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罩上了恐怖的阴影。在一些媒体狂轰滥炸、大肆制造轰动效应的前提下,核泄漏事故的严重后果被无限制放大,人们的恐慌心理也紧跟着媒体的大肆渲染而日渐加深,甚至出现了一些荒唐的言论。人们脆弱的心灵经受着一系列核危机的考验。人类害怕未知世界的共同心理,也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面对这次事件,我们有必要通过探查事件的真相,理性地看待我们所不了解的领域。
(1)会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核物质突发性爆炸式扩散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正常情况下核电站在地震发生后会自动插入中止控制棒,核电站随即停止了运行,此外还有两层耐压壳体的密封保护,因此不会发生核爆炸。这个问题“福岛”处理得当,所以比较明了:本次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不可能成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重演。从现代全新的核电站安全设计的眼光来看,切尔诺贝利的原始反应堆简直是对安全方面的一个糟糕透顶的反面教材。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中操作人员严重违反了操作规程,不但卸掉了反应堆的保护系统,还驱动反应堆在低功率的状态下运行。反应堆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强行运作,以至于功率突然失控,在几秒钟内迅速上升了几百倍,比额定功率超出了十倍,在这样的情况下,燃料外面的包壳由于温度过高而很快破裂,致使压力管全部爆裂,蒸汽发生爆炸,最后发生锆水反应,并且引发爆炸和石墨燃烧。在爆炸突然发生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防护外壳的厂房被炸开了一条大裂口。这不但使燃料很快泄漏出去,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使大量沾染了核辐射物质的石墨粉尘在大火的燃烧中四处飘散,并且跟着风向飘到了大半个欧洲。
然而以上的情况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中都不存在。“福岛”事故是在反应堆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发生的,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低功率的余热衰变,这个能量仅仅相当于裂变工作能量的3%。不仅如此,还有两层防护钢壳阻挡外界环境与核物质发生联系,此外还给予了大量冷却水对高温状况进行有效缓解。因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悲剧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中并不会重演,人们的担忧更大程度上是因那次事故的阴影重又激起人们对于核威胁的恐惧。
(2)反应堆外壳面临的超压风险值得担忧吗?
即使核燃料棒停止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自衰变热量,在正常情况下,3%的热量要通过冷却系统自动完成。可是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带动冷却系统的采用机及外界电网在海啸中被彻底损毁,所有冷却方式都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以人工的方式注入海水,填充在热交换压力容器和安全壳之间进行冷却。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风险是,冷却水气化后全部聚集于安全壳中,因此反应堆的安全壳面临超压的问题。福岛核电站的安全壳在设计中的安全壳压力值是4个大气压,而在这次事故中却一度达到了个大气压。因此,为了保持安全壳的正常工作,需要向外部排放水蒸气,以缓解壳内压力。而此时,与外冷却系统冷凝水和工作循环的回路用水不同,这时排出的水蒸气,没有时间,也不具备条件进行放射性处理,因此产生了一定量的沾染了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外放,为了以防万一,有必要对核电站周围10~20公里内的居民进行疏散撤离。。 最好的txt下载网
4。日本核泄漏事故探查(2)
在这次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中,为了降低气压而向外排泄的水蒸气成了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这与美国三里岛的核事故情形相似。只不过福岛核电站发生意外的反应堆多达3个,延续的时间也长,对外排泄的带有放射性性质的水蒸气也大大超过了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此外,这次事故中氢气爆炸毁坏了外厂房,在救援中又产生了大量带有微量辐射的水,并被排泄到了海里,因此性质更加严重。
客观地说,福岛事故对于环境和人总体上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根本不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比较。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在态度和反应上也与切尔诺比利事故完全不同,足以见得人类对于核安全的警惕性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福岛核电站业主的东京电力公司在自己的官网上一直严格地遵守着日本法律对核灾害的规定,一直在持续更新公布所排放的辐射量的变化情况,每半个小时或10分钟就要测量一次。测量的结果告诉人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核辐射量都在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水平上。
事实证明,日本在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一次性安排好了“减压工作”。而如果不这样做,有可能在严重超出保护壳能够承受的大气压下毁掉保护壳,那样就会出现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
(3)东京受到的辐射沾染有多重?
在整个福岛核电站事件中,二号反应堆的爆炸使得人们最担心的辐射物质的释放加剧了,并达到了11930微希/小时的空前的制高点。在这个时候风向也成了人们所担心的问题,恰恰日本当天刮起了北风,辐射物质随风势极有可能飘到东京。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检测到这里的辐射量突然增加了20倍,气氛空前紧张起来。日本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公布了这一消息,然而消息一出,在对“希”的数值没有什么了解的人群中引起了极大恐慌。
实际上,在福岛核电站测出11930微希/小时的辐射量后,距这里220公里的东京市内在二号反应堆爆炸当日的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所能够检测到的辐射值仅为微希/小时,辐射量衰减了15000倍。到了当日下午随着福岛核电站方面辐射物质的降低和风力的扩散,该数值也随之降低到了微希/小时。这个辐射值如果用一个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辐射的事情来比较的话,相当于使用一台老式显示器的电脑所产生的辐射量,这样也降低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惧。
(4)日本福岛核泄漏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将产生怎样的伤害?
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泄漏的是核裂变的常见产物铯137和碘131。铯137会伤害到人体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30年,但在人体内的存留时间不会过长,如果身体遭到了这种物质的危害,大部分将会在一年之内排出体外;碘131的半衰期要比铯137短许多,只有8天,如果受到危害,一般大部分在一个月内排出体外,这种物质对人体的最大威胁是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并有致癌的危险。
在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故中除了在核电站进行抢修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受到高能辐射危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这次事件,只有在福岛核电站周边的居民才有可能受到威胁,隔着大洋彼岸的中国,更不必为此担心。
(5)碘在防辐射方面的作用
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中,主要泄漏的物质为碘131,这种物质若被吸入体内,就会引发甲状腺疾病,严重的可能诱发癌症。人体在核事故发生后,放射性碘有可能进入人体,这种物质将集中在甲状腺内,并导致这个器官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放射性碘就成了对人们伤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所以在那次事故中,年龄在0~18岁的人中爆发甲状腺癌的病历超过了5000例。而若在吸入了放射性碘后及时服用稳定性碘,便可以有效阻止90%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如果吸入放射性碘几小时后才服用稳定性碘,效果虽然不甚理想,但也可以减少50%的积存。
碘的推荐用量是,成年人为100毫克、3~12岁以下的儿童及孕妇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为25毫克。
尽管碘可以通过封闭甲状腺来阻止放射性碘侵入人体,但是服用过量却会引起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一般人并不需要特别补碘,只需在日常饮食中适当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就足够了,比如常吃海带、紫菜、海鱼、海虾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看日本如何应对地震引发的核危机
2011年3月12日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确认反应堆冷却系统出现异常后,日本首相菅直人即刻宣布进入“核能紧急事态”,并承认在事故中发生了核泄漏。之后,随着事态的发展,政府方面的态度包括:核危机的形式不可预测,并承诺以最高戒备状态解决问题;承认对于这场核危机来说,事前缺乏安全方面的保证措施;在危机发生后仔细检查、深入评估核安全的标准问题等等。
在事故发生后的15日上午11时,首相菅直人于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趋于严重,在核电站20…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全部都要做好预防核辐射的准备。东京方面市政府也呼吁市民关好门窗,尽量留在室内。与此同时,原先被派往核电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被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替换。驻日美军在15日出动了2辆泵车前往福岛增援,美国核管制委员会也派遣了熟悉这种核电站反应堆的专家紧急前往日本。日本福岛核电站所发生的事故在某种程度上来看,给世界带来的震荡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2011年3月18日,日本按照国际核事故等级的7级标准将事故等级从4级上调成5级,与美国1979年发生的三里岛事故同属一个级别,可以说,这次事件是日本核事故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
事故发生后,日本首相菅直人严肃要求核电站的所有方东京电力公司务必要将发生的所有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如果处理不好,后果将十分严重。日本明仁天皇也发表了电视讲话,表示希望有关方面要尽一切努力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这是天皇继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就此类事件发表的第一次讲话。明仁天皇还通过日本宫内厅明确表示自己将不会撤离东京。高层总体联动,福岛核电站的救灾行动迅速进入了“倾举国之力”的阶段,紧接着,警视厅、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相继投入战斗。
在救援的过程中,以“福岛50壮士为首”的东京电力公司的员工让世界为之感动,也使人们看到了日本人坚强、勇敢的另一面——通过NHK提供的电视画面,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东电员工在自卫队退入车内躲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露天作业的画面。这些在最为危险的境况中工作的员工受到了全日本民众的敬仰,而与之相反的是,东电的高层则可能在事态平息后引咎辞职。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对日本核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质疑——日本是一个由6800个岛屿组成的总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个国家煤炭、木材相对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地震时有发生,它的地理结构决定了其发展核电的宿命。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就开始为核电的设备制造和开发研究上做准备,并且逐步实行了核电设备国产化。日本经典的动画形象“Atom”阿童木的英文即为原子,可见这个具有十万马力的动画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日本对于核能源的热衷和追求。
上世纪的80年代以后,出现了日立、东芝、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等日本核电机组的制造商,虽然技术方面有所进步,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安全隐患。
在本世纪初就有东京电力公司提供虚假报告隐瞒事实的负面新闻被披露出来——2002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了自身与29起虚假检查报告事件有关;同年,管理层人员包括董事长、社长、副社长及2名顾问引咎辞职;2007年1月31日,在东京电力公司提供给经济产业省的调查报告中承认,自1977年起对于所属的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及柏崎刈羽核电站的13座反应堆共计199次的定期检查中,存在隐瞒安全隐患、篡改数据的行为;同年3月,东京电力公司向国民承认了1978年发生的严重核反应堆事故被隐瞒的事实。
基于以上东京电力公司的种种负面消息,日本公众和国际方面对这次东电应对核泄漏所采取的措施存在强烈的质疑。曾经一度是世界第二大电力公司的东京电力公司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是日本大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在这次福岛核泄漏的问题处理上,各方也都担心东京电力公司故伎重演,出现掩饰瞒报的行为。
震后的日本,在余震伤痛和骇人的核危机的阴影下,东京等大城市努力地照常运转着,但由于供电、交通等方面受到的影响,人们不能再按以前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了,很多人都表示地震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但一定要同国家一起加油,渡过困难的日子。在东京等地家庭中依然有电力供应,节电的计划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比如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