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郑友召集起王宫卫士,领着幽王、褒姒和伯服,逃往骊山。当野人总比当死人强,也许还有牛粪吃。
可是镐京周围早已是叛军的天下,逃跑还带着这么多人,很快在骊山附近就被犬戎的士兵发现了。
这帮家伙可不含糊,管你是谁上来就一阵乱砍,幽王、郑友、伯服全死于乱刀之下,只有褒姒因为长的漂亮,被掠走成为了战利品。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每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总浮现出一张凄美婉转的脸庞。可就在这个令人神往的成语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段龌龊和血腥的历史,实在令人叹息。
可怜镐京近三百年的繁华都会,被联军抢劫一空后付之一炬,永远的埋进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西周这场大戏就此谢幕了。。。。
第八节 看谁玩死谁
公元前771年,镐京周围狼烟四起。
按照“烽火戏诸侯”典故的解释:起初,诸侯们还以为幽王又再逗大家玩,所以没有及时派遣援军勤王。等过后明白真相,已经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幽王被杀,镐京变为一片废墟,西周从此消失。
但是稍加分析就会明白,这种解释其实并不完全准确。
其一、犬戎在镐京西北,他入侵镐京,按照地理位置,秦、晋应该都能得到消息;申、曾等国处于东方,而东方诸侯国林立,密度是非常大的,若要进攻镐京很难不被这些国家发现。
其二、如果这些国家发现了联军的动向,根本就用不着看什么烽燧报警了。应该在半道上就截击敌军才对。为什么等到他们攻打到首都镐京,却还在观望呢?
答案只有一个:故意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想其初衷并非是因为幽王太招人恨了,而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阴谋!
家贫出孝子、国难出英豪!
按照周礼的规定,大小尊卑、尊尊亲亲早已安排就绪,你是天子的同族就是大国、亲戚是中国、外姓是小国,这是改变不了的(当然也有例外)。而这个国家的各项制度也是按照这个等级,而被严格限定死的。例如城市的大小、军队的多寡都是有数的,即使你这个国家很繁荣,有钱、有人,那你也只能按照这个来,不可逾制!
如果你违反了这些规定,对不起,周天子会派人来修理你。而且你还不能还手,所谓“有征无战”,就是跟家长教训自己孩子一样。
这不仅仅因为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一把手就得听他的,最主要的是周王畿的领土是最富庶也是最大的,地理位置最优越的,所谓进可攻退可守,综合国力超出其他国家很多。
在制度上也是最优越的,单从兵力上来讲,他拥有宗周(镐京地区)六师、成周(原殷商故地)八师,共计十四个师十五六万兵力。而在诸侯国当中,最大的国只允许有三师的兵力,兵车不过一千乘。小国就更别提了。多了不允许,否则您就逾制了!
这才是周公制定周礼的真实目的,你们所有诸侯国的兵加起来都没我多,所有的财富加起来都没我富。做个比喻,就如同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大的跟阿富汗差不多,小的跟斐济啊,马尔代夫这么大。就算美国说,我不是世界警察,不会干涉你的内政,你信吗?你说谁敢不听老美的?
实力决定一切!正是因为这一点,诸侯国只能对周天子唯命是从,按期缴税,时时听征。
可是盛极必衰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任你赫赫宗周一开始有多么强大,多么不可一世,但早晚会完蛋的。这是规律,没办法。从周厉王开始,西周对于诸侯的控制逐渐减弱,宣王后期对外战争的连连失利,幽王时期的关中大地震,导致周王室实力大大折扣,也让某些诸侯国看到了摆脱束缚的希望。。。
一把手要完蛋了,下面若干有实力的副手自然会坐不住。恨不得给他伤口上再戳几个大口子、往陷阱里再仍几块大石头、给船底下凿几个大窟窿,反正就是盼着领导早点翘辫子!这一点用办公室政治就能阐述的很清楚了,不是吗?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看上去是周幽王戏弄了诸侯,可这个游戏玩到最后,还是诸侯戏弄了幽王!玩火*、自作自受。
幽王玩儿完了,诸侯们也该登场了。
晋文侯、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扮演起了正义的角色,他们各自率领部队浩浩荡荡、慢慢悠悠的向镐京进发。申、曾不想与诸侯为敌,马上撤走了军队;犬戎在抢劫一番后也准备撤回自己的地盘。所以,勤王的部队一到,象征性的与犬戎干了几仗,就宣布胜利,局势得以控制了。
而此时,申侯在鲁侯、许文公的支持下,在申国拥立自己的外孙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平定叛乱的诸侯已经捞足了政治资本,宜臼又是周幽王的嫡长子,而且以前就是太子,于情于理由他继承王位再合适不过了,大家也就顺水推舟,表示认可这位新领导。多聪明啊,从戡乱之功到拥立之功,这几个诸侯可赶上这波儿了!
可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点小插曲。
大奸臣虢石父跑哪去了?恶有恶报,这孙子也死在乱军之中了。可他还有个儿子叫翰(虢公翰),带着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逃出了镐京。在携地拥立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这下可乱了,一下子冒出两位天子来。到底该听谁的呢?这可难不倒大家,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谁厉害听谁的!
平王有申、曾、鲁、许等国的支持,实力强大;携王,只有虢公翰带着点残兵败将,累累如丧家之犬。如果与平王为敌,势必会有一场大战,没有人愿意在这场投机中赔上自己的家底;如果与携王为敌则会非常安全。
选谁一目了然,当然拥立平王,灭掉携王了。
答案:半对。这帮老狐狸才不会把宝压在一家身上。
他们在表示承认周平王合法地位的同时,对携王采取不理不睬的默认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反对,两头卖乖。这招够狠,还是嫌捞的不够多呀!
这下周平王可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去镐京即位!
平王来到镐京,正式与晋、卫、郑、秦四国的一把见了个面。见面的主要目的是封官许愿。效果很好,从此正式得到了这几个强国的认可。
但是镐京已经被烧成一片废墟了,连必要的生活资料都没有,怎么在此安家呢。再说,平王的势力在东方,只有回到那里才是最安全的。于是,平王决定将首都迁到雒邑(今洛阳)。诸侯们表示同意,并派兵一路护送。
多尽心尽力的臣子呀,一路护送您回家,这到家了该兑现承诺了吧。
当然,那是必须的。。。。。。 。 想看书来
第九节 郑国灭郐
对于在关键时刻拉了老大一把的四位兄弟,平王豪不吝啬、大加表扬,并封官许愿。其中秦襄公得益最大,被组织当即封为诸侯,告别了编外游击队的岁月,正式转正成为周王朝的正式部门经理;卫武公被升为公爵;晋文侯得到了口头表扬,并被默许以武力扩大自己的地盘;郑武公赶走犬戎也算报了杀父之仇,并两年以后接替了父亲周卿士、司徒的职位,成为周朝最高权利机关的决策者之一。
所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诸侯各自回到封国我们暂且不表,单说说在春秋时期的第一个小霸主郑国。
平王在雒邑顺利即位。但其直接管理的地盘比以前小多了。由原来的千里之国变成了方圆600里左右的中等水平。以雒邑(今洛阳)为中心,地跨黄河南北。虽然不比从前,但也算是有个家,还有供败家子挥霍的余地。这一点比起郑国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
自郑国从西方故地迁到东边,借住在虢国和郐国借给的十座城池中,地少人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虢国居北、郐国居南,郑国被夹在中间,以京为中心狭窄的地方,时刻手到邻居的监视和挤压,日子很不好过。于是郑武公开始盘算除掉身边这两个绊脚石。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769年),便依仗着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和拥立平王的功劳,出其不意的出兵灭掉了郐国。在这次突袭当中,武公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
郐国虽然不大,但是世代受封于此,根基深厚。国君郐仲身边有一些能够令兵打仗的大臣。要想一鼓作气,迅速拿下真个郐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如果战事拖沓的时间过长,引起天子与诸侯的不满,自己的处境会非常困难。
所以,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占领整个郐国,形成既定事实,其他人也就无可奈何了。可如何才能速战速决,使武公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想到郐仲那张贪婪的嘴脸就很不爽。自从东迁以来,这个老东西一直对自己充满了戒心,不但在郐国加强戒备,而且经常派出间谍刺探郑国的动向。不灭了他,简直让人寝食难安,癞蛤蟆不咬人,可是真恶心人啊!
间谍,间谍,可恶的间谍,就是这帮家伙,使得我从不敢轻易调动军队,攻击郐国也因此变的不容易。
等等。。。对啊!我何不利用对方派来的间谍给他来个反间计,以此除掉郐仲身边那些忠于他的能臣,而后在出兵灭郐岂不就简单了!嗯,对,就这么办!
不久以后的一个夜晚,乌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郑武公派人把欲除掉的郐国大臣的名字写到一张盟书上,埋到了都城门外。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修建了祭台,撒上鸡血和烧过的纸灰,故意造成秘密盟誓的假象。
盟书的内容是这些大臣要为郑国做内应,帮助郑国攻打郐国都城,灭掉郐国以后,郑武公将许给他们高官良田等。
郐国的间谍工作效率果然很高,在郑武公派人埋下假盟书的第二天,郐仲便得到了消息,亲自奔赴现场,挖出了埋在地下的假盟书。郐国国君一看盟书上的内容,已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心说这帮吃里扒外的东西,平时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满口仁义道德,可背后给我捅刀子,这回给我得个正着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马上派人把盟书上有名字的大臣名将全给杀掉了。郐国的情况很快就传过来,郑武公大喜,立即率领军队进攻郐国都城。
自持关隘险要易守难攻的郐仲,怎么也没想到郑国的军队这么快就攻到了都城。他慌忙的召集身边的人,准备组织抵抗。可是没有人搭理他了。
很快,郐国的都城被郑军攻占。从此郐国灭亡。。。
都是周天子的封臣,凭什么你想灭谁就灭谁!郑武公明白这个道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己没这个资格。所以他没有急着发动对虢国的战争,而是停下来,看看周天子的反映。
很长时间,没有周天子的消息,郑武公心里有些不安。他不知道平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不会也出其不意的给他来个突然袭击呢?应该不会,毕竟自己和周天子同宗同族,而郐国是外姓诸侯,怎么着也得给我七分薄面吧。再说,西边的故国已经残破不堪,看在我老爸为*流过血的份上,您老人家怎么着也得给我留个安家的地方呀。大不了被你骂一顿,断不至于来打我。对对对,没事没事。。。
想到这儿,他心里稍稍平静了些。可不久以后,周天子的诏书打破了沉静。
事情超出了郑武公的想象,周平王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命他为周卿士、司徒,执掌朝廷政事。
这是一个信号,他仿佛告诉郑武公,只要别太过分,我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得到这些好处后,你必须要像你父亲那样,为朝廷办事,为天子尽忠。
看来这次政治投机没有白费,得到天子的默许之后,武公马上召集军队准备发动占领虢国的战争。虢国的一把手虢叔和郐仲一样,也是个贪财好利,伶俐智昏的人。当初惧怕郑桓公的权势,贪恋他的贿赂,接受郑氏在他的国家居住。等明白郑国鸠占鹊巢的图谋之后,想哄人家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请神容易送神难。。。
不久,平王要巡视虢国边境,邀郑武公陪同。这给了武公灭虢的一个绝好机会。。。。 。。
第十节 虢叔之死
郑武公灭掉其南部的郐国后,便将目光落在了他北边的邻居虢国(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东北)身上。兔死狐悲,唇亡齿寒,郐国的下场让虢叔神经高度紧张,他命令边境守军提高警惕,时刻监视着郑军的动向。即使从郑国飞过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