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也不知道周瑜到底是不是受伤了,是不是伤的很重,反正看这个架势也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了,于是,只好撤兵回去。
由此,双方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拉锯战,周瑜是一定要拿下江陵的,否则的话在孙权那里的保票“搞定荆州”可就落空了。
曹仁也在尽力防御,不过已经说了,曹操根本就没有派什么援兵过来,赤壁之战伤亡惨重是一个原因,回去之后忙着平定内乱,安定民心也是一个原因,像后来曹仁参与的马超攻防战,忙活合肥的战役,总之,事情很多,所以,觉得当初曹操之所以把曹仁放在这里,就是为了拖延一下时间,防住了自然是好,实在是防不住的话也就撤回来吧,总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折了我的镇国大将军吧?
于是,经过一番史料没有记载的战斗,曹仁撤出了江陵,周瑜入主了:权拜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曹仁有一些遗憾,不过没有关系,当击破马超之后,曹仁又被封为征南将军,假节,屯守樊城,镇荆州,这就表明他撤出的只是江陵地区,桥头堡还算在,颜面也还在,三分天下,就是从三分荆州开始的,而且曹仁额故事也没有完,日后苦守樊城对决关羽的时候他还会出场,还会弥补江陵的遗憾,为自己防守专家的称号正名(防守好,进攻也是不赖的)。
就在周瑜春风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现,刘备这个潜在的敌人居然也是冒头了,以左将军之名领荆州牧,治公安,再也不是那个落魄长坂坡的刘老大了。
那么刘备立足荆州的资本是什么呢?这个时候还没有借江陵啊?答案就是江南四郡。
放下曹仁和周瑜这一头,来看看刘备这段时间的表现吧。
22—05:刘备的崛起战略(1)
曹操败逃的一刻开始,刘备心里清楚,自己暂时是没有被屠戮的危险了,不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如果不抓住这个有利的空隙快点发展而被孙权抢了先机的话,那么孙权对于自己而言无异于将成为第二个曹操,所以,下手一定要快。
这一时期,刘备还是遵守着诸葛亮的“隆中对”的,但是具体来说荆州怎么占,那也是一门细致的功课,虽然曹操败了,可是,这里形势还是一片混乱,曹操占着江陵樊城一线负隅顽抗,孙权摆明了是要和曹*磕的,这个时候刘备要想插进去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刘备一方面树起了刘琦——刘表的长子这棵大旗做自己的挡箭牌,一方面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在了江南诸郡。
前面说了,在东汉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荆州应该是对一个地区的统称,横跨今天的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东汉时期,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而到了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所谓的“荆襄九郡”,就是这么出来的。所谓的江南诸郡指的就是这里面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别看数量上占了一半,实际上战略意义相比却是不大,而且,当时这四个地方的太守: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是有名的骑墙派,毫无操守和政治立场可言,刘表当老大的时候就是一等一的良民,换了曹操就抢着表忠心,也算是天高皇帝远,大家都忙着抢占黄金商业区,所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能收税上来是最好的,只要你不另立中央就行,现在呢?曹操跑路了,饥渴男刘备兴冲冲的跑了过来想收税。
没说的,投降吧,结果,除了武陵太守金旋“为备所攻劫死”之外,其他都是望风而降,尤其是那个赵范,看到是赵云过来收编接替自己,不仅称兄道弟,而且还要把自己守寡的大嫂给了赵云,真是令人汗颜,真不知道如果是张飞过来了他怎么办,难道要改称自己为张范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这么几位老大,倒也是避免了地方上的灾祸,老百姓不用被拉出去当壮丁,挺好的。
就这样,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当周瑜还在江陵城下喋血沙场的时候,刘备瞬间便有一个二流子变成了地方大员,诸葛亮则是此次大丰收的最大受益者,军事中郎将,他终于不再仅仅是一个区区的幕僚了,更重要的是他还获取了一定的实际权力:“以亮为军事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资”。
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诸葛亮履行的都是这个职责,从中也可以看出,刘备还是很信任他的,他呢?也是从这里开始逐渐把自己训练成一流的治国天才(军事上撑死了也就是准一流或者一流,绝对达不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不要拍砖,以后,会慢慢讲到这一点)。
从此,刘备的事业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一个收获的就是雷绪,这个人虽然在三国历史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很重要,但是,怎么说在庐江一带也是小有名气,他发迹的时候刘备还在苦苦挣扎呢,靠着周旋于袁术、曹操、孙策兄弟之间的不倒翁本事,竟然也是聚集了数万部曲(这里是有官有兵有民的),在庐江一带,政府都要给他三分面子,也算是比较独立的势力吧,就是这样的地头蛇,当他看到刘备迅速崛起,据有江南四郡之后,立刻率领自己的部曲前来投奔,不仅给刘备的账户上平添了一笔不小的进账,还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声誉——我刘备也是很有人缘的啊。
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雷绪的人马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所以,无论是投靠孙权还是曹操(有点远),都不会有太良好的效果,唯有对于刘备,才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满足于此的话,那么刘备未免有点太没有出息了,地方不小,可是还是偏僻了一些,财力和人力都无法撼动中央,这里憋着发展也就是一个土鳖发展好了等着别人收编就是了。
刘备不是内政型玩家,于是,他就等待着机会。
很快,机会就来了——刘琦病死(我就奇怪了,怎么刘备的运气就是那么好?陶谦很够意思的死了,家里的老婆一个接着一个死,现在,又轮到了刘琦),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摆设,成了刘备的傀儡,不管他真的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还是另有什么内幕阴谋,总之是很适宜的死去了,于是,那些铁着心和曹操对抗又不甘心被孙权收编的荆州士人马上名正言顺的投奔到了刘备的怀抱(之前就已经投奔了,只不过差一个名分而已),于是乎,“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了小一号的孙权了,手里也有了5万左右的兵力(这是至少的,没过几年,孙刘之间起了摩擦,刘备可以在第一时间集中了50000的机动兵力拉到公安搞军事震慑,其实力发展之快令人乍舌啊),远的吞不掉曹操,但是现在就让曹操过来打他,他也不用东躲西藏了,孙权也不得不重视这位曾经被他鄙视的盟友了,开始主动的拉关系,“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这就是美人计的原型之一,并非是孙权为了讨还荆州,而是为了巩固一下孙刘联盟而已,人多了,名气大了,刘备就更加不满足了,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刚刚被周瑜拼死拿下的江陵,在他看来,这里才真正属于他一展才华的地方,有了这里,才可以进可攻天下,退可保平安,当然了,还是进取四川的桥头堡。
只是,这里是孙权刚刚拿下的地方,刘备想要,孙权能答应吗?
正好,“进妹固好”,这就给了他前去谈判的一个契机,从孙权主动联系他这一点,刘备敏锐的感觉到:孙权真的有点忌惮自己了,说不定还会有机会的,当然了,就看自己怎么说了,就看“卧底”表现的怎么样了。
这个“卧底”,就是鲁肃。
22—06:刘备的崛起战略(2)
刘备的方略得以成功,还是要感谢孙权内部的政治思路分歧和摇摆不定上的,而在这一政见分歧当中,孙权犹豫了几下,权衡了几下,又是站在了鸽派,这才随了刘备的心愿。
对于刘备的到来如何处置,鲁肃多少是有点孤军奋战的意思,因为那些朝中说的上的话的人,比如吕范等人,不仅要求孙权否决刘备的提案,还要把刘备给软禁起来。
不光是吕范们要这么干,远征在外的周瑜也是支持这个计划的,他有理由生气,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够意思了,现在刘备的首府公安,其实就是周瑜把自己南郡太守名下的南岸土地划分出来,而后,刘备在油江口设立行在,改名之后才有了公安一说,哦,你小子不知足,还想要我的南郡和江陵?未免有点太贪心了吧?那可是拼了我的命才拿下的(真的是拼命了)。
所以,周瑜不光支持吕范的主意,还具体的告诉孙权为什么这样做:刘备,世之枭雄,虽然我很讨厌他,可是必须承认这一点,他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注意,并没有把诸葛亮的名字给举出来),所以不是屈居人下的人物,我们应该坚持孙刘联盟不假,但是应该灵活运用这条原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刘备留在东吴,给他吃好喝好,给他无数的美女和娱乐设施,再给他建造一个规格和您差不多的宫室,我们不亏待他,然后呢,就可以把刘备和他的属下给分离开,这股势力我们不能灭掉,灭掉的话就少了一个得力的盟友,曹操会高兴的,所以,我们还要让刘备遥控他的老部下,合力出去征战,这样才是真正的为我所用,一旦同意了刘备得寸进尺的要求,割出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江陵重镇,以此来资助刘备的霸业,那可真是便宜了他,要知道,刘备可不是池中之物啊——原文奏疏是“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其实,周瑜的这个办法真的是狠毒,软刀子杀人,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英俊小生的另一张面孔,不过评心而论,这一招也的确是最好的,当然了,是在孙权的立场上,因为既是最大程度上消弭了刘备的潜在威胁,又可以维系孙刘联盟的“百年”国策。
如果孙权推行了周瑜的计划,那么整个三国的历史都要改写了,刘备也知道这么做的危险性,被扣押那还是好的,运气不好,被孙权剁了都有可能(虽然可能性很低),可是他还是要冒险,就是因为他押宝在了鲁肃身上,几次交往下来,他是深深摸透了鲁肃的性格和执政思路,那就是拼了命也要塑造一个朋友出来,让他在一定的程度内发展起来,有能力和自己联手对抗曹操,所以,只要鲁肃在,自己至少也可以保一个全身而退。
鲁肃不是周瑜,应该不会态度强硬的吧,当初在夏口初次交谈的鲁肃表达的就是这些意思。
这就是刘备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此次行程有希望安全,还是因为刘备押宝鲁肃已经取得了足够的话语权,即使他是少数派,孙权都会听他的。
所幸,赤壁之后的鲁肃在这几个方面都满足了刘备的要求,所以,一切都是显得有惊无险了。 。 想看书来
22—07:刘备的崛起战略(3)
赤壁开始,鲁肃发现,自己的第二春降临了。
这要感谢他的三国论以及坚定的抗曹立场,所以,孙权“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注意后者,摆明了此时的鲁肃进一步扩张了自己在政略方针上的话语权。
自然,赤壁之战以后,鲁肃更有资格享用一些殊荣了,曹操败走之后,鲁肃先撤了回来,孙权居然率领群臣大张旗鼓的出来迎接,不仅如此,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乎?”
这话说的很明显了,大有把鲁肃抬举为第一功臣的意味,按理来说,你鲁肃就接招吧,来个诚惶诚恐的谢恩或者是感激涕零的以死相报就可以了,也算是皆大欢喜啊。
但是,鲁肃不是,来了一句“未也”,就是没有感到有多么荣幸的意思。
此话一出口,群臣都大吃一惊,在心里暗骂鲁肃是个*的同时,也不由得佩服他,鲁肃,你小子骨头真硬啊,行,有种。
但是,别着急夸他,看看下边的事情啊。
孙权就问了,为什么这么说啊。
就座之后,鲁肃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希望老大恩德加于四海,一统天下,成就霸王之业,到那个时候再如此对我,才是显贵啊。——“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