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专家的建议下,小翠去上海第六医院做了B超检查,结果是:没有子宫回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个医生的救赎 第八章(9)
小翠回不去家了,她的下身还在流血。她想在上海等待有关部门对上海协和医院的处理结果,希望能讨回被骗去的医药费,好回去还高利贷。她没钱住宿,只好蹲火车站和地铁站。王洪艳知道后,把她领回家住了一个来月。
我去上海采访时,听说她已在上海打工。她是一个很懂事的女孩,不想给养父母增添经济负担,想赚点儿钱把欠下的高利贷还清。找到那份工作后,小翠就离开了王洪艳的家,住到了单位宿舍。
我想采访这位不幸的女孩,陈晓兰和王洪艳一遍遍给她打电话,小翠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王洪艳带来了小翠的门诊病历本。本上有小翠记录的医药费清单,手术费21;976元,中药费4;040元,检查费2616元,输氧2;134元……共计36;450元。我看着她那稚拙的字迹,心里竟涌出一种莫名的酸涩。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姑娘何年何月才能还清那笔高利贷。上海协和医院已经关门了,那位姓李的医生不见了,她还在为他们扛活,不知还要扛到何时!
陈晓兰说,手术后,小翠的腹腔就跟外边通了,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是很危险的。她想出钱给小翠做一个整形修补手术。这一想法得刘丹、柴会群等人的响应和支持,他们都表示愿意出钱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
上海协和医院关闭后,刘丹和柴会群很想去看看。当他们来到上海市中兴路1600号时,见铁栅栏门已经关闭,那幢大楼已空荡而荒寂。门口的保安没有了,那些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导医小姐、领诊护士都不见了。他们到底是改邪归正了,还是在另一家医院重复那卑鄙无耻的勾当?
刘丹在附近边走边看边打听群众对医院关门的反应,一位居民说,这家医院很黑的,住院的病人至少要花几万元。如病人欠账,医院就不让出院,有的身上被保安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甚至被逼得要跳楼。有位病人从医院里逃了出来,被保安在大街上逮住,愣给拖回去了……
刘丹听后,吓得半天没说出话来。她想再到医院转一转,突然发现一位保安在远处指着她对同伴说:“就是这个人,就是这个女的……”
柴会群紧张地对刘丹说:“别看了,赶紧撒,这不安全。他们要打你怎么办?”
刘丹和柴会群匆匆离开了那个地方。这个骗人的医院关门了,可是他们的心情却很沉重,说什么也轻松不起来。
据《健康报》报道,这家医院从2004年10月更名为上海协和医院以来,门诊治疗5万多人次,手术做了5000多例,手术病人的医疗费基本上在两万元至13万元之间,这些病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地农民,他们的钱多数是借来的,有的借的高利贷。且不说门诊治疗的5万人次,仅说那5000多例手术病人,如按平均每人4万计算,那就是2亿人民币!
谁来为这些无辜的病人负责?
一篇署名文章《医疗欺诈源于监管不作为》说道:“如果说医疗费用高涨与财政投入不足有关,有关部门尚有推卸责任理由的话,那么,医疗欺诈行为则充分暴露出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的不作为。”那么是否说治理医疗欺诈,关键是对医疗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我不知道上海长江医院与上海协和医院的欺诈案是否与上海市卫生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有关。一年多过去了,没听说上海卫生监管部门的哪位领导为此而撤职罢官,也没听说有人为此而引咎辞职。看来没人为此负责,那些被骗的病人只能自认倒霉了。可怜的小翠也只能在哪儿倒了就从哪儿爬起来,上海协和医院没了,她却要在上海打工还债;小徐、小马、小肖等病人只有自我消化那些债务。
一个医生的救赎 第八章(10)
从某种意义上说,让上海卫生监管部门查处上海长江医院案和上海协和医院案,这本身有点搞笑。且不说上海卫生监管部门是否应列入查处之列,仅说他们与那两家医院的关系那就不妥。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那两家医院的问题越严重,卫生监管部门的责任越大;反之亦然。“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选其轻”,他们脑袋又没进水,怎么会给自己选择一个沉重的大枷?他们将上海协和医院定性为“违反了医疗诊疗常规、规范”,这是一个多么寻常的错误,多么易犯的错误,多么可以原谅的错误。由此看来,陈晓兰和新华社、央视的《生活》栏目实在是小题大做了,实在是不宽容,不厚道了。卫生监管部门挥泪崭马谡也实在是过分,仅仅“违反了医疗诊疗常规、规范”和“违反国家相关消毒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广告管理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怎么能给一个好好的医院处以极刑――吊销了执照?
上海协和医院的“宫-腹腔镜”,上海卫生监管部门的“过度检查和不当治疗行为”和“违反了医疗诊疗常规、规范”,是否具有点异曲同工?
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说,渎职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检察机关2003年以来查办的各类渎职犯罪,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人民币。亿是什么概念?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现利润总额才357亿!我不知道在统计2007年渎职犯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时,上海协和医院诈骗病人的钱会不会列进去。
我在采访时,小徐哭道说,假如能够做活体检验的话,哪怕开膛剖腹我也愿意去做!如果没人做的话,这些骗人的老板和医生就得不到惩罚,他们换个地方就可以继续骗人,说不上还有多少人被坑被骗。最后,她哭喊道:“为什么上海允许这家医院叫协和医院?为什么那家医院开办了3年,卫生监管部门没发现他们在欺诈病人?他们根本就没为百姓负责!百姓是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呀!”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个别官员根本就不在乎。陈晓兰讲过一桩事,她问某监管部门的一位官员:“你们应该站在那个角度思考问题?”那官员很爽快地说,“我们肯定是站在医院的角度了。”陈晓兰说:“你们是国家公务员,应该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富有社会责任感。”陈晓兰说,他这人思维有问题。其实在政府官员中,思维有问题的肯定不只他一个,只不过那些人不这么说罢了。
上海协和医院的楼房是租的,部分设备也是租的,人员已作鸟兽散。
据说,有500位病人提出起诉,由于缺少病史、病历、检验报告等有效证据,法院没有受理。只有王洪艳的起诉被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受理,可是迟迟没有开庭。
上海协和医院被吊销执照后,善后处理工作和法律责任由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担。3月27日法院通知王洪艳:上海协和医院的投资方――上海协和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账户,一个已销户,一个只有元,法院还查封了一台宫腔镜,一台腹腔镜。
颇具戏剧性的是宫腔镜+腹腔镜,不正是让王洪艳和小徐等病人上当受骗的“宫一腹腔镜”么?
这种东西,王洪艳会要吗?
2008年9月18日,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对王洪艳起诉上海协和医院一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上海协和医院有限公司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返还原告王洪艳医疗费20000元。二、原告王洪艳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王洪艳不服,提出上诉。
2008年11月,刘丹和仇逸的报道《是手术还是骗术?――上海协和医院妇科诊疗案调查》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医生的救赎 尾声(1)
央视演播大厅。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继续进行。感动在空气中荡漾,台上台下的表情激动、真实、灿烂。舞台的灯光聚焦在陈晓兰身上,她的对面坐着央视的主持人白岩松。
白岩松说:“送给您的掌声跟前几次不太一样,在前几次的掌声里,我能听到一种情感,一种温情。在送给您的掌声里,我感到一种特有劲儿的东西。我不知道您的心里是开始变软了呢,还是变得更有劲了。”
“当然是更有劲了,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认可。”陈晓兰说。
她不是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打的是“一个人的战争”,她维护的病人的根本利益,这符合多数医务人员的愿望,自然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她怎么可能坚持11年?他们视她为勇士、英雄和亲人,他们拥戴她,尊敬她,敬佩她,甚至崇拜她。登录“陈晓兰医生主页”,你就可以读到这样感人至深的留言:
“陈医生,我敬重你,中国社会之所以还有希望,有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有你这样的人。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你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是在当地电台收听朱晓军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才知道您的事情的。我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听,直到把这篇报告文学全部听完。听完以后,我真的被震撼了。震撼来自于您10年来不屈不挠与医疗腐败作斗争的精神和人格,也许您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您有全国人民的支持; 也许支持您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请接受他们的默默祝福……”
“陈医生:您好!看了您的事迹后很受感动,可惜现在像您这样的医生太少了!您已年过半百,为节省开支,连卧铺都不舍得坐。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您能否开设一个账号,让我们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陈医生:我的家人几乎都是医生,我感谢您对中国的医疗做出了勇敢的行动,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出现,很敬佩您!”
“陈阿姨,您好!我今天在《家庭》读到您的事迹,感动极了。我是一名年轻的医生,妈妈从我上班第一天就对我说:‘对病人,就是爱心+医术=医德,你是一名医生,记住要有良好的医德。’可是当我的亲人有病住院时,明明可以用一般的药能治而大医院却非要用及其昂贵的能提成的好药,明知道是陷阱,无奈自己医院太小,条件不行,只能任大医院的同行宰割……”
在街头,陈晓兰经常被人认出来,他们拉着她的手说:“陈医生,我们感谢您!您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我,让我们也尽一份力!”有人递张名片说:“陈医生,不论您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有什么困难,请您随时来找我!”
陈晓兰不止一次说,许多人认为我很了不起,什么都懂,医学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内科、外科、中医科、理疗科、药剂科都很精通,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我的背后站着那么多医生、护士和各科的专家。我需要什么,他们就会及时地为我提供什么。否则,我怎么可能得到那么多可靠的信息,掌握那么多确凿的证据?又怎么可能在一次次论证中,驳倒那些资深的专家?
在医疗服务腐败下,许多的医务人员没有屈服,在以不同的方式抵制着,抗击着;在医院和部分医务人员“发病”时,医疗系统的免疫功能没有消亡,这些白衣战士像白细胞那样在同腐败的“细菌”、“病毒”进行着殊死决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个医生的救赎 尾声(2)
陈晓兰要是没有那些勇于为人民负责任的官员支持,她举报的9种伪劣医疗器械怎么可能被取缔?那每年投入数千万广告费的、不可一世的上海协和医院可能被吊销执照?在一次次“黑压城城欲摧”之时,要是没有上海高层领导的支持,她哪能支撑到今天?两年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向与会人员讲完陈晓兰的故事之后,说道:“陈晓兰的事虽说只是个案和极少数现象,但反映的问题令人痛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公平和正义,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两德’:一是社会公德,二是职业道德。”韩正的讲话在媒体报道之后,许多医生、护士和病人打电话向陈晓兰转告这一消息。陈晓兰跑到街上买回几份报纸,读了一遍又遍,多年的心酸,多年的委屈涌上心头,忍不住躲进卫生间里大哭一场。陈晓兰的女儿把那篇报道剪下,带到外公和外婆的墓前,告慰这两位临终还在关心医疗腐败问题的老人:外公、外婆,我妈妈没有辜负你们的嘱托,她把这场漫长的战争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