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狂人任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产狂人任志强-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无法否认任志强扮演了一个出色的商人角色,他思维的前瞻性、融资与控制资本的能力都令我们叹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任志强就挖掘出了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潘石屹的粮票换鸡蛋,再到与北京城建的鸡蛋换粮票都凸显了他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潜在价值的卓越能力;1996年,任志强成功地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2002年10月,任志强带领“新华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募集了高达2亿元的资金……
  任志强还有着12年的从军经历,历任排长、参谋等职。7个二等功和三等功的军功章充分见证了任志强的军旅生活,华远集团的党委成员因大多是军人出身而被称为“地产界的军营”……
  面目冷峻、脾气倔强的任志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不仅关爱自己的女儿,还照顾华远员工子女;不仅对自己的夫人充满感激,还对华远全体女员工满怀感谢……
  这是一个让人恨又让人赞的人,这是一个不时激起舆论争议的“狂人”。这样一个在中国房地产界里颇有“任我行”的味道,年过半百仍展示出强悍的“愤青”作风的人。我们应该走近并认识他!
  作者
  2008年11月于北京钓鱼台西
  序
   。。

地产界“大佬”(1)
“资本在借用经理人的智慧和才能获取收益的同时,经理人也借助资本转换成就了自己管理的事业和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是现任华远集团总裁兼董事长的任志强写在自传《任人评说》封面的一段话。这段话阐述了资本、职业经理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向世人述说: 他,任志强,作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正在一步一步利用华远这棵资本大树实现个人的价值。
  一步一个脚印,任志强用他独有的略显狂妄的坚定,带着“华远”走到了今天。如今的华远已经是拥有24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业务涵盖了地产、酒店、商场、生物保健等方方面面。
  不过,参天大树不可能一日长成,璀璨夺目的光环不可能掩盖任志强成长的艰辛。
  业界巨子的成长
  任志强,山东掖县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3月8日。
  1969年1月,任志强参加工作,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一年,任志强走入军营,成为了一名战士,那一年,他18岁。在从军12年的过程中,任志强历任排长、参谋等职,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任志强退伍经商,来到一家小型集体企业——北京怡达公司,出任副总经理一职。至于这个公司具体有何背景,人们都不清楚。不过那阵子正好兴办各色各样的公司,有皮包的、有空壳的,还有戴帽儿,等等。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所有的资产是: 十几个人,几间陋室和20万元借款。任志强于1984年出任该公司建设部经理。
  1987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的独资房地产企业——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元。一年后,任志强出任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付出总有回报,1991年,任志强荣升为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从1993年开始,华远集团一步一步从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境外上市到转让股份退出,任志强在资本市场里畅游。
  1993年4月,华远集团公司成功地对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华远房地产”),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元,净资产近6亿元,税后利润亿元。
  华远集团的茁壮成长给任志强带来了职位上的进一步提升,1993年8月,任志强出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并担任华远集团公司总经理。
  股份制改革后,任志强萌发了“上市”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寻求华远的上市之路,但当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房地产公司无限期暂停上市。不过,任志强具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头脑,在他的带领下,华远另辟蹊径,选择了海外融资的路线。
  1994年,原华远房地产成功吸收外资入股,由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创业(香港上市公司)与另外几家外资公司共同组建坚实公司,入股原华远房地产,将公司改组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地产公司,华润创业成为原华远房地产的间接控股股东。
  与华润的联姻并没有影响任志强的职位,由于业绩突出,任志强被董事会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拿到了700万元的高年薪。1994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任志强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一年还要上缴党费20万元。 。 想看书来

地产界“大佬”(2)
1996年,坚实公司以华润北京置地的名称在香港上市,成功地完成了原华远房地产的“境外上市”,融资达1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资本游戏中,华远利用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远是境内公司中用境外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第一家,因为当时国内不允许发行可换股债券,华远就利用境外上市的优势,于1997年成功地发行了“可换股债券”。
  1998年,原华远房地产再次成功扩股。华润北京置地先后3次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约亿美元,并成为香港的红筹指数股。
  至2001年,原华远房地产的股本从合资前的亿股增加到13亿股,净资产达到3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约80亿元,累计税后利润达15亿元。原华远房地产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8年间,公司累计开发竣工住宅200多万平方米,公建设施40多万平方米,其中包括西单文化广场、华威大厦、华南大厦、华亭嘉园、华清嘉园、凤凰城等北京地产界知名产品,为超过6万户家庭提供了温暖的居家之所。
  从零开始,重出江湖
  2001年岁末,对业界巨子、声名赫赫的华远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志强来说无疑是段特殊的日子,他在这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宣布辞职,并将自己所持的18%股份转让给华润,但回收华远品牌,他要与亲密合作6年之久、共同创下融资奇迹的资本方华润集团缘尽分飞。消息传出后,一时间舆论哗然。
  面对外界的质疑,军人出身的任志强回应:“两种企业文化冲突,好合好散,由我来建立一种退出机制,这难道不是一种革命?”
  一夜间,华远房地产从一个拥有总资产80亿元的地产界龙头企业变成了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皮包公司。
  尽管分手之后“新华远”除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尽管“华远房地产公司”将原有的土地储备项目和债权、债务全部留给了原公司,包括华清嘉园、华亭嘉园、凤凰城、西单文化广场等北京市明星楼盘。但铁骨铮铮的任志强不怕从头再来。
  “玩弄”资本诸多年,“长袖善舞”的任志强已经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此时的任志强深刻地意识到,企业形象塑造同行军一样,尽管“新华远”就总资产和生产规模而言已经失去其地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但轻装上阵,“华远”的品牌内涵、“华远”的形象魅力、“华远”的专业化程度,都使“华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时隔不久,一个名为“华远新时代”的地产公司在任志强的统领下,重新举起了大旗。
  2001年12月30日,任志强携北京市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亮相地产界,注册资本3亿元。
  2002年10月,“新华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募集了2亿元人民币。随后,“新华远”又成功地完成了增资扩股,股本扩张了60%,超过5亿元。公司资产也随即增加了4倍,超过12亿元。
  2003年1月13日,任志强旗下的“华远新时代”正式更名为“华远地产”。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华远新时代的公司资产增加了倍。
  在资本运作的同时,任志强出招了。
  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海润国际公寓首先证明了华远的存在,同时,华远与京泰集团、首旅集团、首创集团以及国际知名的嘉里集团、汉斯集团共同建立了企业投资战略联盟。华远地产和首旅华远推出了包括CBD地区的华远·尚都国际、中关村的华远·盈都国际等在内的多个新项目,开复工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任志强还与潘石屹及京泰集团筹划运作北京物流港等项目。

地产界“大佬”(3)
任志强带领着新华远高速推进!
  同期,华远地产控股子公司北京华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面代理华远地产及其关联公司所开发产品的营销业务;通过合作、兼并、收购和私募,华远地产初步完成了蓄势待发的战略布局,建立了7个关联及项目公司。
  2003年年初,在华远新时代周岁庆典之际,重出江湖的任志强表示:“华远目前虽然仅是一个刚满周岁的新生儿,但已稳健、扎实地跨出了资本扩张的第一步,具有成人的体魄和智慧,拥有重建地产航母的信心与能力。”
  华远地产回来了!
  华远的生死一跃
  在地产业的资本属性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任志强并未放弃上市的努力。2003年,华远地产试图借壳京西旅游上市,但因中途发现京西旅游有大量账外负债而放弃。
  2004年下半年,华远地产同时与多个境外基金接触,试图采用先私募再上市的方式再次进入资本市场。但因华远的土地储备不足,这几家基金在评估与尽职调查完成之后均放弃了与华远地产的合作。也就是说,土地储备不足成为华远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
  2007年前后,任志强相中了比较干净的壳资源SST幸福。2007年2月,华远地产与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对幸福实业进行重组,以幸福实业吸收合并华远地产的方式实现借壳上市。
  2007年年底,该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然而,从方案获批到正式挂牌,华远地产竟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任志强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华远地产借壳幸福实业上市采取的是先减资、再换股吸收合并,最后股改送股的方式,相关手续会比一般的借壳方式复杂。”
  华远地产的成功上市,也使为华远奉献十余载的任志强赢得了回报,这种回报既包括精神上的慰藉,也包括实际利益。
  根据SST幸福的股改方案,华远集团已经成为SST幸福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而SST幸福的第二大股东是一家名为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持股比例为。
  公开的资料显示,华远浩利的主要股东为华远集团职工,包括179名自然人和两家公司,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为任志强,其股本占总股本的21%。
  如此不难算出,任志强所持华远浩利的股份可对应SST幸福左右的股份,任志强的身家已经过亿元。
  怀揣借壳之后换得的大笔现金,任志强开始迅速“远征”。任志强称,借助中城联盟这个组织,要想异地扩张易如反掌。
  2008年年初,任志强在长沙黄金商业地段拿下了一块规划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的综合项目开发用地,地价款不超过20亿元;在西安,任志强已拥有两个综合体项目,分别为1001工厂项目和大明宫项目,合计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战鼓声响,任志强领导华远走上了异地扩张的道路……
  征途几多磨砺,又经数度沉浮,如今风景已达,何其绚丽,但任志强却说: 我仍在路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霹雳金刚“任大炮”(1)
王石、潘石屹、冯仑、任志强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四大“侃爷”。
  征服过世界最高山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很不安分,正如他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说的那样:“极富野性精神”。他从不放过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具备“不说错话的能力”。因此,除了近来的“捐款门”事件,他基本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SOHO的当家人潘石屹是一个地道的娱乐化房地产商人,他嘴巴不停,却很少得罪人。“只要可能,我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这是他的一个经典写照。因此,汶川地震发生后,潘石屹和王石都捐了200万元,王石为此被全国人民声讨,“被迫”追加1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潘石屹却平安无事。
  “掌舵”万通集团的冯仑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同时被称为“地产思想家”。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