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权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的权杖-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伪齐战争中表现突出,从直觉上认为应该是这两个人,秦桧与这两人不接触,不可能知道他们之间有矛盾,而且他作为枢密使在张浚领导之下,他只是提点个人意见,只供参考,分量不重。
  而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张浚,由于他对伪齐战争立了大功,高宗很信任他,军事上的事情一般都听他的。张浚本人也认可让王德当一把手,郦琼当二把手。 。。

第四章 等待(8)
张浚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还征求了岳飞的意见,岳飞因为这个军队没划归他,心里肯定不满,所以,他就认为王德、郦琼有矛盾,不能把这支军队领导,言外之意就是除了我岳飞,谁也领导不了这支军队。
  张浚根据岳飞等人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王德任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派吕祉去监督他们,实际这吕祉是张俊的安插的心腹,他把这支军队控制在了手上。
  高宗一直对张浚比较信任,他提的处理意见,高宗也没有说什么,就同意了。
  祸根就此埋下。
  王德和郦琼最终矛盾激化,吕祉处置不当,导致郦琼带四万大军投靠伪齐!
  刚刚振作的宋军,又遇到一次大的挫折。
  我那四万精锐部队啊!高宗气得直跺脚!
  大宋有严格的责任追击制度,官员们也很有自觉性,犯了错误,不要皇帝说,自己就引咎辞职了,不像今天的个别干部,犯了错误,能掩盖就掩盖,掩盖不了,就找借口推脱,推脱不了,就赖着不走,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在没办法,暂时回家休息,等风平浪静,找个机会东山再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古人给你们树了个榜样啊!
  郦琼投降伪齐,这事根源在张浚,是他一手处置的,而且他是从增强个*力角度来做的安排,属于严重失职行为,要承担责任。
  而秦桧虽然是枢密使,但没有决策权,只是提点意见,采纳与否是张浚的事情。也不存在秦桧背后使坏的可能,关于王德、郦琼的使用问题,张浚自己也是认可的,皇帝在军事问题上,信任张浚的程度要高于秦桧。
  张浚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别等着皇帝追究了,自己主动提出了辞职。
  张浚罢相了,心情不大好,一肚子气只能撒在秦桧身上。
  因为秦桧提出过任用王、郦二人的意见,张浚就认为这是秦桧在故意坏他,暗地里捣鬼。
  秦桧真的这样做了吗?处理意见是你张浚自己提出的?怎么埋怨起别人来了!
  这不是明显的气急败坏,无理取闹吗?
  高宗罢了张浚的相,但没把他彻底否定了,还很相信他,在继任者问题上,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
  高宗问:“你辞职了,谁可以代替你啊?”
  张浚沉默不语。
  高宗问:“秦桧怎么样?”
  张浚说:“和他在一起共事,才知道他的阴暗。”
  高宗所:“那就用赵鼎吧。”
  眼看就要煮熟的鸭子,让张浚给搅合走了。张浚心想,我下台了,你也别想上了,他背后摆了秦桧一刀。
  杀人不见血!好刀!
  睚眦必报
  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张浚这边刚罢相,那边台谏官们就蜂拥而上,纷纷给高宗上奏章,议论张浚,说他主政期间,做得如何如何不好,犯了哪些错误,给国家造成怎样损失,目的就是要让高宗严惩张浚。
  张浚是个怎样的人?高宗自然心里有数,可是舆论影响又不能不顾及。
  在这个时候,赵鼎站了出来,尽管张浚在与赵鼎共事时候,双方因意见不合,有过矛盾,甚至赵鼎一气之下,还了辞职。但两人都是对事不对人,个人感情很好,赵鼎之所以受到重用,是与张浚的大力举荐分不开的,就拿这次他成功复相,也是张浚在否定了秦桧之后,高宗不得以才重新启用赵鼎,张浚对此也默认了。
  可以说,没有张浚,就没有赵鼎的今天。
  现在到了张浚受人攻讦,命运堪忧的时候。赵鼎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为了给张浚求情,赵鼎联络了一帮与张浚要好的同僚,大家商议一起到高宗面前为张浚求情。赵鼎没有忘记把身居要职又是皇帝面前红人的秦桧叫上。

第四章 等待(9)
秦桧真的能抛掉个人私怨,站出来为张浚求情吗?
  恐怕办不到,他还没有达到这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在朝堂上,赵鼎和张守当面向高宗奏请宽大处理张浚。两个人是费尽口舌,说到最后是口干舌燥,把张浚对国家有功的事情都说遍了。
  自始至终,秦桧是一言不发,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这叫因果报应,以牙还牙,你张浚不是在背地里给我下刀子吗?今天我也给你来个“袖手旁观”,坚决不替你说情,皇帝把你贬得越远越好!秦桧心里在这样想。
  怨怨相报何时了?秦桧应该看开点了!
  尽管有赵鼎等人的极力说情,但迫于舆论的压力,高宗最后还是将张浚贬为秘书少监分司西京,住在永州。
  秦桧拍手称快!
  张浚被贬了,秦桧的上司变成了赵鼎。
  赵鼎这个人一向讨厌秦桧,认为他比较阴险狡诈。当然,由于两个人没有一起共事过,赵鼎对秦桧的了解只局限于社会上的一些传言。
  这样的了解很不全面。
  等到了两个人真正共事时候,秦桧唯张浚是从,作为枢密使,待遇与宰执一样,秦桧不是没有独立行事的权力,但为了与赵鼎保持高度统一,秦桧没有做过任何违背赵鼎意愿的事情,即使意见不和,秦桧也坚决服从赵鼎的决策。
  有这么一个听话的下属,赵鼎对秦桧的印象开始转变了,由当初的讨厌鄙视,到后来的深信不疑。
  或许是性格的原因,或许是斗争形势所迫,秦桧往往太过于在意个人恩怨,特别是对张浚、黄龟年这些曾经诋毁过自己的人,秦桧有一种睚眦必报的心理。
  我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行付出几倍、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代价。
  报复!报复!
  为了报复张浚,秦桧利用自己与赵鼎日益增进的感情关系,找了个时机对赵鼎说:“皇帝本来是打算用你的,可是张浚从中阻扰。”
  秦桧说这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挑拨离间,告诉赵鼎,你别傻啦吧唧的帮张浚说好话了,他背地里没少算计你。
  如果这话放在赵鼎与秦桧刚共事那会儿,打死赵鼎也不会相信,张浚会是那种人。
  可是现在不同了,赵鼎十分相信秦桧,在他眼里,秦桧是一个老实厚道,忠于职守,知书达理之人,他说话,不可能有假的。
  赵鼎把秦桧想得太厚道了!
  有了秦桧中间插这么一刀,赵鼎和张浚原本只是政见不同,私交很好,现在却产生了一层隔膜。
  从此赵鼎就再也没有为张浚说过什么好话。
  这招好使,好狠!
  当秦桧在一步步逼近相位的时候,在金廷那边,挞懒却在策划一次行动。
  什么行动?就是废掉伪齐皇帝刘豫!
  刘豫的槽糕表现,让金人失望极了,当初立他为帝的时候,原本要通过他来达到一步步吞噬大宋的目的。
  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过去了,伪齐在金的强力支持下,不但没有吞噬大宋,反倒一次次被大宋打得落花流水。
  伪齐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价值的皇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废了刘豫!这样的呼声在金廷不断高涨。
  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挞懒、兀术亲率大军开进了汴京。
  一条消息迅速在汴京传开:刘豫下台了!
  刘豫让鄙视的地方就是,能组织三十万大军进攻大宋,但面对金军,却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乖乖就范。
  这样的傀儡皇帝,有谁能瞧得起!
  在金人那里看不起,在宋人这里也看不起,让两面都看不起的皇帝,活得多失败。
  伪齐倒台了,他所控制的土地怎么支配?
  金廷内部又起了争端,主和的挞懒主张把这些土地归还给宋,而主战的兀术等人主张把这些土地据为金有。
  这是大宋拱手送给我们的土地,怎能再还给他们?不少金廷将领不明白。
  争吵、斗争不是宋廷的专利,在金同样反复上演。
  也就在这时,金著名的将领粘罕在郁闷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个志在灭宋的金将,创造了很多丰功伟绩,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他的残暴让宋人记忆犹新。在宋,粘罕就是野蛮残暴的代名字,从皇帝到百姓,对他这个既恨又怕。
  他的死对金是损失,对宋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粘罕的死讯传到临安,高宗兴奋得手舞足蹈,掩不住激动的心情,对秦桧等人说道:“金人如此的暴虐,不灭亡,还待何时啊?”
  秦桧听明白了高宗的意思,马上奏道:“只要陛下积累德行,一定会有中兴的时候!”
  以德服人,儒家思想精髓。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慢慢的积累力量,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实现中兴是个远景规划目标,重在从自身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实际做起。
  高宗觉得这话有道理,感慨到:“中兴固然是需要时间的,但现在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实现志向。”
  难得明白一回啊!
  高宗与秦桧在实现中兴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长远规划,稳步推进,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忍辱负重,与金签订议和,实现政局稳定。
  这个想法能得到金的认同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