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二十五 则阳 译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杂篇二十五 则阳 译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
之声罢了。”
    
    【原文】
    
    孔子之楚(1),舍于蚁丘之浆(2)。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3),子路曰:“是稯
稯何为者邪(4)?”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5)。其声销
(6),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
(7),是其市南宜僚邪(8)?”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9),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
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10)。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
身乎!而何以为存(11)?”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寄宿在蚁丘的卖浆人家。卖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奴仆全都登上了屋顶观看
孔子的车骑,子路说:“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呢?”孔子说:“这些人都是圣人的
仆从。这个圣哲之人把自己隐藏在百姓之中,藏身于田园生活里。他的声音从世上消失了,
他的志向却是伟大的,他嘴里虽然在说着话,心理却好像不曾说过什么,处处与世俗相违背
而且心理总不屑与世俗为伍。这是隐遁于世俗中的隐士,这个人恐怕就是楚国的市南宜僚
吧?”
    
    子路请求前去召见他。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十分了解,又知道我到了楚
国,认为我必定会让楚王来召见他,他将把我看成是巧言献媚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他对于
巧言献媚的人一定会羞于听其言谈,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其人呢!你凭什么认为他还会留在那
里呢?”子路前往探视,市南宜僚的居室已经空无一人了。
    
    【原文】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1):“君为政焉勿卤莽(2),治民焉勿灭裂(3)。昔予为禾,
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4),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
(5),深其耕而熟耰之(6),其禾蘩以滋(7),予终年厌飧(8)。”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
情,亡其神,以众为(9)。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10),为性萑苇蒹葭(11),始萌
以扶吾形,寻擢吾性(12),并溃漏发(13),不择所出,漂疽疥痈(14),内热溲膏是也
(15)。”
    
    【译文】
    
    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说:“你处理政事不要太粗疏,治理百姓不要太草率。从
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锄草也轻率马
虎,而庄稼收获时也用轻率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
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我一年到头不愁食品不足。”
    
    庄子听了后说:“如今人们治理自己的身形,调理自己的心思,许多都像这守护封疆的
人所说的情况,逃避自然,背离天性,泯灭真情,丧失精神,这都因为粗疏卤莽所致。所以
对待本性和真情粗疏卤莽的人,欲念与邪恶的祸根,就像萑苇、蒹葭蔽遮禾黍那样危害人的
本性,开始时似乎还可以用来扶助人的形体,逐渐地就拔除了自己的本性,就像遍体毒疮一
齐溃发,不知选择什么地方泄出,毒疮流浓,内热遗精就是这样。”
    
    【原文】
    
    柏矩学于老聃(1),曰:“请之天下游(2)。”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
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3),推而强之(4),解朝服而幕之(5),号天而哭之曰(6):
“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7),子独先离之(8),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
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
此,得乎!
    
    “古之君人者(9),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已;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10);故
一形有失其形者(11),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12),大为难而罪不敢
(13),重为任而罚不胜(14),远其塗而诛不至(15)。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
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
乎?”
    
    【译文】
    
    柏矩就学于老聃,说:“请求老师同意我到天下去游历。”老聃说:“算了,天下就像
这里一样。”柏矩再次请求,老聃说:“你打算先去哪里?”柏矩说:“先从齐国开始。”
柏矩到了齐国,见到一个处以死刑而抛尸示众的人,推推尸体把他摆正,再解下朝服覆盖在
尸体上,仰天号陶大哭地诉说:“你呀你呀!天下出现如此大的灾祸,偏偏你先碰上了。人
们常说不要做强盗,不要杀人!世间一旦有了荣辱的区别,然后各种弊端就显示出来;财货
日渐聚积,然后各种争斗也就表露出来。如今树立人们所厌恶的弊端,聚积人们所争夺的财
物,贫穷困厄的人疲于奔命便没有休止之时,想要不出现这样的遭遇,怎么可能呢?
    
    “古时候统治百姓的人,把社会清平归于百姓,把管理不善归于自己;把正确的做法归
于百姓,把各种过错归于自己;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其身形受到损害,便私下总是责备自己。
如今却不是这样。隐匿事物的真情却责备人们不能了解,扩大办事的困难却归罪于不敢克服
困难,加重承受的负担却处罚别人不能胜任,把路途安排得十分遥远却谴责人们不能达到。
人民耗尽了智慧和力量,就用虚假来继续应付,天天出现那么多虚假的事情,百姓怎么会不
弄虚作假!力量不够便作假,智巧不足就欺诈,财力不济便行盗。盗窃的行径,对谁加以责
备才合理呢?”
    
    【原文】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1),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2),未知今之所谓
是之非五十九非也(3)。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
(4),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5),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
然与,然乎?
    
    【译文】
    
    蘧伯玉活了六十岁而六十年来随年变化与日俱新,何尝不是年初时认为是对的而年终时
又转过来认为是错的,不知道现今所认为是对的又不是五十九岁时认为是错的。万物有其产
生却看不见它的本根,有其出现却寻不见它的门径。人人都尊崇自己的才智所了解的知识,
却不懂得凭借自己才智所不知道而后知道的知识,这能不算是最大的疑惑吗?算了吧算了
吧!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逃避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所谓对吗,真正的对吗?
    
    【原文】
    
    仲尼问于太史大彛⒉e埂ⅹL韦曰(1):“夫卫灵公饮酒湛乐(2),不听国家之政
(3),田猎毕弋(4),不应诸侯之际(5);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彛唬骸笆且蚴
也(6)。”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7)。史䲡奉御而进所(8),搏币
而扶翼(9)。其慢若彼之甚也(10),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
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11),洗而
视之,有铭焉(12),曰:‘不冯其子(13),灵公夺而里之(14)。’夫灵公之为灵也久
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15)!”
    
    【译文】
    
    孔子向太史大彛⒉e埂ⅹL韦请教:“卫灵公饮酒作乐荒淫无度,不愿处理国家政
务;经常出外张网打猎射杀飞鸟,又不参与诸侯间的交往与盟会;他死之后为什么还追谥为
灵公呢?”大彛担骸罢庋内趾啪褪且蛭哂姓庋牡滦小!辈e顾担骸澳鞘焙蛭懒
公有三个妻子,他们在一个盆池里洗澡。卫国的贤臣史䲡奉召进到卫灵公的寓所,只得急忙
接过衣裳来相互帮助遮掩。他对待大臣是多么的傲慢,而他对贤人又是如此的肃敬,这就是
他死后追谥为灵公的原因。”狶韦则说:“当年卫灵公死了,占卜问葬说是葬在原墓地不吉
利,而葬在沙丘上就能吉利。于是挖掘沙丘数丈,发现有一石制外棺,洗去泥土一看,上面
还刻有一段文字,说:‘不靠子孙,灵公将得此为冢。’灵公被叫做‘灵’看来已经很久很
久了,大彛筒e乖趺茨芄恢溃 
    
    【原文】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1):“何谓丘里之言(2)?”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
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3),立
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4),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
外入者,有主而不执(5);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6)。四时殊气(7),天不赐(8),
故岁成(9);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大人不赐(10),故德备;万物殊理
(11),道不私,故无名(12)。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
淳淳(13),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14);自殉殊面(15),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
百材皆度(16);观于大山,木石同坛(17)。此之谓丘里之言。”
    
    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
万物者(18),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19)。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
者也;道者为之公(20)。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21),乃将得比哉!则若
以斯辩(22),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蓋相治
(23),四时相代相生相杀(24),欲恶去就于是桥起(25),雌雄片合于是庸有(26)。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27),聚散以成(28)。此名实之可纪(29),精微之可
志也(30)。随序之相理(31),桥运之相使(32),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
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33)。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34),不原其所起(35),此
议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36),接子之或使(37),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
理?”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
其所将为(38)。斯则析之(39),精至于无伦(40),大至于不可围,或之始,莫之为,
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41)。或始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42);无名无
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43),已死不可徂(44)。死生非远
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45)。吾观之本(46),其往无穷;吾求之末
(47),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48),与物终
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49),夫胡为于大
方(50)?言而足(51),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
(52),言默不足以载(53);非言非默,议有所极(54)。”
    
    【译文】
    
    少知向大公调求教:“什么叫做‘丘里’之言?”大公调说:“所谓‘丘里’,就是聚
合头十个姓,上百个人而形成共同的风气与习俗;组合各各不同的个体就形成混同的整体,
离散混同的整体又成为各各不同的个体。如今指称马的上百个部位都不能获得马的整体,而
马就拴缚在眼前,只有确立了马的每一个部位并组合成一整体才能称之为马。所以说山丘积
聚卑小的土石才成就其高,江河汇聚细小的流水才成就其大,伟大的人物并合了众多的意见
才成就其公。所以,从外界反映到内心里的东西,自己虽有定见却并不执着己见,由内心里
向外表达的东西,即使是正确的也不愿跟他人相违逆。四季具有不同的气候,大自然并没有
对某一节令给予特别的恩赐,因此年岁的序列得以形成;各种官吏具有不同的职能,国君没
有偏私,因此国家得以治理;文臣武将具有各不相同的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