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性纭!�
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1)
购房人(借款人)向按揭贷款机构申请贷款,得到现金购房,按揭贷款机构不能独自承担按揭贷款尤其是次贷的风险,于是通过各类住房按揭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转移风险。截至2007年7月,美国按揭贷款余额共计10万亿美元,其中MBS余额4万亿美元,主要包括按揭贷款支持的商业票据(ABCP)和按揭贷款抵押债权(CDO)。ABCP是由按揭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创设的,由独立特殊目的实体发行的按揭贷款,支持短期(90天以内)商业票据,票据的利息支付来自按揭贷款的还款收息。截至2007年上半年,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商业票据余额约2500亿美元。CDO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设的,由独立特殊目的公司发行的一种结构性投资工具,以贷款、债券和包括次贷债券在内的结构性产品为基础资产。该类特殊目的公司将次贷按风险打包,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人等),并由此将这些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截至2007年7月,美国按揭贷款抵押债权余额共9000亿美元。
按揭贷款证券化过程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按揭贷款机构将按揭贷款证券化,并设立特殊目的实体,将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转移出自身资产负债表。特殊目的实体与发起人隔离,由于发行的票据有价格优势,被称为投资渠道。第二步,投资银行承销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投资银行首先通过估价模型计算出不同贷款的风险,按照不同的风险打包,编写说明书,以不同的风险类别对应不同的收益率,推销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第三步,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和收益的需要购买按揭贷款证券化产品。次贷衍生产品通过资本市场被不同国家的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购买。对银行来说,衍生产品分散了风险,增加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也将风险扩散到证券和保险等行业,以及各类投资人和不同国家。
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次贷余额万亿美元,是金融市场上的一匹小马。它如何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呢?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表面不一定有什么联系,实际上都是高度相关的。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只要一个国家、一种金融产品(如次贷、按揭贷款衍生产品)或者一个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出问题,所有的机构和市场都可能受到冲击。我们可以从次贷衍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对冲基金的操作以及投资人信心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次贷危机的传导。
在美国次贷迅速发展的几年中,监管机构对相关风险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采取措施限制次贷过快增长,房贷机构和评级机构为逐利也都不遗余力发展相关业务。次贷衍生产品的最终投资人,即鼓声停止后,最后拿着花的人,无从了解每一笔次贷的情况,由于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因此只能依赖评级机构的评级。评级机构也无从了解每个衍生产品下所有资产的情况,只能用建立在历史数据之上的数学模型来推算违约概率。一旦房价、利率变化,这些数学模型原有的假设条件不复存在,就不能准确预测违约率。2007年7月,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下调了900多只按揭贷款抵押债权的评级,成为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的导火线。评级下调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对信用衍生产品评级和定价的信心,大量按揭贷款抵押债权无法出售。
不仅如此,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利率也一路上升,与联邦基金利率和金融商业票据的利差明显增加。从2007年8月初开始,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的利率从不足直线上升到,与联邦基金的利差从不足个百分点增加到超过个百分点,可见当时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难以找到买主。
次贷衍生产品的困境使得一些大量持有次贷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面临巨额损失和赎回压力。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和战略上的趋同,导致了股市的“羊群效应”,从而引发了股市的巨大波动。在美国,对冲基金的总规模在2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杠杆率在3~4之间,也就是说,对冲基金控制的资金高达8万亿美元,对冲基金的举动足以影响总市值约为20万亿美元的美国股市。一般来说,对冲基金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战略和程序操作,利用统计模型找出合适的股票投资。因此,许多对冲基金具有相近似的证券组合和交易条件,这些机构投资者实质上在相互交易。一家大基金退出,就会引发大波动。评级公司下调次贷衍生产品评级后,部分持有大量次贷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为弥补次贷衍生产品的亏空,开始抛售其持有的股票,从而引起美、欧股市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基金。8月3日,贝尔斯登宣布暂停赎回旗下的3只按揭贷款对冲基金,8月7日,巴黎国民银行声称由于无法计算基金的公正值,停止了3只基金的赎回。此举重创投资者信心,造成股市恐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路透社报道的数据显示,8月9日至15日,美国共同基金的资金流出量为亿美元,超过了“9·11”事件后一周的资金流出(165亿美元)。
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2)
虽然股市剧烈波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市场信心的重创使次贷危机在整个金融市场进一步扩散,多国银行受到冲击。实际上,市场不仅对次贷衍生产品,而且对评级公司、对所有信用衍生产品都失去了信心,使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银行受到流动性紧张的严重冲击。首先是融资成本大幅提高。高盛指出:普通银行的融资成本将提高50~60个基本点,即使是评级高的银行,融资成本最少也会提高15~25个基本点。其次是融资来源的缩减,估计ABCP规模减少将使美、欧减少贷款近4000亿美元。
除普遍的流动性紧张外,各类银行的损失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美国按揭贷款银行和公司:除了增加其本身持有的次贷拨备以外,还要向其创设的出售按揭贷款衍生产品的特殊目的公司提供应急信用额度,造成资金紧张。
(2) 购买了次贷衍生产品的各国银行:最早有报道的是德国的几家银行,后来欧洲其他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银行,都称面临金额不等的亏损。
(3) 虽未购买次贷衍生产品,但依靠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融资的银行: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的北岩银行。
次贷危机正通过房地产市场、建筑及相关行业一步步深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可以肯定,如果美国房屋出售数量和金额继续降低,被虚高需求推升的房价还会下跌,银行收回房产的势头还会继续,与房地产相关的就业人数会下降,民众财富的损失会更大。这些因素将影响美国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而美国经济增速减缓将对其贸易伙伴产生影响。
次贷风暴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以美国为发源地的次贷危机,带来了两大后果。其一是世人有目共睹的金融危机。由于在金融领域,一大批原本属于银行经营的房屋抵押贷款被打包转让给了证券市场,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被大大低估了。随着宏观经济的降温,许多买房家庭付不起贷款利息,风险才大规模暴露出来,于是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次贷危机的基本教训是:即便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如果一个金融产品的交易链条拉得特别长,其中由道德风险产生的金融风险也会非常难以控制。次贷危机的第二个后果是美国经济增长机制的停滞,它正在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乃至衰退。美国经济过去20年以来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的动力来自家庭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以及非常容易得到的消费贷款。美国家庭的资产(主要是房屋)升值以后,该家庭随即可以从银行以该资产抵押获得消费贷款。次贷危机导致部分房屋购买者违约,他们的房屋被迫送至市场销售,其后果是压低了房屋市价,导致信誉良好而没有违约的房屋所有者也难以得到新的消费贷款,最终导致美国经济消费增长下滑。
华尔街的断臂求生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1英里,宽仅11米,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在荷兰统治时,这里曾经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此得名。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经久不衰。
华尔街两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楼竖立,街道如同峡谷,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领阶级涌到这里上班。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信贷市场紧缩,使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直接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甚至沦为华尔街恐慌浪潮的象征。由于客户和贷款方争先恐后地从贝尔斯登提取资金,该公司被迫接受美联储支持的紧急并购方案。与此同时,分析师们预期银行业还将蒙受更多损失。
华尔街的工作者们居住在曼哈顿岛最昂贵的上东区,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时代广场办公。2006年他们平均每人领到了万美元的红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3)
在2007年冬季,华尔街正在度过7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蔓延的次级债危机不断击倒一个又一个多米诺骨牌,裁员风潮正在席卷华尔街上那些每平方英尺月租突破100美元的写字楼。
由于次级债风暴的打击,2007年1月至11月,美国金融业总共裁员万人,是2006年的3倍,打破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裁减12万个金融业职位的历史记录。
彼得·希德(Peter Heed)是摩根士丹利的一名分析师,他所在的部门并不涉及次级债业务,并且今年还取得了盈利,但仍然有4名员工接到了解雇书。
2007年10月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将裁员600人,裁员的目标是与次级债关系密切的抵押和固定收益部门,约占该公司房贷部门员工总数的1/4。公司表示,旗下3家美国抵押贷款公司将裁员约500人。摩根士丹利是在第三季度报表显示公司在次级债上亏损亿美元后做出这一决定的。
大约两周后,10月17日,摩根士丹利再次宣布裁员300人。“为了应对眼下的市场环境,我们有选择性地改变一些部门的规模。”公司发言人解释说。
除了摩根士丹利外,自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贝尔斯登、美国银行、雷曼兄弟、UBS、汇丰银行和瑞士信贷等华尔街金融巨头也先后宣布在住房抵押贷款、银行业和杠杆金融部门裁员。
涨潮的时候看不出孰优孰劣,一旦潮退便泾渭分明。根据《纽约时报》统计,截至2007年10月,因为次级债损失而裁员的银行有8家,共裁员8270人。若加上贝尔斯登11月份裁员的650人,8家银行共裁员将近9000人。
华尔街设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大宗商品交易所。华尔街是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自从2007年年初以来,至少有100家抵押贷款公司停止运营、关闭或者被出售。
2008年以来,包括雷曼兄弟、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银行,都在减少固定收益的交易、证券化、自产管理和投资银行部门的人员,一些行政和技术部门的员工也被遣散。高盛集团在1月份表示,他们可能裁员1500人来清除业绩不佳的雇员。目前花旗集团已经裁员,雷曼兄弟裁员达18%,摩根士丹利裁员,美林证券为。
华尔街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不能“幸免于难”,6个首席执行官、8个总裁或其他高管,以及至少19个部门主管在次贷危机中“下岗”。这其中包括本书提到的花旗集团的查尔斯·普林斯、贝尔斯登的CEO詹姆斯·凯恩和瑞士银行的CEO彼得·伍夫利。
次贷危机导致2007年下半年私人股权投资活动和结构性融资产品销售的成交量骤降,依附于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律师事务所也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