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狂人任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产狂人任志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钱赚的事情是永远不会被资本家错过的!
  于是,在“要快!要快!要快!”的叮嘱声中,奉命行事的侦探们开始火急火燎地在北京城搜索开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久,侦探们呈交给头脑们一份关于“华远的成长”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华远是如何以20万元借款起家发展到在房地产业站稳了脚跟。 。 想看书来

漂亮的擦边球(2)
1983年,以20万元借款起家,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华远集团公司的前身)开始了创业的历程;
  1986年,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进入北京房地产业,第一个项目是西单华威大厦;
  …………
  1994年初,北京华远股东大会充分酝酿后认为,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扩股融资势在必行。北京华远的最大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也忍痛割爱,同意出让控股权。
  在报告的结尾处,有这样几段用醒目字体标记的话: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华远决定在大陆境外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为公司外资股东,以达到公司进一步融资的目的。
  重要的是: 北京华远的土地资源储备充裕,产品多样化,经营方式灵活,利润来源多样化,公司营运充满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华远的老板任志强,是一个牛人!
  这样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公司,这样一个相当有合作意向的公司,再加上这样一个有野心的强势老板,华润意识到,当今之世,舍华远其谁,舍任志强其谁!
  华远在盼望
  在华润苦苦寻找的同时,北京华远面临着由于公司业务急剧扩张和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融资问题。
  当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业因此而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业被看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高、发展前景大好的产业。
  由于各省、市、自治区的驻京机构多,各大企业、厂矿、外商、外企驻华分支单位多,中直机关、各大部委、各部委直属企业及其家属多,外地进京流动人员多等等原因,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容量增大。
  而对于房地产的供给来讲,由于土地管理严格,批租手续冗长,再加上地产业投资建设周期长,因而房地产的供给很难在短期内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北京市的房价、地价是一涨再涨。
  北京房地产供求的极端不平衡使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火暴场面,各主要房地产公司都发展得很快。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北京华远也获利颇丰,但华远的老板任志强却在公司快速发展时产生了对公司前景的忧虑。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华远曾受市政府委托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面对可开发土地的有限性、潜在竞争者的不断介入,以及房地产业竞争的加剧等等因素,任志强意识到只有企业规模的急速扩张和有计划的土地储备才是华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如何在这个百年一遇的黄金时期尽快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额,获取充足的土地储备?任志强认为仅靠华远的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华远虽然已经采取了负债经营战略(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40%—50%)以增加自己可支配的资产,但仍满足不了企业急剧扩张的资金需求。
  于是,任志强带领着北京华远开始了艰难的融资尝试。1992年,北京华远经有关部门批准,申请到了发行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券额度(%的利息,3年半到期),可后来,由于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北京华远再也没得到发行公司债券的额度。
  1993年,北京华远借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在全国掀起的改革大潮,经充分调查和论证,确定以定向募集的方式将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以解决公司迅速发展过程中对巨额资金的需求。。 最好的txt下载网

漂亮的擦边球(3)
1993年4月17日,北京市华远集团公司(以原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建设开发公司作为主要资产)、中国银行北京信托咨询公司、北京市正阳实业发展总公司、北京市华远自动化系统公司作为共同发起人,借北京市华远集团公司股份制改组之机,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使北京华远的注册资本扩张到25000万元,总股本25000万股。
  1993年末,华远又通过分红送配股,使公司股本扩大到375000万股。在经过这样大规模的融资行动之后,虽然公司的可支配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北京华远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按照北京华远的规划,在20世纪末的七八年时间内,北京华远要完成300万平方米已有储备土地的施工任务。按每平方米投入2500元计,8年内共需投入资金75亿元,即每年需投入近10亿元的资金(这里并未计算公司每年土地储备占款)。发展所需资金,仅靠定向募集是不够的,任志强越来越意识到: 更大规模的定向募集以及持续的融资渠道是北京华远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可是,面对国家和政府对房地产业上市的种种限制政策,任志强积郁在胸,甚至开始想念邓小平。要不是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也不会努力地先富了起来。可当他想要更富的时候,国家的政策又不允许了!都是那该死的海南炒房团,任志强在心里暗暗骂道。
  房价应该慢慢涨,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有利于长期发展嘛!这帮人眼光短浅啊!现在导致银行把钱袋子捂得牢牢的,求菩萨拜奶奶的也贷不出多少钱来。想当年,潘石屹借了700万元就能在银行贷1300万元,自己一分不掏就贷到了2000万元;想当年,王石的万科上市虽经磨难,但也圈到了不少钱。想如今,唉……也只能想当年了。
  “在这个百年一遇的黄金时期,我多么希望能尽快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额,我多么希望能获取充足的土地储备以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虽然对现实有些不满,也有点悲观,但倔强的任志强依旧充满野心。
  可是,口袋里的那点钱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华远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战略增加自己可支配的资产,可那仍满足不了企业急剧扩张的资金要求!
  任志强在自己办公室的床上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看着外面微亮的天空,想着自己的梦想,任志强绞尽脑汁,拼命地思索着: 怎么办?怎么办?银行不借钱,土地又涨价,自己又不能和政府对着干。怎么办?怎么办?
  想来想去也只能依靠广大的股民了。华远刚立足,实力资金都不过硬。所以,要上市,得先找个实力强硬的大靠山,然后再来个境外上市。
  有了思路,任志强便开始行动了。
  1994年初,北京华远股东大会在充分酝酿后认为,公司扩股融资势在必行。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北京华远的最大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也忍痛割爱,同意出让控股权。基于各种各样(包括税收、资金实力等)的考虑,华远决定在大陆境外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为公司的外资股东,以达到进一步融资的目的。
  任志强为寻找外资股东认购公司新发行的股份,曾先后多次与港资、外资接触,其中有香港光大国际、美国Paloma基金、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香港华创等十几家公司。这些公司也聘请了毕马威会计师行对公司项目进行了三次审计,并请香港测量师梁振英对公司项目进行了评估(估价方法为未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的市场价值法)。之后,双方律师进行了频繁而艰辛的谈判。 。 想看书来

漂亮的擦边球(4)
“终结连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润适时地出现在任志强的面前。
  就这样,华润选定了“华远”作为它即将迎娶的“新娘”,而华远则选定了“华润”作为坚实的“靠山”。
  不过,当任志强第一次走进华润创业位于41楼的办公室时,他并不知道华远房地产能否加入华润的行列,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当时华远房地产与一系列外资投资者进行了近一年的多次谈判,签署了合资合同与章程,而大股东又准备退出合约。
  焦虑不安、翘首期盼的心情同时存在于任志强的心中。虽然任志强已经与多个外商进行了替代原合资合同中大股东的会谈,但他更希望是一个中资北京的外商来参与合作。而对任志强来说,华润创业恰恰是个理想的选择。
  一是因为华润的中资背景使得两个公司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容易沟通和相互理解;二是因为华润上市公司的机制与功能,有利于华远公司进行香港上市的再融资和改善国内企业的管理;三是因为华润有一个黄铁鹰,学生时期他曾在任志强的公司里打工,任志强认为几年前的合作使他们之间有了相互了解和信任。
  一方要“傍大款”,一方要娶“靓女”,就这样,华润、华远走向了购并的舞台。
  1994年11月,香港华创连同香港太阳世界、美国国泰财富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坚实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华创为坚实发展公司的最大股东),准备投资入股北京华远。
  考虑到北京华远并购后进一步用资的要求,同时为了方便坚实公司在港上市,华远集团同意坚实公司占有北京华远52%的股份(香港法律规定,母公司若以子公司的业绩上市,必须拥有子公司51%以上的股份)。
  同月,坚实公司与北京华远签订了认购北京华远股份并将公司转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合同,外方以公司每股净资产元为认购价,认购北京华远40625万股外资普通股。购并后,中外合资华远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增至亿元,总资产超过26亿元。
  购并后的中外合资华远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结构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在稳定华远经营班子的前提下,设董事会董事11名,其中外方6人,中方5名,并规定外方基本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
  购并后,外方除派驻一名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监督外,公司的管理班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任志强由先前的北京华远董事长兼总经理变为中外合资华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购并给华远带来了巨额资金,使北京华远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994年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每股收益元;1995年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每股收益元;1996年竣工面积47万平方米,每股收益元。
  香港华创1994年购并时投资约4400万美元,1994年、1995年分得股息约1400万美元。丰厚的回报增加了其长期投资的信心。
  1996年,华远又经股东大会及北京市体改委同意,按28%比例对全体股东配股,共21875万股,每股售价2.85元。配股完毕,公司注册资本扩大到10亿元;股本10亿元;净资产22亿元。
  就这样,1996年,华远借海外股东华润北京置地间接上市,融资达到10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华远可谓开业界先河。华远的境外上市其实不应该叫做公司境外上市,因为只是外方股权上市了,不需要中国任何部门的批准。这实际上是直接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

漂亮的擦边球(5)
在华远上市之后,中国证监会便专门发了一个红筹股监管文件,文件对合资公司的外资境外上市问题做出了规定。以后别的公司就不能再借用华远的办法了。
  并购中的拦路虎
  华远与华润的“联姻”是一次成功打出擦边球外加开先河的创举,但有谁知道,这个购并的辉煌险些毁于任志强的一段往事。
  1996年11月7日,在华润北京置地上市公司正式挂牌的前一天,香港的八大报纸和香港联交所同时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说任志强曾被判过刑,在1985年入狱。信里明确指出两点,一是任志强没有担任香港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的资格,二是任志强对香港当局和股民隐瞒了犯罪的记录,失去了诚信。
  这封匿名信随即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将直接决定华润北京置地能否继续上市的问题: 按当时英国当局的管理规定,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都必须填报一长串的声明,包括是否曾有犯罪记录,并要宣誓证明这些声明的真实性。香港当局有权根据这些声明中的隐瞒与不真实情况对当事人处以刑事处罚,其中如有犯罪记录未申报则是重罪了。不但个人要承担法律责任,上市公司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未敲钟挂牌的公司将被取消上市的资格。
  任志强没有想到,早已过去了10多年的事情,突然从天再降,如一声霹雳成为公司上市的拦路虎。
  自11月7日下午1点起,任志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