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改正,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指甲太长,细菌就容易躲在里面,宝宝就会生病。还有你经常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玩,留长指甲也容易伤到别人啊。”
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饭前便后勤洗手等,当孩子习惯了这些并且不用家长督促的时候,孩子的讲究卫生也就慢慢形成了习惯。家长还要告诉孩子不仅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身边的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保持卫生。
“宝宝真棒,今天给妈妈上了一课,留长指甲是不对的,妈妈决定和宝宝一起把指甲剪了。”
对于孩子给父母指出的错误,父母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所谓的尊严而拒绝承认,这样反而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勇于接受孩子的指正,及时改正,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躺着看书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所以爸爸也一直在改,但是有的坏毛病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很难再改了。我们之所以严格要求你,也是希望你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啊!”
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多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准确地告诉孩子父母的哪些行为是不好、不应效仿的!
父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榜样,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起潜移默化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七八岁左右,模仿能力很强,孩子身上的很多习惯和行为都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这是由于他们年龄尚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那些往往是孩子划分对与错的标准。如果父母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以良好的行为榜样影响孩子,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一些父母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首先做到,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家长有特权”,就为所欲为,以至于孩子不理解、不服气。另外,面对孩子的质疑,父母应采取尊重、鼓励的态度,对于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并用实际行动改正,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第四辑 家庭
今天兰兰家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爸爸妈妈忙前忙后地照应着。客人一进门,爸爸忙抱起兰兰对客人说道:“三叔,这就是您的孙女兰兰。”说完急忙对女儿说:“兰兰,这是三爷,快叫三爷呀!”兰兰满脸困惑地看着眼前陌生的老人,轻声地问妈妈:“妈妈,他是三爷,爷爷是第几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什么妈妈不给我生个妹妹?
隔壁的刘阿姨家新添了一个小宝宝。
一天,妈妈带着4岁的贝贝到刘阿姨家玩,贝贝看到躺在小床上安睡的小宝宝,忍不住地好奇,总是想伸手摸摸小宝宝。
妈妈告诉贝贝说:“贝贝,小宝宝睡着了,不要摸她哦,不然你会把她吵醒的!”
“妈妈,小宝宝好可爱啊,你也给我生个小妹妹吧!有时候一个人没意思,有小妹妹陪我多好啊!”贝贝说道。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小娃娃呢?
妈妈能不能生个小熊猫陪我玩?
一些独生子女有时非常渴望弟弟、妹妹的出生,特别是自己一个人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来。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缺少同龄伙伴,就会失去很多乐趣,也失去很多在游戏和交往中学习社交、增长知识以及提高能力的机会。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多多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小伙伴,支持孩子的正常人际交往,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生个妹妹,以后家里的玩具和好吃的就要分一半给妹妹,你的就少了啊!”
也许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后,孩子可能不会再提这种要求了,但是这样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自私心理,会加强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妈妈已经过了生孩子的年龄了,不可能再生下小宝宝了。”
这种不积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愿望,要给予某种程度的认同,深入体会孩子的心思和发问的情景,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再生一个小孩,那该有多好呀!”适当地肯定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不会太过悲观或失望。
“妈妈有一个你就够麻烦的啦,哪还有时间照顾小妹妹啊!”
养育孩子固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父母不应经常把这些挂在嘴边。听到这样的回答,孩子会怎么想呢:“我是爸爸妈妈的累赘?我是拖油瓶?”……孩子的幼小心灵怎能承受如此的重创呢?
“不是有爷爷奶奶每天陪你玩吗?”
同伴交往的乐趣是爷爷奶奶等长辈所给予不了的。孩子需要能与同龄人一起玩,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快乐,但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往往无法与孩子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我还给你生个机器猫呢,傻瓜!”
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嘲笑孩子!这种取笑式的回答只能让孩子不知所措,或许他真的会认为自己很傻,以后可能就不敢随便问家长问题。
“妈妈有了你已经很满足,很幸福了!而且爸爸妈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同时照顾你和妹妹啊!”
让孩子知道妈妈之所以没有再生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是因为妈妈太爱自己了,妈妈要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一种受重视的感觉。
“等你上了幼儿园,就会认识许多的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玩耍、做游戏,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而且平时你也可以找张阿姨家的小峰玩啊!”
有时孩子发问只是一时的好奇,父母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问题。对于太忙不能经常陪孩子的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发展自己的小伙伴。父母也可以多帮助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相邻的或者比较熟悉的家庭里的孩子建立联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正常交往,也保护了孩子的安全。
“孩子,妈妈问你一个问题,小兔子能生大灰狼吗?对呀,兔子只能生兔宝宝,那么妈妈怎么能生大熊猫呢?妈妈当然只能生小弟弟或小妹妹啦!不过,现在地球上的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节制生育,地球就养不活咱们了!所以,妈妈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你这一个孩子。”
通过打比方,告诉孩子简单的生育常识,告诉孩子妈妈不是万能的“生育机器”。同时妈妈可以带小宝宝挤公共汽车,让孩子体验拥挤的滋味,并告诉他,如果大家都生很多孩子的话,我们的地球就会和公共汽车一样拥挤,地球上全都是人,到时候,就没有可爱的小兔子、小鸟居住的地方了。孩子了解到这些,就会减轻自己孤单的感觉。
。 想看书来
为什么姐姐先出生呢?
单单和双双是一对双胞胎,今年都3岁了。两人尚不懂事,所以会经常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争吵、打闹。
一天,正在客厅和姐姐一起玩耍的单单突然跑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为什么姐姐先出生呢?”
为什么我是弟弟呢?
妈妈,为什么不先把我生出来呢?
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之前,先弄明白孩子发问的背景以及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父母才有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从而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根据当时情景判断,小女孩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我早点儿出生,做姐姐的话,就不会输了。”其实,她的目的并不在于成为姐姐,只是希望比姐姐还强。因此,父母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孩子当时提问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她的情绪,然后再作回答。
“你们谁先出生,妈妈也是无法控制的啊!”
孩子对于妈妈这种非常无助的回答会感到非常失望,她会为自己心中万能的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思感到疑惑和失落。如果屡次遭遇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影响孩子发问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发问的欲望降低。
“那是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你们两个猜拳,结果姐姐胜了。”
孩子和兄弟姊妹争吵以后非常不开心时就会寻求母亲的爱,从中得到慰藉。父母的这种回答方式,是无法抚慰孩子当时的心情的。
“如果你多运动,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就能够变得更加强壮。这样,你就不会输给姐姐了。”
母亲这种针对事情发生的情景而作出的回答非常合理,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些心灵的安慰,也会比较满意。
“这个问题妈妈也不清楚,等妈妈查查书,再告诉你好吗?”
“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查书看看好吗?”
对于稍大一些想要明白其中道理的孩子,父母可以在问清孩子真正发问的原因之后,给予相应的问答。如果父母也不知道的话,可以如实告诉孩子,自己查资料后或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学习后,再告诉孩子一个科学的答案,不要不懂装懂,期望蒙骗孩子过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什么我没有舅舅?
春节过后,幼儿园开学了。经过一个寒假,来到学校后的小朋友们都异常兴奋,纷纷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新礼物,说着自己的新趣事。
欢欢听着大家说“这个遥控飞机是舅舅送我的”、“这件漂亮的衣服是姑姑给我买的”、“我家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毛毛熊,是大表婶送我的”……他一方面是非常地羡慕,一方面却是非常地困惑。
欢欢回到家后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有舅舅、姑姑什么的,为什么我没有呢?”
为什么我没有姑姑呢?
我的舅舅是谁呢?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一些血缘亲属的名称对孩子们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陌生,一些甚至在逐渐消失。因此,孩子们常常会对那些看似平常的称谓感到非常好奇和困惑,过去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令孩子好奇的问题!虽然对孩子来说,那些称谓可能会逐渐远去,但家长同样有责任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孩子只有了解了这些称谓的真正含义,才能从心底去尊重他们。
“你问这些干什么啊,反正你又没有,问了也没用!”
虽然孩子现在没有了这些所谓的亲戚,但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理解这些称谓的含义是尊重具有这些称谓的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那些都是对一些亲戚的称呼而已。”
父母不要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没有用就搪塞孩子的问题,这样会打击孩子发问的积极性,而且如此简单的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回答,孩子怎么会满意呢?
“小宝贝,让妈妈讲给你听啊,舅舅就是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姨就是妈妈的姐姐或者妹妹,因为你姥姥、姥爷只有妈妈这一个孩子,所以你没有舅舅和姨。”
用真人实例或者用动画片中孩子比较熟悉的某个人物给孩子进行讲解,能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顺便提及有杰出成就的家庭成员,加深孩子家庭印象的同时,增强他们对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自豪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我却没有?
英子刚生下来没多久,爸爸就留学到了国外,后来与妈妈提出了离婚,再也没有回来。
一向很乖巧、听话的英子,今天却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上突然大哭了起来。任老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最后只有请英子的妈妈把英子带回了家。
一路上妈妈一边安慰一边试探着问:“我们家英子一向不是最听话的好宝宝吗?今天是怎么了呢?能告诉妈妈吗?”
“今天老师让我们画爸爸妈妈的样子,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爸爸,所以……”英子哭着说,同时又问了那个她已经问了很多遍的问题:“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呢?”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而我却没有呢?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爱、父爱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爱,一般来说母爱比较温柔、多情、细腻,父爱比较刚毅、果断、豁达,这两种爱相辅相成才会造就孩子的健全人格。许多爱是可以替代的,只有父母的爱不能替代。夫妻间因感情破裂而导致婚姻“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父母不可以因为婚姻的终结就把双方应该承担的抚养、关心、教育孩子的义务丢在一边。
“每个孩子都有爸爸,只是你爸爸不要你了!”
父母的这种回答,给孩子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妈妈不是把你照顾得很好吗?还要什么爸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