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急救措施
(师生共同学习内容)
溺水是一类非常危险的人身安全事故。如果抢救不及时,溺水者在4~6分钟内即可死亡。青少年不宜直接救人,而应主动寻求成年人帮助。抢救溺水者主要有如下步骤。
1.把溺水者救上岸
下水救人时,可以绕到溺水者背后,将其牢牢抓住托出水面并拖上岸。如果溺水者在水中发生抽筋,最好让其在水中仰卧以保持其身体伸直。
2.保持溺水者呼吸道通畅
把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刻把溺水者的舌头拉出口外,同时清除口鼻腔内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并解开衣扣、领口,使其保持呼吸通畅。
3.控水
如果溺水者身体内被灌入了很多水,就必须要及时控水。控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将溺水者从腰部抱起,将其腹部放在救援者肩上,救援者快步奔跑,倒出溺水者体内的积水。
(2)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大石头上或救援者腿上,把其腰腹部垫高,使其头部向下,同时用手平压其背部控水。
4.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
如果溺水者的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使溺水者仰卧,对溺水者口腔吹气,每分钟吹14~22次。
如果溺水者的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刻进行人工胸外按压。使溺水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抢救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慢慢用力,将其胸骨压下2~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使胸骨复原,直到溺水者恢复心跳为止。
自救互救篇(2)
5.送往医院抢救
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恢复,则应将其立刻送往医院,在运送途中也要观察溺水者的状况,必要时应继续实施抢救。
休克的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参考内容)
1.正确判断是否发生了休克
常见的休克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神志模糊等。我们可以凭借这些症状判断病人是否已经休克。
2.不同种类的休克症状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对于骨折引起的休克,进行止痛和骨折固定。
(2)对于内出血引起的休克,应把休克者的双腿抬高,如果病人呼吸困难,需把躯干和头部同时抬高。
(3)情绪不稳导致的休克,让其服用镇静剂。
(4)对于心源性休克,立刻让休克者吸氧。
(5)注意保持病人的正常体温,若体温过低,则盖上被子、毛毯等。若伴发高烧,则应给予降温。
3.及时送往医院
打“120”求助,及时把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中毒如何急救
(医护人员参考内容)
中毒分为医用药物中毒、工业毒物中毒、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等多种类型,根据中毒种类不同,急救方法也不相同。
1.农药中毒
马上离开毒源,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体表、毛发、指甲缝等,不要用热水。如果农药不慎溅入眼睛,应迅速用浓度为%的盐水或清水由中央向周围冲洗5~10分钟,再滴入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是口服中毒者,则应立刻送医院,对症治疗。
2.医用药物中毒及食物中毒
医用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的急救主要有催吐、洗胃、导泻三种方法。
(1)催吐。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促使患者呕吐。
(2)洗胃。喝大量清水,注意初次进水量不超过500毫升,促使中毒者呕吐,反复进行,直至洗出的液体无色无味为止。
(3)导泻。用硫酸钠导泻或灌肠,此类一般在医院进行。如果在家中,也可通过服用大黄等泻药使中毒药物或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3.气体中毒
迅速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解开衣物,但要注意保暖。
触电如何急救
对触电者的急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脱离电源
让触电者在最短时间内脱离电源,这是触电急救要做的第一步。
(1)脱离低压触电电源。关掉电源开关,如果找不到电源开关,可以用带绝缘体的利器,如带木柄的斧子切断电源线。另外,也可用绝缘性好的物体如干燥的手套、绳索、木板等,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
(2)脱离高压触电电源。电话联系有关部门停电,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运作,断开电源。
2.对症急救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轻,神志清醒,只是出现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症状,可使其卧床休息,对皮肤灼伤处,用干净布料覆盖包扎,随后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仍有呼吸,心脏还在跳动,那就让他卧床休息,并解开他的衣领,保证他呼吸顺畅,随后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应立即施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在送伤者去往医院的途中,急救仍要继续。
心肺复苏法
(医护人员参考内容)
如果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先要对病人的现状进行判断,如呼唤病人、拍打病人的肩部,以观察病人是否有意识,若病人没有反应,则说明无意识。如果病人无意识,则请他人打急救电话“120”,如果现场只有救援者一人,则先进行1~2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再打电话求助。
自救互救篇(3)
心脏复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保持呼吸顺畅
(1)使病人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两手贴紧身体。救护者两腿(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跪)贴于病人的肩、腰部。
(2)救援者解开病人的衣领口、领带、皮带等,以便观察其胸部和腹部起伏。
(3)打开伤员的嘴巴,清理口腔内的异物,使其口腔气道通畅。
救护者用手掌(小手指一侧)压住病人的前额使头后仰,用另一手握空心拳,用食指和拇指顶住下颌骨,使头后仰90度(下巴尖朝天)。此时病人的舌头会随之上抬而使气道通畅。
2.进行人工呼吸
通过观察病人胸或上腹部有无起伏、听口或鼻孔有无气流声以及感觉有无气流拂面来判断病人是否有呼吸。如果病人没有呼吸,要立刻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用压病人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鼻翼,救护者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口尽量张大,用双唇包严病人的口唇四周,慢慢地持续将气吹入,并用眼睛的余光观察患者胸部上升,然后松开病人的鼻翼,随后,救援者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其胸部下降,再重复吹第二口气。注意,对儿童和婴儿还可将口鼻一起包紧进行吹气,即“口对口鼻”吹气。一般说来,每3~4秒吹气一次。
3.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病人的颈动脉搏动消失,则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救援者先手握拳猛击病人心前区1~2下,拳击能够产生微量电流,使心脏恢复跳动。然后左手掌根部放于病人胸骨下1/3处,右手掌根部交叉重叠于左手背上,两臂伸直与病人胸骨垂直,以臂肌及腕部的力量,有节奏地、冲击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心脏因受压而排空血液。随即放松按压手臂,以利心脏舒张,心室充盈,胸廓扩张,吸引静脉血回流。如此连续进行,按压频率保持在80次/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就表明急救成功了。
创伤处理
如果是胸腔内、腹腔内或颅腔内等内出血,情况比较严重,现场无法处理时,必须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如果是外出血就可自行包扎,常用的三种简单止血法分别为指压法止血、血带止血和包扎止血。
1.指压法止血
这种方法常用于急救处理较剧烈的动脉出血。此法比较简单: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但缺点是止血不持久。
2.止血带止血
这种方法常用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为运送伤员方便起见,止血带可以采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和毛巾等。使用止血带应严格掌握要领,如扎得太紧或时间过长,均可引起软组织压迫坏死、肢体远端血运障碍、肌肉萎缩等;如果扎得不紧,动脉远端仍有血流,而静脉的回流完全受阻,反而造成伤口出血更多。扎好止血带后,一定要做出明显的标志,写明止血的部位和绑扎时间,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因缺血时间过久而坏死。
3.包扎止血
包扎止血一般限于无明显动脉性出血情况,即小伤口出血。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常见外伤的包扎方法主要有:
(1)环形螺旋包扎法。先环形缠绕肢体两周,而后做螺旋形包扎,最后用胶布固定。
(2)八字形包扎法。主要用于关节部位,从关节正中开始向关节上下方向扩大包扎。
(3)面部十字形包扎法。将三角巾迭成宽约10厘米的长带,兜住下颌,一端绕过头顶到对侧颞部,与另一端绞成十字形,横向包扎于头部。。 最好的txt下载网
自救互救篇(4)
(4)上肢三角巾包扎法。主要用于前臂受伤,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在颈上。
包扎的一般原则是:包扎时病人应坐下或躺下;包扎应松紧适度,起到固定纱垫、止血、防移动而不影响血循环的作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经常检查皮肤的颜色,防止包扎过紧影响血流。
骨折固定法
(医护人员参考内容)
运动强度过大或受到较强外力冲击时,容易造成骨折。骨折发生后,须及时按照操作要领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断骨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疼痛,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不同部位骨折时,要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例如肱骨骨折时,应让患者骨折手臂屈肘,用两块夹板从内外两个方向进行固定,一块放于上臂内侧,一块放于外侧,同时用绷带固定。只有一块夹板时,将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予以固定。
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
(1)要正确判断是否出现骨折。如有骨折,骨折部位会形成明显痛点,局部可见明显肿胀,轻轻叩击会引起明显的叩击痛,患肢一般不能负重,外观呈现畸形,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焦虑症状,出血较多时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甚至昏厥。
(2)患处出血的,应先行止血、消毒,包扎好伤口,然后再行固定。患者休克的,要首先抢救。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就地予以固定,不能随便移动患者,要固定住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力求稳妥、牢固。
冷敷疗法
冷敷疗法,就是将冷的冰袋或冷巾等冷敷用具放在*、肿痛的部位,以促进皮下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能够起到有效减轻疼痛、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等作用。
采取冷敷疗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取患处附近的适合部位,以既能暴露患处、又能使患者舒适地保持一段时间的固定姿势为选择标准,然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轻轻放在患处,每次冷敷时间以20分钟为宜。
1.一般多用冰袋和冷巾实施冷敷疗法
冰袋敷法。将碎冰(或冷水)放入橡胶制成的冰袋,平放在桌上,提起袋口,用手轻压袋身挤出袋内气体,最后扎紧袋口,擦干表面的水,套上布套子,就可以进行冷敷了。
冷巾敷法。取一盆冷水,放入小毛巾或纱布,浸透后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
为保证冷敷效果,4~6分钟要更换1次冷敷用具,1次冷敷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一天之内可以多次冷敷。冷敷完毕后,应用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
2.以下情况,不宜或不能冷敷
(1)患处出现红肿热痛、炎症进入后期,患者在劳累后感到疲乏,患处已经有水肿症状出现以及角膜发炎等情况下要避免冷敷。不得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实行冷敷疗法,避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
(2)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失去知觉、瘫痪病人实施冷敷时要特别小心。
(3)尽量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冷敷,避免引起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
(4)对患处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时,一定要严格消毒冷敷用具,避免污染伤口。
热敷疗法
与冷敷作用相反,热敷可以升高体表温度,舒展皮下组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促进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