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击,双方激战,但均无进展。
  10月25日,卫立煌又电蒋介石:“顷闻寺内寿一所率援军即将陆续到达,倘即刻不能运用内线有利条件,万一援军到达,前途殊感棘手。务予严厉指派、增加部队三四师先歼此敌,再行转击晋东之敌。再迟即无法挽救。”
  10月26日,日军约5000余人,集中炮空力量猛攻我左翼朦滕村北侧及西北高地主阵地,迄午后,第83师及第71师守兵牺牲殆尽,各该高地遂为敌陷。日暮后,该兵团各抽一部反攻,血战竟夜,冲锋10余次,卒将该山头恢复。在右翼,日军新增■野联队两个大队,猛攻灵山及南郭下村以南阵地,后将东西荣华夺去。
  正面之敌,几度进攻,均被我军击退。于是,日军改变进攻方式,于接近我阵地四五百米线上,乃停止进攻,就地筑起阵地,逐步进逼,并且以飞机在白天对我阵地轰炸,制压我炮兵的反击,掩护其步兵、工兵的对壕作业,直到入夜始行沉寂,翌日又复进行。
  为了破坏敌人的坑道攻击法,守军乃组织小突击队,于夜间潜出,用黄色炸药包塞进敌阵和坑道掘进口予以破坏,并出敌不意进行夜袭,不断有所奏效。10月27日,敌增兵一二千人,采用坑道攻击法向中国阵地迫近,中方各部用对壕前进及小部侧击的方法对付日军。
  在对坑近战的同时,我炮兵改变战法,白天暂匿于石窑洞里躲避敌机轰炸,黄昏后进入不断变换的放列线,对南怀化和泥河一带敌炮兵群与机场,予以突然的猛轰,迫使敌将机场撤到原平镇。
  忻口对阵战渐有转机,但娘子关失守,使晋东门户敞开。阎锡山急调傅作义第35军回太原部署城防。
  10月28日晨,日军向中央兵团第215旅阵地强袭,“各种利器兼施,并用一部利用坑道秘密逼近我,守兵单薄,增援不及,情势甚危。当悬赏6000元,士气大振,毙敌200余”。次日,日军向中方阵地再次发起全线进攻。敌新增第11师团第71联队猛攻我左翼朦滕村阵地,第83师与敌奋勇肉搏,歼敌2000人。该师连日牺牲重大,全部战斗员不足1团。正面之敌在南怀化、下王庄增加野炮20余门向我猛攻,激战终日,南郭下村以南高地被敌突破二三里宽,然最高山头仍在我手。
  10月29日,阎锡山又令第73师归卫立煌直接指挥。卫立煌即令该师接替第19军及第61军阵地守备;第126旅接替第85师阵地守备,各交防部队集结于忻口附近为中央兵团预备队。
  11月1、2两日,日军以炮、空轰炸我全线阵地,工事多被摧毁,守军以手榴弹奋勇迎敌,与敌白刃肉搏至烈。正面第54师一个团及第177师一个旅、官村西南阵地守兵伤亡殆尽,阵地被敌攻陷。左翼第94师逆袭得手,乘胜出击,连夺重要山头数个,敌增兵一个联队,并以战车应援,双方处于对战中。

一、整军抗战(34)
忻口战役虽然激战多日,日军终未突破我防线,但因晋东战事失利,忻口守军侧后受威胁。阎锡山于11月1日令卫立煌:“我晋东军因受优势之敌军压迫,正逐次向太原以东地区转进,除已令副(傅)总司令在太原布置城防以固我资源重地外,希贵部在菜水■、青龙镇、天门关之线占领阵地,俟敌接近一举而歼灭之,并协助固守太原之傅(作义)军依城野战,以保固太原。” 2日,卫立煌按阎锡山命令,下令全线撤退。
  至此,为期一个月的忻口战役结束。此役共歼敌2万余人 ,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最残烈、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故与淞沪、徐州、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阎锡山作为第二战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在这次战役中的决心是坚定的,表现是积极的。虽然,忻口战役因多种因素而失利,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远远大于战役本身,不仅打破了日军“一个月灭亡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而且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淞沪会战。
  痛失娘子关
  正值阎锡山调兵遣将,部署忻口战役之际,日华北方面军为了一举歼灭河北平原的中国军队,于10月6日命令第1军向石家庄进攻,然后向顺德附近急进;并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的要地,切断山西的交通,以策应第5师团的作战。第1军奉命于10月10日攻占平汉线上的重镇——石家庄,然后以一部沿正太路西进;其他各部也纷纷出击,将国民党几十师压迫于黄河北岸,濒于背水一战的困境。
  出乎日军统帅部意料之外的是,第5师团在忻口却受到第二战区军队强有力的抵抗,毫无进展,遂改变原先的战略企图,急令华北方面军转兵西进,攻略晋中,迂回太原,增援第5师团。华北方面军乃决定停止追击河北平原的国民党军,以有力兵团转进山西,并于10月中旬抽调第20师团,配以第108师团、第109师团之第31旅团,组成西进兵团,由川岸文三郎统一指挥,兵分左右两个支队,沿正太路直扑娘子关而来。
  娘子关,自古为兵家倚重要地。唐代平阳公主曾屯兵于此,故而得名娘子关。明朝嘉靖年间在此筑城置戍。从娘子关往东,群峰梯次下落,沟壑万千,易守难攻,可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故兵书有“攻不破的娘子关”之说。
  阎锡山在长期军阀混战中,在娘子关、新关(亦称故关,即井陉故关)筑有窑洞式半永久性工事和钢筋水泥永久性火力点,构成宽正面、大纵深的防御配系,称得上是一条具有实战价值的防线。
  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战略,娘子关都是晋东的门户和防御的重点。10月6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要其转告阎锡山及国民党军事当局:“敌占石家庄后将向西面进攻,故龙泉关、娘子关两点须集结重兵,实行坚守,以使主力在太原以北取得胜利。”故“要求南京速加派生力军三四个师位于娘子关”。
  阎锡山也曾判断日军攻占石家庄后,必然进攻娘子关,从东北两方面包围山西,并且认为日军对晋北方面是主攻,平汉路方面是助攻。但由于兵力有限,阎在集中全力于忻口决战时,却无力兼顾晋东方面,无力抽调相应的兵力驻守娘子关。石家庄攻破之前,晋军仅以一个团(新编第10团)驻娘子关构筑工事,而把希望寄托于中央军或第一战区。阎锡山曾对新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黄绍竑说:“平汉路方面如能在石家庄之线守得住,敌人自然不能进攻娘子关;即使石家庄之线守不住,而平汉路正面我军能与敌人保持近密的接触,敌人如西攻娘子关,平汉路我军就侧击敌人的后方,也是有利的。” 。。

一、整军抗战(35)
为了确保山西,10月6日,蒋介石乃令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第26路军入晋增援晋北;9日,又令冯钦哉率第27路军、第3军、第17师、第30师及第38军教导团,向娘子关方面既设阵地转移,以掩护第二战区之右侧。冯钦哉奉命后,于次日2时令所部在井陉南北一线布防:第17师赵寿山部布防于娘子关前的雪花山、荆蒲关迄曹泉之线;第3军曾万钟部布防于雪花山南的南障城、测鱼镇迄九龙关之线;第30师张金照部、第169师武士敏部及教导团布防于曹泉至唐家会之间的滹沱河南岸;第42师柳彦彪部为预备队,置于北冶附近。
  日军侵占石家庄后,川岸文郎即令其右支队——第20师团第77联队3个大队附山炮兵2个中队,沿正太路西进,企图策应第5师团,两路合击会攻太原。据黄绍竑回忆:
  娘子关方面情况相当危险。第一是正面布置得太宽,北起龙泉关,南至马岭关,从地图上看就有150余公里,只有5个师(陕西军3个师,第3军2个师),都是一线配备,没有重点,也没有机动部队。敌人如突破一点,则全线都要动摇,尤其是尚未指定统一指挥的人。
  于是,阎锡山急派黄绍竑赴娘子关指挥作战,并确定作战计划如下:
  一、作战方针
  为保固山西,将来收复华北失地容易,使我晋北作战军无后顾之忧起见,以第一战区由保定南移之部队,进占娘子关一带山地,确实保守之,并相机进袭石家庄,威胁由平汉路南进之敌军。
  二、指导要领
  1。在开战之初,应于雪花山前进阵地配备强有力之部队,以迟滞敌之前进,并掩护主力部队迅速占领阵地。
  2。主力在北青掌、梁家垴、旧关、核桃园、乏驴岭、大台山之线占领阵地,总预备队分置于槐树铺、好汉池、娘子关附近,以应援各方之战斗。
  3。为防遏敌人由我阵地右翼迂回攻击,在西回村、张家垴、南垴沟、神仙洞、娘子关之线择要构筑预备阵地。
  4。如敌由核桃园方面进攻时,该处部队应竭力阻止其前进,娘子关之预备队由核桃园之右翼袭其侧背,以期击破其攻击能力。
  5。为防万一计,在桥头村、城子岭、驷穰镇、东道沟、上董寨之线构筑阵地,准备尔后之作战。
  10月11日中午,黄绍竑抵达井陉,但是,各部仍未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情形颇为混乱,当即命令第17师一部趋南河头警戒,第30师以一部在上庄到南陉向北警戒,第3军向井陉附近靠近,主力集结于旧关、大小梁家。
  然而,此时日军已乘中国军队向西转进之际,跟踪追击,向贾庄、井陉进攻。敌骑100余在贾庄附近,向第169师突袭;敌1000余人,向西王舍及贾庄附近第30师阵地攻击。傍晚,日军约*百人向雪花山、长生口第17师阵地进攻,遭到守军抵抗,又增兵至2000余人,乘夜进攻,战斗彻夜未停。次日拂晓,日军在飞机支援下,进攻更为猛烈,激战至17时,右翼阵地——刘家沟被敌突破。日军乘胜尾追,连陷我井陉、长生口、大小龙窝,直指旧关。第17师退守雪花山和乏驴岭。雪花山、乏驴岭均系石山,构筑工事相当困难,只能用麻袋装土做成简易掩体,防御日军。
  阎锡山闻讯,即令增援晋北的孙连仲部回援娘子关。当时,孙部第31师一部已抵达太原,其余各部正由寿阳及阳泉一带向太原转进。孙连仲奉命后率部东返,并根据黄绍竑之命,令第27师在娘子关外的南峪、北峪占领阵地,支援第17师作战,主力集结于娘子关附近;第44旅相机进占六岭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整军抗战(36)
10月13日拂晓,日军逼近旧关。旧关地交要冲,为晋东关键,但处于第17师与第3军防线的接合部,在战线上是薄弱环节。冯钦哉忙派第27路军工兵营附特务连,驰赴旧关,与敌1200余激战半日,午后旧关失守,守军退守以西高地。
  与此同时,敌1000余人向雪花山阵地进攻。黄绍竑急令第17师固守雪花山,并以一部向长生口出击,以迟滞敌人。
  第17师师长赵寿山奉命后,遂抽一个团的兵力,亲自指挥于13日下午5时,分三路主动向井陉南关日军右侧背出击。右翼出击部队由第98团团长陈际春率领,相继克复刘家沟、长生口;中路在第101团团长张桐岗率领下,于雪花山麓与敌增援部队1000余人相遇。我军趁敌休息之际,发起冲锋,敌向东奔窜,我跟踪追歼,连克施水村、板桥、朱家川、南关车站,缴获大炮等战利品。
  不料,雪花山守军指挥官疏忽,致使阵地失守。赵寿山立即增兵反攻,由于敌兵力增加,激战至次日晨,我伤亡1000余人,仍未恢复阵地,不得已向乏驴岭和荆蒲关转进。为肃军纪,赵寿山将丢失雪花山的第102团团长张世俊处决。
  为了策应第17师作战,黄绍竑令第3军由南障城向西转移。13日夜,第12师之第35旅占领甘桃驿东南高地,并以一部向旧关反攻,与敌肉搏数次,伤亡数十名官兵,终未得手。曾万钟乃增加兵力,以图恢复旧关,并亲自到前方指挥,日军扼险死守,虽反攻数次,终未能成功,暂时形成相持局面。
  10月14日晨,阎锡山下令调整部署:“(一)第3军派3个团,在九龙关、北孤台之线设防,其余在旧关西南集结,歼灭旧关之敌。(二)第94师及第177师之第529旅,占领黑山关、龙泉关一带阵地。(三)第26路军派兵1个团扼守六岭关。第27师在娘子关集结,并以重兵进占葛丹阵地。第30师以1旅进占桃林坪、小枣之线阵地。第31师速由阳泉至程家陇底为预备队。” 又令在五台的八路军第129师(欠1团)速赴阳泉,归黄绍竑指挥,配合娘子关正面作战。
  当日,日军第77联队1300余人,分向旧关镇及苇泽关进犯,第27师一部与敌交战,歼敌400余人。旧关日军1000余人附炮六七门,全力向新关进攻,刚抵阵地的第12师第35旅,沉着应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