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魔棒很神奇(4)
尊重和平等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和珍视的。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要尊重孩子。任何孩子,不管他是多么的幼小,他都是有尊严的,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符合家长心中的形象。为此,孩子愿意付出很多的努力。
乐乐爸爸和妈妈的教育在他身上拉锯,对待不同的人,乐乐也回报不同的态度。由于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渐渐地,妈妈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对乐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乐乐在更大程度上遗传了妈妈的脾气和秉性。
一旦乐乐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虽然世上没有能改变一切的灵丹妙药,但是一个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切。现在乐乐妈妈在努力改变自己,她会在接乐乐时蹲下身子,给乐乐一个亲热的拥抱;在乐乐发脾气时,她会劝慰乐乐,等着他自己平复;在乐乐要求她陪同做什么时,她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一走了之了。她比以前好像多了很多耐心,她在尽量控制自己。乐乐的改变要比妈妈的改变慢一点,但是只要妈妈在变,乐乐一定也会改变。乐乐不经常发脾气了,他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你经常抱着我。他开始跟妈妈撒娇了……对乐乐来说,妈妈是一个可爱的妈妈,而他自己也努力可爱起来。
父母该怎样正确影响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传身教。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会通过行动有所表现,而小孩子会认真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会向你学习,从而把你的行动、你的性格、你的处事方式演变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的教育目标应该从身体、智力、情感三个方面展开。而教育首先要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培养孩子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家庭教育是完成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正确的影响。
首先,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传身教。父母的性格、处事方式都会通过行动有所表现,而小孩子会认真观察你的一举一动,会向你学习,从而把你的行动、你的性格、你的处事方式演变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
陈鹤琴先生说:“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遵从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随着孩子社交圈子的增大,老师也在小孩子那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由于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仍然十分大。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许露是五岁女孩,她是幼儿园里非常让老师头痛的孩子:攻击性强,欺负别的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自控力很差。老师几乎天天跟家长告状。家长对老师的数落既无奈又尴尬。于是经常看到暴怒的家长当着老师的面教训孩子。
有一次,老师又跟许露的爸爸告状。许露的爸爸不顾周围有众多家长和小朋友,大声地怒斥孩子:以后别让我知道你再这样,不然我打你会比你妈还狠,你听到了吗?许露根本就不在乎,笑眯眯地点头说,听到了。
许露的妈妈家教很严格,经常因为女儿淘气调皮打她。有一次,因为许露说了脏话,妈妈大怒,用缝衣针戳女儿的嘴巴,直到女儿承诺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才罢手。但是,打是打了,可是没看到效果,女儿依旧无法无天。怒火中烧的许露父母认为还是打得不够狠,因此,许露挨打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许露在幼儿园里是最厉害的孩子。她经常欺负小朋友,会强迫别的小朋友每天给她带糖,否则就打小朋友,每天都有小朋友被她打哭。
许露的父母在对许露的教育问题上采取了大棒政策。这使许露认识到,打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一个强大的人可以随便打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强迫他服从自己的命令。因此,她在自己的社会交往中就采用同样的方式,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小朋友。
而用打来管理孩子的方法几乎是很少有成效的。习惯性的挨打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让孩子屈从外来的暴力,不会自我保护,逆来顺受。另一种就是孩子会更加逆反,会以牙还牙。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家长想要看到的。
其次,要给孩子创造和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户外运动的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好的生活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也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再次,要带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习同别人正常交往的技巧。孩子对交往的很多规则是在应用中得以了解和熟悉的,因此,要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会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和学习如何同别人交往。
最后,要培养孩子对科学和知识的热爱,可以带孩子多参加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一个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会游刃有余。当然,很多知识的理解前提都是对语言描述的理解,因此,语文活动也是孩子从小必不可少的。这包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和儿歌,陪孩子阅读等诸多方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1)
脾气大的保姆和大脾气的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哪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哪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
小涛的妈妈是医生,平时工作忙,早出晚归的,还要经常值夜班。小涛的爸爸工作也忙,几乎不怎么带孩子。所以,小涛差不多一出生就由保姆全天候地照顾。
这个保姆是小涛的妈妈在老家找来的,是妈妈的一个远房亲戚,17岁,老实,不爱说话,性格不活跃。妈妈对这个保姆非常满意,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所以不会对小涛不好。另外,知根知底的,各方面都让人放心。
小涛两岁时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浓眉大眼,帅气十足。但是他从来不叫人,不同除了父母家人以外的任何人打招呼。如果有阿姨拉着他要逗他玩,他就打对方的手,然后骑着自己的小车去轧人家,最后扬长而去。几次下来,院子里就没人搭理他了。
小涛的妈妈对这个情况一无所知。不过她慢慢发现,小涛很依恋保姆,在家里只有保姆能管住小涛。保姆一板脸,小涛就主动说:“阿姨你别生气了,我错了。”然后凑过去,逗阿姨笑。看着小涛和阿姨之间的这种依恋,妈妈就更放心地把小涛托付给保姆了。
小涛的妈妈是我的朋友。有一天我去看她,小涛还没回来,正和保姆在外面玩。同住的小涛的奶奶先诉苦了,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说她好怕这个保姆呀,经常就不高兴了,总在家里发脾气。儿子儿媳在家的时间不多,平时大部分时间就她们三人在一起。她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保姆做,要小心地看她的脸色。保姆不高兴了,就一直沉着脸,谁跟她说话她都不理,还使小性子。干什么事情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办,否则也不高兴。
我问:“你儿子知道吗?”她说不敢告诉儿子,儿子媳妇工作忙,自己不能给他们帮忙,还要他们照顾,不能再这样那样地给他们添烦恼。保姆能带好小涛就好了。正说着话,保姆回来了。奶奶马上就换上笑脸问小涛:今天有没有听阿姨的话呀,把阿姨累坏了吧……
小涛对我不怎么搭理,不过我很小心地哄着他,请他带我去看他的动物王国,对他所有的不友好我都不在意。他让我怎么陪他玩,我就怎么做。半个小时以后,我成了他最喜欢的阿姨。一个小时以后,我要离开时他在门边号啕大哭,拉着门不让我走,要走也行,带上他一起走。最后,我许诺很快再来看他,再陪他一起玩才能离开。我同小涛在一起相处了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前半个小时我在讨好他,后半个小时我能感受到他的开心,还有十五分钟,他在用哭泣挽留一个他很难得到的玩伴。
妈妈们知道小涛是哪里出了问题吗?小涛的问题就是成长环境不好。对于小涛来说,他的环境就是每天24小时陪伴他的保姆。
从小涛奶奶的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保姆脾气不好,她经常会生气,生气后不能自我控制,会把怒火发泄给周围的人,或者是周围弱势的人。由于相对强势的小涛的父母不经常在家,所以深受其害的就是小涛和他的奶奶。而小涛的父母对这个家庭中弱势群体的处境几乎不了解。
小涛父母看到的小涛对保姆的依恋,其实是因为在小涛的环境中他经常处于保姆的高压下。保姆心情不好时会殃及小涛,为了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小涛会讨好保姆,以免自己遭受更大的麻烦。同时,保姆又成了小涛的榜样,他通过他能看到的,学习如何同别人相处。所以,他会对别人的招呼反应冷淡,他会有些许的暴力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渴望爱,在有人能温柔地陪伴他、对他百依百顺时,他那么希望这样的时间能长久一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照顾孩子的人很重要(2)
心理学认为,如果看护人的情绪不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反复无常,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察看护人的态度,来讨好看护人,减轻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努力隐藏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下意识地讨好所有的人。这些孩子成年后,总是不自觉地看别人的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放弃自我。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同别人相处,情商不高,最终他们会敏感、胆小、不信任别人,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坚持。
但是,在小涛的事情中,我并不认为整个过程小涛的保姆有什么错误,出了错误的是他的父母和奶奶。对于一个17岁的保姆来说,她自己几乎也就是一个孩子,她不具有我们身为父母所具有的母性。她非常可能十分不喜欢小孩,做保姆对她来说就是一份工作。她的成长经历告诉她,看孩子无非就是看着他,别让他出事,而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对她来说是完全没必要的。她的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的失落,她对人没耐心、没礼貌,这一切都反映在她平时同小涛的接触中。但是,看到这所有的一切,小涛的家里没有任何声音告诉过她,她应该怎么对待小涛。比如请她对待小涛要有耐心,请她在小涛面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没人教她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等有一天一直对此置若罔闻的小涛妈妈突然张开茫然的眼睛看到事实时,她又非常气愤,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保姆身上,认为保姆很不合格。问题在于,她事先有告诉过保姆什么才是合格的标准了吗?小涛的奶奶对保姆的一些缺点深有体会,但是她怕打破生活中已有的平衡,所以她小心翼翼地讨好保姆,这无形中是在纵容保姆的坏行为。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哪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哪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
有很多妈妈认为,请保姆就是把孩子无保障地交到保姆手里,所以一定要对他们好,否则保姆会在背地里欺负孩子。这种心情我真是很能理解,因为我也曾经对家里的保姆百般顺从,生怕让她记恨报复在我孩子身上。可是我发现,我越这样保姆越是难以管理。她可以毫无愧色地跟我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我拒绝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我希望她能有的自觉自律,在她身上根本就看不到。我觉得她既然出来工作了,就是职业女性,至少应该遵守基本的职业规范,可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这个想法分明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大多数的妈妈都只敢要求保姆尽心看护好孩子,别出意外,对孩子要好,要温柔,要体贴,要让我们的心肝宝贝健康愉快地生活。如果万一有几个保姆具有一点育儿知识,能按照孩子的心理来对待孩子,那妈妈们真是觉得自己什么时候烧了高香,睡觉都能笑出声来。但是问题在于,每个人对好的标准是不同的。保姆会说:我对孩子够好了,不打不骂,你还要怎么样;家长会说,你对孩子不理不睬,这不就是冷暴力吗!保姆又说:什么冷暴力,就你们事多,我连听都没听过。家长想,我对你这么好,就是要让你对孩子好,让你自觉,替我解决后顾之忧,专心照顾孩子,可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