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食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食品-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鸹幔凰鞘钦鲎蛏锛苹氖甲髻刚摺5苯袷澜缁姑挥幸幌钭蛏锛际跏潜3治榷ǖ摹�
  (3)粮食问题仅与作物产量有关,与制度问题、土地问题等无关?
  黄大昉研究员认为,“只有转基因技术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中国农业和转基因技术的关系是什么呢?我认为,只有转基因技术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有数据统计,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亿,这就意味着粮食产量还要增加四分之一才够吃。但是,中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再减少已经很困难了,想要增加几乎不可能,因此只有提高单位的粮食产量才能满足需求。
  1998年的时候,全国粮食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之后,每年粮食产量都在下跌,国家出台了很多利农政策,但直到2007年的时候粮食产量才恢复到5亿吨,2008年时达到亿吨。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才使粮食产量维持了历史水平,剩下不多的时间该怎么办?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把未来的砝码压在了转基因技术上,这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方向。(黄大昉:《转基因解决粮食问题》,载《北京科技报》,20090803。)
  反对者则认为,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以来每年都在下降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1998年以来每年下降的是耕地面积,10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超过1亿亩,而粮食产量自2003年以来都在逐年增长,无论是粮食单产,还是水稻、小麦的单产平均增幅都接近或超过8%,小麦单产增幅甚至超过20%。也就是说,现有单产的提高,已经超过了转基因支持者所宣称能够达到的增产比例。
  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测算,亩耕地才能养活一个人,即人均耕地不能少于亩。联合国给出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为亩,但我国2 000多个县级城市中,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甚至不足亩。即使这样,我国的耕地资源仍然在持续减少。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亿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达万亩;经卫星核查,“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16万公顷,其中不可逆转性的建设占用耕地219万公顷,年均新增建设用地万公顷。(参见叶剑平、张有会:《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唯一可取还是需要谨慎?(7)
“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投入减少,我国粮食生产一度陷入徘徊不前的局面。”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告诉记者,“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间,中国粮仓河南夏粮总产徘徊在400亿斤上下,一直没有超过1997年440亿斤的夏粮总产量。”
  近几年来,中央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明确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訾红旗、顾立林:《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见新华网,20080619。)
  中国人民大学的郑风田教授指出,目前由于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有些能种三季稻的地方现在只种一季稻,还有大量土地被抛荒,如果能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抛荒土地恢复耕作、提高复种次数,某些地方的粮食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加。
  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的情况下,粮食单产稳步提高。威胁粮食安全的,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挫伤,是土地在各种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品侵蚀下的严重退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政策和制度,而不是某种单一的技术。
  国产大豆败给了转基因大豆?
  背景回放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野生大豆品种最丰富的国家。大豆的种植在中国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殷商的甲骨文上就有记载,当时的“王”问占卜者:“什么时候播种大豆最合适?”到了西周时期,大豆已经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大豆一直和茶、丝一起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且,在长期的耕作中,古代中国人民还发现,大豆和其他作物轮作或间种、混种、套种,不仅可以以豆促粮,还可以保持和提高地力。
  一直到1995年以前,中国都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但是自1995年以后,中国不断进口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的转基因大豆,且进口量在1999年以后飞速上涨。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然而却几乎完全没有大豆的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形成的国际大豆价格。而国内的大豆产业已经濒临崩溃。我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2010年初,70多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已经全部停产并且停止收购国产大豆。(参见李宾:《黑龙江大豆产业链崩溃:上百家豆企大多停工停产》,载《中国经营报》,20100313。)
  有人说,国内大豆产业的失败,是国产大豆对转基因大豆的失败,要扭转败局,避免其他粮食作物遭受同样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国内推广转基因大豆和其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媒体报道以及*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苗水清等人的研究,却揭示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中国提前WTO规定5年,将大豆进口关税降到了3%。就在中国开始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1999年左右,中国农民种大豆是赚钱的,同时美国农民种转基因大豆却是赔钱的,不仅赔,而且赔得很厉害,生产成本比价格高30%。美国政府给予了大量名目繁多的补贴,以鼓励农民种植。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不减反增;从1997年的2 833万公顷增长到2000年的3 006万公顷。参见苗水清、程国强:《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载《中国农村经济》,2006(5)。2004年,美国农业部相隔4个月发布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先预测国际大豆产量27年最低,又发布报告称大豆产量27年最高,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暴跌,高位进口大豆的中国加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国际粮商此时在中国展开大规模兼并收购,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控制了中国大豆80%以上进口货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唯一可取还是需要谨慎?(8)
从这些事实,似乎看不出来扭转大豆败局的唯一办法是发展转基因大豆,反而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转基因与生态环境
  转基因作物与农药
  转基因作物因为植入了抗虫基因,因此能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这是转基因支持者认为转基因作物所具有的主要优势之一。
  化学农药残余量过高,一向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种植Bt转基因作物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还可以避免农药污染,对保护环境和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Bt转基因作物更环保、更安全、更绿色。(方舟子:《转基因水稻杀虫不害人,农药更有害》,载《中国青年报》,20050420。)
  ——方舟子
  对中国的亿万农民而言,发展转基因水稻的最大好处就是转基因水稻品质上升带来的价值提升和抗病害或抗虫害能力增加,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支出,让农民们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教授
  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农业部1997年首次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的商业化种植。……(长时间研究发现,种植了抗虫棉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棉铃虫和红铃虫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以往棉农防治棉铃虫一年需要打药10次到20次,大量用药导致农民成本提高、收益减少、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天敌减少、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之后,品种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抗虫效果,一般只需要打药2次到5次,就能有效控制这两种主要害虫,不仅棉花上农药用量减少达70%以上,而且大豆/玉米/花生上棉铃虫的数量也显著减少。(彭于发:《种植抗虫转基因棉花和水稻对生态环境有利》,见农业部网站,20100304。)
  ——彭于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
  反对者则直接指出,抗虫转基因作物开始几年时确实会减少农药使用,但随着次生虫的增加和昆虫抗药性的增加,农药的使用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大量增加。
  例如,美国有机中心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后,1996—2008年美国农药使用量大大增加。这一研究指出,转基因作物推出前3年,农药使用量确实有所减少。但最近几年由于耐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农药需求量急剧增多。过去13年耐除草剂作物上的除草剂使用量总共增加了亿磅(即亿公斤),其中2008年比2007年增加了46%。(参见《转基因作物对农药需要量存争议》,载《农资与市场》,20100118。)
  中美两国科学家关于中国转基因棉花的长期跟踪调研也揭示了类似的问题。这是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的项目,也是世界第一个对转基因棉花种植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的课题。这项历时7年的研究表明,尽管Bt转基因棉花能有效控制棉铃虫,但长期种植会导致其他害虫肆虐,这使得中国种植的Bt转基因棉花长期经济性不如预想。中美两国科学家对中国481户棉农历时7年的长期跟踪调研后发现:这些农户在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第三年经济效益最大,他们的平均杀虫剂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要高出36%。

唯一可取还是需要谨慎?(9)
但情况从第四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花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等其他害虫,导致盲蝽侵害棉田。当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上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了3倍,而他们的收入却低了8%。到第七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所使用的杀虫剂,已明显高于普通棉花种植户,加上转基因棉花种子成本也较高,使棉花种植户的收入大幅下降。(贺涛、贾鹤鹏:《盲蝽蟓:小昆虫挑战高科技》,载《科学新闻》,20081031。)
  绿色和平组织在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6~10年的时间跨度上来看,转基因作物导致农药使用的增加而不是减少。
  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过程中次生害虫频发,日渐成为主要害虫,致使农药使用量大增。
  研究显示,阿根廷转基因大豆施加的草甘膦的总量从1998 年到2004 年增加了56 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得1996 年到2008 年美国农药使用量增加了万吨。
  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过程中对于黄萎病和枯萎病更加敏感,造成大规模的减产。其中,2009 年江苏盐城大丰市转基因棉花55万亩,近40 万亩有黄萎病,其中3万亩棉花死亡,病情严重的田块减产七成。(绿色和平组织:《转基因作物的经济代价》,201002。)
  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
  (1)害虫剿灭,益虫增多?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
  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某一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子孙后代、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环境保护专家们总说“生物多样性”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讨论的原则。
  ……(转基因作物)为天敌和益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农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由于减轻了农药对害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伤害,瓢虫/草蛉/蜘蛛和寄生蜂等害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数量几倍到几百倍地增加,抗虫棉田及其周边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农田环境保护。(彭于发:《种植抗虫转基因棉花和水稻对生态环境有利》,见农业部网站,20100304。)
  ——彭于发
  《科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