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各种各样的担心。可是这有什么不好的?我很羡慕这一代的年轻人,互联网满足了他们各种各样的好奇心,有任何疑问和事情可以去网上查找,大脑在这种交互式的激励下更有创造力,比单独地、单向地看电视对大脑的发展要有效得多。
我想到中国也有很多大人担心孩子们沉溺于电子游戏,耽误了学习,损害了身体。又想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商人,也许商人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去谈这些观点的。就像许多网友指责我前几年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评价是不公正的一样,因为我也是商人,我是当事人。但是看一个观点对不对,归根结底,最关键的还是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讲话人的身份其实并不重要。
会场上人并不多,大约坐了只有一半的人,我又坐在最前面,于是拍下了一些他们的照片,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评论///
colawq
/// 2006/01/31 /// 10:37:51
这里有最快的资讯,比报纸和网络的信息还快,真是为那些记者们害羞。
kingzeus
/// 2006/01/31 /// 11:19:58
单纯意义上技术革命不能带来和平,历史为证,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随后就是世界大战,老潘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商人,悲天悯人地一厢情愿地希望安享和平,可以理解,可是世上不如意者,十之###,矛盾的演化发展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世界之外的非可控,世界和平如果都能实现,人类还能有什么更高的梦想,我实在想不出!
窗外
/// 2006/01/31 /// 19:37:03
的确是,您说对了,不团结的局面到处都是,暂时的结盟也是假的。应了克劳塞维茨的那句名言: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21世纪希望这个名言成为历史。
张欣在达沃斯接受采访
//blog。sina。/u/4679dbbf010001xl
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与会各界人士对中国都非常关注。瑞士电视台在我们去瑞士之前就来到北京采访了张欣。我们下飞机之后,瑞士电视台又与我们取得联系说要继续采访,因为他们不能进入主会场,所以我们的采访只能在大街上进行。
采访完张欣后,节目在当天晚上的九点钟就播出了。第二天我们参加会议的时候,会场的保安、清洁工、给我们沏茶倒水的服务人员都认出了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出入方便了。
在会场内,我看到的电视台主要是CNN、CNBC、BBC这几家,很少看到其他的电视台,估计电视台的采访转播权基本被这几家垄断了。新华社的记者告诉我,CCTV的记者也来了,但我没有看到,也许CCTV的记者证只办了一两天,一两天后就过期了。
CNBC的记者Barti去年曾在美国给张欣做过一个专题节目,成了张欣的老朋友,这次他又采访了张欣。我记得上次采访之后,好几位朋友还从美国打电话来告诉张欣,说他们在CNBC上看到了张欣的采访。
Barti的办事效率很高,平时手里总拿着一部蓝色的手机(Blackberry),一边采访一边在电脑上盲打。现在她是美国CNBC很当红的记者和主持人,她的人缘很好,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也很高。
CNBC采访完张欣后,我问张欣都问了她一些什么问题,她又怎么回答,谈了一些什么。张欣说:“他们问的问题让我不好回答,没有办法,只能够给我们公司做广告了。”我告诉张欣:“SOHO中国的销售额按来源省份来分的话,第一是北京;第二是山西;第三是浙江;第四是美国的加州。美国也是我们SOHO中国潜在的大市场,有我们的很多客户和潜在客户。”
评论///
nihao
/// 2006/02/04 /// 10:44:03
在别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时,若能生出随喜的心,你也就是参与了这一件善行;在别人做了伤害其他生命的事时,你的认同就等于你参与了这个恶行。
。 想看书来
达沃斯的“中国与印度”
//blog。sina。/u/4679dbbf010001z1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大会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和印度”,演讲结束之后,还要分组讨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每一桌是一组,大会还派了一位指导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组的观点,我们选出的代表是黄亚生,黄亚生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印度问题的专家,近几年多次去印度实地考察,还出版了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的书。但是他不积极举手,我们就失去了这次发言的机会。
关于印度和中国的问题,一是说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对美国和欧洲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压力?——戴尔在给德国总理默克尔提的两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对德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大的压力?”二是说,印度发展的势头很快,尽管他们的底子很薄,基础设施很弱,但印度的工程师多,技术水平高,将来会超过中国。
这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的印度人很多,推广工作也做得很好。据说去年在达沃斯开会时,那些印度人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饭店里面,慷慨激昂地研讨印度如何崛起,印度如何国际化,这些印度人都挺能说。当时黄亚生也参加了他们的研讨会,黄亚生给他们建议,说今年的达沃斯会汇集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2000多人,可以趁这个机会向他们宣传印度,向他们招商引资去。
今年,印度人听了黄亚生的建议,从一出飞机舱门开始,到处都是印度的广告,广告一直延伸到达沃斯论坛的会场。论坛最后一天,我听大会的工作人员说,印度人花了大概相当于人民币几百万的钱,搞了一场“印度之夜”。但对我一个中国人来说,虽然看过几本印度的书,但书中讲的都是很早以前的历史了。今天中国人与印度的联系,远远比不上跟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联系紧密。一座喜马拉雅山天然的屏障,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分离开了。
印度基础设施差,城市里甚至没有像样的道路,没有像样的机场。但是,他们说印度人很聪明,又因为原来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多数人都会讲英语,这也是现在国际化中的一个优势。跟我们同一桌讨论的人中,不少人也去过印度,但比较起来还是来过中国的人多。
大家就这样走马观花地谈了一遍,十几分钟的时间也讨论不出什么结论来。但我想我一直很想去两个国家,一个是埃及,另一个是印度,有机会我一定自己去看看,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度,人们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评论///
锦上添话
/// 2006/02/06 /// 17:45:28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数字的发展史,4000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十,2000年前出现了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其中阿拉伯数字的实际发明者就是印度人。现在阿拉伯数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印度是值得研究的。
rainshine
/// 2006/02/09 /// 15:26:11
我的印度印象:
有点像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到处是欣欣欣向荣的基础建设,一年一个样,年年大不同。
在印度,发现几个怪异的事:
印度人总是摇着头说YES。
印度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悠闲散步的牛大爷。
印度的小车两侧都没有观后镜。
印度贫富差距太大,富丽堂皇的别墅很多,但城市街道两边躺满了无家可归的人。
当然,印度发展很快,特别是IT业及制药业,这两年已经远远把中国甩在后面。印度还有全球著名的宝莱坞。
印度是世界上最会杀价的民族,和印度人做生意就两个字:崩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达沃斯到博鳌
//blog。sina。/u/4679dbbf010001y3
从瑞士达沃斯回北京,经过短暂的停留后,我们一家就到海南岛的博鳌过年了。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飞机,从达沃斯到北京再到博鳌,时空转换很快,真有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感受。在达沃斯时,气温是零下20多摄氏度,而博鳌的气温是零上28摄氏度,在达沃斯时我的鼻尖被冻红了,在博鳌时我的鼻尖被太阳晒红了。
达沃斯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最近几年的论坛每次都落不下比尔·盖茨和克林顿这两位大明星。
世界经济论坛的话题主要以经济为主,去的当然大多是企业家,据说今年参会的嘉宾里企业家占60%左右,同时也有政治、宗教、艺术、教育、医疗方面的人去参加。根据去年参会人员的建议,今年论坛增加了艺术的部分,中国的几位艺术家也受邀请去参加会议。不过无论主办方怎么想办法,想什么办法,要把会议办得更丰富、多元化一些,也摆脱不了整个论坛还是以美国人的声音为主导的现实。美国人好像是全世界的中心,在为全人类操心;相比之下,欧洲人只操欧洲的心,说欧洲的事,而且很少看见非洲人参加。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五年前,亚洲也要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就选址在海南博鳌。与达沃斯相比,博鳌亚洲论坛还是一棵小树。当年###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之时,种下了一棵橄榄树。这次我来博鳌看到了这棵橄榄树,树虽然长得茂盛,但仍然还是一棵小树。这次我还发现树前面竖了一个牌子,除了写明什么时间种的这棵树之外,立牌子的人也没忘了给自己打一个广告。
博鳌亚洲论坛的参加人主要是政治家。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时,中国领导人出席的是###主席,第一届论坛出席的是朱基总理,第二届是###主席,第三届是###总理,第四届是###主席,今年就是第五届了,不知道哪位中国领导人会出席。
博鳌亚洲论坛每年都有二三十位国家元首出席,企业家在博鳌亚洲论坛中是配角,大企业基本上都是以大赞助商的身份出现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去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在会议最后一天,外面已经举行文艺活动庆祝大会胜利闭幕的时候,论坛举办了一场中国房地产的分论坛。龙永图秘书长和我一起主持了这次分论坛,参加人是清一色的房地产发展商。此前,我曾打电话邀请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参加,王石说那段时间他正好在北极,无法参加。这次参加的主要是顺驰的董事长孙宏斌;华远的董事长任志强;万通的董事长冯仑;首创的董事长刘晓光。这次分论坛的对话非常精彩,会后有人跟我评价说,这是论坛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有人说,这是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前,房地产商的疯狂一跳。
那次房地产分论坛,大会只给安排了一个小会议室,会议室里被人挤得水泄不通,我在主席台上看见有一半人是站着听的,尽管也有许多媒体参加,但基本上没有报道,只有几个网站报道了这次分论坛的全过程。听说今年博鳌亚洲论坛还要举办房地产的分论坛,那时我们博鳌蓝色海岸的会议中心已经落成了,我希望今年的分论坛能在我们的博鳌蓝色海岸举办。
从吃的方面来讲,博鳌比达沃斯确实好得太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海鲜。而全达沃斯只有两个中餐馆,饭菜和全世界的唐人街没有什么两样,主要以咕肉、糖醋排骨和豆芽菜为主。
从交通上说,博鳌也比达沃斯更方便一些。飞机飞到海口之后,坐车一小时就能到博鳌;如果飞到三亚,坐车两小时就能到博鳌。而去达沃斯最近的飞机场是苏黎世,坐车要三小时才能到达沃斯,除非你是国家元首,或者是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直接坐直升机很快可以飞到达沃斯。
据瑞士电视台的记者告诉我们,达沃斯只有6000左右常住居民,但达沃斯论坛的服务员长得都很漂亮。一天,我、张欣和黄亚生在一起聊天,见十几个服务员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背板前合影留念,亚生嘴都合不拢地看着。这批服务员走了之后,亚生感慨地说:“长得真漂亮,瑞士这个小国家,怎么挑选出了这样一批漂亮的小姑娘。美国这样的大国就没有。”
我参加了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今年又去了达沃斯,深刻地体会到,这样的大型论坛要办得好,首先要办得多元化,要有丰富性;二是一定要有几个铁杆,像克林顿、比尔·盖茨这样的大腕铁杆参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走在大同世界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