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史翠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芭芭拉·史翠珊-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序言
1969年4月16日:英格丽?褒曼在第四十一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五位候选人分别是凯瑟琳?赫本——《冬狮》,帕特里夏?尼尔——《玫瑰怨》,瓦内莎?立德格拉芙——《绝代美人》,芭芭拉?史翠珊——《妙女郎》和乔安娜?伍德沃德——《巧妇怨》。此时此刻,二十六岁的芭芭拉?史翠珊紧张地坐在靠近走廊的座位上,陪在身旁给予她精神支持的是刚与她离婚的丈夫艾略特?古德。褒曼拆开信封,宣布道:“获奖者是——”她停顿了一下,换了口气,然后接着说:“这次是两个人得分相等!获奖者是《冬狮》中的凯瑟琳?赫本和芭芭拉?史翠珊!” 赫本,这位好莱坞传奇人物,一向不参加各类颁奖典礼,这次照旧缺席。而与众不同的好莱坞新人芭芭拉?史翠珊早已是娱乐界的传奇人物,她凭第一部影片就成为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她站起身来,刚刚为并列女主角而惊诧不已的观众们再一次受到冲击,因为芭芭拉身上的斯嘉锡设计的整体长裤套装几乎是透明的!在大家的欢呼中,由于激动和仓促,史翠珊跌跌绊绊走上领奖台,于是她的身体更多地暴露在世界各地观看典礼的几千万观众眼前。此时,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想:“她穿内衣了么?”
  史翠珊接受了奥斯卡奖后,望着手中的金像,诙谐地说了一句《妙女郎》中的台词:“瞧,多漂亮啊!”当然,这句台词是事先设计好的,但是用在发表获奖致辞时非常恰当;观众们热情的笑声从开始一直延续到史翠珊走下领奖台。布鲁克林出生的新人史翠珊优雅地向电影偶像赫本致意:“能够与凯瑟琳?赫本这么出色的影星共同分享这个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史翠珊手持金像随褒曼走下领奖台,各大媒体的闪光灯闪个不停,记者们纷纷为她拍照。转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在报纸上看到了这颗好莱坞的新星和她那件颇受争议、被人反复研究的透明服装。当然,她手中拿着奥斯卡小金人。
  大约四十年后,人们仍然对史翠珊获奥斯卡奖记忆犹新,尤其是她那件衣服——人们可以由此看到史翠珊的事业核心的两个方面。尽管史翠珊当时只有二十六岁,但是她的成就是备受瞩目的,有时甚至令人不可思议,这些成就随着人们对她的着装、她的坦率直言和她的私生活的评价逐渐透露出来,简而言之,她的成就是通过与她的才华一样出众的个性体现出来的。由于公众无法把她的个人生活和她的事业区分开来,无法只关注她的作品本身而不涉及她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所以“那个史翠珊”(她在二十二岁主演百老汇舞台剧《妙女郎》时得到的称呼)一直耿耿于怀。毫无疑问,史翠珊肯定希望获得奖励和同辈人的嘉许,但是她年纪轻轻就征服了演艺界的各个领域,还不到三十岁就获得了奥斯卡奖、托尼奖、艾美奖和格莱美奖,所以当她看到美国梦的阴暗面——抨击、幸灾乐祸和对她私人生活的偷窥——时,不免感到有些沮丧,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史翠珊的成功能否抵消公众对她持续不断的、甚至是无情的审视呢?从积极的方面说,以下这些数据绝对值得炫耀,这一连串的获奖情况在娱乐圈是史无前例的:她曾获得一个托尼奖、两个奥斯卡奖、六个艾美奖、八个格莱美奖、十个金球奖、十三张超白金唱片、三十一张白金唱片、五十张金唱片、流行歌曲女歌手唱片创纪录畅销奖、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她的成就数不胜数,如果都列举出来简直会把人累垮。作为公众人物,史翠珊的经历是灰姑娘神话的再现,她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征服整个娱乐界——百老汇、电视界、唱片界、好莱坞——的白天鹅(这不就是整个娱乐界吗?)。在将近六十岁时,史翠珊还找到了真实生活中英俊的白马王子詹姆斯?布罗林。这样的传奇经历仿佛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剧情丰富的彩色好莱坞音乐剧被搬到了现实生活之中。
  史翠珊史无前例的成功与梦想成真使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第一个版本的《一个明星的诞生》中,标题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好莱坞成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个问题并无不当之处,但对史翠珊而言,它却包含了另外的含义。史翠珊实现了童年的每一个梦想,但却失去了正常人应有的私人生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明星公开表示他们渴望拥有隐私,但事实上,只要他们一离开舞台的聚光灯就会委靡不振。史翠珊与他们不同,她真心地渴望拥有那种隐私,这是她羞涩的本性使然。为了保持这份隐私,她在1969年被封为“好莱坞女王”(她的演艺生涯开始后仅仅八年)后基本上不接受采访。她不再参加舞台剧的演出,演唱会也中止了,她与公众的真实接触都消失了。在录音棚或摄影棚中,史翠珊感到更加舒服自在,这些都是她能够完全控制的环境。不过,她的做法并没有把观众赶走,而是大大增加了她的吸引力。史翠珊表面上的高傲让她的歌迷和影迷为之疯狂。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明星,从未打算将自己装成一个普通人。就芭芭拉而言,在才华、魄力、财富、名望、获奖情况、引发的争议以及最重要的影响力方面,没有人能和她相提并论,她不愧是一名超级女明星。
  但是,即使她最狂热的歌迷和影迷都误解了她的真实态度。史翠珊并没有轻视他们,她的做法往往被理解为孤高;实际上,她非常尊重他们给予她的支持,在《一个明星的诞生》受到评论界的抨击后,史翠珊在《超人史翠珊》专辑的套封介绍中曾提到了这一点。她只是希望影迷和歌迷关注她的作品,而不是她的私人生活。此外,她似乎难以理解他们对她的崇拜,尽管这种崇拜与她的公众形象相吻合,而所有的女明星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疯狂歌迷的过分吹捧让史翠珊感到很不自在,她公开地告诉他们:“感谢你们的支持,但是,希望你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在芭芭拉?史翠珊社会生活的核心部分,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她引人注目的演艺事业与她表达政治观点的坚定决心结合在一起,带来的结果恰恰是她不希望看到的: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被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2005年的美国是个痴迷名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似乎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物》杂志的登场,对名人的关注将永远是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芭芭拉?史翠珊在名人竞逐中是一个悟性很高的参与者,她明白这个道理。不过问题在于尽管史翠珊已经在聚光灯下生活了四十多年,她仍然极为敏感,似乎连最微小的批评都不能忘怀。不论好坏,她确实很在意公众对她的评价,就像对待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一样,她以难以抑制的热情关注外界的评论。史翠珊之所以那么成功,而且这个过程对她来说那么痛苦,原因就在于此。史翠珊在马里布山顶的别墅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周围是精心修剪的花园,她享受着充足的日光,远离了布鲁克林老家那无情的街道,日子过得轻松而惬意——她生活在自己设计和装饰的环境中,然而她无法完全逃离。她对公众演说的潜台词似乎是,这样的生活是她应得的,并不需要与人讨价还价才能得到。
  社会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关系,在史翠珊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远远超过了娱乐圈中的其他人(嘉宝义无反顾地退出了娱乐圈,凯瑟琳?赫本越来越融入社会生活)。芭芭拉?史翠珊一直是矛盾的集合体,这对于她成为世界各国歌迷的偶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位操着纯正的布鲁克林口音、伶牙俐齿的妙女郎后来变得极为严肃,对政治宣言的兴趣大大超过了轻松的娱乐节目。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史翠珊的个性、相貌和观点照亮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使当摇滚乐革命席卷了整个音乐界时,芭芭拉依旧演唱从前流行的歌曲,她演唱的歌曲都是美国此前四十年的伟大音乐唱本,从而保持着真正的艺术性和音乐精神。史翠珊对工作十分投入,对细节一丝不苟,她喜欢拍摄电影,但是她强烈的完美主义令她感到筋疲力尽,在过去的二十七年中,她只拍摄了六部影片。史翠珊是同代人中最伟大的戏剧女歌手,而且大概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歌手,但是舞台恐惧症使她不敢举办任何演唱会,从1997年到2005年,她只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从最初的布鲁克林怪人一直到后来的绝代佳人,史翠珊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她使整个美国改变了对美的看法,然而,她仍然利用投资数百万美元的影片公开地解决她对外貌的担心。在一直由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好莱坞,史翠珊成功地开辟了自己的道路,表演、歌唱、制片和导演样样精通,她确实是娱乐圈中一位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坚强女性。不过,在史翠珊主演的一些电影片断中,她仍然能够流露出一些明显的脆弱感。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史翠珊主动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但是在社交场合,她总是出奇地羞涩。人们何曾想到,有些日子让芭芭拉?史翠珊感到步履维艰、疲惫不堪。
  爵士乐的传奇人物迪奇?吉莱斯皮曾经精明地说道:“专业人士是一件事能够做两次的人。”根据这句箴言的标准,以史翠珊所获得的深远艺术成就,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终极的专业人士。如果她确实如此,那么这么多年以后,当我们摒弃了对她本人的各种歪曲看法后,她的专业成就看起来会怎样?当我们摒弃了对她人生经历的粉饰后,对她的作品进行逐个研究能够揭示出什么?
  《百老汇专辑》是史翠珊演唱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张专辑的开头,史翠珊演唱了史蒂芬?桑德海姆的“积少成多”,这首令人倾倒的歌曲阐述了艺术创造的过程,其中一部分歌词是专门根据史翠珊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的。史翠珊的绝大部分作品背后都体现了一种坚强的理性——在这张专辑的首支歌曲背后,在这首歌曲特殊的歌词背后,尤其是在她与这首歌曲强烈的个人联系背后——那就是她正在演唱她的生命之歌。
  艺术并不简单,
  每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一项重大的决定。
  史翠珊和桑德海姆都是人所共知的完美主义者。她明察秋毫、机智过人;他博学多才、注重理性。他们二人对细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必须保持事物相称,
  必须坚持你的创见。
  桑德海姆对史翠珊的评价是:“她的演唱正像‘积少成多’这首歌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她的演唱方式犹如新印象主义大师修拉在作画,点点滴滴、时时刻刻、一小节接一小节、一段接一段……唯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对管弦乐的细节极为关注,就像她对自己的演唱一样认真……这就是为什么这首歌那么美妙,这不光是因为史翠珊的才华,还由于她心甘情愿地付出极大的努力。”
  女孩,你要有所创新,
  他们沮丧的时候会对你说——
  你要么有所创新,要么彻底失败。
  即使这是真的,女孩,
  你仍然要尽力而为。
  桑德海姆的歌词和音乐十分出色,史翠珊的演唱也很到位。这两位艺术家一心一意地追寻梦想,他们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招致非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对史翠珊来说,多年以来,她那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一直漫步在一条过于安全的道路上,她的选择往往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其结果常常难以预料。这就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她的作品确实是艺术,什么时候则是在浪费她那非凡的、一生难得的才华?
  

1994年6月
在麦迪逊广场花园里,一万五千名观众第五次、或者第六次长时间起立鼓掌。五十二岁的芭芭拉?史翠珊平静地站在聚光灯下,观众们大声呼喊,请史翠珊演唱他们喜欢的歌,一种近乎于疯狂的快乐弥漫在1994年6月这个温暖的夜晚。这种疯狂来自于一种担心,观众们担心他们与偶像之间这种珍贵而罕见的现场联系会在他们告诉史翠珊为他们演唱哪首歌之前蒸发得无影无踪。自1967年史翠珊在纽约市中央公园举办了著名的“中央公园演唱会”后,观众们整整等待了二十七年,在此期间,芭芭拉?琼?史翠珊只在她能完全控制的环境中——唱片录音室——追求完美的理想。虽然中央公园的演唱会是免费的,但是麦迪逊广场演唱会的票价却高达350美元一张,而且许多黄牛党卖出的票价远远高于这个价格,几乎卖出了天价。对于那些热情洋溢的歌迷而言,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他们等待着告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