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说:我一个人,我不干。我得找一伴儿!
范蠡说:你找谁呀?
西施说:我就找那个郑旦!
范蠡说:为什么找她呢?
西施说:她会武功啊!她那剑玩得可好了,我可打不过她,我就比她漂亮,但玩剑不行。
范蠡说:击掌盟誓!
于是,范蠡找人将西施与郑旦包装完毕,送到越王勾践那儿。
越王勾践一看:好,赶紧送到会吹拉弹唱的老师傅那儿,就教这俩姑娘,教会了。
转眼之间,三个月过去了。经过发奋苦练,西施终于由一位普通的浣纱女转变成了一个训练有素、才艺多端的选美冠军;郑旦虽然不及西施,但也训练的非常不错了。
越王勾践大喜,又给西施和郑旦配备了华丽得体的宫装。恰巧,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二百棵大树也都到齐了,二百棵木料,外带两个美女,一行人陆陆续续到了吴国,这回西施真的要承担起越国交给她的倾国倾城的任务了。一个弱女子,如何完成的呢?
4.西施入吴
相传,当年西施入吴时,由范蠡陪同,舟从越国会稽出发,顺西小江而行,过苎萝山来到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临浦。此时已近黄昏,西施望着夕阳西下的家乡,想着自己背井离乡,前往吴国,将委身于吴王,便泪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于是决定在此停泊一宿。
当时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气依然炎热,俗称“秋老虎”。西施为了洁身自爽,欲留清白于此,便在两水交汇的潭中沐浴。从此,这里的潭、桥、路都贯上了“浴美施”三个字。后人有诗描写浴后西施的美丽:
“伊人来兮,自水一方。莲步若碧潭浮行云,纤腰若岸柳摇春光,驻足则亭亭玉立,移履则婀娜生香。若耶沐秀色,苎罗焕华光。肤若凝脂腻,肌若温玉芳。面若皎月清生辉,发若玄云双鬓翔。额若广宇溢慧智,耳若灵芝垂玉当。颊涌绯云桃花色,腮流碧霞芝兰香。眉卧春额远山含黛,眼泛秋波清泉流觞。睫若悬针灸神魂,眸若轻珠挂情肠。鼻若悬胆气氤氲,口若珠樱甜芬芳。舌若蝶兰啭春莺,齿若编贝叩玲琅。”
本来好色的吴王见到西施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妹喜、妲己误国”之类的劝谏他根本充耳不闻,立刻将两位美女纳入后宫,对她们宠幸有加。
两个人为了一个目的而来,如果让人看出来两个人有目的,这可了不得,所以西施和郑旦两个人一文一武,一酸一咸,还得真真正正表现出吃醋来,竞相讨好吴王夫差。两个人表面上明争暗斗,做给吴王夫差看,私下里是好朋友。吴王夫差渐渐有了偏向,他喜欢那种文文弱弱的,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不会舞刀弄剑的。所以经过一番较量后,郑旦逐渐地就不受宠了。郑旦也很抑郁,越王勾践交给我们两个人完成任务,现在看来这任务好像不大能由自己完成了,得由西施完成。很抑郁,也很闷,不受宠,自然就没人理了。逐渐的郑旦就抑郁而死了。
郑旦抑郁而死,“美人计”的主角就只剩下西施一个人了。
才女昭君(1)
前一章我们说的是西施,这个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绝对女一号。就是说,无论从她的美丽还是从时间的早晚来说都是绝对第一位的。
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西施真的有那么美吗?她真的一点缺点都没有吗?肯定不是那样的。要是仔细考究起来啊,西施还是有点缺点的——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脚有点大。因为她的脚有点大,所以她就要遮掩不是?于是,西施就总穿一个比一般人高一点的木屐,身上再带点铃铛挂饰,这样走起路来,不但看不出她的脚大,还因为走路时必须要左右摇摆,加之长裙飘飘,反而格外地突出了西施娉(pīng)婷的身材和翩翩的风姿,这样,人们就不会注意她脚有点大这个问题,您想啊,谁会没完没了的老是盯住人家的脚丫子去看呢?
其实,西施的美,并不仅仅是她的相貌,而是她的心灵。她能够在国家民族需要她的时候,勇敢地冲上前去,挺身而出,为国家,她把自己付出了,但是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全!所以我们说,西施姑娘的付出,值了!正是:英雄壮烈赢得的光环,也遮挡不住美女的娇艳。人世间没有你少了几许姿色,吴越的故事没有你就不再传奇。
西施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下面要给大家讲到的,按时间来说应该是第二美女了。淡食你想,四大美女凭什么有第一、第二呀?所以我们要为我们下面讲的这位美女贴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第一才女。你说中国古代史上,这四大美女当中,最有才的应该是谁呢?王昭君。
要说起这王昭君的故事啊,曾经有人赋诗一首:
小小宫女本无辈,一点成名誉天下。
西出阳关为远嫁,明眸一眨大雁落。
天下谁人不思亲?关山阻隔在天涯。
魂牵梦萦故乡路,汉匈和亲传佳话。
汉匈恩怨
这样看来,我们要讲到的王昭君的事迹,应该跟“汉匈和亲”有很大的关系。那我们的问题就出来了:我是学历史的人,当然知道“汉匈和亲”的故事,想当初汉高祖刘邦,是打不过人家匈奴才被迫“和亲”求和平的;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已经派卫青啊、霍去病啊、李广啊、李广利啊等等把匈奴人给打跑了啊,为什么还要有汉匈“和亲”呢?这话说来就长了,我们首先就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了。
1。 匈奴崛起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匈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直译为汉语的话,就是“人”的意思,意译就是天之骄子的意思。
匈奴这个民族,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离我们今天也得是两千七八百年了。据现有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实,在公元前七八世纪的时候;匈奴民族就已经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了。不过,那个时候它不叫匈奴,叫什么鬼方、混夷、獯鬻(xūn’yú)、荤粥、猃狁(xiǎn’yǔn)、胡,等等。直到什么时候才改了名呢?不是人家改了名了,是我们华夏民族在记述历史的时候,给人家改名了,就改成了匈奴。什么时候呢?那是《战国策》《山海经》盛行的时候。
匈奴的首领自称为“单于”,单于的意思是“广大”,具体意思是我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天空,广阔的土壤。匈奴首领的妻子,叫“阏氏”(yān’zhi),读音和我们描眉画眼的那个词“胭脂”一样,一般有好几位。。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才女昭君(2)
前面我们说过,匈奴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了。但是在此之前,它的发展是很缓慢的,直到战国末期,趁着中原动荡、“战国七雄”互相征伐的公元前3世纪,匈奴人的首领头曼单于统治时期,匈奴人的军事实力才得到加强,匈奴铁骑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至“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边境。这头曼单于有一个儿子叫做冒顿,他就生活在秦末汉初。要说这冒顿啊,那可真的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
2.冒顿单于
冒顿本来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按照我们汉族人的习惯讲,也就是匈奴的太子。可是,到了公元前209年,年老昏愦的头曼单于又喜欢上了新娶的娇妻和他与新娶的娇妻的孩子,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想废掉冒顿,重立宠妃之子为新太子。
头曼又不想做得那么明显让自己的大儿子冒顿看出来,于是他想出一条自以为很“高明”的办法:就是先把冒顿送到西边的临族月氏那里去做人质,然后派兵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这个时候,冒顿一下子就显示出他的出色才能了,他从月氏人手中偷了匹好马,逃了回来。这个行动使昏庸的头曼看到了自己儿子身上的不凡,不知是出于良心,还是出于想利用冒顿才干的心理,于是,头曼单于改变了主意,她做出了第二个错误决定,让冒顿去统领万骑军马。
与他优柔寡断的父亲相反,从逃回来的第一天开始,冒顿就显示了他的决断、深虑、坚忍与长谋。他制作了一种响箭,名叫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还号令他的部属,自己的响箭射到哪里,每一个部下必须跟着射到哪里,否则立斩无赦。
开始是在打猎的时候,冒顿间或抽出一只响箭射向猎物,有的部下没反应过来而没跟着射,冒顿就下令将这些部下斩首。接下来有一天,冒顿突然抽出响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聪明”的部下一犹豫,心想冒顿是无意的吧,而没跟着射,又被冒顿拖出去斩首。再后来的某一天,冒顿做出了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竟然用响箭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部下又犹豫了,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冒顿的立即处决。从此,部下们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冒顿做出多么不合理、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应该随着响箭齐射。
在一次出猎中,冒顿有意测试一下部属,用响箭向他父亲头曼单于的爱马射去,部下全部毫不犹豫地随之齐射,冒顿默然点头,知道时候到了。于是他带着部属随头曼出猎,并在出猎中用响箭射向头曼,顿时万箭齐发,头曼死于乱箭。射杀了头曼的部属再也没有回头之路,只有忠心跟着冒顿又杀死了他的后母、弟弟和不听从他的众臣。从此冒顿自立为匈奴的单于。
冒顿单于登基的时候,正赶上东边的邻国东胡强盛的时期。当时,强盛的东胡首领一听说这个冒顿居然敢杀父自立,马上感觉到这是一个吞没匈奴部落的大好时机。当时的东胡首领肯定是这么想的:他冒顿居然敢杀父自立,这肯定会引起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不是?这肯定是我强大的东胡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大好时机不是?
于是,东胡首领马上找了一个由头,派了一个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单于这里有一匹上好的千里马,能不能送给东胡的首领? 。 想看书来
才女昭君(3)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召集群臣,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群臣们一听,就炸了锅,纷纷谴责东胡首领的不义行为。而此时的冒顿单于却认为,不就是一匹马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千里马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于是,冒顿单于高高兴兴的把自己手里的那匹千里马通过人家的使者,送给了东胡首领。
得寸进尺的东胡首领一看,这个冒顿单于还真是好欺负诶,于是马上又派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听说冒顿单于身边有一位非常漂亮的阏氏,能不能送给东胡的首领?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又召集群臣,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群臣们一听,就更加的炸了锅,一致谴责东胡首领的行为非常过分、不义。而此时的冒顿单于却认为,不就是一个漂亮姑娘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漂亮姑娘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于是,冒顿单于高高兴兴的把自己的非常漂亮的阏氏通过人家的使者,送给了东胡的首领。
这个时候的东胡首领就更加找不着北了,他马上又派使者来到冒顿单于所在的地方,告诉冒顿单于说,他们东胡首领看上了东胡与匈奴两个部落之间的,按照我们今天丈量土地的方法,大约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一块土地了,要求冒顿单于必须马上把这块土地送给东胡首领。
这个时候,冒顿单于又把群臣召集到一起,征求他们对于此事的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这一次,群臣们居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和建议:不就是一块荒地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无人居住的荒地咱们匈奴这里不是要多少有多少?送就送了呗!您看,这种观点完全是冒顿单于的手下对于冒顿单于本身思维的简单复制:原来那么多次,您都是这么说、这么做的;这一次,您肯定还会这么说、这么做的。我们还能有什么另外的想法么?
这一回,令所有大臣非常意外的是,冒顿单于闻听大臣如此思维,那是勃然大怒,马上说到:“土地,那可是国家的根本。没有了土地,我统治谁去啊?我什么都能送给他东胡,就是这土地,一寸也不能给任何人!”冒顿单于马上下令,先杀掉所有主张把土地送给东胡的大臣,然后派出自己手下所有的兵马,与东胡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的东胡,哪里知道冒顿单于居然会如此思维、如此行动啊,他们还等着来自冒顿单于的好消息呢!他们哪里会想到人家冒顿单于会如此迅速的派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