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再兴奋莫名,不再灵光乍现,甚至不再法喜充满——即便如此,也要有勇气走下去。
  将佛法活进我们的日子,以平常心,修一切善。
  因为总有一天,
  佛法不再是你的,
  佛法就是你。
  当佛法和你融为一体,
  你便再也无法拿它来炫耀,
  因为它不在你手上,
  它在你心里。
  当佛法和你融为一体,
  你便再也无法从中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
  你将开始为这个世界,
  带来新奇。
  修行,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
  不断的出离,
  直到究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行者
虽然恨意与忧恼,
  有时候会带来一种力量感,
  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深刻意识到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觉得应该去做些什么以对治那些问题。
  然而优雅的战士,
  可以不带嗔恨而杀敌。
  勇敢的菩萨也可以,
  不带嗔恨地去降伏自我。
  恨意与忧恼,可以带来一种“猛力”的错觉:
  “我在猛力对治自我!”
  然而会不会, 这也是自我的诡计?
  让你忙着从情绪陷入另一种情绪,
  却忘了对治本身?
  不要急着冲杀。
  如果可以,
  邀请你的烦恼与你同坐。
  深观她。
  你会发现,她不是你,也无法将你染污。
  深观她。
  你也必须承认,她一直和你在一起,通过她,你才能描述你自己。
  深观她。
  你开始了解自己一直以来有多么依赖她。
  深观她。
  你开始意识到:
  她比你聪明,你却比她更早觉醒;
  她拥有力量,你却拥有方向;
  她是你的双足,你是她的双目;
  你们是唯一的、最好的伴侣。
  这时候,
  优雅地牵起她的手,
  跟她说:我们出发吧。
  不必企图一夜之间成为至善的人,
  那是一种贪,也是一种懒。
  在本我与超我之间,
  在无明与佛性之间,
  有一条又远又近的路径,
  你和她都要勇敢而安忍地,走下去。
  所以佛陀从今天起,称你为:
  行者。
   。 想看书来

这样爱
一段好的感情关系,
  应该像真正的上师与弟子的关系:
  没有希惧,没有疑悔,
  笃定而又无有逼迫,
  自由而又不相舍离。
  你唯一担心的只是:
  自己仍然不够好。
  但你也深知:
  即使你仍不够好,他会始终一如地对待你。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
  全然地敞开自己,全然地接纳他。
  但是很可惜,很多的师徒关系,
  却像是失败的感情关系。
  讨好、取悦继而患得患失,
  占有、控制继而烦恼嫉妒。
  但愿所有的真爱都虔诚,
  但愿所有的虔诚都清净,
  但愿无论与师相应,
  抑或是与人相知,
  都能成就一个更趋完美的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以为记
最近,感觉像是被泡在了一碗浓汤里。
  被一些看似丰盛的东西包围着,推搡着,同时又牵扯着。
  这些“东西”来自内在也来自外部,并且在相互影响之下增生,无关好坏,只关乎觉察。
  孤独是安全的,是自由的,也是自我的。
  所以要鼓起勇气敞开,并与外界连接,尽可能地连接。
  可以彼此不认同,但是不拒绝了解;
  可以彼此不了解,但是不拒绝表达;
  可以充分去表达,但是不试图影响。
  “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膨胀,也许会萎缩,也许会伤害,也许会受伤。
  但最起码,“自我”会因此开始认识到,他不是独立的,不是唯一的,不是永恒的。
  敞开之初,便是这种浓汤感:
  粘稠,不清明,但充满新奇与诱惑,仍然是无关好坏,只关乎觉察。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迂回的道路。
  寂寞是容易的,却要出离于寂寞,要在每一个陌生人身上发现自己。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迂回的道路。
  要沿着一切方向走向自己的最深处,要在自己的最深处确认:自己从来不曾存在。
  在“自我”营造的寂寞中挣脱,获得真正的寂寞。
  在彻底的寂寞中,成为一切万有。
  但那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此途中,写下这一篇秘密的文字,自以为记。
  

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昨天在微博上写到:“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空性不是空无,慈悲不是伤悲。”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放下不是放弃?
  这让我开始反思,修道上的感性与理性。
  作为情绪综合体的人类,情绪是我们认出自己乃至认定自己的重要工具——我悲伤、我快乐、我愤怒、我迷惘、我渴望……
  情绪也是我们描述世界乃至构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这是我所喜欢的、这是我所厌恶的、这是我所不在乎的……
  情绪是我们与我们外在的一切连接的通道,无法令我们产生情绪的,则无法在我们心中呈现,如同无物。
  情绪能带来力量感,力量感证实了存在感。
  当我们要去判断自己是否拥有某人某物时,我们非常地依赖情绪——
  我在乎TA吗?拥有TA能令我快乐吗?失去TA我痛苦吗?
  情绪的变化,是证明“我”与“我所”都存在的证据。
  所以,对于通过情绪读世界的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放下,就等同于放弃了。
  而对于那些试图追随佛陀,超越情绪的人们呢?
  其实也是藉由情绪而入道的。
  不可否认,信仰、皈依、虔诚、慈悲,爱,这些字眼,因为美好、感性而充满了煽动性。
  而且恰恰是最感性的人,最容易进入精神世界。
  去年底在菩提迦耶,一位宁玛的堪布在雪谦寺讲授佛子行时说道:“你们来到这里,都很想知道,怎么才能拥有不带执着的快乐;其实佛陀更加好奇,你们怎么能够拥有带着执着的快乐?这是佛陀与我们最大的矛盾。”
  因为在佛陀眼里,只要还有执着,就没有快乐而言。
  看来,佛陀一点也不感性。
  感性的情绪能够让我们入道,但只有理性的光芒可以照耀我们无尽的道路。
  感性的力量能够鼓舞我们前进,但是只有理想的方向可以引导我们到达。
  感性的“爱”如果不能变成理性的“觉”,我们就无法成就真正解脱,“爱”便只能是轮回里的安慰剂罢了。
  放下却不放弃,其实很难,我们从来不曾真正地放下,甚至也从来不曾真正的放弃。
  就像无执而极乐的佛陀,其实超越了感性,也超越了理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你有至宝,你将如何予我?
今日拜访一位认识多年的堪布,偶遇一位师兄,交谈之下得知师兄修佛的同时也习茶。师兄和多多聊起彼此都知道的一个茶传承,师兄评论该传承的茶道不是一般人能入得的,一来需要很有钱——从器皿用具到茶席布置,追求的都是高档名品;二来收徒的标准甚高——需要以茶为生命之全部,要能与茶出生入死的。师兄最后说了一句:这不适合我,我只是想好好喝杯茶。
  对于茶道,多多知之甚少。只是此番交谈,不禁令我想到了“信仰”的问题——对于你所信仰的“道”,是应该尊奉其为世上之至尊呢,还是普传其为世间之至素?对于你所信仰的真理,是应该让最少数的精英薪火相传,维系真理的精纯呢?还是不妨方便机变,让尽可能多的人哪怕只是更接近一点真理?究竟,是一人“得道”的作用更重大,还是众人“闻道”的意义更深远?
  于茶道,我不关心,于佛道,我有点矛盾。
  似乎,对于佛法,多多乐见其“普及化”,可对于“金刚乘密法”又觉得不能降低“准入门槛”。皈依三宝,多多觉得越早越好、进了门再说;皈依上师,则深信要观察经年、谨慎至诚。关于因果善恶,多多觉得哪怕编成乡间民谣,四处传唱都很好;关于空性般若,则生怕有人张嘴就说,游戏文字。对于他人,总是认为即便以尚未正确的发心,与佛法结个缘总还是好的;对于自己,却时时监察,唯恐心魔作乱,把佛法当成了消遣或装饰。如此看来,多多明显是双重标准的,简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然而,真的需要唯一标准吗?就算真理只有一个,传播真理的方法,大概不应固执不变。
  也许作为佛子,最终一定要学会一种高贵的谦卑——相信并珍视自己的道,护守家业,惜之若命;同时甘为他人之道路,殷勤接引,作桥作灯。
  也许作为佛子,最终一定要学会一种谨慎的慷慨——用恰当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最适合的人最适合的法;如果需要迂回,便给真理一个最恰当的包装;如果需要渐进,就给最终全然的付出设一个适当的进度。
  因为作为佛子,最终一定要学会的,是如佛一般地开导众生,呵护众生的,不是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