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十而立”的科比·布莱恩特(2)
当魔术师赞誉他的作用等于梦一队中乔丹+皮彭时,他这样说:“我努力打球仅仅是为了荣誉,目前球队中有那么多的天才球员,这使得一切都变得非常容易了。我仅仅是做到了一些平时我不怎么做的事,这让我感到了快乐,我与以前不一样了。”
他年轻时也曾不断地如此陈述,只是,那时的他在篮球场上,总不免会自行其是、张扬年轻的傲气。但现在,他的确成熟了。
年轻时的他恣肆无忌,但如今的他,2008年的他,只是比过去更多一份内敛和控制。在媒体面前,在球场上,他曾经的戾气蜕化成了从容。除了在场上的侵略性和凶恶依然外,你很难再看到那攻击性十足的科比。
就是说,他真的像一个三十岁的男人了。
2008年8月23日,恰逢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关于美国队的前景,科比的回答就像打中国的太极:“没有领袖……如果真要找一个领袖的话,我想应该是基德,他的国际比赛经验最丰富。”但既然勒布朗·詹姆斯都承认他愿意做科比的副驾驶,则科比在队中的地位昭然,他是当然的领袖和头号王牌。
一个奥运会冠军对NBA球员来说,并不像总冠军戒指那么诱人,但对8年以来已被世界不断看低的美国篮球人来说,一个奥运会冠军可以重塑他们的威严,把他们推回到1992年梦之队的神坛。
对科比来说,奥运会篮球总决赛正好是美国时间8月23日打响。如果能获得冠军,那正是给自己三十岁生日的礼物,更是一个征服世界的证明,一个NBA之外的、供他攀登的、篮球世界的新巅峰。
是的,在这之前,他已经是北京的常客。长城可以作证。然而2008年的北京之夏对他而言,却是一次非凡意义的“成人礼”——在8月23日(美国时间)的那天,他有机会给自己悲喜交加的30岁定一个调子。
北京可以见证他的30岁:一个结束,以及新的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将到30岁,即使形象几经变化,即使一路而来的成败见证了他性情的转变,但某些本性总是不变的……30岁了,但有些东西却伴随着他,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意大利,或是费城,或是他曾经涉足过的天涯海角。他总是相信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拼命的训练可以获得成绩,寻找挑战和刺激可以增强战斗力。30岁的他和5岁的他的区别只是在于,如今他在洛杉矶的球馆中投篮,而5岁时的他在意大利阳光下投篮。他过去没有很好的朋友,但2006年夏天以来的历程已经展现了事实:他开始相信世界,相信可以和他一起取得胜利的人。而胜利,是他生活唯一的目的。
他懂得了更多关于胜利的诀窍,虽然远不是全部。
你可以说,科比·布莱恩特是一个偏执的家伙,是个傲慢的家伙,是个多重人格的家伙,是个自私的家伙。他的确有以上人格,虽然同时也伴随着在场外的随和、谦逊,以及有时过分的无私。他对篮球胜负的真正秘密也许并不那么理解,但他依然在用一种理想化的、古典的方式打着篮球。他是这个年代急速奔去的时刻,最后一个背影。
在这个也许他并不了解其真相的世界上。
张佳玮
2008年7月3日星期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