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这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仅军随即攻占了雍地、咸阳,章邯兵败,只得自杀。
孙子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没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个月时间,关中就变成了汉王刘邦的地盘。
韩信木罂渡军
韩信木罂渡军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的一天,刘邦在荣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
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郦食其碰了钉子回来,气得七窍生烟,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帅10万大军渡河击魏,开辟北方战场。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 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 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韩信巧借洪水
韩信巧借洪水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 年)十月,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赶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
楚王虽然看不起韩信,但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二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楚将龙且亦是位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十一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
“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拼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
齐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应伺机而动,不可鲁莽行事。可是,齐王的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龙且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什。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一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
第二节:善用兵者
第二节:善用兵者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笔者字面理解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运筹胜利的智慧没有超过一般常人的,不是最好的谋略;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取得胜利一般普通人都说好的,不是最好的谋略。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能够举起秋毫的,不算有力;看得见日月的,不算明目;听得见雷霆的,不算耳聪。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自古所谓善于指挥战争的人,好像获胜得很容易。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所以善战的人取得胜利,没有大智慧的名声,没有英勇的壮举,所以战争胜利还不出差错。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不出差错的原因在于他采取的措施略胜一筹,战胜的是败局已定的敌人。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所以善战者,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使敌人必败。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所以好的指挥是先谋划成功以后才求战,失败的指挥是先战而后才谋取胜利。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善用兵者,先运筹谋略而后制定实施的方法,所以能够把握胜败的主动权。
笔者感悟
孙子阐述了什么是最好的谋略。
如果一个将帅,他制定的谋略,是普通人都想得到的谋略,那么这个谋略一定不是最好的谋略,普通人都可以想得到,那还算奇谋吗?
如果一个将帅,他制定的谋略,取得了胜利,连一般普通人都说是好谋略的,那么这个谋略一定不是一个最好的谋略。
能够举起秋毫的,不算力大的人;看得见日月的,不算明目的人;听得见雷霆的,不算耳聪的人。
从古到今,那些所谓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们,每次取得胜利时,好像都很容易,总是在平平常常中取得胜利的,好像看不到轰轰烈烈的场面,取得胜利后,也好像很普通。所以善战的将帅们,他们取得胜利以后,没有显得多少大智慧,没有那么多的英雄壮举,他们往往取得战争的胜利还不出现差错。不出差错的原因在于,他采取的措施略胜敌人一筹,战胜的是败局已定的敌人。所以善战的将帅,自己要立于不败之地,而使敌人必败。
所以,好的指挥官是先谋划战争,胜券在握以后才去求战,失败的指挥官是先求战而后才去谋取胜利。善用兵的指挥官,先运筹谋略而后制定实施的方法,所以他们能够把握胜败的主动权。
孙子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如果用孙子评判善战者的标准来评价企业管理者,那就是最高境界的企业管理水准。
在企业管理者中,那些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人,他们研究的是“征兆”,事态变化的“征兆”,他们做的事情是在事变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处理好了。因此,他们总是那么平平静静、无声无息,总是那么泰然自若、沉着冷静,他们没有什么“英雄壮举”。因此,体现给世人是“平庸”是“无所作为”,非但得不到表彰,乃至于还不被人理解。由于他们早已控制了火源,所以他们从来不会遇到火灾,因此也当不了救火英雄;由于他们早已加固了防洪设施,所以他们从来遇不到水灾,因此他们也当不了抗洪英雄;由于他们把安全抓到细致入微的程度,所以从来就没有出过安全事故,因此没有人看到过他们大刀阔斧的应变事故;由于他们深通市场规则,所以市场运作得平平静静,因此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纵横市场的翩翩风度;由于他们注重服务,所以不会整天忙于四处“救火”,因此从来没有人看到他们忙忙碌碌。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大智慧,一般人不能理解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高层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512大地震以后,全国人民都为抗震英雄的光辉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抗震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在地震中还有一位更大的英雄却少为人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绵阳安县距离地震中心汶川仅几十公里,也是重灾区。大地震发生后,安县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毫发无损。这一壮举得意于55岁的校长叶志平,他用了三年时间四处化缘得来40万元,将一栋旧教学楼加固;自2004年开始,他每学期组织学生们多次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当强烈地震来临之计,两千多师生能够在1分36秒内全部安全撤离。如果我们让叶志平校长作抗震救灾报告的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但是,2300名师生的生命说明了什么?他具有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大智慧,他才是抗震救灾的最大英雄!。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陈粟大军重走马陵古道
陈粟大军重走马陵古道
华东地区国民党军,在连遭宿北和鲁南两次重大打击之后,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各将领都像发疯的赌徒一样,并不甘心失败,自恃兵力雄厚,再次准备向山东解放区发起新的进攻。蒋介石和陈诚、薛岳等错误地认为,以损失20多万人为代价,占领了*华东比较富庶的苏皖解放区,并把解放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这是“国军”战略上的“重大胜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到徐州后对绥署各级将领大加安慰,认定:“在先期的进攻中,国军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因连续作战必定伤亡重大而大势已去。”
随后,陈诚与薛岳进一步制定了一个大胆的“鲁南会战计划”。报蒋介石批准后,蒋下令由陈诚亲自掌兵,坐镇徐州督战,与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在鲁南进行决战。陈诚向蒋介石夸下海口:“鲁南会战,关系重大,*前途,剿匪成败,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国民党军鲁南会战计划的重点是,在陇海路东段与胶济铁路西段分别组织2 个攻击集团,南北对进,聚歼华东野战军主力于临沂地区。以南线为主要突击方向。
陈粟设想既然南线之敌重兵密集,不易分割,而北线敌人则孤军深人,威胁华东后方,华东野战军何不改变原定计划,置南线之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于不顾,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