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狂人任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产狂人任志强-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富人住不上好房,穷人不可能解决住房问题》则是说让富人们都买好房,多纳税,然后政府用这部分税收替穷人建保障房;
  《穿越房地产迷雾房地产年度报告出台始末》是针对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任志强等若干地产商弄了个研究报告,摆出一堆数据来说明泡沫并不存在;
  《中国地产2005展望》是以上面那份房地产年度报告为基础的,表明了他对2005年房市稳健的预期;
  《该将房价上涨罪名都给开发商吗》、《莫名其妙房地产到底怎么了》、《谁都有权批评开发商扣帽子不解决问题》、《投机与泡沫无关》等6篇博客,一是为社会对房地产商的不公平感到不可理解和气愤,二是在反复地说明房价上涨与开发商无关,三是在不断地建议房地产商只管给富人建房,穷人的房子应该由政府来解决。
  2005年10月23日,任志强写了一篇《不可能让老百姓都买房》的博客,与以往他常用的“万言书”不同,这次的博客篇幅比较小,可这篇不长的博客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该文的第一段,任志强指出2005年土地供应将不足,因此房价将继续上涨,并表态说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所有统计数字都在告诉我们,2005年土地供应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足,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将使房价恶性增长。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借助数据、依照事实说明问题是任志强的一贯风格,在该文的第二段,任志强以美国作为对比对象,说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2005年不会出现。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案例可以证明,在整体经济形势高涨,而物价低涨的过程中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目前为止,中国房地产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只有至2%,而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的50年期间,平均为10%。按照发达国家的同类GDP增长阶段计算,我们比美国落后60年至80年,中国不可能在这样一个阶段出现泡沫。
  接下来,任志强便用一堆数据推出一个“房子一定要先满足富人,不考虑穷人”的结论。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人们再次为他戴上了“媚富”的帽子。
  如果按照党的十六大以及建设部提出的目标,达到人均35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速度还需要再翻倍。即使按照目前30%的增长速度,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是不是老百姓没钱买房子呢?不是。我们总的供应量每年只能保证5%的家庭(新房3%,旧房2%)。而美国平均每100个家庭中,有17个至25个当年购房。

“穷人区”、“富人区”之争(2)
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
  在该文结尾,任志强表明了自己“富人”和“商人”的双重地位,并发表了自己不应该考虑穷人的观点。
  我应该算是富人,而且是很富的人。如果我定位自己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去年我交了4笔基金,包括扶贫基金、生态多样化基金、阿拉善的治沙基金等等,剩下的是政府的事儿了。
  我啰啰嗦嗦地把任志强的博客列举了一堆,并不是要为他竖个贞洁招牌,只是想说明任志强博客的真正含义。任志强整了一堆数据,搞了一系列对比,其实只是针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表示他的不满,如果真要说他针对谁,只能说是政府了。
  可是,就如任志强对媒体的说法一样,“媒体往往曲解了他的本意”,尽管任志强“只为富人建房,不为穷人建房”的本意只是在说房地产商管富人的房子,政府应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但他的叫嚣,再加之媒体的“断章取义”,便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后果: 一个投向穷人的炮弹从任志强的言论中产生了,“为富不仁,不管穷人死活”就成了媒体和普通民众对任志强的解读。
  当日历从2005年10月翻到12月,继而又翻到2006年初时,任志强“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的言论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是,“任大炮”“不甘寂寞”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穷人区”、“富人区”的言论成为任志强在2006年送给人们的礼物。
  2006年2月20日下午,在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媒体见面会上,一场关于“中国房地产的未来”的“头脑风暴”在建业的胡葆森、万通的冯仑、华远的任志强和和记黄埔的佘耀庭之间展开。
  当主持人问到“在未来几年内最不希望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什么事情”时,一名观众表示“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
  而那时任志强也毫不含糊,他随即抛出了震惊国人的言论:“过去中国都是‘穷人区’,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就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也要让一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全中国才能都变成‘富人区’。”
  不过,曾以《联想为什么》而出名的陈惠湘马上对任志强进行了反驳:“都成为‘富人区’是不可能的,现在是人为夸大了贫与富的区别,人们普遍不患贫,不患富,而患不均。”
  任志强丝毫不妥协,他随即回应:“过去上海一些纺织厂给工人盖了一批房子,当时都属于很好的房子,现在房子所在地却是最穷的地方。”
  与陈惠湘不同,在场的另外几位房地产大腕都很支持任志强的观点,和记黄埔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佘耀庭也认为“富人区”不可避免,“就像曼哈顿有著名的‘富人区’,也有哈林区那样的‘穷人区’”。
  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则表示,曾经有房地产商尝试过富人和穷人“混搭”的模式,“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穷人区”、“富人区”之争(3)
一名叫周凯的记者在《中国青年报》上发了一篇关于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媒体的报道,其中包括任志强的“穷人区”、“富人区”言论。
  这一报道一下子又让人们想起任志强2005年“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厥词了。于是,铺天盖地的骂声再一次疯狂地袭击着任志强。不过,这骂声中间也有不少认同任志强言论的声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随后与新浪财经频道合作实施了一项关于任志强“穷人区”、“富人区”的在线调查。截至2006年2月24日,有的人承认,在目前的中国,富人区已经客观存在;有的人觉得,作为一个房地产商,任志强的观点无可非议;还有的人明确支持任志强的观点,认为富人区的出现是正常的。
  当然,充斥在网络上的言论则是以反对意见为主。一个名为“小强”的网友持反对意见,他说:“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让普通工薪阶层无法问津,是因为有太多像任志强这样的房地产商抬高房价啊!贫富差别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生活的瓶颈之一,任志强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气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扩大,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志强的观点充满金钱的意味,他不是一个厚道的商人,甚至不是一个聪明的商人。”
  而一位反对任志强观点的评论家言辞更是激烈,他用一连串问句强烈谴责任志强的观点:“是什么让他忘了作为一个先富起来的人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让他只记得小平同志经典名言的前半部分却彻底忘了后半部分?所谓的这些‘富人’为什么不能为穷人做一点点事情呢?为什么他们是如此吝啬,甚至说的话都惹人反感?”
  不过,一位赞成任志强观点的人士说:“任志强这次讲的‘穷人区’、‘富人区’的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我国现在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是事实。‘富人区’住房面积大,物业管理强度高,物业费高,一般收入的人承担不起或不愿支出高昂的物业费,自然无法进入‘富人区’。从目前来看,‘穷人区’、‘富人区’的现实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网络上任志强的“穷人区”、“富人区”被炒得沸沸扬扬,与任志强同为北京房地产界奇异风景的潘石屹,当然也不愿意错过这次大展个人魅力的“口水秀”。于是,2006年2月23日,潘石屹以一篇博客加入了这场“演出”,由此上演了任志强和潘石屹关于“穷人区”、“富人区”的争论。
  潘石屹的这篇博客,名为《我不赞成新城市的建设中分穷人区和富人区——给任志强的一封信》。与一向给人的印象一样,潘石屹在信中口气相当平和、谦虚、圆滑。
  在信的开头,潘石屹很有礼貌地说:“任总: 您好!”然后,在说明关于“穷人区、富人区”的讨论很有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一直以来都是很不赞成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做功能分区,把穷人区和富人区分开这些观点的。”
  在网上看到了你关于在新城市建设中要把穷人区、富人区分开的观点,也看到有许多网友参加了讨论,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关系到未来我们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关系到未来城市中每个人生活得是不是便捷、舒适。
  今天上午,我在网上看到,你的观点得到了45%的支持,42%的反对,还有一部分人观点不明确。同时,某门户网还把我的一篇博客文章《世界上还有亿人晚上饿着肚子睡觉》放到了支持你的观点这一栏中。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我并没有呼应你提出的观点,更没有对你的观点表示支持或者反对,但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还是有一些想法,我一直以来都是很不赞成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做功能分区,把穷人区和富人区分开这些观点的。

“穷人区”、“富人区”之争(4)
接着,潘石屹更是发挥了他能说会道之所长,由中国古代、英国伦敦,说到和谐社会、SOHO现代城、建外SOHO,并以此作为论据,来说明现在文明的思想就是要消除不同种族、不同收入、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偏见,要有“人类一家”的思想,这样人们才能够互相理解、和平共处。
  中国古代的城市面积都很小,人们在这座城市中生活,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给自足,对外界的依赖性要比今天小得多,所以就有了北京城里“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还是依据《雅典宪章》,把城市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参考的样板是英国大伦敦地区和莫斯科的城市规划。但从今天的现状来看,这两个被参考的样板也都走了弯路,犯了错误。
  伦敦正在检讨他们当年按功能分区规划城市所犯的错误,现在正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补救这种错误。其中一项措施就是修一条地铁,贯穿泰晤士河五次,把历史上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 穷人区、富人区、商业区、工业区通过地铁更好地融合起来,只有把不同的功能融合起来,不同阶层的人融合起来,才能解决目前大城市遇到的最大困难——交通拥挤的问题。
  社会不和谐的最大根源就是贫富悬殊。当然,这种贫富的悬殊并不是房地产发展商盖房子造成的,也不是因为他们要划分穷人区和富人区造成的,但是,如果作为房地产发展商在建房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穷人区和富人区分开,就会增加这种不和谐。
  我们在开发SOHO现代城的社区时,尝试着把居住楼和办公楼融合;在开发建外SOHO时,我们让整个区域和城市融合,让建外SOHO成为北京城市的一部分,建外SOHO没有任何的围墙。10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尝试是成功的。
  总结过去城市发展的经验,现代文明的思想就是要消除不同种族、不同收入、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偏见,要有“人类一家”的思想,这样人们才能够互相理解、和平共处。
  在信中,潘石屹还提出了自己的“围墙”论: 
  几年前,也有房地产发展商提出他们建的是富人区,我想,这可能只是房地产发展商为了吸引客户打出来的广告而已,如果真正按这种指导思想去建设城市,一定会重复几十年前的错误,会让未来的交通更加拥挤。当我对这些房地产发展商提出我不同意这些观点的理由时,他们反问我说:“你愿意穷人家的小孩划你的奔驰车吗?”我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坐宝马、奔驰。他们认为只有把富人和穷人分开,这样社会才能安全,才能和谐。我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我甚至认为,任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