法正同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脾性上却是有点不太成熟,就是睚眦必报,别人对他有仇,他就打击报复,别人对他有恩,他就尽力的提拔,表面看像韩信,人家不是弄出了一个一饭千金的典故嘛,但是,仔细分析,法正的素质却是差出不少来,人家韩信对于曾经给予自己胯下之辱的年轻人以高官厚禄,而法正呢?还没有到被人摁着钻裤裆的程度呢,就已经搞出了好几条人命来。
总之,是一点避讳也没有,所以,就有人跑到诸葛亮这里来告状:“法正于蜀郡太守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看来这些人还没有达到通天的地步,所以,只好借刀杀人,由诸葛亮出面说点坏话什么的,借着刘备的手打击一下法正的嚣张气焰。
但是,诸葛亮不同意,对他们说:当年主公混的多惨啊,“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地盘小不说,还要防备着曹操、孙权,就连取个老婆都不省心,生怕被人给做了,“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好在有法正在,这才摆脱了尴尬局面,所以,对于法正做的事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只要闹得不太大就行。
表面看是诸葛亮和稀泥,没有原则,其实不然,聪明的人绝对不会干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法正最大的护身符就是刘备,有刘备罩着,只要不太出格就肯定没有事,不要以为刘备不知道法正干了什么,之所以没有说话就是因为还都在容忍范围之内,所以,就不要多说话了。
总之,诸葛亮不是那种眼里容得沙子的人,法正搞不定,所以,就不会触这个霉头,而有一个叫彭羕的人,脾气也不太好,也是小人得志,甚至还没有法正这样弄出人命来,但是,诸葛亮就看不上他,一有机会就去刘备那里告状,时间一长,就被疏远了。
可见,大神也是人,法正,既有本事,又有政治立场,还对刘备有大恩,三重大礼打造出来的护身符,诸葛亮自然要好自为之了,反正也是扳不倒法正的,这张护身符太好使,最后还会影响二人的关系,甚至自己的形象,算了,就睁一眼闭一眼吧,老大都忍了,我为什么不忍呢?
再到后来,法正和诸葛亮,一前一后,又为刘备攻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地位,更加是不可动摇了。
还好,两个人相处起来相安无事——还是要说诸葛亮聪明,刘备政府中脾气最差的就是关羽和法正了,和这两个人相处,诸葛亮一直是有理有节,可以说是进退有据了。
议会中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位高光人物各自占据了一个席位,那么张松和庞统所空出来的会有谁来填补呢?
放心,排着队的上门申请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08:将三大帮派重组(8)
这两位后补议员,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许靖。
许靖,严格来讲,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帮,他是汝南人士,和从弟许邵,都以评点人物著称,不过同行是冤家,这俩人,私底下的关系并不好,许邵在出任郡功曹的时候,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给许靖穿小鞋,好在颍川的刘翊出任颍川太守之后一直是抬举他,孝廉、尚书郎,晃荡了一圈。
还记得当初一个叫周毖帮着反董联盟出谋划策吗?许靖也参加了,评点的几位人物也就是后来*董卓很卖力的那几位诸侯,也正因此而开罪了董卓,不得不跑路了。
让我们来看看许靖点名上任并且被他好评的名单吧:
颍川的荀爽、陈纪、韩融出任公卿、郡守;
尚书韩馥出任冀州牧;
侍中刘岱出任兖州刺史;
颍川张咨出任南阳太守;
陈留孔伷出任豫州刺史;
东郡张邈出任陈留太守;
这一份庞大的名单中,背后就有许靖的参谋,可见,他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了。
而许靖自己也被人保举为巴郡太守,不过,他自己却没有去,还是留在了中央,大概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较清闲吧。
只是,到时候你想不走也不行了,没有多久,那帮人就联合起来和董卓作对,董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周毖一干人等成了刀下鬼。
这其中也有许靖的份,只不过是没有站在台前,所以,逃过一劫,但是,许靖还是害怕受到牵连,于是,主动跑路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许靖就掀开了自己的旅游家生涯,这段路程可以和刘备相媲美,只不过更加舒适一些而已。
先是孔伷、许贡和王朗等人一直帮着他东躲西藏,就是看重着许靖的资历和名望,才两肋插刀的。
后来,孙策进攻江东,许多人都是望风而逃,许靖倒是干了一件比较有骨气的事情,那就是断后,等到自己的随从安然脱离险境,这才上船,弄得当时看见的人一个个叹息不已,觉得要对许靖刮目相看了。
摆脱了孙策的魔掌之后,许靖又在交趾的士燮那里混了一段时间,最后,应了刘璋的聘请,前往益州任职。
在这里的日子还是比较滋润的,历任巴郡、广汉太守,最后,在刘备发动战争的前夕调到蜀郡任太守。
总之,这是一个被刘璋很器重的人物,按理来说,许靖应该效忠,像张任那样舍生取义吧?没有,那么应该像黄权那样闭门自守,然后择机投降吧?也没有,那么应该像法正这样明智的起义?
都没有,许靖的方式比较搞笑,大敌当前的时候身为蜀郡太守居然要半夜翻城出去投降,狗急才跳墙啊,你完全想不到这就是当年那个掩护随从顺利渡江才坦然上船的英雄。
按照当时的法令,被揭发事败的许靖应该被处死,可是,刘璋觉得不该在这个时候诛杀朝廷大员,于是,一个心软,就既往不咎了。
但是,刘备知道了这件事,很是不齿,别看他希望都来归顺他,可是,投降也要有个限度吧?像黄权,就是一个好同志嘛,要脸,要不你就像法正这样的,早点过来,也算是坐在一个战车上,生死与共。
除此之外,刘备,或者说大部分人佩服的都是张任这样的,许靖的行为,只有被人鄙视,看不起。
所以,他压根就不想用这个垃圾,更别说让他进入内阁,兼任四大长老之一了。
不过,法正却是极力的推荐许靖,没有错,这一行为的确是很大的污点,而且,许靖的本事也不太适合跟着法正运筹帷幄以及像诸葛亮那样做一个称职的后勤部长,实际上,许靖的行政能力也不太高,不过,法正看中的不是这些,而是许靖的资历和名望,把这个喜欢写人物传记的家伙往显位上一放,够吸引人的了,既可以表明刘备对人才的渴望,也可以通过许靖,来拉拢士族的信心,这就好比那位燕昭王给一个大垃圾郭槐高官厚禄,从而吸引来真正的千里马乐毅等人一样,在法正看来,许靖的作用和这个差不多,所以,不能放弃。
刘备目前正处于对法正言听计从的阶段,想想也对,所以,就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计前嫌,册封他为左将军长史,后来,更是拜为太傅、司徒,等,当然了,都是虚职,级别挺高,可是没有太多的实权,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还不如一个看门大爷。
不过这也是皆大欢喜,许靖混了这么多年,也疲倦了,乐得被人当枪使还不用太费力,真正的享受起生活来,就是种花养鸟,写写机关报的评论,特约一下人物传记的约稿,耍耍笔杆子,然后就是乐此不疲的提拔新人而已。
这种好好先生,当然不会得罪人了,从诸葛亮开始,都和他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鄙视许靖的那种做派,可以嘲笑一下许靖挂着虚名无所事事,没有干什么实事,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刘备政府中确实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好了,这就是四大金刚的第三位,如果说第一金刚法正主攻,第二金刚诸葛亮主守,第三金刚许靖务虚,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第四位金刚吧,巧了,法正和诸葛亮形成对比,这位也和许靖形成了对比——低调、务实,脚踏实地的干活。
这就是老牌官吏董和。
26—09:将三大帮派重组(9)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先人是巴郡江州人,后来跑了出来,到了董和的时候,又率领宗族迁到了益州境内。
人挪活嘛。
董和到了益州之后很是得到信任,历任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