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章的某种需要,可以把尾声或结局提前,但下面还得按照事件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的发展过程来写。
鲁迅文章《祝福》就是先写结局。祥林嫂死了……然后再写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表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表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一步步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过程。
(2)文章的结构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必须反应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符合认识规律。
(3)文章的结构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诗歌;分行、分节。
戏剧;分幕、分场。
文章;分节、分段。
记叙文;是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来布局。
论说文;是按所议问题的内在联系来布局。
鲁迅说过:“方法不妨各异,而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正艺术。”
布局、谋篇要有创造性,要思考,要大胆创新……
(一)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把文章的内容展开的次序,即部分、意义段。为表现主题服务。
段落,是体现文章层次的文字单位,即自然段。
1。层次
(1)记叙文的层次安排
(1)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2)按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安排层次
比如周定舫的散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这样布局成篇的。有时间推移的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变换是一至的,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安排层次。比如《长江三峡》《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3)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安排层次
比如《飞夺泸定桥》
(4)按照人物的活动来安排层次
比如《再见了,亲人!》《小英雄雨来》
(5)按作者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比如《荔枝蜜》
(6)按材料的性质分类安排层次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论说文的层次安排
(1)并列地安排层次
这种方式是把各层次并列地安排起来。比如《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它的层次是并列的,并列的层次可以根据文章的要求颠倒排列。即后面的可以安排在前面排列,前面的可以安排在后面排列。
(2)递进地安排层次
这种方式是把层次步步深入安排下去。比如《种子的力》这种层次的安排方式是有逻辑关系的,因此,该前的即前,该后的即后。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3)有总述有分述地安排层次
这种安排层次的方式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别予以分析,最后总括起来加以综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我主张……”(先提出问题)
“为什么……”(分析)找出理由,重点。最后总结。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2。段落
一般来说,段落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表达的脉络就容易模糊不清晰,使人感到缺少变化,易产生厌烦,给人以读不下去的感觉。太短,或者在一段里能说清楚的意思,分做几段来硬写。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段落的长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定。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也可以作出特殊处理。毛泽东同志的《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文章的最后就用了一些极其短的段落。因为,每句话都很重要,每句话都要强调,每句话都要引起读者注意。所以,每句话都是一个段落,段落与段落的意思是连接的。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列宁主义。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还有一种段落是这样安排的,前面的段落较长,后面用几个字做为一个段落。象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表达鲜明的情感,表达对善良化身的白娘子的同情,表达对*者法海的厌恶。强调大快人心,结尾时,只用了两个字作为段落。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3。层次与段落的关系
(1)层次与段落一致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它们之间有时是一致的,即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比如《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样。
(2)段落大于层次
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大的段落包含了几个层次的内容,比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3)段落小于层次
通常所见的是段落小于层次,即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几个段落才能说明。如冰心的《观舞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3)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观舞记(冰心)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卡拉玛&;#8226;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第五章·布局与谋篇(4)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二)过过渡与照应
1。过渡
文章需要过渡,因为,一篇文章上下要连贯,有必要用句子或段落衔接。文章需要过渡的三种情况:
(1)文章内容转折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例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两个天地的生活,两个生活环境的变化。两种不同内容的文章,如果中间没有过渡,没有一个说明,上下就不衔接,前后就不连贯,读者也就很难明白。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里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他先是把前面的内容“无限乐趣”的“乐园总结概括了一下,再巧妙地用下面的一段话和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连接起来,起到一个承上接下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一段落,前后就没法联系。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2)论述问题时,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注;提问过渡,即先设问,不马上解决。)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⑴和国民党右派。
……
毛泽东同志在正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作了逐一分析之后,在结束语之前,由分述转入总述之际,用了一个总结式的过渡。
如:综上所述,可知……
(3)叙述与议论、倒述与顺述、顺述与插述相转接的地方,常常需要过渡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开头三段议论之后,作者要记叙事实了,这中间有一个一句话的过渡: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在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之后,作者要议论、抒情了,中间也有一个过渡: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
再如鲁迅《祝福》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