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信的人,选择较高的目标,并积极地竭力追求,遇到挫折就积极地想办法而不是打退堂鼓,最终获得了成功,于是,他会自豪地说一句:“早就说过,我能行”;而不自信的人则相反,因为不自信所以不敢选择太高的目标,从而能力增长很慢,渐渐的形成与别人的差距,即便选择了高目标,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也很容易退缩和放弃,最后他失败了,然后,他也会无奈地说:“我就知道我不行!”
拥有自信的人,会形成“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良性循环;而缺乏自信则会完全相反。所以,缺乏自信心是人们成长和成功的极大障碍,歌德说“缺乏自信心是人类最大的灾难”,实非夸张之词。
再来说后者。在体育界一个新锐要想战胜老牌冠军,仅仅有高强的技术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心理上的“王者之风”,一种纯粹的“舍我其谁”的拼搏和占领,而不是心怀“我真的行吗”“难道我可以那么成功”“好像还差一点,下次再努力吧”等杂念,这些杂念中的每一个都是足以致命的。
一个成熟的选手无不善于发挥和适应。在瞬息万变的现场,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果敢,必须要有无比坚定的自信,必须能够成功地抑制自己内心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手的恐惧这两种干扰,在自信的基础上,能够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于自己需要对付的对手以及需要控制的自己。
赛场即人生,人生即赛场,除了那漫长的艰苦的“赛前准备”外,“临门一脚”的发挥更为关键,从优秀到卓越的实现,最大的难度在于心理上的卓越。是否具有关键时刻的胆魄、灵活和果敢,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超越众人达到至高境界。而自信是这种品质的核心,没有自信就什么也谈不上!
另外,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自信是一种选择。
我曾经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经常在本来可以胜利的时候与胜利失之交臂。但是,现在,我不了。我发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从事的事情没有把握,但是,这个时候与其不自信不如自信,哪怕是先假设自己能够,也能让自己表现得更好些。这在我的讲座生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一个人有过多少次演讲的经历,即将进行的这次仍然是崭新的,我仍然会紧张,会害怕大家不认同我,会担心他们听到过更好的演讲而对我嗤之以鼻,但是,我可以很容易的控制自己。因为经验告诉我,我表现得怎样,大家就会感觉我怎样,既然如此,我就宁可自信!于是,我暗示自己肯定行,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智慧都凝聚在一起, 整装待发、跃跃欲试,结果每每总是大获成功。
自信心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自信与其说是来自于自己的能力,不如说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倾向。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他们智商很高、能力很强,但是他们依然没有自信,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承担重任。能力的高低虽然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但是,更大的程度上,自信是一种品质,在不确定的现实挑战面前,自信是因为我宁愿自信,我预感能行。
小测试
儿童自信程度测试:
1。 一旦孩子下了决心,即使没有人赞同,孩子仍然会坚持做到底吗?(是 否)
2。 别人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难过吗?(是 否)
3。 对别人的赞美,孩子持怀疑的态度吗?(是 否)
4。 孩子对自己的外表满意吗?(是 否)
5。 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吗?(是 否)
6。 孩子是个受欢迎的人吗?(是 否)
7。 孩子有幽默感吗?(是 否)
8。 危急时,孩子很冷静吗?(是 否)
9。 孩子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吗?(是 否)
10。 孩子任由他人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吗?(是 否)
11。 孩子认为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吗?(是 否)
12。 在聚会上,孩子经常等别人先跟自己打招呼吗?
(是 否)
13。 孩子的个性很强吗?(是 否)
14。 孩子上课经常主动发言吗?(是 否)
说明:每个问题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答案及评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耐心
树语录?耐心
因为家长过于迫切地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个通行证,所以他们只能得到一个劣等的通行证。
只有耐心可以帮我们寻找和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节奏,只有耐心能帮我们适应事情变化的过程,耐心就是我们内心的方寸,随时随处我们都离不开。
一个凡事都有耐心的孩子,必然不同凡响;一个对孩子随时都有耐心的妈妈,决不是普通的母亲。
因为家长过于迫切地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个通行证,所以他们只能得到一个劣等的通行证。
——蒙台梭利
在一次儿童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孩子们有什么愿望。
一个小男孩说:我要做一个飞行员,带领我的旅客遨游蓝天。
主持人问这个小男孩:假如在飞行的过程中,突然飞机没油了,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会跳伞。
大家一听全愣在那里,心想:这个小男孩怎么能这么自私,扔下这么多乘客独自逃生呢?一时间,演播厅里的空气变得很尴尬。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主持人,可是,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他发现小男孩表情非常激动,似乎没有说完,就不出声,等待着他下面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哽咽着说:“我去取柴油,我得快点回来,否则大家就掉下去了。”
小男孩说完,演播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很久之前读到的这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我都忘记了,但是,每读一次都能让我安静下来。
卡夫卡说,人类唯一的错误就是缺乏耐心。有没有这么严重呢?刚开始我也怀疑过,但是后来我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好比走过一条路,要想穿过这条路,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找到这条路,第二走完这条路。两者都需要耐心。
在寻找这条路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尝试,因为在找到正确的路之前,所有的路都是错误的。只有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一次次的徒劳无功,我们才不会沮丧。只有我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代价,才能不草率地怀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才能等到希望的出现。
找到路之后,依然需要耐心。我们选定了路,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不知道路上有多少岔路和荆棘,走着走着就不耐烦,是经常的事情。不耐烦就会急躁,气急就会败坏,败坏更会气急,如此循环下来,情况已经很难收拾,对自己的信心也大打折扣,甚至又怀疑起自己当初选择的路来……这样的失败,又怎能怨得了命运和别人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有它内在的节奏,就仿佛唱卡拉OK,跟不上或者超过这个节奏都不行,只有和节奏合拍,才能有感觉,才能唱出彩儿。只有耐心可以帮我们寻找和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节奏,只有耐心能帮我们适应事情变化的过程,耐心就是我们内心的方寸,随时随处我们都离不开。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的确,一个凡事都有耐心的孩子,必然不同凡响;一个对孩子随时都有耐心的妈妈,决不是普通的母亲。
耐心也是爱的标志,如果你的爱人对你没有了耐心,意味着你们的感情质量开始下滑;如果你对孩子没有耐心,说明你无意识中还是有些自私。教育孩子,尤其需要家长的耐心,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只能如蒙台索利所言:“因为家长过于迫切地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个通行证,所以他们只能得到一个劣等的通行证。”
如何才能耐心呢?《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和“安”就是耐心的一种状态,“知止”是“静”和“安”的前提。“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多少”和“如何要”。无所事事、心无所求不是“知止”,欲望太多不是“知止”,求胜心切不是“知止”。所以,这三种情况的人都不会有长久的耐心。说到底,耐心是在心里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之后,无论情况如何,都该怎样就怎样的一种准备。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细节令人非常难忘,被错判无期监禁的安迪,建议监狱长向州政府申请图书拨款,监狱长告诉他不可能,州政府只会为增加警力和加高围墙花钱。安迪开始每周给州政府写信申请,每周一封,从无间断。两年后,州政府终于感到这个犯人的要求是不可拒绝的,于是送来了大量的旧书和两百美金。安迪自此开始每周两封,不久,监狱就建起了全国第一个狱中图书馆。后来,安迪用一把修石头的小锤,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凿通了潜逃的隧道,趁雷雨之夜出逃。该电影的宣传海报便是他刚刚逃出监狱后,在暴风雨中享受自由的场景。
小测试
测测你的耐心指数有多高:
1。 你讨厌一个老师,从而不怎么听他的课。(是 否)
2。 无论对谁,你极少说这句话:你怎么这么笨。
(是 否)
3。 你是棋迷,但是长期以来缺乏长进;你讨厌棋类,因为你不喜欢绞尽脑汁。 (是 否)
4。 一旦超过预期时间,你就变得十分烦躁。(是 否)
5。 那些说话太慢或者说话不清楚的人令你难以容忍。
(是 否)
6。 总的来说,你不是一个急于成功的人。(是 否)
7。 你很善于向别人学习,即便是对于那些有明显缺点的人,也能从他身上看到闪光点。(是 否)
8。 你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是 否)
9。 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忍受重复的去做同一件事情,因为那样太无趣。(是 否)
10。 你通读过的长篇小说不足三部。(是 否)
说明:第2、6、7题选择“是”得2分,选择“否”得0分。其余题目相反。
答案及评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制(1)
树语录?自制
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只需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一个抱怨自己自制力差的人,往往是内心不愿意让自己遭受自我克制的痛苦,一想到自我克制那么难先怕了,而并非他真的自制力差,〃抱怨〃往往是他内心决心选择放任而放出来欺骗自己的烟雾。当一个人真的选择〃自制〃的时候,他总会有自己的办法。
一个抱怨管不住自己的人,其实是不愿管自己的人。
——印度国父甘地
现在,有两匹马和一位车夫,一匹马是高贵的,另一匹马是顽劣的,而驾驭它们是极为困难的。
右边的马是挺拔和俊美的,既好看又驯良,不需要鞭子的抽打,只需要口令的引导。
左边的马是又瘸又笨的畜生,既莽撞又狂妄,既耳聋又眼瞎,只有鞭子才能勉强制服它。它的力气很大,可以把车夫掀翻在地, 因为它还没有被完全驯养好。这就是灵魂陷入痛苦和矛盾的时候。
车夫必须紧紧地勒住那匹劣马的嚼子,以防它把前腿扬起来,并且要狠狠地抽打它。在经过多次这样的驯养之后,那匹马才会停止发狂而变得温顺起来,并且开始服从车夫的意志。
(苏格拉底)
圣雄甘地是20世纪绝不可忽略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成了人类良知和勇气的代言人。为了追求信仰的纯粹,他决心停止夫妻生活,在失败了四次之后,他居然成功了。
有人说: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只需看他的自制力如何。的确,那些以自制力著称的人,如苏格拉底、奥勒留、艾森豪威尔、丘吉尔、甘地、戴高乐、切?格瓦拉、列宁和*等的确令人叹服。可是,谁不愿意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呢?非不愿也,实不易也。
想到对别人自制力的艳羡和自己自控失败的痛苦,会不会让人禁不住自惭呢?需要说的是,自制力不足的人,你们不要强调自制的难度,不要夸张自己的懦弱。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日益增进,但是自制力却和从前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不要让这个发现令自己沮丧,你可以重新探索自制之道。
自制大多时候是对惯性的克服。惯性有很多种,有行为上的惯性,比如“拖延”“健身习惯”等;有心理上的惯性,比如“敏感”“小心眼儿”“善良”“好逸恶劳”“欲望”等;还有思维上的惯性,比如“不爱动脑筋”“优柔寡断”“固执己见”“思维定式”等。克服惯性,并非易事。但每一点微小的努力都有巨大的价值,而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