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崧鄄环拧O匀唬费芯恳踩绱恕6源谠#闶谴铀拇蠼文嫱扑木虏呕铀且罢骄剿玖钤钡墓傧文嫱扑墓毕住<幢闳绱耍谠5姆⑾忠彩谷烁芯跤兄匦淳返谋匾�
  ###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而对待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后人应当实事求是书写他们的历史。不尊重历史事实既是对自己民族文明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不尊重。一个健康的民族,总要有勇气面对历史,一个人也是这样。已经做下的事情,无论是对是错,无论本人还是他的后人,都应该敢于直面,因为历史无论是谁都无法封锁更无法篡改的。在处理历史事实上,各种小动作均属徒劳,大可不必费此无补之精神。“历史的事实是最大的权威”,假的总是假的,无论如何涂抹,终不能就此变成真的,正如李商隐所言:“武皇内传分明在,莫谓人间总不知。”
  陈丕显说:“历史是无情的,她会很快忘却一些人;更会严肃地批评一些人。同时,历史又是多情的,也会永远地记住一些人,我们的粟裕同志,是人民用金子铸入史册的人,是人民永远记住的人。”恢复粟裕真实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实事求是、完整地展示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并加以学习、借鉴,是拂去功利、权势、虚名后的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后人应有的态度。
  因此,将在人民解放军和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粟裕军事思想和战役指挥艺术予以挖掘整理、发扬光大,是中华文明史尤其是军史的一件极有意义的大事。如果我不吝鄙陋与拙劣撰写的这本书,能给更多普通人士以全面、真实走近并了解粟裕大将军的机会,则善莫大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1)
  一、当选第三野战军代表团首席代表。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的人。
  1949年赴北京参加政协会议于南京火车站
  向送行人群告别。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解放军派出了6个代表团出席会议,共有正式代表60人、候补代表11人,分别代表解放军总部(包括直属兵团及海、空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华南人民解放军6个大单位。其中解放军总部代表团正式代表12人、候补代表2人;四大野战军代表团均为正式代表10人、候补代表2人;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正式代表8人、候补代表1人。华东战区统帅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率领三野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解放军总部和四大野战军代表团的首席代表顺序如下:朱德、贺龙、刘伯承、粟裕、罗荣桓。其中:朱德是全军总司令,解放军总部代表团首席代表;贺龙是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一野代表团首席代表;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二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粟裕是第三野战军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罗荣桓是第四野战军政委、四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粟裕是后来唯一仅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大野战军首席代表。
  9月25日,粟裕代表第三野战军在大会上庄重地发言:“我代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工作人员向大会坚决地表示:……当秉承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①
  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出政协全国委员,并按各单位次序,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名单。其中当选的军队委员共12人,分别是:解放军总部: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徐向前(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赵寿山(一野起义将领);第二野战军:邓小平(野战军政委)、高树勋(二野起义将领);第三野战军:粟裕(野战军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何基沣(三野起义将领);第四野战军:林彪(野战军司令员)、陈明仁(四野起义将领);此外,还有华南人民解放军的陈漫远、吴奇伟。
  9月30号下午6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出席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词:“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②之后,全体代表向人民英雄脱帽静默致哀。最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和包括粟裕在内的各大单位首席代表一一铲土,为纪念碑奠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粟裕是第四个铲土的代表;在其前面的人分别是毛泽东、朱德、贺龙。
  粟裕作为首席代表,代表解放战争战绩最大的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并当选代表三野的全国政协军队委员,是当之无愧的,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他在第三野战军军事上的核心作用。
  原华东野战军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认为,粟裕最能代表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因为他是在华东地区这个特殊战场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如果粟裕当年跟着主力红军长征了,他的聪明才智自然同样能够得到发挥,但那就不是现在的粟裕,更不是代表整个华东部队的粟裕了。他说:“我所说的粟裕,不仅仅指他个人,而是指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粟裕最能代表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第一,是他从未离开过华东战场;第二,华东部队的所有变革与重大胜利都与他密切相关。”③
  郭化若这一有着两点充分理由的新颖观点,显然与一般的说法有所不同,为此,他又根据客观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解说了华东野战军两位主要领导人陈毅与粟裕的关系。他说:“同时,我要说说陈毅与粟裕。由于工作需要,陈、粟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就四年解放战争而言,陈、粟始终在一起只有11个月半,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特别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陈总在中原野战军,即二野工作。当然,陈总在政治工作上辅助邓小平同志,在军事工作上辅助刘司令员,都有突出成就,特别是在解决、促进高层团结方面,功不可没!”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2)
1949年粟裕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
  朱德(左)毛泽东(中)粟裕(右)。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历史见证者和深为毛泽东倚重的军事高参,郭化若的结论是十分严肃、客观、公允的。显然,作为历史学家考证、转述历史,也应当这样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出它的本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从而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正如萧克所说的:“历史的事实是最大的权威。”不能仅仅依据某些表面的官衔、名义或者为尊者讳而人为掩盖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华东野战军(三野)的整个军事指挥轨迹来看,粟裕显然是军事核心和统帅,是人民解放军负责一个方面军的(野战军)军事指挥,后来仅授大将军衔的唯一将领。
    二、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员。陈毅说:“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为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的华东野战军制定指挥体系:“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⑤这一决定的实质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赋予了粟裕华东野战军全军的军事指挥重任。
  1947年12月30日至1948年1月1日,陈毅在晋绥对敌工作会议上坦然指出:“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粟裕)。”⑥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令,他还在华东野战军正式组建之时对粟裕说:军事上主要由你考虑,按照毛主席、党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敌人。至于先打谁,后打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打?请你大胆负责地考虑和指挥。⑦值得指出的是:粟裕作为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按照毛主席、党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敌人”,显然是直接对中央军委负责。
  早在1946年,文学青年与政工干部出身的陈毅接待来访的美军雷克上校,回忆过去时坦率地说:“我的兴趣不在军事,我愿做记者,我喜欢写小说。”⑧后来,陈毅之子陈昊苏于2001年8月26日在人民网谈到他父亲时回忆说:“我父亲曾经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显然,陈毅在建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工作而非军事工作,与他的经历和特长是不无关系的。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取得空前大捷。粟裕在战后华东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从军事角度上作了《莱芜战役初步总结》的报告,着重从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上总结了莱芜战役的经验教训,成为他军事理论的代表作之一。他说,这次战役的重要收获之一,是进一步取得了大兵团打运动战的经验。关于以后作战和建军,粟裕强调指出,必须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加速技术兵种的建设,培养掌握新式武器装备的技术干部,加强司令机关和参谋工作。他说:“根据战争发展趋势,当敌人被歼灭到一定程度失却进攻能力时,可能改取守势,我将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运动战进至阵地攻击。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爆破运动,学习土工作业,加强炮兵、工兵的建设。”同时要“选择培养和大批提拔有发展前途的新老干部,学习各种武器的不同性能和结合使用的方法,研究对敌人新武器(如坦克、火焰喷射器等)的对策,以期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一步;如仍停留在现阶段上,将不能担负起今后更重大的任务。”⑨
  随后,陈毅主要从政治角度作了《关于增强纪律性,反对不良倾向,加强政治工作等问题》的报告。其中说道:“这次战斗布置与指挥及宿北、枣庄之战,粟司令负主要责任,做的工作最多,最负责任。我们同意他的意见,他对于战役胜利贡献最大。”同时陈毅向原山东八路军系统的将领介绍:“(粟裕)在江南江北是负总责,反磨擦、黄桥、天目山战斗也是负总责。在自卫战争中,粟司令领导的战略区(指华中军区),表现最好,他经得起考验,作风老实,埋头苦干,成就很大。”在这里,陈毅实事求是地指出,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到华东野战军时期的宿北、鲁南、莱芜战役,粟裕均在军事上“负总责”或“负主要责任”。从而清楚地表明,粟裕是华东战场的主要军事指挥员。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3)
1947年3月9日,陈毅就莱芜战役对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肯定粟裕的战役指挥,认为,“我华东野战军在最近宿北、鲁南、鲁中三次战役中刚刚创造了一个空前大胜利,就被下一个更大胜利打破了纪录。空前之后又来一个空前,接着还有另一个空前。……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1947年5月,粟裕创造的战争奇迹孟良崮战役,是其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在此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原华东野战军6纵司令员王必成回忆说:“这次战役,从调动兵力创造战机,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无一不是按照粟裕同志提出的方案实施的。”
  据《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阵中日记》(1947年5月14日至20日)摘录记载:
  五月十四日△(上午情况:七十四师固守。四纵得悉当面敌人后撤模样。)粟令全面出击,十二师由坦埠向南攻马山,十一师攻佛山杨家寨,十师由旧寨沿沙河南攻重沟,东攻岸堤。
  △粟令:九纵攻至赵家城子,与一、八纵联系向北打。八纵西占万泉山后,主力北攻。一纵一部占领孟良崮,主力由孟良崮西南向北打。二纵、七纵全责对付桂顽。令六纵下午二时由观上急进界牌垛庄。
  △(十五时,九纵二十六师至赵家城子,敌二个团。)粟令派部监视之,主力即速西占孟良崮。八纵占了盘龙山,一部向西,一部包围大平、小平之敌。
  △(十八时,八纵二十三师一个团攻万泉山,二个团插向垛庄了。)粟令其打下万泉山后,北攻孟良崮。
  △(二十二时,七师苗家区一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