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读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门外读论语-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录
0、正本清源

  1、“学”无止境 

  2、百川归海的道

  3、两点之间的直

  4、郁郁葱葱的文

  5、山高水长的德

  6、一以贯之的忠信

  7、中和为贵的礼

  8、舍生取“义”

  9、三年之爱的孝

  10、无道不谷的廉耻

  11、登峰造极的仁

  12、愚不可及的知

  13、不可夺志的勇

  14、先礼后兵的战

  15、战战兢兢的疾

  16、命中注定的生死

  17、等而下之的民

  18、得寸进尺的食

  19、致哀而止的丧

  20、慎终追远的祭

  21、成事不说的怪

  22、射不主皮的力

  23、好勇疾贫而“乱”

  24、敬而远之的神

  25、见“利”思义

  26、患“得”患“失”

  27、周急不继“富”

  28、敬而畏之的命

  29、名正“言”顺

  30、三思而后“行”

  31、慧眼必察的好恶

  32、阶级而治的政

  33、约之以礼的色

  34、尽善尽美的乐

  35、独善其身的隐者

  36、文质彬彬的君子

  37、荣辱毁誉的疑章疑句

  38、孔墨显学的对立

  39、孔子自评

  40、他人评孔子

  后记、事倍功半

  附录、《论语》小词典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序、正本清源
孔子是一个益趣双全的人,《论语》是一本益趣双全的书。

  在*暗杀闻一多,共和国批判孔孟之道的时候,美国人把教师节定在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孔子是世界的先知,《论语》是世界的圣经。

  对孔子的误读,源于短短的百年间经历了三次劫难。帝国末期,西学东渐,梁启超翻出墨经,使儒家和孔子坚冰开裂,在学术范围内向孔学的至尊地位打响了第一枪,冲击了一番。民国时候鲁迅批判他,连带孟子(孔子是主角),狂轰滥炸,学术资源影响了几代文人,在读书人范围内重创了孔子。共和国毛泽东批判过他,连带*,政治资源影响了全民几代人,威力如核弹攻击,这回孔子虽是配角,但孔家店遭浩劫,从此一蹶不振。

  由于因人废言(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读《论语》的人少,偶尔引用,因为陌生,很容易望文生义,也是一种误读。比如“克己复礼”,认为是克制自己恢复古礼,其实是约束自己合乎礼仪的意思。比如论语里“之乎者也”多,就误以为艰涩,其实那是当时的口语,相当于现在的“的吗人呀”,口语是发展的,我们也不敢说当下流行的“啊呀哎哟”可以永恒。

  墨子曾批评过儒家“古言古服”,有人就想当然地认为孔子食古不化,都是妄议。总体上说,《论语》的语言在当时很通俗,对照一下同时代的《诗经》就知道。至于生活,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难道算食古不化?老皇历可以用一万年,叫万年历,我国的农民直到今天都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用的就是夏朝的历法和作息。今天的农民推的大板车,跟商朝的车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礼服方面,如果我们现在不认为唐朝的礼服比较好看,那旗袍呢,满人几百年前就有了。

  说孔子迷信的人也没有根据,孔子不谈论“怪力乱神”(后面会详细解读)。

  有人说孔子轻视女性,依据是他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甚至还用这句来诘问孔子,女子包不包括他的母亲。论及“女子”的在《论语》里也就这一个地方,但“女子”是指尚未出嫁的人,出嫁了的叫“妇人”,《论语》论及“妇人”的也就一个地方,说周武王有十个治国的能臣,其中就“有妇人焉”,那是称赞。论语中只有两处涉及女人,一褒一贬,不算轻视女性。关于“女子”与“妇人”的区别,再看一下同时代的《礼记》,例子很多;“女子许嫁,笄而字”、“妇人不立乘”、“仆御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女子与妇人不是一意。《国语》里也有孔子、子夏赞美公叔文伯的母亲的段落,其中“女知不及妇”,意思就是女孩子的智慧赶不上妇人。这样把“女子”和“妇人”分开来,如果谁嫌麻烦,那就过妇女节吧,妇女妇女,既包括妇人,又包括女子,但还是很多未婚女子认为妇女是结婚了的女人,拒绝过三八节。

  鲁迅、毛泽东都视孔子倡导的封建礼教为洪水猛兽,其实封建礼教也是发展的。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道。如果有谁继承周代,即使延续一百世也不会糊涂。”(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至于后来礼崩乐坏,过了两千多年,怎么能怪罪到孔子头上呢,孔子不是一只筐,什么罪过都可以往里面装。

  礼崩乐坏两千年,为什么我们还被称做礼义之邦?那是在吃老本,是《论语》等圣贤书潜移默化的结果,尽管后世迂腐的儒生对孔学消化不良,没有将它发扬光大。礼崩乐坏了,底子还在,积淀很深,除非你不承认我们身边还有传统美德。传统美德不是十年百年可以造就的,除非你只看见了射兔之功,而抹杀了弓箭之效。

  对于孔子和儒家,我们曾经动摇过,否定过,当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时候,才悲伤地意识到,是我们自己把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轻易地抛弃了。路途为人所忘,目的令人愈念。

  动摇了的信念,到了危机时代,反而为人所重视。读《论语》,不要拘泥于各种考证的比较,太累,要学陶渊明那样,轻轻松松地读,不求甚解地读,乐在其中地读,必定大有收获。

  本人选取《论语》中40个关键词,形式上重构,内容上解构,以整理自己的阅读体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学”无止境

  据说开篇第一章就有多种理解,但那是有考据癖的专家的烦恼,先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能把通俗的东西诠释得很深奥,是一种本领;把深奥的东西解释得通俗,更是一种功夫。我没有那些本事,但提倡看古籍要轻轻松松去理解,那一章的意思就是:读书、生活、总结。要学习,读书是最有效率的途径,愉快啊;但书本知识也不能穷尽大千世界,有远方的朋友光临,斟酒上菜,听听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异样的见解,有时胜读十年书啊(孔子不是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吗,见);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了吧,但不必郁闷,怎么办呢?学呀,活到老学到老嘛,孔子那么博学,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呢,我们三十岁学《论语》还会迟吗?《学而》的第一章就是这么精妙,读书、生活、总结,再读书、生活,无限循环地修炼毕生,而不是毕业。

  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孔子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为了立身处世,说话得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为了不背离大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为了达到完美的境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学习成绩好了有什么益处?

  孔子说可以纠偏,即通过学习,改正愚昧、浮荡、损物、偏激、作乱和狂妄的弊端(),可以观风察俗当记者,沟通情感骗老婆,抒发怨恨交朋友,捉鸟捕猎,沾花惹草(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一言以蔽之,学以致道,学以致用。用是功用。那到底学习有没有什么实惠呢?

  功利也是有的,孔子说学得好可以管理政务,当外交官(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使于四方),就可以拿工资买饭票(学也禄在其中矣),除非象樊迟那样自甘下流去学种庄稼办菜园()。当然要学以致用,否则不能独立工作,读再多书也没有什么用(不达……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但孔子似乎更欣赏学而不出仕的人(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比如漆雕开推辞说没自信(),闵子骞拒绝给恶人做事(:善为我辞焉)。但孔子的学生子夏,却是明明白白地劝人出仕,表达了一种观念家与事业家不分离的观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那怎么样才学得好呢?

  孔子说学习态度有四个层次:天才为上,主动学而成才为次,被动去学又次,不学无术为下(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学习效果有三种境界:懂得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个体的悟性差别很大,子贡“闻一以知二”,颜回“闻一以知十”(),中间还有一个举一反三()的层次,但真的颜回悟性比子贡强五倍吗?举一反三强过子贡的闻一知二吗?这恐怕不是孔子的本意,他说过子贡经常能言中(1)。这里有个数学问题。闻一以知十,当然强,像歌里面唱得那样“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这是十进制。闻一以知二呢,是二进制,是开方,在计算机语言里就是运用二进制,子贡的脑袋是电子计算机,应该是孔门一绝。至于举一反三,只能算是几何学的基础,甚至生活的常识,一间屋子有四个墙角,老师说出一个来了,学生还说不出另三个,就笨到家了,所以孔子说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不能教下一课了。小结:举一反三是基本功,举一知十是勤奋,举一知二是聪颖。

  现在的“学”的含义,与孔子时代并无二致,无处不能学,无人不可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见到没有德行的人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促使自我省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学不仅仅是读书。

  学的对面是教。孔子是有来学而无往教,人求学则教,提问则答,没兴趣学的,你怎么灌输都没用,一夜之间全忘光,孔子为人师表,功用而不功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百川归海的道

  道在《论语》中可以归纳为六层意思。

  本意为物理意义上的道路。“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还有一个双关语的例子很绝,孔子说:谁能进出不经由门户?为什么没有人遵循这道路(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行不由道,要么碰壁,要么做梁上君子。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所以一般来说,走大路不会错,因为人多,但不是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脚下吗?捷径就是掌握在少数人脚下,而从众更容易,人走多了就轻车熟路,连牲口走多了都老马识途。

  引申为事物的基本道理。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要求的是孝悌,讲究一种人际之间的秩序;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大家都要学道,天下才和平。

  引申为行为准则。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否则便是不肖,不肖就是基因混乱,还不如回到母系社会;又如柳下惠的挺直道,反枉道(),通俗地说就是提倡正门正道,反对歪门邪道,不惜多次被罢免;再如澹台灭明,因为行路不走小道(行不由径),不是公事就不会跑到上司家里去,子游就很赏识。

  引申为主张、学说。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心领神会,知道是忠和恕,冉求的悟性不及,说:不是不喜欢,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引申为道义。如邦有道还是无道。邦要怎么样才算是有道或者无道呢?孔子给出了具体形象的标准,礼乐和军队的管理权在天子,为王道,有道;在诸侯,为霸道,无道。国政不掌握在大夫手上,有道,平民不会议论纷纷,有道;否则无道()。论语里各举了有道和无道的一个例子,卫灵公无道,你看他国王好色比好德还急(),而且居然向孔子询问军阵的事情(),但他的卫国为什么没有败亡呢,孔子说是他的大臣得力,仲叔圉当外交部长,祝砣当文化部长,王孙贾当国防部长,怎么会败亡呢()。齐鲁大地有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并非因为是孔子的故乡,而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