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自序
大多数父母都承担着教育孩子的压力,提到“成功”两个字,究竟我们算不算是“成功”的父母?究竟“成功”的父母应该尽到哪些责任?
近30年来,我在华人世界各地巡回演讲5000场以上,经常接触许多热心孩子教育、也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爸爸妈妈,大家内心都有着大同小异的想法: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将来孩子的前途是否有着落?工作是否有机会?
如果孩子从小能得到比较好的栽培,将来是否就能自力更生、发挥才能,也好让我们这些父母尽早松一口气?
重点是,在朝夕相处的互动里,有时看到孩子不发一语、闷闷不乐,我们实在看不懂孩子有哪些心思?有时看到孩子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又想劝劝他(她)——可别高兴过早,得意忘形啊!还有的是推一下走一步的孩子,更让我们心急如焚,世界信息瞬息万变,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咱们的孩子还这样懵懵懂懂,将来可怎能和别人竞争啊?
针对现代父母所面临的教养困扰,我潜心钻研多年,也专心聆听大家的心声,终于找到五个关键点,相信可以陪伴所有的爸爸妈妈从《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找到成功教育自家孩子的好方法。
一、了解孩子为什么苦闷
讲到孩子的苦闷,这其实是我们许多父母的盲点——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只要好好学习不就得了吗?这还有什么好烦恼、好担忧的呢?
问题就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孩子出现了许许多多我们做父母也颇为困惑的问题,例如:
“我对学习就是没兴趣,我一定要参加高考吗?”“如果偷偷喜欢了一位同学,要说出去吗?”等等。
在本书的第一辑内,我将以“及早改善亲子关系、预防家庭遗憾”为前提,和大家分析并分享如何观察了解孩子的身心状态,并多方充实医疗信息来协助孩子,在成长路上不再忧郁、不再焦虑,同时勇往直前。
二、清楚孩子的行为动机
孩子从小到大,在我们为人父母眼前一天天地长大,其实是再也熟悉不过的宝贝。
可是,奇怪得很,孩子小小的年纪已经学会顶嘴,要不就是脸不红、气不喘地说谎。大人都被气坏了,他们却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在你面前走来走去或看电视。
有时候,你会很气馁地问自己:“这可真是我的孩子?我是怎么教出这样的孩子?”
气归气,现实还是现实,大人硬着头皮,还是要好好地面对。
在本书的第二辑内,我将以“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有他的行为动机”为前提,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察言观色、抽丝剥茧地找到孩子的“行为动机”。
当父母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出发,以各种角度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这时就会有比较大的情绪空间去包容孩子,也比较乐意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去教育,好让孩子找到自我行为修正的方法。
三、制定孩子的游戏规则
华人父母通常比较疏忽什么是“游戏规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想一句、说一句”,或是朝令夕改,让孩子莫衷一是。
家庭里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实在太重要了。本书第三辑,将以“游戏规则可以促成孩子更自动自发”为前提来探讨。
这并不是说,用严厉的、不能通融的方式教育孩子,
而是因为有事前的游戏规则,孩子反而在成长的过程可以找到和父母多元的、弹性的、共同成长的空间。
例如:“课业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一周可以平均上网多少小时?”“零用钱需要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去见爸爸(妈妈)吗?”等,这些话题都是可以在家里敞开心扉来讨论的。
“游戏规则”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也需要修正和调整,总有一天,你会见识到一个懂事成熟又负责任的孩子。
四、帮助孩子重建人际关系
不少的父母都明白孩子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就积极栽培多参加活动或学习营,总是希望孩子人际关系好、社交圈大,将来“借力使力”,大家相互扶持。
这些想法都是对的,在本书第四辑里,将以“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自信、自爱、自重的能力”为前提,再引导大家一起从聆听、陪伴、参与来协助孩子找到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桥梁。
孩子的成长路上,很多冤枉路是可以缩短的;很多害怕退缩是可以避免的,这其中,只要父母懂得用对方法来互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乐观开朗、笑口常开的好孩子了。
五、爸爸也要成长
演讲会场,常见到妈妈听众比爸爸听众还多,这并不是说爸爸比较不关心孩子,只是因为爸爸通常以事业为重,而将小孩教育的重责大任交给了太太。
其实这也是很多妈妈听众苦恼的地方。我通常听到的心声是:“爸爸一句话,比我讲上三百遍还有效,可是我的爱人就是很忙……”“吴老师,我好希望与爱人一起来成长,可怎么劝都劝不动他来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本书第五辑特别以“爸爸用对方法教育孩子、夫妻更有共识,孩子成就才会更高”为前提,来邀请各位爸爸们多少花些心思聆听孩子内在的心灵感受,多体会孩子的言行表达。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书中有约50则为人子女可能有的困惑,通常孩子不懂得求助,甚至不知道那可能就是“问题”,然而,我们为人父母,就是要及早注意,及早发现,同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找到协助子女及早脱困的方法。
书中每一个解说、每一项建议都是简易可行的,为人父母可以自己成长,同时把这本书交到孩子手上,让他们共同成长。
这本书曾获选《亚洲周刊》畅销书第一名,也获选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读者票选2008年最受欢迎好书第五名,我也曾是《星洲日报》读者票选“海外十大最受欢迎作家”之一。
一切的一切,只源于我乐于和各位分享,乐于聆听各式各样的亲子困惑。
做一个成功的父母绝对不难。
您只要拿起这本书,您在阅读,您在省思,您在修正,您在成长,生命里的许多改变就要如此开始了。
祝福您!
吴娟瑜
2009年3月于台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推荐
娟瑜小姐以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从事家庭咨询与沟通管理多年的经验,为忧心子女教育的父母,提供最佳的指导。她的新观念,能给人当头棒喝;她身为母亲的情怀,能给人深深的感动。
——刘 墉 著名作家
自古以来,我们只说孝道,告诉大家怎样做好子女,很少有人谈论为父母之道,因为不方便指导人家怎样当好父母。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巧妙地摆脱了这种陷阱,透过案例,用了很多“如果”,为人父母倘若善加运用,妥为调整,相信效果必然十分良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家庭的父母、子女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如果……如果……如果……提供各种参考,仍待各位在求同存异中,以人生的幸福,当做共同的目标,相信必能从本书中,获得很多宝贵的启发。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故乐为之荐。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娟瑜老师是国际演说家,也是知名的亲子教育专家,在《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书中,她有极为独特又实用的见解,许多华人父母看了她的书,得到如何教导孩子自动自发,又更乐于学习的秘诀。在此,我非常乐意推荐这本书给您,相信您一定会有好收获。
——林伟贤 实践家(上海)教育集团董事长
由于社会的压力;孩子们的成才似乎完全成为家长的作品。如果“作品”不完美,它本身是没有错的,可是“作者”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作品”可以理直气壮去指责制造者技术的低劣,而制造者通常会表现为痛心疾首。
娟瑜老师通过此书告诉我们,要认清孩子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认清一个真正成功家长的作用是如何辅助、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排明主次地位,家长才会更快乐地教育孩子,孩子们才会更有责任地成长。
——厍寅斌 腾讯儿童频道主编
“教育即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被喻为“成长之母”的本书作者吴娟瑜女士凭借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以及多年主讲亲子成长教育课程的经验,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与现实的情境,针对种种让家长茫然和棘手的问题,一一作出建议与解答,并就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内容契合广大年轻父母的需求,让他们在轻松了解教育理论的同时,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更为当前对于新的教育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观念。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娟瑜老师的文章,轻松中带着成长,活泼文笔中带着专业分享,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有压力,却又能在字里行间学到正确教养子女的游戏规则。
——黄美湄 台湾《学前教育》杂志主笔
许多父母头疼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懂事、不知足或是不上进,甚至有的孩子整天闹事或一语不发,让父母心惊胆跳。吴娟瑜老师有着极为专业和丰富的教导经验,她深知父母的苦衷和期盼,她也了解孩子们想什么,要什么,所以,《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正是协助亲子之间做最好沟通的一本好书。
——徐少知 北里仁书局总编辑
台湾著名演说家吴娟瑜有“成长之母”的称誉,20年来,在著述和演讲的过程中,她不断提出“家人共同成长”的理念,她鼓励大家通过行动与伴侣、孩子一起成长,从而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及家庭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
吴娟瑜魅力无法挡,吸引大批公众前来听讲,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不惜席地而坐,只求能更近距离聆听她的演讲。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吴娟瑜的每一场演讲除了唱作俱佳之外,她总能以最柔软的身段与台下听众打成一片,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达到双向交流、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吴娟瑜尤其擅长从实际个案的问题剖析中,引领大家不仅听到学到,更能从中悟到做到,并且实际运用在家庭、工作、亲子或两性相处等各个领域上。
——《新商报》
你是成功的父母吗?
如果你问我:“你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吗?”我会很勇敢、也很老实地告诉你:“不是!”
曾经有不少听众在演说会后钦羡地对我说:“做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我的回答总是令他们惊讶,因为我坦白地说:“哈!以前不见得,因为我也曾经犯了全天下父母一样的错。现在嘛,应该越来越好了。”
你是一个成功的父母吗?看到这句话,请轻轻闭上眼睛,然后静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回应。
答案如果是“YES”,恭喜你,因为目前你很享受亲子之间的融洽和共同成长。
答案如果是“NO”,那也要恭喜你,因为你终于肯面对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你是说—— 亲子关系不好是父母先有问题?”相信你不免有这样的疑惑,难道说,孩子不能自动自发、爱顶嘴、不喜欢学习等等,都是父母的错?
她儿子说:最好不要!
一位妈妈硬是把中学二年级的儿子拉到演说现场,她说:“我就是不相信他不能改进,三更半夜还在上网,早上又赖床……”个性直爽的妈妈忍不住地数落儿子,其他听众听了嘻嘻哈哈地笑成一团。这样的描述再熟悉不过了,老实说,哪一个家庭没有类似的儿女?
不过,这位个头很高的男孩,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会场,又被妈妈当话题来谈,这时的他,头垂得低低的,两只手不安地揉搓着。
“等一下,请不要急着告诉我,我们先问问你儿子的感受。”我打断了妈妈的叙述,然后转身面向男孩说:“公开谈你的事,请问可以接受吗?”
面露尴尬又手足无措的男孩低声回答:“最好不要!”
只见刚才快人快语的妈妈,她的笑容僵住了,我看到了一张比儿子更尴尬的脸庞。“有什么不对吗?”妈妈不解地瞧瞧儿子,声调明显地降低了。
妈妈忘了孩子也是有思想、有感觉、有自尊的人,哪堪父母在公开场合品头论足。
“演讲会后,我们三个人再一起聊聊,好吗?”我的建议暂时缓和了场面上的尴尬。
父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