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当中,其实就是相互妒嫉,相互攀比,这就好比手足关系,都吃同一个父母的饭,你多我就少,于是争宠、较劲,这也不难理解。因此,你的心态就注定了你的定位。”
“我理解了,您的意思是说不卷入,还要互相抬举。”他说。“是的,包括对父母,当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孩子也不要卷入,而且还要彼此调和,有时候还要把父母当孩子哄。”
“哦,那我该怎样调整呢?”他渴求道,“听了您的话,我还真有点儿茅塞顿开了,您看我能做老板吗?”
我看了看他,“你先别急,首先,你得学会抬举别人,不要想什么就说什么,要学会赞美对方,赞美可不是拍马屁,拍马屁别人会听出来你在取悦他,而且肯定是有所图,赞美是艺术,是智慧,是看到对方的长处后表示出的那种深深的理解与共鸣。比如老板今天的脾气特别坏,见人就骂,此时找他说话一定给自己添堵。看到老板的情绪不佳时,你就要默默不语地坐在原位上工作,等快下班的时候,当老板的火气渐消,情绪稳定的时候,如果有机会让你们在电梯口或厕所见面,你就给上一句:‘您这几天是不是特累,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们能不能替您分担一下?’你说,老板听到你这么说,他还会发作吗?你们的心是不是近了,他能不关注你吗?记住,说话一定要找合适的机会,而且要说到点儿上,无论是对老板还是对其他人,只要你能够理解对方,并表达你希望协助对方的愿望,就等于在哄在劝,试想,当一个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是不是最希望得到父母和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才是人的本性,这种事可能天天都会发生,只要你抱着一颗理解和协助的心,处处都会受欢迎。”
男人之间的交往主要凭实力,这不同于男女交往。男人之间更强调社会我,也就是社会价值(标签)的相互认可,所以男人们相处时,一般是同一类人之间相互走动得较多,他们社会地位相当,生活水平相似,年龄差别不大,无论处于什么行业,只要有共同的利益点,就会比较容易彼此接近。如果你得不到这种接近,那只能说明一点:你没有走出去。为什么没有走出去?因为你缺乏自信心,这大概与你在成长经历中曾经遭到过同性之间的羞辱有关。在本书的后面,我们会详细说明性格的自我调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拜师学艺(1)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严格上说都需要老师。这个老师并非单指学校的教师,更主要的,是心灵成长的导师。
在上一章对“成功的背后”的陈述中,我们举过几个名人和伟人的例子,他们的心灵导师,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妻子。其实,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投胎到这种高明的家庭中,很多人都是在不良的家庭关系或亲子关系中长大的,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被禁止、否定和强迫的经历,如果没有这些,那么父母关系,或父母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性格成长。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今天不知不觉地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其中大多数人都不是成功人士,在社会或家庭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力不从心或进退两难的状态。而如果不甘于寂寞,仍然希望自己能做出一番事业,那么就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将过往的经验否定掉;第二,重新塑造自我。
记得著名歌手汪峰在《飞得更高》中唱道:“一直在飞,一直在找,可我发现无法得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网)……”
是的,当我们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一定是有个东西把我们牵绊住了。其实,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下了许多功夫,流过太多的汗水,甚至得罪了众多的朋友,却仍然没有成功,或者正负相抵,到头来还是归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并没有调整性格,而只是在表面文章上下功夫。具体而言,我们只是在做事,没有修心。这就像一代武术宗师霍元甲先生说过的那样:“练功不练拳,犹如无撑船。”
许多人都在练功,却没有一个指导思想,这好比一个人只会打架,却没有武术基础,那么当你遇到真正的高手,肯定要倒霉。李小龙那么能打,如果没有咏春拳的功底作基础,他哪有什么资本去与别人切磋,就更谈不上什么提高了。心态是人的指导思想,是做事的根本,就像学武之人,必须从套路入手,然后再去练习实战。
生活中的套路,就是心理,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什么事都没有章法。那么,心理,或称为心灵,该怎样调整和学习呢?
我常对一些自恃才高的年轻朋友说,如果外语和数学可以自学的话,还说得过去,可心灵这个东西,是根本无法自学的,因为它的范围容纳一切,又指导你的一切作为,它关系到你的身家性命,而且极其深广博大,修正自己的性格,这是人生一件极致的“奢侈行为”,因为它的功用在于改变命运,那么自己怎么可能有这个本事,当自己的心灵导师呢?因此,修心一定要拜师,而且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
中国古代的君王们,按说他们的智慧绝不在人下,可他们在治理国家时,身边还要有一位国师。武则天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皇,可当她见到神秀法师时,也会率领众臣跪拜,并作出了千古一偈,这首偈到今天仍然作为讲法诵经的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武则天治国安邦的能力,绝不在李氏家族之下,可连她都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治理国家和调整心态方面,必须有导师指引。
同样,明朝的永乐皇帝堪称明君中的明君,他执掌帝位的年代国富民安,被称为永乐中兴。可他的身边也同样总有一位高僧相伴,遇到什么事,他还是要先请教国师。
第五章 拜师学艺(2)
康熙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在位60多年,平定北方叛乱,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功绩非一般皇帝可比。可他的身边也总有一位名为法印的高僧。
按说,这些帝王应该最有资格自以为是,可他们不但严以律己,而且深知修心和治国的前提是不断学习,他们选的老师,一定是具有大智慧的高僧大德。帝王们称他们为国师,那么今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道就不需要心灵导师教化了吗?
汪峰的一首《飞得更高》道出了修心的真谛,是的,“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这有过的往(网)……”。我们心灵中的网很多,最坚固的,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习气,而一般人,连察觉到它们的意识都不具备,又怎么将它们剪碎呢?因此,剪碎它们需要别人,需要比我们高明的人,这就是老师。
俗话说,旁观者清。老师是一位旁观者,可这位旁观者不仅清楚,而且还要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并指导我们边剪边行。
记得我初入禅道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上师旁边,一手搭着他的沙发,一手放在腿上,身体倾斜,显得比较懒散。不料,上师趁我不注意时,踹了一脚我的椅子腿,我的身体顿时失去平衡,跌倒在地。
莫名其妙地摔倒,于是我举头看着上师,上师不紧不慢地说:“刚才你坐的时候,重心在哪里?”
我回忆了一下,边站起来边回答:“好像,没有重心。”
“是啊!”他指着椅子说:“你刚才身体倾斜,手也搭在我身后,重心是不是分散了?”
我点点头,他继续说:“所以我轻轻用力你就倒了。现在你再坐下,规规矩矩地坐正。”
于是我扶起椅子再次坐下,不同的是,这次我像小学生一样坐得很正。他再一次踹我的椅子腿,一次比一次用力,可任凭他怎么用力,椅子只是向前面稍挪了一点儿,而我始终没倒。他问我:“这次为什么没倒?”
我看了看他,“因为我的重心在一个点,没有分散。”
“对呀,”他笑了,“当你把手搭在我身后,你的重心必然分散,我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可当你的重心在一个点上,我再怎么用力,你也和椅子是一体的。你看,我们平时精力分散,总依赖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根基的,可你独立、自立,必然就会自强,而且具有的实力,别人也奈何不了你了。”
从此以后,我终于理解了自立、自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上师更加深入地教我自省,他说:“遇到烦恼时,第一件事不是向外界找原因,而是往自己心里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一层层剥皮,就会豁然开朗。”当然,他采取了许多方法指导我,并引导我逐步形成内省思维。
从小我就有一个理想,想成为一名画家,可由于父亲严厉禁止我画画,长大后,虽然某美术学院的老师也认为我有潜力向这方面发展,可父亲就是不许,他认为,画家绝没有医生的职业更稳定,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总对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暗示一直在我的心里隐藏,让我成为了一个“既当不了画家,又做不了医生”的人。这种内耗搅得我一事无成,直到结婚,我仍然在一家父亲安排的工作单位当一名职员。而且与领导的关系非常紧张,没有业绩,也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过了而立之年,仍然与妻子住在一间不足40平米的,父亲单位的补差房内,别说汽车,连为妻子买件衣服的钱都得两个人凑。为此,妻子常跟我发生口角,也让我自己觉得活得很失败。
第五章 拜师学艺(3)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这位上师,他深知我的苦恼及其根源,于是由浅入深地对我进行开导。慢慢地,使我对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从中我开始了解自己,是一个一心想得到自由的人。所以我才频频从父亲为我安排的单位里辞职,可是,那种对家庭的依赖感又无法让我承担起创业的责任。因此,我又开始找父母——又会进一家单位,然后再为了自由离开……就这样,我先后进出的单位达5家之多。可这一次,我再也不想回头了,于是我从报社辞职,回到家里,每天按上师的要求做功课,然后开始自己找食吃。
那天,我在街上买了份报纸,看到上面有一个漫画版,于是也想画几幅投稿试试。就这样,我开始动笔,画了几张后按报上的地址发去邮件,可过了一周还没有动静,于是我打去电话询问,对方是位老编辑,一接到我的电话,他就开始数落我的作品,不是说这幅不符合要求,就是说那幅太夸张,反正就是在指指点点地暗示我这些画不合格。挂了电话,我非常郁闷,呆呆地坐在电脑前,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创作出来的作品,越看越觉得窝囊,于是打算出门开车散散心。
一路上我开着车,想自己已经没了工作,父母不理解,妻子没有安全感,自己没退路,若没有收入,将来的日子可怎么办?
想着想着,看见前面开始堵车。本来就烦,又遇到这种事,当时,我的情绪很差,不由自主地拐到一旁的自行车道,等驶到红绿灯前时,被警察叫住,不用说,连罚款带扣分。当时的感觉,真是出门无路,回家无门。调过车头沮丧地回家,重新回到书房。此时,我猛然想起上师的教诲:“烦恼现前时,绝不要任着自己的习气跟着烦恼走,而是要静下心来观一观这个烦恼的缘起,多问几个为什么?”
于是,我盘着腿坐在椅子上,看着这几幅画和刚刚开的罚单,慢慢地闭上眼睛,按上师教授的方法,开始观自己的呼吸……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进入了假性睡眠状态,两件倒霉的事已不再是事情本身,它们全部深化为我的一种直觉感受,说不清,道不明,可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头脑中。就在此时,突然闯进一个特别清晰的画面——父亲在扯我的画,在羞辱我,在打我,在否定我,而我那时的恐惧、无奈、无力与愤怒,此刻全部与现实的状态对接——是的,童年的情境再一次出现,今天的事情,只不过是过去的翻版!
啊哈,我仍在潜意识里重复着父子关系,重复着被父亲否定,以及追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不是吗?那个老编辑,不正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否定我的作品吗?那个警察,不正是像父亲一样在限制我的自由吗?而为了反抗父亲,要求绝对的自由,我反弹到另一个极端,无视社会规则的存在,到头来,仍然受到惩罚,而这种惩戒,不正是在告诉我: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你不必为了翻身而走入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