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一帝李世民-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战,突厥必灭。”

  隋炀帝听了,望望萧瑀,望望樊子盖,闭目沉思。众勋臣见此,皆不敢再言,一时间,关门营房,如无人一般,静悄悄地使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之声。 。。

楔子3
3、

  宇文述的意见,显然不可取。隋炀帝在心里想道:朕是来解决始毕可汗的问题,怎么可以遇上他来袭就逃跑呢?再说,以雁门关之险,他始毕可汗能够攻破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隋炀帝在心里回答。这样一来,樊子盖提出的固守和下诏征发全国各郡派兵前来勤王的意见,倒是可取的。只是,要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却有些难办。这么些年来,为统一全国不断征战,花费的钱财实在不少,又同时修通了大运河,就更加有些支不付出了。但不管怎样,要别人来拼命,重赏总是应该的,这样看来,暂时只有答应重为赏格了。至于萧瑀要我明诏谕以停止高丽之战,真是有些荒唐。朕生为一国之君,自当为国平定周边之乱,开疆拓土,搞一些大的建设造福于千秋万代。如今,国家统一,西域开通,运河建成,只是这本来臣服的塞北突厥,却胆大妄为敢来反叛,不重兵征讨,使之臣服,大隋之威何在?更何况,这辽东的高丽,本为商纣王叔父的封地,为我大隋封国,现在却与朕大隋分庭抗礼,不遵臣国之礼,若不使之臣服,长此以往,对朕大隋,实在不利……想到这里,隋炀帝睁开双眼,昂起头来。众臣见了,个个挺胸塔腰,集中注意,聆听皇帝的圣喻。

  “朕以为,苏、樊两卿家的意见可取。固守雁门关,下诏令各郡派兵前来勤王,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实为上策。只是,停止高丽之战,朕不甘心。高丽虽然征讨了两次,均不能取胜,原因却很分明。第一次失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朕有些轻敌;第二次,朕大隋已获得胜利,高丽王高元已谴使请降,若不是杨玄感起兵造反,朕无心再战,一定征服了高丽;这第三次,如今打得正烈,却要停下来,朕实在不甘心!高丽为朕之大隋封国,却不遵臣国之礼,长此以往,必然动摇其他臣国之心,动摇朕大隋江山的稳固。”

  “皇上英明,不降伏高丽,何以彰显朕大隋之天威。高丽之战,是一定要打下去的。”宇文述首先附合。

  萧禹为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对炀帝忠心耿耿,待宇文述落音,开口道:  

  “如今高丽战事,已是我朝最大的累赘,此次突厥偷袭之所以能连克我四十一城,与我边关少兵缺将、官兵士气低落大有关系,就其原因,主要是高丽战事的影响。因为高丽战事,抽去了边关诸多的精兵良将,又降低了戌边士卒的各项待遇,这才使得边关少兵缺将,士气不振,这才给了突厥壮大的可趁之机。此事,还请皇上再作考虑。”

  “微臣也认为,高丽的战事应该停止。”樊子盖再次开口说道:“高丽虽与我大隋分庭抗礼,却并不敢派一兵一卒袭击我大隋,而突厥却时时想趁隙偷袭我大隋,掠我土地,杀我子民,还胆敢来袭击皇上。因此,高丽的征战可稍缓,目前首要打击的,应该是突厥。”说完,樊子盖掉头看看身边的裴矩。

  “微臣也主张停止高丽战事,集中军力,打击突厥。”裴矩双手作揖,有些激动地说。

  隋炀帝听了,双眸一一扫过他的勋臣,再次闭目沉思。此次出来之前,他虽没料到始毕可汗敢来偷袭,却也想到此行必然会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因此隋炀帝不仅带了两万护驾精兵,还带上了这几位自己的弘股之臣,而今他们都是这般意见,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一意孤行。这么想着,隋炀帝睁开眼睛,站起身来说:

  “既然众爱卿都主张停止对高丽的战争,那就停下来。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与兵部尚书樊子盖,你二人留在朕的身边,协助朕指挥眼前的这场战争。内史侍郎萧瑀速拟诏书,想方设法发往各地。”

  众勋臣领命一一散去,隋炀帝靠在龙椅上,早累得没有一点力气。樊子盖正想劝炀帝去休息。宇文述却一步上前,轻轻地对炀帝说:

  “陛下,老臣适才在关门上,看见一妙龄乡下女子,豆寇年华,小巧秀美,肯定别有一番美味。”

  炀帝闻言,倦意消逝,颇有兴致地说道:“有无一番美味,一试便知,爱卿带来就是。”

  宇文述听了,诡秘地一笑,匆匆出去。樊子盖见了,对炀帝一拱手说:

  “老臣告退。”

  炀帝点了点头。

第一章:雁门救驾1
一节、世民成亲

  二节、雁门勤王

  三节、献计退敌

  
  一节、世民成亲

  1、

  今日,正是“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的好秋日,是高人给李世民与长孙氏择定的佳日。早在上月,世民的母亲窦氏就与李渊商定好,今日替世民与长孙氏完婚。而今,婚礼的各项事宜,早已安排得妥妥当当。新娘长孙氏,在哥哥长孙无忌的伴送下,也已经来到运城,只等世民的父亲和大哥从临汾赶来,他们就可以拜堂成亲。

  新娘长孙氏之所以只由亲哥哥长孙无忌伴送,是因为眼前她就只有这么个亲人。早在长安,李渊为殿内少监时,二子世民刚满八岁。一日,时为初治礼郎的高士廉有事登门造访,见了李世民,惊为天人,事毕便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把自己的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他。这位高士廉,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本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很有才华和名望。他的外甥女长孙氏,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爱女,因长孙晟战死,高士廉便将妹妹及她的一对儿女——长孙无忌和长孙氏接回自己家中,非常地厚待他们。李渊非常敬服长孙晟,也佩服高士廉的才华和为人,深知这样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姑娘,一定会非常出色,今见高士廉主动提出,当即便高兴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只是没过多久,高士廉因与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隋炀帝把他流放到交趾去了。如今,世民已过志学(十五岁)之年,可以娶妻。上月李渊来运城时,与窦氏谈到了儿子的婚事,还请高人给世民定下婚礼的日期。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出生于河北隆尧东,七岁就袭封唐国公。他为人倜傥豁达、仁慧率直,颇能容众。结发妻子窦氏,是京兆始平人,其父便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窦氏聪慧美丽,才华出众,文章写得好,尤善于书法,模仿李渊的笔记,没人能分真假。她嫁李渊十多年,已育有四子一女,由于李渊几乎是常年在外,教育儿女一事主要是她尽心尽力。

  李世民是李家的二公子,几年前在长安时就与新娘长孙氏和她的哥哥长孙无忌相识,因志趣投合,他与长孙无忌如亲兄弟一般相处。如今分别已有五年。分别时,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还刚满八岁。在李世民眼里,她纯净如小天使,随时会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问这问那,有一次竟问李世民:“世民哥,为什么愚人说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恶,就没有容身之地了呢?”

  李世民一直忘不了小天使这一问,只是,如今她已豆蔻年华(十三岁),就要成为自己的妻子,该是怎么个样子呢?这几天,李世民都在问自己,而且常常心跳不已。如今她来了,便一心想去看一看,没想到刚一出门,就将一个小青年撞倒在地上。李世民赶紧去拉他,一看竟是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

  “你!”他俩都万分惊喜地看着对方。    

  这长孙无忌,自幼聪慧好学,该博文史,他将妹妹安置在厢房歇下,便来找李世民玩耍,没想到却与匆匆走出来的世民撞了个满怀。俩人虽然同岁,只因李世民虽通经典,也喜琴棋书画,但最爱的还是骑马射箭,舞剑玩枪,因而肌肉发达,力气超过常人,再加上身材魁梧,这无意间地一撞,竟把长孙无忌撞了个跟头。

  “对不起!” 李世民上前扶起长孙无忌,说。

  长孙无忌站起来,扶着撞痛了的右肩,咧嘴一笑说:“你的力气,真大。”

  李世民不说话,只望着他歉意地笑着。

  “你是去……”长孙无忌问世民。

  “我想去看看你妹妹。” 李世民老实地回答。

  “这不行。”长孙无忌严肃地说:“难道你不知道,要见她,得等到拜堂之后。进了洞房,你才可以挑开她的红头盖。”

  “你就不能帮我一回,我真想早一点见到她。”

  “不行,亏你还是个男子汉,连这点时间都等不了。”长孙无忌微笑地看着他。

  “好吧。”李世民垂下头,马上又抬起来:“对了,你这么慌慌张张地,要到哪里去?”

  “我,想见见你,想找你去玩。”

  “好,反正我爹和大哥要到下午才能赶来,我就带你到关帝庙去看看。”

  长孙无忌听了,满心欢喜,拉了世民往前院奔去。世民走出一步,又用力站住。长孙无忌拉他不动,回头不懈地望着世民。

  “从后门走。”世民压低声音说。

  长孙无忌不解地望着李世民,不管做什么事,他都不想偷偷摸摸地,怎么出门去玩,还要从后门走。李世民见他一脸憨憨的傻样,忍住笑,附在他耳朵旁说了几句,长孙无忌这才跟着李世民奔往后门。

  2、

  这“国公俯”,原是一家富贾的深宅阔院。前院一道白色的墙,一扇黑漆的大门,间隔有五十丈左右的花木草圃,便是一排十余间整齐雅致的住房。平日里,前院装饰朴素,今日因是世民的大喜,经窦氏的一番精心装点,倒显得非常富丽豪华。四处挂满了彩灯,飘逸着各色花样的彩绸,更有那一个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喜”字,加上那从门外直通到正屋的红地毡,使得这前院触目处,都透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做到太尉;父亲李暎敝苁弊龅街蠼凰嵌际且跃Φ於苏黾易宓幕曰汀R虼耍拔浔愠闪思易遄优豢苫蛉钡闹匾豢巍>钤ㄇ鬃栽谠顺茄《ǖ恼庾海懊娌皇呛艽螅竺嫒词挚砝员阌谑烂裥置昧饭ο拔渲谩@钍烂翊懦に镂藜桑宦费杆俚卮┕惶趼淌骷涞男【叮吹娇砝暮笤骸>倌客ィ娜龅苊茫谝徽幸皇剑秩险娴匕凑帐Ω档慕痰荚诹废啊U饫罴叶咳盏谋匦薰た危舨皇鞘烂窠袢找峄椋玫侥盖椎母裢舛餍恚匀灰仓荒茉谒堑男辛小N瞬痪苊妹牵烂衤月缘毓卵に镂藜杉耍惭ё攀烂竦难影蜒隆A┤朔煽斓乩吹胶笤鹤蟊叩牟嗝牛烂窀绽潘ǎ吞揭簧宕嗟暮艋剑�

  “二哥!”

  世民积习地“哎”了一声,回过头来。平阳小妹正高兴地朝他奔来,玄霸和元吉,紧随其后。  

  窦氏为李渊生的四男一女,最大的是李建成,比老二李世民大九岁,小时就跟在父亲身边。如今,他已经结婚生子,在长安皇宫里做事,与他们四兄妹连同他们的母亲,长期分离。李世民与他的弟妹们年龄相差不多,一直都生活在母亲身边,彼此间很有感情。看到已被弟妹们发现,李世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抱歉地看了看长孙无忌。

  “二哥,你要去哪里?”平阳仰起头来,欢喜地拉着世民哥哥的手问道。

  “我想带他去看看关帝庙。”李世民老实地回答。

  “我也要去。”平阳高兴地跳起来。

  “我也要去。”玄霸和元吉跟着齐声说。

  “这,怎么行?你们现在是习武的时间。”

  “我不管,你要带我去,要不我就去告诉娘,你也去不成。”平阳又是恳求又是威胁。李世民不由得一愣。

  “二哥,大家都是兄弟,就该有福同享,带我们去。”开口的是李玄霸。他声若洪钟,此时虽然刚满十四岁,却与李世民一般高大魁伟。一张猴脸,一身钢铁般硬实的肌肉,更兼天生对武艺有着超人的悟性,此刻在众兄弟中已是武功第一,连大哥李建成也打他不赢。好在母亲教导有方,使他自小明白事理,从不以力欺人,做出对不起哥弟妹的事情。

  李玄霸的声音刚落,李元吉开口了,一双圆鼓鼓的眼睛瞪着李世民,说:“就是嘛,不带我们去,你也别想去。”李元吉比李玄霸小一岁半,长得虎头虎脑,武功虽说在众兄弟中最差,但强犟起来,连大哥李建成也只能依着他。

  李世民看到弟妹们如此,又不想放弃对长孙无忌的承诺,稍一考虑说道:“好吧,我就带你们去,只是出了门,大家不要四处乱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