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一个词儿来,好像叫“面子强迫症”……
第七奇:大家凑钱喝酒去
日本人喝咖啡的本事大约可称天下第一,三杯咖啡下去倒头就睡,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但喝酒就不行了,从酒量的角度,日本人大多一饮辄醉,要是到山东、东北这种地方能喝到终局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日本公司的员工,还偏偏喜欢隔三岔五一起喝酒去。
出去喝酒多半有个由头,比如某人退休,来了新人等等。这里面学问就大了。仔细观察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私人朋友们的聚会,而是日本公司用来增进员工感情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常是星期三左右,就有小干事给希望参加活动的员工们发通知了——“周末,为了xx事,准备组织一个聚会,地点在xxx,希望踊跃参加。”随通知一般还附餐馆地图。表面上活动自愿参加,实际上不参加的会被视作异类。这样,每到周末,日本大街小巷的餐馆总是熙熙攘攘,宾客盈门,是他们赚钱的一大黄金时间。
日本公司八大奇(6)
仔细想想,组织这样的活动大有道理。日本的风俗“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偏偏日本的公司还最讲究合作,集体主义,二者的矛盾怎样调和呢?大家一起出去喝喝酒,联络感情,显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了。日本人一喝酒就会撕去面具原形毕露,在这种喝酒的活动中,本来从无关系的一些员工也有机会坐在一起,将来工作中自然可以更好地合作。而通过这种活动交到私人的朋友,则基本是不必指望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公司业务的一个延续而已。
但是,这种有益于公司的活动,公司却不会拿出经费来,而是同事们自己掏钱凑份子。我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日本熟人告诉我,每次发了工资,他都要拿出五万块日元来,作为本月的应酬费用,这应酬,就是喝酒和给同事生孩子、结婚等准备的份子钱了。
不过,日本的员工,也颇有一些不用公司组织,除了周末还自己跑出去喝酒的,往往一喝就到半夜才回家。开始觉得这些日本人没心没肺,后来才明白他们的处境很值得同情。
原来日本传统观念认为加班是在公司有价值,受重用的体现,所以丈夫加班,妻子在家就会心满意足,百依百顺,如果丈夫不加班早早回家,妻子就会担心丈夫的工作出了毛病,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日本公司的确加班多,但总有不需要加班的时候吧,这种时候,本来可以早回家的日本员工为了让家人安心,就只好跑去喝酒到半夜。
真……
第八奇: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一次曾经问一个已经比较熟悉了的日本工程师——你们一天给人家鞠躬上百,不觉得累么?那位听了一愣,想想,说有这么多么?我怎么没觉得?
当然有这么多了,只不过习惯成自然,大多数日本人对此已经没了感觉。
日本的公司,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条条框框极多的地方,前面说过着装的规矩,而这不过是日本公司各种规矩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在公司里打头碰面,上下级一般要互相问好,下级是“澳哈腰古匝一马斯”,上级呢?简单的“尤斯”就可以了。而上级见了更高的上级,又要马上改口,所以,和人见面时极快地判断双方的等级是一门必备功夫。中午吃饭要集体行动,坐下来的时候自然形成众星捧月,把级别最高的放在中间,整个吃饭期间大家谈论话题,每个人都要按照级别高低,长幼顺序有所发言,谈笑风生,表示参与又不能抢前辈上司的风头,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建设集体内融洽的合作气氛……
工作中,就表现为小心翼翼,决不超越自己的范围。日本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绝少革新,理由是革新是负责革新部门的事情,因此即便有更好的方法,也不会主动提出来。而公司老板讲话或者发布什么通知,最后问大家有意见没有纯属套话,极少有日本员工出来提问或表达意见。你若真的出来提问,那就要惹麻烦了,因为会议的时间安排肯定没有给提问回答留出时间,你的问题会造成整个会议的延长。
奇怪的是,日本的员工们似乎颇不以这种束缚为苦,反而在这种种规矩之下挥洒自如,给人活得很滋润的印象。他们体内好像都带了一台专门处理这种“规矩”的计算机,该怎样行礼,该怎样说话,都可以自动应对而不出问题。
有人说这是日本公司员工的一种“素质”,要按照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种渗透骨髓的文化传统。
日本古代是一个国土狭窄,生存条件恶劣的国家,因此没有多余的社会资源可以浪费在*决策、尊重隐私等这些方面,属于个人自由的空间十分狭小。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民族始终生活在一种等级森严,规矩众多,而且强调服从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发展出的文化,也就具有了“带着镣铐跳舞”的特征。尽管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生活走向了*化,但这种在层层束缚下乐在其中的文化传统至今犹存,便形成了公司里日本员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独特现象。
不过,这种规则,也往往因为外国人的进入带来种种误会。因为“老外”经常会不按牌理出牌。比如,萨就曾经引起过这种麻烦。当时,萨奉命接收一个日本公司的技术部门,算是个临时的小头头,部门里的七八个日本员工都很配合,所以工作颇为顺利。但是萨有个习惯,就是喜欢上网写文。于是那天晚上工作完毕后,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开始信笔神游,乐在其中。待得一文写成,看看时间,已经到了半夜11点钟。正收拾东西要走,忽然发现那七八个日本员工一个也没有先走,这时也开始收拾起东西来。
一愣之下,忽然恍然大悟——“上司在加班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下属不能先走”,这也是日本公司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呢。萨无意中害得这几位多在公司干了三四个小时,真是抱歉。
至于……这三四个小时人家到底加了哪门子的班,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2007…01…2422:29:13)
日本式勤奋中的水分(1)
到日本以后,有一分感慨——你看,日本这儿有什么啊?要矿没矿,要田没田,走哪儿哪儿是山,连找个平溜地方都不容易,它怎么就发展起来了呢?一来二去发现,日本最值得自豪的资源,就是人,那些普通的工程师和工人。他们未必多聪明,却敬业得不得了。松下幸之助评价说,从二战的废墟中建设起一个世界第二大发达国家,日本一方面靠的是机遇,另一方面就是勤奋。看来此言颇有道理。
日本式的勤奋赢得同行的尊敬,给劳工运动噩梦,创造了经济繁荣,弄出无数过劳死……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勤奋”在世界算是闻名遐迩。有人说他们习惯了干活加班,不加难受,一天干十四个钟头——十四个钟头是夸张,不过下班后每天多干上几个钟头,的确是日本很多企业的家常便饭。
有人说他们只知道工作没有生活,每天的日子仿佛蚂蚁(所以日本人有时会被被称作经济动物,*动物……总之,似乎不适应人类生活的样子)。有人说他们男人上班所以女性没地位,家里封建专制犹如机械组合(这倒不是假话,很多日本丈夫到家只剩了睡觉,永远萎靡不振)。
……这是人过的日子么?总之,在很多朋友眼里,这日本人勤奋得有点儿不正常,激烈一点的评价甚至会跟武士道亡命徒或者心理变态联系起来。
然而,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却发现在今天的日本社会,这“日本式的勤奋”其实也掺了不少水分。最初发现这一点,是在公司内部一次外出聚会的活动上。
虽然是在日本工作,但我所在的是一家相当典型的美国公司,对于日本企业内部究竟是怎么干活的,很长时间没有概念。这年年初,资本主义大鱼吃小鱼,我们吞并掉了一家日本公司,由于日方的配合,接收过程一切顺利。转眼到了周末,日方总经理说他们准备周末搞个聚会,到淀川河畔去烤肉,也请我们几个负责接收的人员一同前去。
淀川两岸,有绿茵茵的草地和连绵不断的丘陵,风景秀丽,预定烤肉的地点就在这里。车子一到,日方的员工驾轻就熟地开始忙活,架炭炉的架炭炉,扎肉串的扎肉串,只见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纷纷忙碌起来,好一片日本式的勤奋场面。萨正甩着十个“红萝卜”看风景,负责接收的副总乔治端着个铁锅走过来。这几年公司生意不错,此老狐狸已经巧取豪夺了六七个日本小公司,可谓经验丰富,这次接收能够如此顺利,乔之功不可没。老乔在我肩上拍了一下,咬着耳朵问我怎么不去帮忙?
萨耸耸肩膀——人家早分好工了,好像没我的活儿啊,让我怎么帮?乔治苦笑——What?都是东方人,你不理解日本人的想法?得,来之前我给你们上的课算是白讲了,那日本公司内部的文化怎么说来着?
哦。想起来了。要让被接收的单位能够良好地为新公司做贡献,那么,就要尽快得到这里员工的认同。来之前,乔治给我们上过课,要融入日本的企业,必须尊重它的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不管你干得好不好,你一直在干才是好人。当时我还没有感性认识,这几天一起工作算是理解了,这些日本员工无一例外地比着加班,有活没活个个勤勤恳恳,就是这个道理。在日本企业,庞统式的人物只会被认为是偷奸耍滑,老黄牛才是好同志。所以,别人在忙的时候,甩着十个“红萝卜”,绝对是一个令人侧目的形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日本式勤奋中的水分(2)
那么,咱就去干吧。可……看他们按部就班,驾轻就熟的,也没我可以插手的地方啊。看看我们这几个“劫收大员”,乔治在一寸一寸地刷锅,曼蒂在跟着摆肉串的日本人手忙脚乱,我,我怎么办?这能难倒中国人么?咱们糊弄上头下头的本事天下第一啊!
果然,出手之后,这次活动中萨的表现得到了普遍的好评。那是,忙得额头见汗,手脚不停,相比于把锅刷得像西瓜皮的乔治,添乱像六指的曼蒂,萨是一点负面报道都没有,广大日本员工都感到此人甚为可交,纷纷上来搭讪,还有几个漂亮的日本MM……那我究竟干了什么呢?
说来简单,我们来的两辆车,把野外烤肉的家什卸下去以后,上面都有包装箱么,我就把这辆车上的包装箱雄赳赳地扛到那辆车去,再把那辆车上的扛回来,如此周而复始,正好做体育锻炼,等扛完两个来回,肉,人家也给烤好了……烤肉的日本人虽不明白此人忙些什么,但由衷钦佩他干得努力,自然是评价甚高。
这以后,就发现,日本公司里面,虽然加班普遍,但有很多人做的事情,也和萨搬包装箱差不多,就算能早早干完自己工作的日本人,只要周围人还在忙,也会自动放慢,喝喝咖啡抽支烟,跟着耗起来。说起来日本战后第一代人,那种勤奋加班恐怕是迫不得已,到了现在,日本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不时还有“不景气”的光顾,公司里面的活儿,很多时候并不是那样多,但仍然有很多公司人人加班到半夜。其原因,据我的观察,第一是日本人对“好员工”的评价和工作时间长短挂钩,效率如何倒不重要,以至于加班成了表现自己优秀的一种手段;第二是日本文化注重集体,连出门吃个中午饭都常常成部门集体行动,若是别人还有活儿我就走了岂不是背叛集体?
如此一来,日本人的加班多也就不奇怪,然而这能不能和“勤奋”挂钩,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那么,整天“勤奋”地在公司工作,家里的太太不会有意见么?在中国加班不顾家十有*要被老婆痛扁的。
日本却完全不是这样。在日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叫做“居酒屋”的小酒馆,到了夜晚,这里便人声鼎沸,满眼都是沾酒就醉,面作猪肝色的日本上班族。对此萨最初颇有疑惑,第一,小酒馆真的就这样有吸引力?这些下酒馆的又没多少酒量,怎么会如此上瘾?第二,干完活早点儿回家不好么?多陪陪老婆孩子不是比撒酒疯强?
等和日本同事聊过这个问题,才恍然明白自己真正是“老外”,太不懂得日本的国情。原来,这些上班族到“居酒屋”喝酒,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不让老婆担心,说起来,还是爱家庭的一种表现呢。
此话怎讲?原来,在日本,既然加班是“正常现象”,家庭中就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如果某人不加班,就说明他不受公司看重,就说明他的工作不好,职位岌岌可危。所以,很多早下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