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阎锡山部署,各部向指定目标实行攻击,破坏敌交通线,袭击敌据点。3月5日,收复汾城县之古城、蒲县之黑龙关,17日收复浮山。日军也开展反攻,23日再陷浮山。
4月15日,阎锡山令晋军反攻浮山、安泽,收复二县。同时,他还令陈长捷61军吕瑞英师、陈光斗师主力向同蒲路两侧进攻之敌主动出击,并将赵城县附近同蒲路截断,使敌十余日不能通车。经各路军的反击,日军被迫退回原据点。对此,日华北方面军“战时月报资料”记载,中条山国民党军队对日军交通线发动持续攻击,“预料此种袭击活动将再次积极展开”。八路军“内部活动渐趋深入细致,特别是朱德所在的晋南方面。”
10月初,临汾、汾城、新绛、稷山、河津等县之日军(第37、41等师团)约万余人,向晋西吕梁山根据地大举进犯,陈长捷指挥西路军、南路军各部,一面分段截击,一面诱敌深入,断敌接济,经一个多月的苦战,终将敌击溃,毙伤敌2000余人。
10月1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制订了《国军冬季攻势作战计划》,决定以第二、三、五战区为主攻,以第一、四、八、九等战区为辅攻。第二战区反攻任务为肃清同蒲线南段晋南三角地带之日军。
11月19日,蒋介石下达“冬季攻势”的命令,规定“第二战区应首先切实截断正太与同蒲二路,肃清同蒲线南部晋南三角地带敌人。”其作战要领为:“(子)由汾河北岸击破新绛、稷山、河津敌人,向南进出,由同蒲路东侧横水岭、夏县、平陆,向同蒲路攻击,重点置于翼城东侧地区,击破当面敌人,沿同蒲路向安邑进击,协力肃清三角地带敌人,并【以】晋冀边境十八集团军部队,切实截断正太路交通;(丑)切断同蒲路北段(拟为南段——引者注)介休、临汾间,及白晋公路之交通,攻击长治,并各以有力一部分由东西两面向曲沃、侯马、汾城攻击,掩护主力之侧背;(寅)以北路军主力指挥张砺生部,向归绥东南附近地区围攻敌军,并策动伪军反正”。并且令第一战区、第八战区策应第二战区的作战。
阎锡山接到命令后,遂开始部署,决定兵分4路对以晋南三角地带日军发动攻势:
南路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所部第17军及第4、5、14集团军,对封门口天井关确实封锁;另以一部破坏介休临汾段同蒲路,阻敌之交通。主力由浮山、翼城、横水岭、夏县、平陆、芮城间同蒲路攻击,重点置于翼城东侧地区,击破当面敌人,切实占领曲沃、侯马,阻敌援窜。再沿同蒲路向安邑进击,肃清三角地带之敌。
东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所部第18集团军及第27军、第40军,以主力截断东阳关、娘子关,阻绝增援之敌,并切断正太、白晋及同蒲之介休至太原段等路交通。一部围困长治一带之敌,阻其窜扰。
西路军总司令陈长捷指挥所部第6集团军(欠杜春沂军)、彭毓斌军(附郝玉玺、薄毓相、孙定国等部)、王思田师、刘奉滨师及崔道修、陈光斗(辖艾子谦、白英杰、张致良等部)等部,以彭军先肃清新绛、稷山、河津之敌,尔后进出汾河左岸向曲沃运城间活动,协同南路军肃清三角地带之敌。其余各部袭击当面之敌,并分遣一部进出曲(沃)侯(马)以北同蒲路沿线,彻底破坏铁路公路,断敌交通,掩护主力军之侧背。
一、“回马”作战(10)
北路军总司令赵承绶指挥第7集团军(欠刘奉滨师)、郭宗汾军及卢宪高、刘武铭、郭挺一、薛文教、张砺生、侯光远等部,袭击当面之敌,并破坏太原以北同蒲路。主力向归绥东南附近地区围攻敌军,策动伪军反正,与第八战区协同作战。
此外,宜川河防总副司令周玳、傅存怀、杜春沂指挥杜春沂军(欠田齐卿旅)、陈庆华师炮兵10个连,固守宜川河防。王靖国集团军(欠郭宗汾军)归司令长官部直辖,集结于大宁以西以北地区待命。其余分散在各地之部队协同友军袭击当面之敌,并破坏铁路公路交通。
阎锡山预定12月10日,各路军队按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击。
可是,未等阎锡山所辖各部对日军开展攻势,日军于11月下旬起,在闻喜、夏县、运城、安邑一带频繁调动。12月初,日军在横岭关(绛县南)、镇风塔迄老泰庙(闻喜东)一带集中4000余人;在闻、夏、运、安一带集中10000余人,伺机对中条山地区进犯。
12月3日,日军主力荒木、重松两联队附骑炮兵约8000余人,在20余架飞机、10余辆战车掩护下,分路向上下阴里、大峪沟之线及闻喜、夏县各山口我第5集团军阵地进犯。第5集团军依既设工事与敌激战。这样,南路军因日军提前攻击而提前发动攻势。
12月4日,第5集团军乃变更部署,逐段后撤诱敌深入,以一部仍留置敌后方,袭扰敌军,破坏交通。主力转移至马家庙(堰掌东南)大道以南第二线阵地。第98军武士敏部之先头部队第42师增加于胡家峪、东峪沟一带。5、6两日,敌继续推进,数度猛攻,均被我击退。7日,第17、98两军各抽一部由右翼向西出击,在上下横榆、清山村及以北高地毙敌近千人。残敌西溃至马家庙一带后,复与东犯之敌会合,然后联合向第3军第12师马家庙东南高地迄东西普峪之线阵地猛攻,战况甚烈。8日,南路军总司令卫立煌亲临前线督战。敌我反复争夺,鏖战至11日,敌受重挫,全线崩溃,分向闻喜、夏县方向后撤。是役血战9昼夜,共毙敌江岛大队长以下2000余人,日军伤亡惨重,联队长重松负重伤。其后,第5集团军各部逐渐恢复到战前态势,向各山背及铁道沿线之敌出击。
第4集团孙蔚如部乘第5集团军与敌激战之际,亦积极出击,不断袭击敌据点,经两个多月作战,予敌以重大打击。第14集团军刘茂恩部亦在翼城、绛县以东及浮山、安泽附近,积极向敌攻袭,从12月中旬至1940年1月,其毙伤日军近千名。
与此同时,东路军朱德所部亦先后对日军发起攻击:
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部、第115师陈光部进行邯(郸)长(治)战役。是役从12月8日至26日,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毙伤敌伪军700余人,收复黎城、涉县两城及敌据点23处。第129师陈赓旅与第115师徐海东旅分别在武乡以南、沁县东南地区毙敌400余名。嗣后,连续在白晋路伏击敌运输车辆,共毙敌100余名,毁敌汽车10余辆。第129师陈锡联旅在皋落镇西南地区毙伤敌200余名,收复皋落镇;1940年2月10日,陈旅又在川口村、道佛沟、殿上村附近毙伤敌军160余名。
国民党第27军范汉杰部先后攻占长子、屯留外围各据点,包围长子、屯留,并一度攻占长子西关、北关。第40军庞炳勋部1940年2月15日,将向长子南之大堡头、长子西之石哲镇进犯之敌600余击溃,敌虽屡次增援,企图反攻,但终未得逞。
“冬季攻势”,打退了日军的肃正攻势,歼敌逾万名,并保住了中条山战略要地。但是,遗憾的是,在“冬季攻势”的同时,也即八路军配合友军主动攻击日军的同时,阎锡山却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企图趁机消灭新军,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这次作战的效果。
1939年的“春季攻势”与“冬季攻势”,是太原失守之后,阎锡山连续发动的攻击性的对日作战。之后,他为了保存实力,转而采取消极的避战做法。
。。
二、殚精自固(1)
秋林集训
临汾失守后,山西半壁河山沦于敌手。阎锡山被日军所逼,西逃陕西秋林。他的军队(旧军)日益减少,军官指挥无方,士兵战斗力不强,这些都使阎锡山极为忧虑。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赖以存在的军队就这样衰败下去,决心采用“新”方法,整训扩编军队。要整军,首先必须培训军事干部。作为行武出身的阎锡山自然深知,“选拔干部,训练干部为练兵之先着”。所以,他对培训干部很重视。早在1938年夏,他就在吉县马家河成立“山西军事干部学校”,自兼校长,于镇河为副校长,韩文斌为教育长,宋振寰为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总队。10月,又在乡宁创办“民族革命青年军官教导团”,自兼团长,刘墉之为教育长,杨嘉藩为教务长,吕调元为政治主任。教导团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
从1938年11月开始,阎锡山仿效蒋介石庐山集训的办法,把他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分期分批集中到秋林进行集训。
秋林,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北30华里。相传,晋文公曾避难于此。阎锡山从临汾撤过黄河后,先驻于桑柏,不久便将长官部、省政府等机关驻扎于此。阎锡山选定秋林作为其首脑机关所在地,一是隔黄河天险,便于避开日军的攻击;二是图个吉利,取“宜于伯川”之意。不久,阎锡山把秋林改名为兴集,意为兴旺发达,希望在此相安无事。
阎锡山秋林集训军官的目的在于“改变已过的旧作法”。因为旧军的状况,使阎锡山不能不深深感到:“我们的军队,今日不改用新作法,就不能存在。”
因此,阎锡山提出确有“新的必要”,就好比“冬天要穿皮袄生火炉,夏天穿衫子扇扇子,这就适合气候,这就对,对就能存在。”相反,“如果冬天穿衫子,用扇子,夏天穿皮袄生火炉违反了气候,你一定要受热、受冻,甚至生病而死,那就不存在了。” 阎锡山又说道:“某友军自抗战以来,人员增至4倍,我军某部抗战以来,减少了一半,按这个比例,再过10个月,就是友军的1,变成16,我某军的1,变成1/4,这就成了64与1之比了。这就因为友军是新作法,我某军是旧作法,你们看新与旧,一膨胀一缩小的结果,可怕不可怕?知此而尚不觉悟,不改新,则如饿了尚急走,冻了尚抱冰,岂非自杀?”以此启发其军官的觉悟,统一其认识,彻底改“新”。要求其军官“为了国家,为了二战区,为了晋绥军的存在,为了保持个人的荣誉,” 自觉自动地走上新的道路。
阎锡山这里所说的“新”,同常用的新的含义有所不同,具有特定的含义。他认为“新”,“是适合与效能的问题,适合有效就是新,不适合无效就是旧。比如夏天穿衫子,虽旧亦新,穿皮袄虽新亦旧。” 由此可见,阎锡山所说的“新”与旧,在于是否适合需要,适合者即是新,反之,则为旧。可以说是其一贯主张的“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理论的具体反映。
因此,阎锡山据此提出:“今日晋绥军要想存在,非晋绥军官有自己好并且强制别人好的决心和作法,大家一齐走上新的路子不可。”
那么,如何走上新路子呢?阎锡山在《怎样新》的训词中提出,要做到“四新”,即新补充法、新管理法、新训练法和新作战法。他说,只有“用新补充法,兵才能来,用新管理法,兵才能存在,用新训练法、新作战法,兵才能保护人民,打死敌人。” 。 想看书来
二、殚精自固(2)
所谓“新补充法”,即采用动员志愿兵的方法补充其军队。阎锡山认为补充新兵,通常有三种方法:招募、征兵、动员志愿兵。招募是靠政权选择,可是,因日本入侵,政权不完整,不易实行。征兵虽为国民的义务,可是,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普及国民教育,实行了户籍法和周密的警察制度,始能实行。按当时的政治,这三个条件均不够,征兵也不能实行。因此,只有走动员新战士的一条路子,动员新战士,不靠政权,即使在不完整的政权下,也能实行,而且是动员有黏性的爱国青年,更能加强军队的力量。
所谓“新管理法”,即废除打骂,采用说服教育,以加强管理。
所谓“新训练法”,即不仅在军营里,而且在行军中、休息前、打仗后,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训练。
所谓“新作战法,即民族革命战争的过程中,为避免战略的劣势,运用战术的优势,所采取之游击战、运动战之机动战法。”
为了实现军队“四新”,阎锡山要求其军官:“第一要有志气,今日说新,人人都知道好,没有志气,没有决心,因循苟且,便走不上新的路子。第二要有方法,寻不见新的路子,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徒劳无益。第三要有黏性,人原具有热心和黏性,有了志气和方法,只要一变就新。……有了志气、方法和黏性,还须有自己新,不容别人不新的组织责任心,才能作到新。” 而且,阎还让受训军官,在部队里成立“四新共进会”,作为推进“四新”的专门组织。
阎锡山为了统一军官的思想,将他提出的“中心思想”作为军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