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桓雠斓即印;莼莅美笾Γ芤笄诘厮凸ィ谜飧霭⒁坛浴1鸬陌⒁潭夯莼荩担飧霭⒁滩幌不冻岳笾Γ愀野桑野浴;莼菘醋虐⒁蹋苋险娴厮担汗觥�
  惠惠毕竟还是孩子,童言无忌,经常说一些让别人吃惊的话。她说:我以后要嫁有钱人,不能找像我爸爸这样的人。我爸爸就是一个没本事的小男人。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妈妈就在一旁微笑地听着。
  惠惠上学后,学习比较吃力,她妈妈非常着急。她说惠惠不笨呀,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惠惠,可是为什么学习这么让人不省心?惠惠确实不笨,要不然,她也分不清谁的官衔高,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注意力都放在领会老师的意图上,她还有多少精力来学习!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2)
惠惠的父母对她小心呵护,但是惠惠让他们忍无可忍时,他们也会大发脾气。有一次,惠惠的任性让很多人在场的人非常气愤,大家纷纷指责惠惠和妈妈。妈妈恼羞成怒,抓住惠惠使劲地揍了一顿,甚至一脚把惠惠踢出去老远。遭到暴打的惠惠拼命讨好妈妈,不停地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不这样了,以求能安抚妈妈的怒气。
  惠惠的父母同样没给惠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带来孩子一生的幸福。惠惠的父母同别的父母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渴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他们希望女儿不像他们这样活得窝囊。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才是对女儿最好的。
  惠惠的妈妈继续对女儿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惠惠小升初时,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好一点的中学,求人为女儿写了人、事、景作文各一篇,让女儿背熟应考。但是,以后呢?以后妈妈的势力范围达不到时,妈妈还怎么帮助惠惠呢!
  爸爸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好妈妈要牢记: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
  任何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但是作为父母需要能早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进,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首先,父母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孩子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熟长大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同金钱和权势无关,但对父母或者看护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约束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早期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是通过父母形成并建立起来的。父母本身的性格特点、价值标准、是非判断等都会强烈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
  其次,父母要不断学习。
  成长的环境对孩子至关重要,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成长环境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就越来越明显,而这烙印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一生的喜怒哀乐和幸福。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组成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道路包括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等多方面。所以成长环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选择,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心理心态,等等。
  任何人的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做父母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要不断检查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真正担当起为孩子把关的重任。
  父母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好妈妈要牢记: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3)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一件连母鸡都会做的事。
  但是,怎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爱,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认真思考过的。我们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我们一直说要给孩子最好的,要给孩子一件能受益终生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是父母的爱和教育:给孩子比较好的教育,用我们的人格和智慧影响孩子的人生。
  1。要有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非常依恋。这种依恋是任何东西都难以取代的,可是现在的父母压力也非常大。身为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于是,很多父母为了工作,牺牲了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中,金钱永远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爱护。同孩子多相处是孩子最需要的爱。
  女儿两岁时我非常忙碌,有一段时间持续加班,后来索性就住在办公室不回家了。女儿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我下班时去接我,看着我从班车上走下来,她就高兴地扑过去。那天,女儿又在班车站等我,看到全车的人都下来了也没有妈妈,她非常失望。有很多阿姨跟她说,你妈妈没坐班车,我带你回家吧。她动都不动,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车门,希望妈妈能走出来。又一个阿姨逗她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妈妈。女儿就真的要跟阿姨去找妈妈。第二天,我听到同事跟我讲述女儿的事情,眼泪都流出来了。
  在孩子心中,每天都能见到妈妈,同妈妈一起玩耍一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只要你为人父母,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留出陪伴他成长和玩耍的时间。物质取代不了你的爱。
  2。不要怕孩子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哭闹让很多父母非常尴尬,认为孩子哭闹就是淘气、捣乱,或者是故意同父母作对。其实,孩子没有这个概念,孩子心情不好、不舒服、不满意当然就会哭的。哭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饿了、不舒服了等各种原因哭闹,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哭了就一定表示了孩子的不满意和不舒服,一定要哄好孩子,直到孩子安静为止。孩子渐渐长大后,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一直处在一种正常的状态下,不要哭闹,不要疯笑。可能我们自己成年了,为人父母后已经忘了自己小的时候是什么样。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莫名的心情不好,或者心情激动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能会让童年时的我们心情低落。比如睡觉时被子没盖好,感觉很冷,我们起床后可能就会很不开心。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有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容忍了呢?对孩子来说,哭闹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表现,当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一些原则,而不是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
  3。多拥抱孩子,多抚摸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来自实际的体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身体的接触,包括抚摸和亲吻。小的孩子喜欢让父母抱在怀里,是因为孩子想同父母保持亲密。在父母怀中,他可以看到父母的脸,而他自己行走的时候,如果他的目光一直留恋在父母身上,他只能看到父母的腿。所以,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爸爸妈妈的爱不能像母鸡(4)
4。多带孩子玩耍,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对孩子的意义,同大人的休闲放松非常不同。孩子是在玩耍中完成自己的发育和成长。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初步具备了方向感、空间时间感、沟通的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玩耍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体现的过程。此外,玩耍还同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很会玩的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强,更能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孩子的环境无非就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花朵柳絮、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孩子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学会与他人情感的交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因此,社会环境可以教育儿童。社会环境需要适应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比如各种聚会、节日庆典等。
  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的压力很大,时间紧张,经常忽略了孩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更多地与电脑、电视为伴,这制约了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的活跃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以及自我保护。
  5。教孩子一些原则,懂得对原则的敬畏。我们说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经常会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哪个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哪个行为是必须要纠正的。太过放任纵容的孩子,在社交活动中会遇到交往的障碍。所以,我们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原则,要让孩子学会尊重的原则,并保持对原则的敬畏,而这原则就是父母是否应该纠正孩子的界限。
  这个原则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别人。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对孩子的一些错误就可以判断是否要严格纠正还是可以原谅。制定了原则就要严格遵守,触犯了原则的举动一定要纠正,让孩子知道自己行动的界限。
  6。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心理是随着年龄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的过程,每个年龄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的特点。家长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在每个时期的特定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比如,2岁多的孩子,开始具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专注于自己的选择,不顾家长的拒绝,坚持自己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开始认识情绪,需要发泄和释放自己的脾气。孩子们对情绪的探索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可能激怒孩子,或者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发脾气。总之父母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相处了。这个时候,父母同孩子经常会有冲突,很多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会暴怒,会惩罚孩子。但是,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对情绪的探索,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为提升孩子的情商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普遍认为人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但是现在,更年期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年期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体谅和照顾,但青春期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心理变化也经常受到父母的忽视。青春期心理变化非常大,身体、外貌、行为方式、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同儿童时期不同,而这些变化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会使孩子产生困扰、焦虑等各种心理。同时,这个时候也正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的时期。因此,青春期是孩子比较艰难的时期。
  很多孩子非常希望能找到知心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运气,能找到合适的交流对象。
  现在,高校的学生似乎与以前的大学生非常不同,经常有学生无力面对自己的烦恼,而采取极端的举动。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难题,尤其是中学时竞争压力大的学生,他们在中学时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机会和时间来完成自己青春期的心理转变。但是到了大学后,功课轻松了很多,尤其在一些人文气息比较浓的学校,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同他们以前的价值观发生冲击和碰撞,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孩子们心理变化最大,心中困惑最多的时期。很多学校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配备了心理咨询员,但是条件所限,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自己心理困惑的时候都有机会接受心理的疏导。
  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同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