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运用科学知识,用头脑想,想通了原理,就会修理了。”
父母的这种回答方式,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善用人类智慧,天下即无难事”的感受,下一次孩子再遇到困难时,就可能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自己的能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妈妈是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事吗?
4岁的朵朵正在和妈妈一起看《买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朵朵仍感觉意犹未尽,问道:“那个买火柴的小女孩多可怜啊,她真的被奶奶接走了吗?”
“是啊!”妈妈说。
“她会跟奶奶一起到天堂吗?”朵朵继续问道。
“应该会吧。”
“那她以后还会怎么样呢?”朵朵穷追不舍。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啊!”
朵朵有一些困惑,奇怪地问:“妈妈是大人,也不知道吗?”
妈妈怎么会不知道呢?
爸爸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情呢?
根据心理学家描述的各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的特征,孩子10岁之前属于对父母的绝对崇拜期。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心中的疑问,父母能够一一作答;弄坏的物品,爸爸能够奇迹般地修复;吃饭、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总能够端出美味的佳肴。所以一旦父母的回答没有使孩子感到满意,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怀疑,内心也会比较失落。对于孩子的提问,父母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务必弄清楚孩子发问的真正意思,最好能够马上回答,且要顾及孩子的梦想与兴趣。
“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啊!”
“即使是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
父母当然也会有不知道的事情,不过,如果不加修饰地直接这么说,孩子会有一些不满,甚至对父母的信任感也会随之动摇。如果无法回答时,可以这么说:“到底会怎么样呢?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再看看或者查查书,好吗?”或是进行一下推理,这也是一个办法。
“妈妈现在突然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改天我想起来了再告诉你!”
这样的回答或许暂时可以保住父母的尊严,但是或许从下次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直线下降,或许有一天,孩子会对你的回答嗤之以鼻:“别骗我啦?我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知道母亲也会有不知道的事情,因此让孩子看到,并没有关系。
“宝贝,即使再聪明的人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大人和妈妈也一样。所以,不但是你们孩子,还包括爸爸妈妈以及其他的人都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不会落后啊!”
对于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父母要如实地告诉孩子,给孩子讲道理,使之明白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穷的,无论任何人都有不懂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借机鼓励孩子努力刻苦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咱们一起去买本书看看,好不好?”
前面的章节已经有所讲述:如实告诉孩子自己不会的真相,并不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对于父母也不知道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学到科学的知识,也能使孩子在亲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爸爸是大人为什么还会生病呢?
身体一向强壮、很少生病的爸爸病倒了。
看着躺在床上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爸爸,3岁的晶晶有一些沮丧,又充满了好奇,于是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爸爸还会生病呢?”
爸爸怎么也修不好?
爸爸怎么也搬不动啊?
妈妈怎么也不懂啊?
对于处于绝对崇拜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身体一向强壮的爸爸妈妈突然像自己一样病倒了,他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甚至刚开始注意到爸爸妈妈上厕所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相同的疑问:爸爸妈妈也像我一样尿尿吗?甚至还有其他令父母更为啼笑皆非的疑问。其实,孩子这些“大惊小怪”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和过程。所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父母都应该认真地回答,切不可草草地应对。
“爸爸生病有什么奇怪的啊!”
对父母来说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有时并不知道,所以对于孩子的疑问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正确的回答,不应摆着一副“你怎么什么都奇怪”的样子来面对孩子。
“都是你不乖,经常惹爸爸生气,看爸爸都被你气病了!”
也许这只是父母随便说说的一句话,或许父母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听话、更乖。但是这种不但解决不了孩子心中疑问,还将责任推到年幼的孩子身上的回答方式,却可能给尚不谙事的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愧疚感。
“孩子,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是会生病的。只是爸爸妈妈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很少生病而已。所以要想保持健康、不生病,经常进行运动和锻炼很重要哦!”
父母正确地给孩子讲道理的同时,强调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为什么爸爸从来都不做家务?
周六一大早,妈妈就起了床,又是打扫卫生,又是洗衣服,最后做好早餐叫6岁的小洁和爸爸起床吃饭。
饭桌上,小洁看着累得气喘吁吁的妈妈,觉得非常不公平,妈妈太辛苦了!每天放学回家看到的都是妈妈忙碌的身影,而爸爸虽然在事业上是个大英雄,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成了一只大懒虫,从来不洗衣做饭,哪怕是最简单的打扫卫生,爸爸也从来不做。
看着妈妈不停地捶着腰,小洁终于忍不住问:“为什么爸爸这么懒?爸爸为什么从来不洗衣服也不做饭呢?”
爸爸为什么从来不洗衣做饭?
为什么爸爸不做家务?
受中国传统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使在现在的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现象也并不少见。母亲整天忙碌像个保姆,而父亲回到家后不是一边吸烟一边看电视,就是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像个“大老爷”。其实在生活中,父亲也应积极地参与家务和育儿,这不仅可以让母亲得到一定的休息,也能够使孩子品尝到与父亲一起玩耍的乐趣。而且,父亲劳动的身影,也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家务的习惯会在孩子心中逐渐培养起来。在父母共同的关心和影响下,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爸爸就是那么懒,妈妈嫁给他算是倒霉了!”
“唉,没办法,妈妈就是这受苦的命啊。”
作为父母,要避免将孩子作为发泄牢骚和埋怨的对象,因为父母向孩子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增加孩子对另一方的反感以及孩子的心理压力。
“宝宝,爸爸不洗衣、做饭并不能代表爸爸懒。爸爸为了咱们这个家,不辞劳苦地在外面努力工作,已经很累;妈妈的工作比较轻松,所以多承担一些家务活也是应该的!再说啦,家里扛米、修电器等一些重活不都是爸爸干的吗!”
“在咱们家中,妈妈和爸爸的分工是不同的,妈妈主要管家务和照顾你,而爸爸呢,主要是管挣钱养家。虽然爸爸妈妈的分工不同,但我们都在很辛苦努力地为咱们家付出,这样我们的家才能温暖、幸福啊!”
告诉孩子为了给共有的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爸爸妈妈都在为这个家不停地努力付出,只是二者的方式和主要负责的内容不一样而已。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孩子看问题要把握全局,不可因一件事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扫浴室?
4岁的小灵看着忙来忙去无法陪自己玩的妈妈问道:“妈妈,你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扫房间呢?”
“等一会儿再说。”忙碌的妈妈没好气地说。
可是,小灵却不甘心,还是不停地发问。
为什么要经常扫地、拖地板呢?
每个孩子都喜欢妈妈陪自己玩,然而看着一大早就忙着做家务无法陪自己玩的妈妈,孩子会觉得非常无聊,接二连三的问题也就由此产生了:“为什么要扫地呢?”“为什么要擦桌子?”“为什么要洗衣服?”……而此时,父母应观察孩子的表情以及体谅孩子想要父母陪自己玩的心情以及愿望,给予某种程度的接纳和肯定。
“我不洗衣服,你哪有干净的衣服穿啊!”
更多的错误不是解答内容的错误,而是解答方式的错误。与孩子说话时,如果语气舒缓一些,内容稍加延伸,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回答。
“你以为妈妈想啊,妈妈还不是没办法。你那么调皮,每天都把衣服弄得脏脏的,妈妈不洗衣服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以抱怨的方式回答是非常不好的,这样不但不会消除孩子心中的疑问,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
“妈妈是女人,女人就应该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啊。”
妈妈可能对自己的性别比较悲观,才产生这种错误的观点,而父母如果将一些错误的、悲观的观点灌输到孩子心里,即使是无意的,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你不觉得穿干净的衣服比较舒服吗?所以要经常换洗衣服,洗好、晾干放起来,等你身上的衣服脏了就有干净的衣服换了。”
这种回答方式是非常好的。不过,父母在耐心回答孩子问题的同时还应多考虑孩子发问的情景和心情。
“等妈妈洗好衣服,就陪你玩,好吗?”
“你先玩这个玩具,等妈妈洗好了衣服,马上就陪你玩。”
其实,孩子是希望妈妈陪自己玩才产生发问,考虑到孩子心情的妈妈不能只告诉孩子洗衣服的理由,否则双方的意识就没有交点了。
“妈妈很想陪你玩。不过,如果不在早上洗好衣服,会晒不到太阳,那么衣服就不会干,所以你再忍耐一下吧!”
接着,再追加说明穿脏衣服会很容易生病,向孩子说明洗衣服的理由,这么一来,孩子就能够理解和接受了。
爷爷答应我去动物园,为什么还不去?
涛涛最喜欢猴子了。
在他生日那天,爷爷不但送给涛涛一个电动汽车,而且还答应涛涛过几天带他到动物园看猴子。
涛涛一想到要到动物园看猴子就非常兴奋,但是眼看着都过了一个月了,但是爷爷却还没有任何动静,这下可急坏了涛涛。
又是周末的一天,涛涛实在无法再忍,跑去问爸爸:“爷爷答应带我看猴子,怎么还不去呢?”
爸爸答应我的事情,为什么还不做呢?
妈妈说开学后给我买新书包,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买呢?
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也很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成就和发展。家长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用,并且要以身作则。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不能随意承诺,承诺之前一定要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但是一旦向孩子作出承诺,就应该尽全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要在孩子心中发挥好家长的模范作用。
“可能是爷爷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忘了吧。”
已经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这是每个人必须坚持的原则。而且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经常教育孩子守信,使之成为孩子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妈妈答应过你吗?我怎么不知道?”
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一种极大的伤害!家长不但不兑现自己的承诺,还企图以谎言加以掩饰,对孩子以后诚信的树立起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放心吧,既然爷爷已经答应你了,那就肯定会做到的!原来爷爷答应你的事情不也都办到了吗?只是宝宝再耐心地等一等,可能爷爷近期有他特殊的事情呢。”
“既然妈妈已经答应给你买书包了,就一定会做到,只是你看,这几天妈妈比较忙,等过了这段时间,妈妈不是特别忙了,咱们再一起去买,好吗?”
正面向孩子表明,家长承诺给孩子的事情就一定会办到,从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的许多行为举止很像父母,这不仅是由于遗传的原因,也是模仿的结果。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举一动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所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