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积善者生庆,因果相循,理所不爽。只要种善因,一定成善果,此即人定胜天,人事全在人之道。
处 人
(1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先施于人,为处人最基本的道理。
(133)己所不欲是情,不施于人是理,情理一体即是心物一体;人与人处,国与国交,皆应情理一体。
(134)以公道处事则事顺,以恕道处人则人服,以和道处家则家睦,以谦道处世则世容,以忠道自处则己无愧。
(135)以谦和态度与人共事,费力小而收效大,原来顺利愈顺利,原来困难少困难。
(136)以爱人的心理管人,人感;以成事的心理责人,人愧。
(137)处物巧胜于拙,处人拙胜于巧。
(138)人当知人之长,知己之短。不知人之长,无以用人。不知己之短,无以处人。
(139)取人之长以补己短者,无不成功。昧人之长而护己短者,鲜不失败。
一、阎锡山范言选辑(4)
(140)易见人眉之尘,难见己面之垢,责人时当回头想想自身有无错误。
(141)有一分聪明即能评人错,有十分聪明亦难自不错。故听人评错者,要引作鉴戒;评论人错者,要深加体谅。
(142)以直报怨是公道,以德报怨是善道。公则能久,可往可来;善则难普,可往而不可求其来。
(143)生气不若忍耐,忍耐不若原谅。生气是增碍,忍耐是解碍,原谅是化碍。
(144)不原谅人的过错,是自己不能处人;不检点自己的过错,是使人不能处己。
(145)体贴人的困难,人感;原谅人的过错,人愧。
(146)处人当以热热的心平淡处之,作事当以急急的心从容为之。
(147)尽人谋,尽人言,尽人力,以使人,则劳半功倍。
(148)处理物须按物则,对待人须本人情,物则是必然,人情是当然,必然者难求而易循,当然者易求而难循。
(149)期人不可太高,以免畏难而却步。看人不可太低,以免兴败而不勉。
(150)人心险诈莫测,人言不可轻信。自心好恶常偏,人言不可轻置。
(151)恭维我者,有损于我;责备我者,有益于我。故欲与恭维者相处,其人为受损之人;欲与责备者相处,其人为得益之人。
(152)偏私为肇祸之源,公道为服人之宝。人不能去私存公,则遍地荆棘,动辄得咎。
(153)对两个矛盾的力量,调处之,要从两是处转移;纠正之,要从两非处用力。
(154)处人由人方面说,当重情,逆情即伤理;由己方面说,当重理,失理即伤情。
(155)替人想想是处人的好法子,替事想想是处事的好法子。
(156)情由理发则和,可启人之和;情由气发则暴,可激人之暴。
(157)任其劳,任其怨,任其难,任其害,为与人共事之妙诀。
(158)图谋哄人者,为最痴之人;如果想想人能不能哄了我,就知道我能不能哄了人。
(159)处人要悯人之错,不可疾人之错。悯人之错,人愧;疾人之错,人怨。但必须去了疾人的心,才能不疾,生出悯人的心,才能悯,不是空言所能做到的。
(160)人有错,开导之效大,怒骂之效小。开导时尤须明之以理,勉之以义,动之以情,喻之以法,晓之以利害。
(161)言其要哉,言其难哉。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失人误事,失言败事。
(162)化险为夷,是处事之则。怒来善去,是接人之则。
(163)人有十分错,只可责人九分;己有十分错,应该自责水一分。
(164)评论人的聪明够,不算聪明。自责的聪明够,才算聪明。
(165)处人莫好于久敬。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无恶因,无恶因,即无恶事。
(166)自己占便宜,就是使人吃亏。使人吃亏,以自处说是不智,以处人说是不仁;不仁不智,其结果必吃大亏。
(167)人最不能欺哄人的是心。我的虚伪,必引起人的虚伪;我的真诚,可感动人的真诚。真诚则人和,事理,国治;虚伪则人乖,事败,国乱。
(168)欲人对得起我,舍我尽力对得起人之外,别无良法。不检点自己对不起他人,只觉着他人对不起自己,不足以处人,且亦不足以自处。
(169)以大度量容人,人易为我用。以谦态度处人,人乐为我助。人之一生,当向容与谦上继续不断的下工夫。
(170)当不计人之坏,不言人之坏;但不可不防人之坏,亦不可不分辨人之坏。计人之坏伤事,言人之坏招损;不防人之坏受害,不分辨人之坏违理。
(171)真的才能抵抗真的,真的才能交换真的,人与人交,务必要拿出真的。
(172)不爱人,是爱人的心芽没有发出来;不说理,是说理的心芽没有发出来;不尽情,是尽情的心芽没有发出来。发爱人、说理、尽情的心芽,从自己感受到他人不爱人、不说理、不尽情的痛苦处用力,定有着落。
(173)能自谋者,始能为人谋;能自计者,始能为人计。
(174)人是有理性的,要以君子待人;人是有欲性的,要以小人防人。
(175)当当面言者,万勿当面不言,反于背后言之。
(176)管人要察其所偏、所短、所好、所忌、所执、所恃、所困,然后施以对症之药化之;不可触之,讥之,激之愈甚。
(177)管人必须服其心;其心不服,虽管无益。
(178)管人不可当众言其错误,应单独言之。
(179)法是为防人情险恶而设的。处人不可以法绳人,尤不可乘人在法上漏有空隙,假法以欺人。但自处不可不以法律己,尤不可在法上漏空隙,使人假法以谋己。
(180)与人共事,与其先君子而后小人,莫若先小人而后君子。人之所求于我者,能则承应之,不能则拒绝之。虑有出入者,当言之在先,不可争之在后。
(181)人与人交,最贵真实;无论如何困难,有何过错,只要以真实出之,一定可以得人谅解。若以虚伪图掩饰,不特增加其困难与过错,且人愈不谅解。
(182)处人以和为贵,然和每不易,欲做到和,自处须竭力忍让,处人须竭力原谅。要自己先去和人,不可求人先来和己。
(183)对人谦和是为自己换顺利;对事谨慎,是为自己灭困难。
(184)不可因人错己亦错。人错了是人的不对,不可因他人的不对,演成自己的不对,反掩盖了他人的不对,落得个等于人或超乎人的不对。 。。
一、阎锡山范言选辑(5)
(185)用人做事,应适时的矜饰人之所长;大学云:“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是鼓励人做事的好道理。
(186)用人要帮助人的不够,引起人的兴趣,拘束人的放纵,防范人的自利。
(187)用人要审知其才能力量,不可责之太重,并要使之常有余力。
(188)用人当知其所长,知其所短;然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若用非其福,非特无功,且失其人。
(189)教人改错勿太严,免致其难堪;诲人为善勿过高,要使其易从。
(190)待人以君子,君子固应然,小人亦勉之;防人以小人,小人固应然,君子亦乐从。故待人要尊重,使君子得以容;防人要严密,使小人有所惮。
(191)以共利的心怀与人交处,永不会得不到人的同情。
(192)人只要能把握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的两个原则,一定能得到人的同情与事的顺利。
(193)利人人助,利己人离。利人者智,利己者愚。
(194)爱人者人亦爱之,敬人者人亦敬之,爱敬为美善人类关系的枢纽。惟欲爱须去其贪,欲敬须去其傲;去贪去傲,要一生不断努力。
(195)言人之错,须先明其对;责人之咎,须先表其功。盖人之有对有功者,常居其对与功,若埋没对与功,只求错与咎,当值者不易接受,旁观者亦不易钦服。处现实当如是,评历史亦当如是。
(196)富者贫之忌,跚者贱之忌,强者弱之忌,智者愚之忌,贤者不肖之忌。处忌之道,消极要自检,积极要利人。
(197)对人之过分要求,能不言而拒最好;否则以利他之言拒之,其次以共利之言拒之,再其次以职责所关拒之,庶不致循人之错而成己错。
(198)人对不起我处,丝毫不可介意;我对不起人处,丝毫不可放松。
(199)人善若己善,爱人以仁;人错若己错,助人以义。
(200)用人之长,短者亦长。用人之短,长者亦短。
(201)两碍终难并存,相助久必交睦。
(202)话不由说者心坎中发出,则不能入听者的心坎。
(203)中和中的严厉,才是真严厉。严厉中的中和,才是真中和。
(204)谦己之长,谅人之短,是德。进人之长,补人之短,是功。
(205)处世非浑厚不可,精明亦须是浑厚的精明,不可成刻薄的精明。
(206)以气责人,激人之气,反增人怨;以理责人,启人之愧,可助人改。
(207)急人之急,扶人之危,济人之困,是最表示人类性的。
处 事
(208)宇宙间万物万事,无不是得中则成,失中则毁。人处事只要把握住中,则人事上一切的好皆有,一切的坏皆无。
(209)中有定中,有时中,定中为确定事之标准,时中为施行事之标准。适生适情为人事的定中,如何适生适情为人事的时中。把握定中,适合时中,则人事无不合理。
(210)人事的真理是以一统万,一是中,万是偏。找到中处理人事,则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
(211)中是理的极则,对是事的极则;中为体,对为用。求得理之中,即得到事之对。
(212)处事要中,中则成。行事要和,和则顺。
(213)中则止,偏则动,如垂绳系物,偏于前则动于后,偏于左则动于右,偏前偏后偏左偏右,其错维均。
(214)事以该不该、能不能定做不做,若该而不能,是不能做,若能而不该,是不该做,既该且能,始当做。
(215)是该能为应事的大前提,必须是自己分内当做而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才可去做。该而不能的,做是徒劳;能而不该的,做是咎戾;若不是自己分内当做的,即该而且能,亦不可去做。
(216)人心所同然者唯一,物之则唯一,事之对唯一,三一可以权衡万事。
(217)人事须二对合一对,始成真对。二对云何?本身为一,关系为一。如言须言对,尚须当言。做须做对,尚须当做。
(218)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219)为政以仁为本,处事以义为本,任事以忠为本,处人以恕为本,交往以信为本,故仁义忠恕信为人事的根本。
(220)以己之心易人之心以度人,以人之心易己之心以定事。
(221)水积滴成河,土积撮成山,功积小成大,当为者勿弃小,不当为者勿轻小。
(222)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语说:穿不穷,吃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无论国事家事,只要计划周到,则不会穷困。
(223)德国人说,时间是钱。我国人说,时间是功。所以禹惜寸阴,只要不空过时间,做什么的一定能完成什么事功。
(224)做事如行车,行车以能前进为目的,不可与拦路的人致气,反增行路之障碍。做事以能做成为目的,不可与妨事的人致气,益加做事之困难。
(225)先行而人从,后行而从人,横则无空间,竖则无时间。盖先行人从,我心即同人心;后行从人,人心即同我心。如何能此?必须子母理皆对而后可。
(226)虚心的体察,客观的衡量,坚决的处理,审慎的防范,为处事为政之要。
(227)孟子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心不离开人,就能领导人,心不离开事,就能办成事。
(228)与人共事,唯公道最合算,这方面占一分便宜,那方面至少亦吃一分亏。
一、阎锡山范言选辑(6)
(229)平常人情,己利则拼命而争执,公利则革芥而敝屣,故谋公益者,不可不有周密之计划与有效之监督。
(230)靠人做事,应先以极不可靠之法安排,然后以极可靠之心待之。
(231)求好不可太快,快有颠覆之虞;贪事不可太大,大有难周之虑。
(232)奋人之与则事生,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